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写作 应试方法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品写作应试方法指导
戏剧和影视剧是一种规范性较强的艺术门类,他们都要求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完成一
个或几个事件,塑造一个或者多个人物形象,凝聚起各色观众,从而通过剧本表达自
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就表现了他自己特有的爱情观,然
而这些都是需要后天的训练和学习才能够获得。
承载戏剧和影视剧元素训练的就是小品。
由此可见,训练小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
影视小品(类似大家熟悉的栏目剧《王刚讲故事》);一种是戏剧小品,也叫做舞台
小品或者话剧小品(类似大家看过的情景剧,如《家有儿女》)。
第一节小品总论
一、定义小品:就是小的艺术作品。
广义的小品包括的范围广泛,在佛经
中指七卷本的《小品版若波罗蜜经》,在散文中指篇幅较短的文学样式;
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他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
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具
代表性的就是喜剧小品。
然而这里是指专门用于写作训练,以台词对白
为主,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的剧本结构形式。
二、文体特征
作为叙事散文和戏剧故事的进一步延伸,小品创作是更加接近剧本的一
种形式,在格式上已经具备了剧本的基本雏形,与大剧相比,虽然显得
短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品主要特点是一个“小”字,具体有如下表现:
1、内容少
通常情节只围绕一个小小的事件展开,这是小品和其他艺术作
品和艺术表现形式最基本的区别。
小品属于“文化快餐”,它
是一碟精美的“小菜”,而不是什么火锅大烩菜,这样的故事
讲起来比较从容,有足够的篇幅来描写细节,塑造人物性格。
2、人物少
笔墨一般集中在一两个人物上,其他人物一笔带过即可。
3、思想内容简单
由于小品篇幅有限,所能承载的主题思想也就有限,不可能将
过于复杂的思想内容交给一个短短的小品来完成。
那样的做法
只能造成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没有说清楚的结果,弄不好,会让
然感觉有说教成分或者作者故作高深。
在创作小品的过程中盲
目地追求表达深刻的思想往往会是作品的主题游离在情节之外,
显得牵强附会,同时也使情节显得不自然。
4、小品的情节不宜过于复杂
通常写好一条情节线即可,而这条感情线只有一个起伏就够了,
就像欧亨利写的《最后一片绿叶》的情节就是这样简单:一个
女孩得了病,认为窗外的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时自己的生命就
结束了。
果然,暴风雨之夜那片叶子被打落,以为老画家却冒
雨在墙上画了同样的一片叶子。
女孩看见的叶子经历了暴风雨
仍结实地长在那里,鼓起了勇气。
而老画家却因受了凉而患病
死去······这个情节围绕着一片叶子展开,只在暴风雨之夜有一场
起伏。
三、小品的分类
1、中国的戏剧小品形态各异,主要分为:有多幕剧、独幕剧
2、从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划分:有历史剧和现代剧
3、从戏剧小品艺术表现形式划分:有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小品等,
戏曲小品是以中国传统的戏曲歌、舞、剧三位一体为特点的戏剧小品,
如陈佩斯、小香玉的表演的豫剧小品《黑狗与黑妞》。
话剧小品是以对
话为主、兼有一些动作的戏剧小品。
这是最走红的戏剧小品样式。
如陈
佩斯与朱时茂表演的《王爷与邮差》、《主角与配角》,严顺开等人表
演的《张三其人》,赵本山等人表演的小品《卖拐》。
歌剧小品是以唱
歌为主、兼有对话和旁白。
如潘长江表演的《过河》。
4、从戏剧小品的艺术效果划分:主要有喜剧小品、悲剧小品和悲喜剧
小品。
喜剧小品如《超生游击队》,悲喜剧小品如《芙蓉树下》,悲剧
小品还不成熟,没有典型的代表作品。
5从戏剧小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划分:主要有哑剧小品、相声小品、
电视小品、儿童小品、木偶小品。
哑剧小品如《吃鸡》,半哑剧小品
《胡椒面》,相声小品如冯巩、牛群表演的《电子公司》,电视小品如
陈佩斯拍摄并表演的拍电影系列、《热点访谈》系列等,儿童小品如曾
涛写的《妙诀》,木偶剧小品如黄锡钧写的《训猴》,还有神话剧小品。
第二节小品的考试形式
小品写作一般在部分院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试中出现,因为这种写作体例和平时的写作不一样,所以许多考生感觉非常困难,其实这只是大家对这一文体不了解的缘故。
大家再熟悉小品的写作内容以后,就不会有太困难的感觉了。
小品写作一般是影视文学专业的考试重点,主要考察考生的艺术感觉、形象思维、舞台布景和语言组织能力。
笔试考试的形式:小品写作的考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命题写作,只给出一个题目;另一种是选择性写作就是同时出几个题目供考生选择。
一般要求在两个小时完成两千字的小品写作。
常见的考试题型主要有:
关系式。
比如《她与他》、《爱与恨》、《相逢》、《朋友》。
情况式。
比如《又是一年春草绿》、《失望》
境遇式(侧转时空的幻境)。
比如《地铁站台上》、《雨夜》、《朗朗星空》
物件式。
比如《雨伞》、《口琴》
第三节小品创作思路分析
一、题目破解
对于命题式小品的题目破解照样从题目的结构入手,分析它们动宾结构,寻找潜在的人物关系和隐含的时间、地点等细节信息。
具体事项可以参照前面的叙事散文和戏剧故事的题目破解方法。
例如《朋友》就暗含着小品的人物至少两个,他们既不是敌人,也不是买着与卖者的关系,而是朋友关系。
《雨夜》把小品中事件发生的境遇做了交代,就是在有雨的晚上。
二、精准选材
大家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所以要想有在考试中想写出好的作品就需要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进而找到自己的需要的素材。
在素材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典型的事件,有个性的人物。
有的小品要求叙述一件完整的有意思的事件,有的要求刻画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但是不管怎样的小品,都要求选取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能够不断丰富的故事。
小品与由于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只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叙述一件事情,不是两件或者两件以上,并且这件事情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符合生活逻辑,所以在选
材时,可以以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取一件形象深刻的事情,比如:请假、看
病、相亲等
三、构思故事
小品的构思与戏剧故事的构思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呈现方式上把故事情节
舞台化或镜头化处理,使之更加具有可视性。
当然考场中的小品与戏剧故事也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小品以展现人物性格,刻
画丰满的人物形象为主要目的,对于故事的曲折性要求不是太高。
但是低要求
不代表没有要求,平铺直叙的小品照样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所以考生在
结构故事的时候,也要下一番功夫。
小品既然是用事件塑造人物、展示人物的关系,人物关系一旦转化就要有一定
原因,这个原因可以是未被发现的某种关系,或者没有被觉察的某种事物,但
是一定是先前既定存在的,只是现在发现。
所以在构思短小精悍的小品中一定
要用到发现,这个发现可以是人物的前史(身世,地位,比如人物失忆了,不
记得自己先前的事情),可以是人物之间隐藏的复杂关系(小明之所以被保送
大学,是因为他爸爸是学校的校长)
构思小品时一定要发挥发现的作用,使小品的核心事件像雪球一样可以越滚越
大,吸入一些小事件小因素,这样才能塑造出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是更加完整
清晰的故事。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命题故事”的内容。
行文之前,考生还需要在头脑中有个大致提纲,做好以下准备:
首先需要考虑人物角色构建是否合理,人物关系构建是否合理,人物动机是否
合理,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否合理,人物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否合理,
尤其在舞台小品中要注意道具、服装、环境是否合理。
只有在下笔前有了充分
的考虑,行文时才能节约时间,少走弯路。
第四节小品元素训练
一元素
有个大学教授曾给出事件这样的定义:事件是指在人物和人物之间发生或者发生的,
可以改变人物的关系、行动和命运的事情。
比如,两个兄弟从小生活在艰苦的家庭中,两个人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可是当两兄弟同时接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却给家里带来了更大的灾难,父母让两兄弟抓阄决定谁
继续学习,弟弟如愿以偿,哥哥本来安安稳稳地种地了,可是无意中发现抓阄的纸条
上写的都是弟弟的名字,这个时候也有人在传言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于是哥哥一气
之下离家出走,当了小偷。
原来相依为命的兄弟就因为一次抓阄反目成仇,关系突然
发生了变化,然而这种改变人物关系和行动的事情就是事件。
事件有大小之分。
大事件往往构成小品核心事件,是指能产生重大影响,对人物的命运、行动改变都能起到一定作用的那一类事情。
相比之下,小事件虽然对人物的行动
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不能单独决定人物的命运走向。
考场小品中由于时间限制,并不要求考生一定写出改变人物命运的大事件,但是所选
取的事件必须对人物的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好是一个核心事件,然后有其他的小
事件和小元素为其服务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人物
一部作品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物形象,可见小品中人物的重要性。
人物有主要的人物
和次要人物之分。
另外,鉴于小品可视性特征,对于人物之间矛盾设置的要求较为重要,也就是说小品中的人物至少有两个,他们之间肯定要发生点矛盾。
像电视剧电影一样,小品也有自己的主人公,也就是主要人物,它是小品中着重要刻
画的人物,可以是考生肯定或者讴歌的人物主要正面人物,也可以是考生借以讽刺的
主要负面人物,但是往往把正面人物作为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是主要任务的附属品,为了配合衬托主要人物而存在的。
次要人物分为三种:一种是为主要人物达到目的制造障碍大的称之为反方向人物,或者反方向次要人物;
另一种次要人物是辅助主要人物达到目的次要力量;还有一种次要的人物是具有变化
性的,称之为可变性人物。
人物要具有典型性,典型的人物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共性是指大的社会环境、时代
背景、文化习俗等;个性是指人物特有的,与众不同的特质,比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皇帝驾崩、父亲病逝本就是生命循环的常态,可是国家动荡、封建主义文化盛行
的大背景下,哈姆雷特毅然决然地认为自己的父亲是被叔叔害死的,于是才有了莎士
比亚笔下不朽的哈姆雷特的形象:周星驰的笑几乎成为其电影作品与其他电影的区别
的一种标志。
一部吸引阅卷老师的小品必须有一个典型人物让老师眼前一亮,过目不忘,这样才能给其留下好的印象。
这里值的一提得是人物之间矛盾或者目的的冲突,一部小品至少要有两个人物,他们
的目的一定相反,或者说一定要给人物制造障碍。
只有两个人物有了分歧,才能把故
事推向极致,人物在绝境中才能展示他的本质特征。
三、悬念
小品和戏剧故事不一样,更加注重可视性,再加上体例的不同,这就要求小品
一定要有一个吸引力的开头,也就是最好把悬念设置在前面,引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
一个好的小品要想吊足老师的胃口,让他看完自己的作品,就要设置悬念,这
要求考生不断提出悬念解决悬念的循环方式构成一个悬念网络。
四、行动与台词
1、行动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
度行动的模仿······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达的。
”由此可见,
行动是指演员或者角色在舞台上或者某一场景中作出的一种有意义、有
目的,为其所特有的一系列动作或者动作组合,戏剧中也叫做舞台动作
或者舞台调度。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动作作为戏剧的特殊表现手段。
他指出“戏
剧模仿的对象(内容)时行动,而模仿的方式则是动作。
从表现的内容
来说,戏剧是行动的艺术;从表现手法来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
戏剧
就是用作去模仿人的行动,或者说是模仿“行动中的人”,正如亚里士
多德所说,动作是支配戏剧的法律。
也可以这样理解,人物的实质是动作,你的小品人物实际上是他所做的
事。
舞台动作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动作,一种是内部动作。
外部动作是指观
众看得见的肢体语言和神态特征,具有可视性。
内部动作是指人物的心
理活动。
内部动作在舞台小品和影视作品的呈现形式不太一样,影视小
品不要求考生非要把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可视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
由于舞台小品的现实性要求必须要把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某种行动表示
出来。
人物行动一定要有目的性,人物的有目的的行动才能制造紧张的形势,
发展故事的情节,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可以分解
为: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做什么,指动作的内容,如喝茶、舞剑,
等等。
为什么,是指动作的心理动机,如为什么喝茶、为什么舞剑等。
怎么做,是指具体的动作方式。
其中,为什么做与怎样做,是紧密联系
的,前者制约着后者。
首要要搞清为什么做(具体的心理动机),然后
才能确立具体的动作方式。
同样,人物的每句台词(言语动作)也可以
分解为说什么、为什么说、怎样说。
同时在人物有目的的行动中还能揭
示人物复杂心理变化,展示小品的内涵,使小品的内涵,是小品具有更
加深刻的意义。
2、台词
小品分为有声小品和无声小品,在表演专业考试中有时候会考到无声小
品,要求考生一定时间长度内表演一个哑剧。
但是作为剧本训练的小品
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决不能写成无声小品。
台词是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
小品的台词主要分为
三种表达方式:对白、独白和潜台词。
对白是指人物与人物的之间的对话,多用于舞台小品中。
对白必须把故
事的信息或者事实传达给观众。
对话来自人物,他必须推动故事向前发
展,必须展现人物之间和人物内部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物的情感状况和
性格的独特之处。
独白是指人物的无对象式地自言自语。
它从古典悲剧发展而来,在文艺
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使用广泛,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
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
如阿
姆雷特的景点内心独白: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漠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庭审反抗人世的无涯的困难,
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为高贵?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
能躲避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
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腐朽的品囊以后,在那死地睡眠里,究竟将要
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
潜台词是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
语言。
所有话语的潜台词,都存在着真实和虚假的问题。
比如说:“桃
树又开花了。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桃花会开花,并且过去曾经开过花。
这个潜台词,是符合客观实际,是真实的。
而“刘邦戴着手表打仗”潜台词是:刘邦有手表。
这个潜台词,就不符合实际,就是虚假的。
因此,在说话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驳斥潜台词的虚假,那就能够揭示矛盾,显示事物的不协调性,语言表达也就可以取得幽默的效果。
如《初次就诊》:一个年轻女子,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就向她的同事征询找哪一位医生看病更好。
同事说:“我知道城里有一位艺术很棒的医生。
不过,他的诊费收的很高。
初次就诊就要收500美元;以后复诊,每次复诊还要收100美元。
这位年轻女子,按照同事的指点,找到了这位医生。
为了省点钱,年轻女子一见到这位医生,就欢快地说:大夫,我又来了!“
大夫笑了笑、点了点头,以示招呼。
然后就迅速地给她做了检查,说:“很好,继续吃我上次给你开的药吧!再吃一个疗程就好了。
“
年轻女子说的“大夫,我又来了“,其中的”又“暗含着的潜台词是”我曾经找过您看过病,今天是复诊,不是出诊,您收就诊费,就应当收100元,而不是500元。
“大夫给她在做了检查以后,要她继续服用上次所开的药,就等于驳斥了女患者话语潜台词的虚假。
医生的软幽默,叫这位女患者哭笑不得。
关于台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台词必须有动作性。
小品是行动的艺术,它必须在有限的舞台演出时间内迅速地展
开人物的行动,并使之发成尖锐的冲突,以揭示人物的细想、
性格、感情。
这就要求剧本台词服从戏剧的行动,具备动作的
特性。
台词的动作性首先在于它能够推动情节的进展。
剧本中每个角
色的台词都应当产生于人物的性格冲突之中,成为人物对冲突
的态度与反应的一种表露,并且能够有力的冲击冲突对手的心
灵,促使对方采取新的行动更积极地投入冲突,从而把人物关
系、情节不断推向前进。
台词的动作性更在于它够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
一般
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抒胸臆,一种是“潜台词“。
直抒
胸臆的台词有时通过独白来进行;潜台词包含有复杂隐秘的未
尽之言和言外之意,它可以具体表现为一语双关、欲言又止、
意在言外,言简意赅等多种表达方式。
台词的动作性还在于它能为演员在表演时寻找准确地舞台动作
提供基础。
戏剧创作的最后完成必须通过舞台的演出,因此,
小品台词的写作必须考虑到表演艺术创造的需要,使演员在舞
台上能动起来,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再现在观众面前。
(2)台词必须性格化。
剧本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只能依靠人物自己的台词和行动来完成,
并且必须在有限的时空里进行,这两个因素对剧本台词的性格
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是台词性格化,首先必须根据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教
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条件,掌握人物语言特征,
力戒千人一面。
其次,台词的性格化还要求作者牢牢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把
握戏剧情境的变化,把握人物错综复杂的互相关系,写出此时
此地、此情此景中人物唯一可能说出的话。
不仅不同人物的台
词不能互相混淆,就是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戏剧场面中的台词也
不能任意调换。
实现台词性格化的关键就是作者熟悉笔下的人
物,并且在写作时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设身处地地体会人
物的内心感情,揣摩人物表达内心的语言方式与特点。
(3)台词要诗化、口语化。
小品要在有限的时空条件内通过人物的台词在读者、观众面前
树立起鲜明的艺术形象,使观众收到感染,为人物的命运而动
心,这就要求剧本的台词具有诗的性质、诗的力量。
台词的诗
化并不意味着都要采用诗体而是让诗意渗透在台词之中。
因此
台词必须感情充沛,富于感染力;形象鲜明,富有表现力;精
炼、含蓄,力求用最简洁、最浓缩的词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与
深远的意境。
要使观众清楚明了地看懂剧情‘理解人物,接受作者对生活的
理解,台词就必须明白浅显、通俗易懂,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口语化使台词富裕生活气息、亲切自然。
民间语言如成语、谚
语、歇后语乃至俚语的适当运用,有助于台词的口语化。
在注
意口语化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和纯洁性,要注意
对生活语言的提炼、加工,使之成为形象生活的艺术语言。
3、行动和台词的关系
在小品中要求行动和台词相辅相成,行动要有台词性,台词要有行动性。
尤其在舞台小品中更为重要。
人物的舞台动作可以配上台词加以表现、使之相得益彰。
例如甲生气地
跺了一下脚,观众虽然知道他生气了但是具体为什么生气可能不了解,
如果考生加上一句对话,乙告诉甲:你生气有什么用,反正你媳妇和你
离婚了,人家跟谁是人家的事情。
行动的台词性可以更具体全面的交代
故事,塑造人物的形象。
例如:舞台上甲快速地走路一定暗示他有很着
急的事情要做;乙故意恶狠狠地打破男友送的礼物一定表示爱情的危机,
表达女孩对男孩的不满。
台词的动作性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台
词的动作性要求人物的台词要恪守动作的准则,符合生活的规律,这也
要求行动具有一定的意义。
下雨天留客天,甲到乙家做客,出门有雨,
甲说这该死的雨早不下,晚不下,怎么偏偏这个时候下,言外之意就是
他没有带伞,要么乙给他一把伞,要么乙留下他做客。
第五节、小品写作格式
考试中的小品是让你写的,不是让你演的。
小品是一个很宽的概念,并不仅仅是指喜剧,一些生活中的片段,甚至超现实的片段都可以用小品来表现出来。
它可能更类似
于文学创作中的短片小说,或者说是内容短小活泼的话剧。
小品写作到底是什么格式呢?首先先要了解什么是舞台提示。
小品中除了台词也会有舞台提示,在舞台小品中尤为常见,主要用于交代舞台设置,
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是剧本话语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
舞台提示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的简练、扼要、明确。
第一,在标题下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可以具体到某天,某时刻),地点(必须是故事发生地,进肯呢更具体),人物(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依次列出,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