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国商02级 1班:
王春艳 40202021
邱文莲 40202070
姜雪 40202121
黄静 40202037
指导老师:庞皓鲁万波
日期:2004年12月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外债对GDP的影响.通过建立以GDP为应变量,若干外债构成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外债构成因素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在此情况下,就我国政府应当如何合理举债提供一些看法。.
【关键词】
外债: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买方信贷、外国企业贷款、发行外币债券、国际金融租赁、延期付款、补偿贸易中直接以现汇偿还的债务、其他形式的对外债务。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和其他国际性、地区性金融组织提供的贷款。
商业贷款:指境内机构向中国境外的金融机构、企业、个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在中国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筹借的,以外国货币承担契约性偿还义务的款项。出口信贷、国际融资租赁、以外汇方式偿还的补偿贸易、境外机构和个人外汇存款(不包括在经批准经营离岸业务银行中的外汇存款)、项目融资,90天以上的贸易项下融资以及其它形式的外汇贷款视同国际商业贷款管理。
政府贷款:指外国政府向我国提供的官方贷款。
外汇储备:指一个国家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一、研究目的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3年底,我国的债务率(外债余额与货物和服务贸易外汇收入之比)为39.9%,负债率(外债余额与GDP之比)为13.74%,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之比大约为19%。国际上一般采用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率以及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余额的比率,来衡量一国的外债风险。
目前我国各项外债指标均处在国际安全线之内。
但是,短期外债所占比例上升正在改变着我国的外债结构。过去,我国外债以长期外债为主,借贷对象是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长期外债的借贷条件相对优惠,比如利率较低、还款期限长;而现在我国外债中增长较快的主要是短期外债,短期外债主要是商业贷款,与长期外债相比,短期外债借贷条件苛刻得多,利率高和还款期限短等特点使得短期外债的不稳定性增加,这就势必带来一定的风险。短期外债的快速增长,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
对此,我们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外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同时就我国政府应当如何合理举债提供一些看法。
二、经济原理:
1. 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的“双缺口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一方面,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投资,而投资的不足又是由国内储备不足所造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储蓄缺口”,另一方面,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一国的进口受出口限制,如果一国的国内投资能力大于国内储蓄,其差额可由进口超过出口部分来解决,而这个差额就是所谓的“贸易缺口”或称“外汇缺口”。
2. 研究外债问题可以从经济增长对于外债的需要入手。
从短期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借用外债可通过增加投资、政府支出和进口而有助于总供求在更高的产出水平上实现均衡状态。借债需求的提出,与借用外债可以缓解经济增长所受到的储蓄约束、政府预算限制和外汇瓶颈的制约有关。在较长时期内,外债的借入不仅可以填补这些资金缺口,而且能通过提高技术、劳动力技能、培养企业家才能和优化产业政策等,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水平。3. 借用外债实际上意味着以未来的资金流出为代价,取得当前的资全流入。利用借入与偿还之间的时间差,使出口、财政收入和储蓄的增长率超过外债成本,是通过借用外债来加速经济增长的关键。如果做不到这样,借债可能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
三、建立模型
(一)根据经济学原理将模型设定为:
Y=α+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μ
其中;
Y: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圆) X1:政府贷款(亿美圆)
X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亿美圆) X3:商业贷款(亿美圆)
X4:其他贷款(亿美圆) X5:外汇储备(亿美圆)
(二)数据搜集
X1 X2 X3 X4 X5Y
1985 36.34 11.85 64.51 45.68 26.44 305.2542 1986 49.37 26.31 75.97 63.18 20.72 295.4761 1987 50.17 37.4 121.79 92.69 29.23 321.3912 1988 66.48 42.53 189.82 101.2 33.72 401.0773 1989 69.49 53.44 216.74 73.32 55.5 449.0082 1990 83.9 62.86 291.84 86.85 110.93 387.7231 1991 95.06 70.71 315.9 123.94 217.12 406.1435 1992 114.95 84.15 354.79 139.32 194.43 483.0205 1993 143.15 104.64 410.8 177.14 211.99 601.0934 1994 195.91 129.39 473.34 129.42 516.2 542.5343 1995 220.58 147.99 526.27 171.07 735.97 700.2778 1996 221.64 167.39 569.44 204.28 1050.49 816.4899 1997 207.82 192.12 647.68 261.98 1398.9 901.9807 1998 224.06 229.54 682.21 324.62 1449.59 960.8895 1999 265.6 251.39 653.8 347.51 1546.75 991.1938 2000 246.1 263.5 947.7 ——1655.74 1079.967 2001 237 275.7 972.3 216.1 2121.65 1159.031 2002 244.23 277.02 900.9 263.23 2864.07 1237.139
(数据来源: 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
(三)参数估计和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用OLS方法估计得:(表一)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