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护城学区孙埠小学:周芝林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给人们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每当上数学课,学生的脑海中便留下了加、减、乘、除等一系列的计算,课堂教学单调乏味,老师上课索然无味,学生学起来也丧失了积极性。数学课与其它课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缺乏趣味性的情节及吸引学生的视觉效果或听觉效果。而现代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培养知识密集型人才,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人才,所以教师教学需要不断地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而努力。如何采取创新教育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愚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形成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知识过程中的一个突破。教师创设情境,主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样更加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因而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可取方法之一。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问学生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会计算它的面积吗?学生立即兴

奋起来了,有的同学甚至解下自己的红领巾,接着我说明本节课学习的课题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自己动手拼摆,看看能拼出什么样的图形。同学们立即动手忙起来,片刻以后,同学们把拼得的图形都展示在课桌上,他们都得出了结论,可能拼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我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形张贴到黑板上,当我肯定了他们的观点时,同学们又显得异常地激动。我陈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此时,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洋溢着整个课堂,我抓住这一最佳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究新知,教学效果甚好。

二、设疑激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能敏锐地把握机会,并勇于付诸探索实践的精神状态。朗读规律性的语句、恰当地设置悬念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演示儿歌导入课题: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三声跳下水。……请学生

朗读儿歌词后,并引导学生发现此儿歌永远也念不完。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悟到句中数子的规律性,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情趣,富有意义的。老师的一个提问:“a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扑通?声跳下水”必将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欲望。

三、引导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形成使得学生具有灵活的应变力,遇到问题头脑清醒,能够举一反三,在分析问题时,学生能够别出心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法,这就是创新思维的体现。老师应积极热情地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设想或疑问。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解题思维得以扩散,从而达到创新的境地。例如:基础训练中数学智慧园某题: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一般解法先求出三角形的高CG的长度,然后用平行四边形BCDE的面积减去三角形BCG的面积,列式为4×6-4×(6-2)÷2=16(cm )。有一个学生却说只要求出梯形ABGF的面积就可以了,他认为,所以,即,则求出梯形ABGF的面积即可,列式为:(2+6)×4÷2=16(cm )

此方法很妙,间接求解,思路清晰,对于这种创新的方法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老师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才会有更多创新的方法出现。

四、探究学习挖掘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创新精神指导下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后挖掘自身潜能的一种能力。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潜能,当他们积极主动地改变自我、改变环境时,这种创新能力必将得以体现。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一旦获得“成功”,必然会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时,先用计算器计算出1÷ 11,2 ÷11,3÷ 11,4 ÷11,5÷11后,再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商:6 ÷11,7 ÷11,8 ÷11,9 ÷11,学生很快就发现这几个除式的商的整数部分为0,小数部分从十分位开始循环,循环节依次是9的6倍、7倍、8倍、9倍即54、63、72、81。这种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饱尝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更加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