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学发展现状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公司名称]
传媒经济学课程作业
学院:管理科学学院
学号:201007040105
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涂潇
传媒经济学发展现状的论述
摘要:
传媒经济学问世100多年来,取得了一大批喜人的成绩,但是中国的传媒经济学与西方的传媒经济学有哪些不同呢?中国的传媒经济学以后将会从向什么方向推进呢?本文就其历史发展沿革详述两者的不同,并对中国传媒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做一定的剖析!
关键字:传媒经济学历史沿革现状分析发展方向
对一门学问现状的研究往往并不能脱离它的历史发展沿革,所以,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传媒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
所谓传媒经济学,即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国外关于传媒经济学研究起步较早, 到目前为止大约经历了近100 年的历史。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 传媒经济学的发展总的来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 各个领域独立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 传媒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主流经济学家参与较多, 有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涉足传媒经济学的早期研究, 通过研究传媒经济问题对经济学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极大地提高了传媒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中的地位。
②第二阶段: 传媒经济学学科架构的形成阶段: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有三件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标志性学术成就促进了传媒经济学学科的发展。第一是“传媒经济学”概念的问世。第二是国际《传媒经济学》杂志于1988年创刊。第三是“传媒经济学”教科书的问世。
③第三阶段: 传媒产业融合与传媒经济学深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监管制度的不断放松, 不同产业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 传媒产业的交叉融合正在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这就使得传媒经济学研究逐步转向产业经济学范式。 深入探讨传媒产业融合的动力、原因、方式, 以及相应的运行模式、赢利模式和管理模式等, 正在成为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传媒经济学研究新的生长点。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传媒经济学向经济学提出了许多利用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 在传媒领域, 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效
用递减规律不成立。有些传媒经济问题的研究甚至动摇了传统经济学的基础。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看不见的手”是市场机制的基础。“看不见的手”要能像亚当•斯密所说的那样发挥作用, 需要满足三个假设: 商品的排他性、竞争性和透明性。目前正在发生的数据处理和数据通讯革命, 正在削弱这三个假设所代表的有关财产和交换的基本特征。
而中国本土的传媒经济学也走过了一段艰辛探索的路程。新中国成立之前,徐宝璜的《新闻学》、戈振公的《中国报学史》等著作中,对报纸的印刷、销售、发行、广告灯已有了一些扼要性的论述。30年代,在民营报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有人集中展开了报业经营管理研究,如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述》等。新中国成立之后,传媒的经营时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出现过关于“报纸具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的观点,以及办报需要根据读者需要
的“读者需要论”,都是并成为主流观点。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新闻事业和传媒产业发展的新的一幕。从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渐渐摆脱了传播学研究的惯性思维,实现了四次比较大的突破:
①第一次突破,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进新闻领域的研究,并且引发了人们对商品性的思考。
②第二次突破,是将产业的概念系统地应用到传媒领域,传媒产业化的提法日益成为共识。
③第三次突破,是对传媒经济本质和特殊规律的认识和深化。
④第四次突破,是尝试将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完整地引入传媒产业领域。
我国关于传媒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 这主要是因为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的传媒一直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 实行的是政府统筹统支的事业化管理, 所需要的经费由政府全额拨付。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传媒的经济属性逐步被人们认识, 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号召, 为传媒产业和传媒经济学研究开通了制度通道。根据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 国际上最早从事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是一批非常杰出的主流经济学家。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最早从事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大都是学习新闻传播及其相关专业出身的。因此,我国关于传媒经济研究的早期成果基本上是经济学概念向传媒的平移, 而且以定性描述为主, 缺乏定量研究的支撑。因而, 所得出的结论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议论为主, 针对性不强;
二是精确的定量的标志性成果不多, 可操作性不足。
但是, 我国以新闻传播学者主导的传媒经济学研究对于我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贡献是非常重要:
首先, 引起了人们对于传媒经济问题的重视,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 确实印应了社会的需求, 为社会提供了服务;
第三,随时提醒人们传媒经济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流程, 传媒产业不同于其他的一般产业, 对未来的传媒经济学研究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第四, 贴近传媒实践, 随时发现传媒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所以, 从感情方面来讲, 有人认为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的分支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 传媒产业既然是一个产业, 当然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虽然传媒产业具有自己的特点和流程。我国招收传媒经济与媒体管理专业博士生的院校有5 所,分别是: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除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昝廷全教授具有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外, 其他研究生导师的学科背景全部是新闻传播学。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特点,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 存在着研究上的一些薄弱环节。从严格的经济学意义上讲, 目前学术界关于我国现实存在的某些传媒经济与管理问题的表述不甚规范, 这样很不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现代西方分析哲学认为, 问题的表述对于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影响。因此, 采用现代经济学分析范式, 找准我国传媒经济领域存在的真正问题并进行科学表述, 是我国传媒经济学研究十分迫切的重要现实任务。
随着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 传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可以预期, 在不远的将来, 主流经济学家介入甚至主导传媒经济学研究是必然的。事实上, 近年来一些比较敏锐的主流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涉足传媒经济学的研究。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教授出版了《报业经济学》, 该书以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分析工具, 对报纸产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建立了报业经济学的研究架构和理论体系, 各章的分析均以报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为背景, 力求反映中国报业经济中各种重要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周振华教授近年来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问题, 运用产业边界分析框架, 通过对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个部门从产业分立走向产业融合的演变过程的剖析,揭示产业融合对传统产业分立的历史性否定, 考察了这三个部门的产业融合是如何通过突破产业分立的限制, 给产业发展带来的新的机会及潜在可能性空间的扩展, 揭示了产业融合将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发动机。昝廷全深入分析了传媒的基本属性及其与经济系统的关系,提出了“传媒是经济系统的构造性元素”的观点。所谓构造性元素,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