发挥教育资源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浅谈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关键词:兴趣创作灵感审美能力
美术作品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认真观察,了解作品的题材、类型、结构、线条、色彩、肌理等方面的特点外,还要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以及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品体现的时代精神。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又能更好地为学生以后的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但在美术欣赏的实际教学中,作品的分析欣赏往往被师生忽视或欣赏过于随便。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结构造型,线条变化,色彩知识等方面的讲授,而对教材中的欣赏部分让学生自学,或者作为课余欣赏。这样,学生对美术作品只是被动的看,也不知该如何欣赏?既“什么知识是应该从欣赏中学习的?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样的艺术品?”也看不到作品有历史价值的一面,想不到令人深思之处,从而使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作用也就失去了意义。美术欣赏课就显得枯燥无味,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
如果说美术作品的创作来源于创作灵感,那么创作的灵感就来源于对作品的欣赏的心理、思维的有机积累。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就必须上好欣赏课,就必须更多更好地在作品欣赏中积累创作素材。
那么如何上好一堂欣赏课呢?
首先,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这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认识发展规律的首要条件,它是研究对象最好的老师。作品欣赏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把认识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乐教乐学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欣赏课时,只有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了,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在欣赏过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认为欣赏作品不仅是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对创作美术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自己的创作有强烈的自豪与成就感。这样便达到了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的目的。
对于美术教师而言,熟悉教材,准备充足教学用具,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是上好美术课的重中之重。而教学过程如同演剧一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演的成功与否在于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缜密策划。教师只要充分把握作品的主题内涵,以及重难点;综合运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合理的情景教学创设,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又一重要手段。情景教学模式,即用语言、挂图、动画或是影视片断等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创作背景中,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画家创作的目的,把握作品的深刻寓意和体现的时代精神。
例如,在欣赏《五角星》(冷军)时,这幅以油画的方式表现
的是由废旧的铁皮拼揍粘成的五角星,学生往往对这幅五角星的残破与损伤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不用完整的铁皮或木板材料制作五角星呢?为什么不用红色去涂染成鲜艳的五角星呢?用破碎的废铁皮拼接五角星多费劲呀!面对学生的提问和疑惑,教师先没有急于向他们解释原因,而是把已经准备好的有关五角星的战斗片断放映给学生欣赏:一个满面鲜血和灰尘的八路军战士手中握一面残破不堪的五角红旗,在战火弥漫的硝烟中,带领战士呐喊着冲向敌人……片断虽少,但感人泪下,同学们望着惊呆了,似乎理解了这幅用碎旧铁皮拼接的无限创伤、弹痕累累的五角星,所体现的真正含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角冲击力,呼唤起同学们对中国人民坚苦卓绝的战斗岁月和中国革命经历的千难万险的回忆,也很自然地理解了不用其他材质制作五角星的重要原因。
通过这幅作品的欣赏,锐化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有力帮助学生在某种特定环境中对物体质感的表现与艺术吸引力的关系,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蕴育了创作美术作品的灵感。
第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随着现代教学媒体普遍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微机辅助于教学,不仅操作简便、直观、灵活性强,而且教学资源相当丰富。尤其适合美术作品欣赏,能满足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欣赏水平。不论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文字、图片资料,都能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了解作品内涵,充分表现自我。为创作作品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天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课以及积极创作的信心,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在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壁画《格尔尼卡》时,同学们对现代派画家的作品拒不接受,更搞不清楚画的是什么东西,总的印象是杂乱无章。有同学就疑问:画家有必要这样的画吗?有欣赏价值吗?
带着同学们的疑问,教师利用微机,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了展示: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西班牙爆发内战,德国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名无辜平民,激起全民对法西斯势力的愤恨……同时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便于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平台,对壁画的图片局部放大,并结合时代背景,解释象征手法的运用。这样,学生才转变原有看法,才知道哭泣、惊恐的母亲是无辜平民的象征,火焰是战争的象征,轻蔑的牛头是法西斯的代表者……整个画面充满了血腥与恐怖,是对法西斯的血泪控诉和愤怒的反抗。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信息,在教育资源网上查找毕加索的生平和创作过程,以及《格尔尼卡》的史料价值。在全面、透彻掌握了资料信息后,学生就不难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了。
这节欣赏课本来用讲解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却在十几分钟内让展示平台和教育资源网成功地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高效性,给教学带来的巨大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师生互动教学。在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决不能让学生自由、去观看,否则,课堂教学散漫无序,盲无目的。也不能让教师从头到尾,滔滔不绝的讲解灌输,让学生被动的听讲,这样会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教学目标和预期效果。
教师除了让学生认真仔细地了解作品的作者生平,创作年代,作品形式,结构类型特点,色彩特征等外,还需尽量鼓励学生发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能力,对所观察、想到的问题各抒己见,采取分组讨论、或推举发言的方式,充分表达观后感。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剖析归纳。对有些不正确或偏离主题太远的意见,也应适当予以鼓励评价,不宜一口否定或严厉批评,这样会打击学生自主探求的积极性和表达内心感想的信心。也不能用传统的清规戒律约束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个性表现。这样就能发现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不仅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更有“一石二鸟”的理想效果。
总之,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精心安排,以及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还有与学生们积极参与欣赏讨论是分不开的。美术课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也更不是学生盲无目的的欣赏,而应以欣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简便化,教学范围的广泛化以及教学效率的理想化为原则。教师将多层次,多方位的学生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