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250-01

太原市杏花岭区位于太原市东北部,是在1998 年原北城区基础上建立的城乡一体化城区,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2.40平方公里,农村面积132.2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余万,农业人口3.99万;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08个社区居委会,38个行政村。

从城区与农村、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街办与乡镇、居委会与行政村的构成比例可以看出,村级文化建设是杏花岭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村级文化发展的繁荣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区文化发展的成果。只有大力发展村级文化建设,才能满足全区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全区人民的文化生活,才能促进和谐杏花岭的建设。

近年来,杏花岭区在文化建设上投入的比重不断增大,使村级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局面。杏花岭区坚持把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作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极大的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一是开展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让群众免费享受文化大餐。组织电影放映队常年到基层为群众放映电影,2011年1-10月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400余场,保证了农民每月能看一场电影。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红色电影放映活动”期间,组织放映了24场红色影片,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二是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投入10万元建设了5个

农家书屋,共配置各类图书7500余册、音像制品光盘500余盘;投资28万元配送篮球架7个、乒乓球案12台、健身路径124件。开展了“和谐新农村”农家书屋读书交流展示周活动,向杨家峪街办剪子湾、道场沟、山庄头村3个村(社区)的农家书屋送去价值6万元的图书、光盘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作为2011年省政府提出的“五个全覆盖”之一,为扎实做好此项工作,区文广新局将农家书屋全覆盖、农村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全覆盖、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并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实施办法,明确责任,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分块管理的模式,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农家书屋、农村体育健身基础设施、村级文化活动场所覆盖率达100%,超额完成太原市下达的覆盖率达75%的任务。

正是由于村级文化建设的改善和提升,为杏花岭区的文化发展和文化繁荣提供巨大的推动力。但因为村级文化建设是最基层的公共文化建设体系阵地,直接关系到当地每个村民的文化享受权利,也是村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保障,因此只有在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全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是村级文化建设的设施和设备的管理者,是村级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开展者;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是村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村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因此,只

有合格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才能使当地的群众文化活动得到顺利开展和提升。

为使杏花岭区的村级文化活动有效地开展下去,文化馆的业务老师们不定期下乡辅导。在下乡辅导中发现,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基本是自发性的民间组织,大部分团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一部分编导及表演、形式及内容、服饰及化妆等均缺乏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了解决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人才缺乏的实际困难,杏花岭区文化馆连续几年举办了全区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群文理论、声乐合唱、美术、语言表演、群众文体活动策划等,授课老师有本馆的专职业务教师,也有聘请的市级乃至省级专家。培训班采取专题授课、研讨交流和个人自学等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基层文艺团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经过培训,他们掌握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要领、文化器材的使用和文化活动室的管理等,逐渐成为一支合格的基层公共文化队伍。

通过下乡辅导和培训,笔者感到,杏花岭区的村级文化建设和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管理人员和队员的整体年龄偏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缺乏专业人才等。由于村级文化活动室没有行政编制,管理者都是兼职,因此无法及时调动起他们搞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特别是村级活动室负责人的频繁调换,给村级的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不便。二是村级文化建设中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村级文化建设没有做到标准

化。现有的村级文化活动室,都是由原来的旧村委会或者废弃的学校改造的。这样给公共文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使现有的文化器材,如多媒体资源、图书等无法得到妥善保管,更谈不到有效地使用。

以上问题,就是现阶段杏花岭区村级文化建设与村民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满足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第一,继续加大对村级文化建设的投入。杏花岭目前享受到国家文化器材配送的行政村数目有限,直接影响到大部分村民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只有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才能更好的满足其他村民的文化需求。

第二,注重人才培养。选拔一批有较高学历、较强文化管理能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农村文化队伍。做到“四要”:一要配齐,实现每个村都有文化专管员;二要把年纪轻、文化高、素质好、真心喜欢文化工作的同志吸收到农村文化专管员的队伍中来;三要懂“文”,加强对文化队伍的培训指导,使他们掌握文化建设业务知识;四要姓“文”,不讲不兼职,但至少要少兼职,不讲不做其他工作,但至少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文化工作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村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抓,立住脚。

第三,完善村级公共文化队伍的管理条例。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的农村文化服务队伍,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起

有效的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管理条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级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提高。

第四,大力发展自身的特色文化。杏花岭的每个乡村要根据自己文化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挥村民在村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要积极发展村民自办文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把新农村文化建设和保护文化遗产、美化宜居环境相结合,实现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从而使村级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一起共进,为新农村建设开辟一方新天地。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杏花岭区仍然会大力加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村级文化建设新格局,让村级文化建设这个惠民工程,在一支有素养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引领下,为全区群众开创文化更加繁荣的新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