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作业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发展希求关系
3)、权变性:随机制宜性,理论体系不断发展
4)、科学性: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多因素综合分析,实验方法)
5)、适用性(应用性):理论、方法、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6)、系统性: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与管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密切联系。与组织行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有密切关系。
8、简述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构成。
答:客观因素:1.认知对象的特点;2.认知情境的特点
主观因素:1兴趣与动机;2需要与价值;3个性心理特征;4认知者的经验;5情绪状态的影响
9、简述人的能力构成。
10、简述不良情绪的调整措施。
11、简述提高耐挫折能力方法。
12、简述组织社会化的要求。
13、简述激励的内涵。
29、领导特质理论告诉我们,能不能当领导是基因决定。错。
30、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无关环境、国家与文化。错。
31、领导者的气度要求是选用与自己行为道德相一致的人。错。
32、当好领导者,就是让被领导者(追随者)围着自己转。错。
33、领导者的行为做法、方式(风格),在领导活动中与内容比较,显得无关紧要。错。
19、简述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观点。
答: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可以表示为:
激励力=选择性行动成果的强度×期望几率
选择性行动成果的强度是指一个对某一行动成果的评价。期望几率是指一个对于某一行动导致某一成果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激励力是促使一个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的程度。
所以,为了激励员工,管理部门的领导应该一方面使员工知道行动成果的强度或加大这个强度;另一方面要帮助员工实现其期望,即提高期望几率,这样才能提高激励力。
38、胆量是领导者的影响力的最根本的基础。错。
39、讲究领导个体经验艺术是领导理论的发展方向。错。
40.智艺研创型职业环境组织要求对人实施强束缚的制度管理。错。
三、论述题
1.论述人类与组织的关系。
答:1存在希求关系
人做为一个生命体降临在尘世之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求生是每一个生命体的本能希求,存在才是硬道理,是永远放在第一位的,是不可抑制的本能与追求。在这个充满危险与挑战的自然界与竞争激烈的社会,如天有暴风骤雨、地有山崩地裂、人有祸兮旦福,一个脆弱的生命体,需要一个组织的保护,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需要一个家庭的呵护,需要父母的给养;一个人需要一份工作,进入一个公司或机构,来获取生存所需要的资源,需要集体开发资源的力量;一个公民同样需要一个国家的庇护,让其免于战火,与自然的灾害的打击。人之所存在,不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伟大的人,而是因为我们是能组合在一起的强大的集体,人的存在力量来自于组织,组织给予了人存在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的存在离不开组织,组织也因为人的存在希求而存在。
15、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斯金纳的强化激励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只要改变人的行为后果就可改变人的行为。“强化”在管理中有四种方式:正强化是指组织成员的某行为产生时,组织加以肯定,从而加强其行为;负强化是指组织成员的某行为产生时,组织加以否定,从而减弱其行为;自然消退是指在组织成员的某一行为产生时,组织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视若无睹,使组织成员的这一行为受到冷淡对待而自然消失;还有一种是惩罚。从强化的时间安排上有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
3、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答: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积极发挥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19、人的需求和工作动机存在多样性和变化性。组织对人的管理不存在有一种全能的管理模式与方法。
20、激励因素的特点是一旦缺乏,则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错。
21、休闲激励是没有意义的。错。
22、目标激励和过程激励适应同一对象。错。
23、体现按劳分配关键是注意劳动收获所占财富的比例的意义和劳的时间限定。
16、简述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要点。
答:斯金纳的强化激励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只要改变人的行为后果就可改变人的行为。“强化”在管理中有四种方式:正强化是指组织成员的某行为产生时,组织加以肯定,从而加强其行为;负强化是指组织成员的某行为产生时,组织加以否定,从而减弱其行为;自然消退是指在组织成员的某一行为产生时,组织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视若无睹,使组织成员的这一行为受到冷淡对待而自然消失;还有一种是惩罚。从强化的时间安排上有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
25、简述专家挖智的德尔菲法。
26、简述电子会议法挖智技术。
27、简述权力的定义和特征。
28、简述西方的领导三要素理论。
29、简述三极端领导风格理论。
30、简述管理方格理论。
31、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32、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目标。
33、组织设计的关键要素。
34、简述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35、简述在组织设计中利于工作效率的设计追求内容。
《组织行为学》作业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4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2、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性(综合性):多学科综合研究(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2)、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
20、简述微观激励的原则。
21、简述头脑风暴法。
答: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如今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22、简述权威服从心理产生的可能原因。
答:权威是在集体中:因为品德、学识、辈分,名望和威信而对其他人享有一种说服力与威慑力的人。人们往往会对权威具有一种敬服心理,并且由此产生集体决策过程中的权威服从现象。
8、性格特征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心理活动的灵活性等方面的特性表现。错。
9、性格特征一旦形成是改变不了的。错。
10、一个人在处世和处理事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态的波动性和强度,是价值观决定的。错。
11、自暴自弃是挫折情绪的存在证明。
12、个体态度和动机行为的差异源于价值观因素。
2安全希求关系
安全是一个人存在延续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了良好的存在坏境。作为人我们无法回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种种危险;安居乐业、辛福生活是每一人平等追求的权利,最好的安全来自组织的安全,一个好的组织能够给你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是工作的安全;一个好的组织能够让你免于其他组织的侵害这是人身的安全;加入保险公司,让你减少财产的损失这是财产的安全。由于自然的不可知性,社会的复杂性,我们面临着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或多个组织的驰援与保护。安全源自一群人的庇护,人需要安全,组织也应为安全不断的体现其价值。
4、人的气质是由人的生理因素特点决定,因此人在出生后气质永不变的。错。
5、抑郁质气质的人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对外界反应迟缓。错。
6、多血质气质的人性格外向,为人直率,易怒,感情粗糙,,情绪表现强烈。错。
7、人的气质不一定是恒定不变的。在人的一生中,随着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发生变化,其气质也会有所改变。
34、在领导者处于最佳的领导环境,上下级关系较好,领导权力较大,下属责任明确的时候,要坚持将很大的精力集中于改善人际关系。错。
35、不同职业环境组织对领导行为的专业化、规范化、人际关系要求是一致的。错。
36、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群体中的领导行为越来越少了。错。
37、领导者的威信基础是一个人的学识、能力、人品和业绩。
14、简述社会人理论的要点。
答:社会人人性理论由梅奥教授在霍桑工厂实验后提出的一种人性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人是组织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组织成员有着复杂个性与复杂的社会需求的“社会人”。与“自然人”相对。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通过社会化,使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主要观点社会性需要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
13、一个人期望的终极状态是永不改变的。错。
14、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追求目标,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15、价值观是随着一个人所受到的教育,以及生活阅历的经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16、组织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成员与组织价值观相一致。
17、为实现员工的组织社会化,组织采取的策略是角色榜样引导。错。
18、“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反映的是理性经济人理论。错。
36、简述工作内容设计的体现原则。
37、简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
38、简述组织变革的经验。
39、简述组织变革的教训。
40.简述横向型组织的特征。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后解析理由)
1、组织行为不是组织中的个体行为。错。
2、人的行为完全由客观(环境)的刺激影响决定的。错。
3、人的能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能力组成的。错。
23、简述从众效应的根源。
答:从众效应的根源是:首先,在群体中,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从而让自己感到焦虑、被群体孤立;其次,从众也源于一种群体对个体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24、简述群体凝聚力产生的基础。
答:群体凝聚力产生的基础是:第一,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第二,加人群体的难度;第三,群体规模;第四,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第五,外部威胁;第六,以前的成功经验;第七,有效情绪认同;第八,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第九,群体的领导方式。
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有:(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要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工业革命与工业合理化的结果;(2)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因此只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义;(3)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要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4)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要的程度而改变。
24、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是组织激励机制的要求之一。
25、针对群体活动中的社会惰化现象,避免策略是集体奖惩。错。
26、顺从多数人的观点和意见的从众现象,是组织中集体决策需要的。错。
27、权力依托权位具有强制影响力,领导者依托品性专长产生自然影响力。
28、一个人据有权位官阶就具有坚实的影响或改变他人行为的力量。错。
17、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的特点在于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保健因素不具备激发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但是一旦缺乏,则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18、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假设每个人内心都存在五种需要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当任何一种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后,下一层需要就会成为主导需要。个体的需要是逐级上升的,从动机角度来看,Hale Waihona Puke Baidu种理论认为,虽然没有一种需要会得到完全、彻底的满足,但只要它大体上获得满足,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了。马斯洛还把五种需要分为高级和低级两个级别,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称为较高级的需要。区分两个层次基于这样的基础,较高层级的需要通过内部使人得到满足,较低层级的需要则主要通过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4、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答:科学管理学派阶段、行为学派阶段、管理科学学派阶段、综合性的现代管理学派阶段。
5、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特点。
答:组织行为学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实用性等特点。
6、简述人的行为的发生过程。
7、简述晕轮效应产生的原因。
答:晕轮效应是指由于对认知对象某一特点的过分关注导致的认知上出现的偏差。晕轮效应并不是随机发生的,研究表明,在下面这些情况下,晕轮效应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当被知觉的特质在行为表现上模棱两可时,当这些特质含有道德意义时,当知觉者根据自己有限的经历来判断特质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