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馆文化建设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科技馆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1-02-15 14:42 未知作者:辜巧利责任编辑:渝科B
重庆科技馆辜巧利
引言
科技馆是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科技越来越重视,科技馆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科技馆是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技馆更是科技进步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精华的展示场所。因此,科技馆是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技馆要服务社会的发展,就要精心打造好科技馆文化。
一科技馆文化应以“探索与发现”为核心
从英国科学博物馆获得启示,英国科学博物馆是一座集科学普及、学术研究、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一位带着两个儿子前来参观的工程师,他说从他第一次走进科学博物馆到现在已经有30 年了,无论是当初10 岁时的他第一次来博物馆,还是现在带着两个儿子来,总是能有新发现,体验出新乐趣。作为一个科普性质的博物馆,英国科学博物馆在互动展览方面一直是世界同行中的佼佼者。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抛开枯燥的书本,亲手按动电钮,看机器运转。从1931年科学博物馆开设儿童展馆至今,这里一直是孩子们同科学亲密接触的乐园。
由此可见,科技馆是让公众感受和享受科学的最好地方,而不是让他们
学习科学的地方,在这里要让孩子们做那些在教室里无法进行的事情;给更多的人以更多了解和理解科学的机会,使之科学知识更加丰富[1]。创新应该是科技馆永远不能被忽视的话题,科技馆就是通过提供一个创新的环境、计划和条件,为公众创造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促进公众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这样的理念,与我们一直倡导的科技场馆让公众学习科学知识的理念有点相异。现代科技馆,应推行以“探索与发现”为核心的文化氛围。这种科技馆文化,不是参观者在科技馆中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习的过程,即发现和探索科学的过程。根据这种文化,现代科技馆应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与模式,着重培养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要激发公众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
二打造好科技馆文化,应重视培养学生领悟科学,运用科学的能力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作为首要功能,一个博物馆的实力和水平主要的衡量指标是你藏品的质量和数量,而现在的绝大多数科技馆的展品一般不具有历史收藏价值,他的价值是在于反映一定的科学原理或诠释一定的科学思想,现代科技馆都是通过展品来实现科技教育为己任的。当然,博物馆除了收藏功能外同样也具有教育、休闲等功能,但这些功能都是以藏品为核心的。同样,科技馆也具有学术交流、休闲、旅游等功能,但展览教育是核心功能。另一方面,从终身教育体系的角度,科技馆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2]科学知识的获得只是科学教育的一项内容,但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领悟科学、运用科学的能力,从而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可是现在我国的正规教
育还是以应试为方向标,侧重于科学知识的灌输,虽然近年来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试图扭转这一局面,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正如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刘兵教授所说的那样:“应试体制对于培养科学素养是不理想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他提出,非正规教育旨在公众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强调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对文化的理解等等。比正规教育层次更多样。既然如此,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非正规教育的作用就从侧面凸显出来了。
三打造好科技馆文化,关键是要营造和提供建构的学习环境
科技馆的学习是自主建构的,要打造好科技馆文化,关键是要营造和提供建构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4个部分[3]。情境,学习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环境的舒适、氛围的营造、实物展示等都是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协作,在科技馆表现为辅导员与参观者的协作,参观者之间的协作,这种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
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1、营造和提供建构的学习环境应该考虑的情景包括:参观者原有知识、
兴趣爱好、参观动机和期待、以前的参观经历等个人情况,便于讲解辅导的针对性;重视光线、色彩、空间等内部环境因素和休息、就餐等服务休闲设施的设置,尽量为观众提供舒适的参观情景;同时也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参观者之间的关系和熟悉程度等社会文化情景,以便于安排不同的协作方式。
2、营造和提供建构的学习环境应具有针对性:涉及到内容、年龄、文化程度等。不同的社会群体,他所展示的内容、表现形式、背景资料的选择等都是不同的。所以,作为常设展览来讲,要尽可能的从讲解词、背景知识展示等方面尽可能的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是要让展示的内容与参观者原有的知识挂钩,促进意义建构,从而改变观众的知识结构。
3、营造和提供建构的学习环境应重视全程服务。参观前要通过提供参观指南、讲解等途径让观众了解展览主题,了解展览基本布局,了解展览中可能涉及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参观中要提供明确的展览线路指引,组织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适时引导观众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答疑解惑;参观后能够提供与展览相关的问题或拓展知识,及时听取收集反馈信息。
四打造好科技馆文化,应坚持创新科普形式和方法
以英国科学博物馆为例,英国科学博物馆平时有2 万件展品进行展览,占展品总量的1/10,这些展品会循环展出。为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他们每年都从社会上引进专家和科学家进行展品新项目的设计和研发。同时,他们对于新项目有完善的跟踪反馈体系,从而可以不断地吸收新的理念、思路、方法,对项目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他们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不断进行创新而且与众不同,要使自己的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