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班级: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
摘要:
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具有多重的视角;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关系的历史变迁;认清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之间存在的问题;知道生态经济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把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不仅可以弥补过去“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单项研究之不足,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理论、实践和对策三个方面展开,其研究成果对理论的构建和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突破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史以来就存在,而且从来都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无论是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敬畏、崇拜和依附自然,还是农业文明时期改造、利用和支配自然,人与自然都保持着和谐共生的状态,人比自然要渺小。然而,进入农业文明后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中心主义愈演愈烈,追求经济利益的欲望极度膨胀,控制、征服和掠夺自然成为常态,人类步入了堪称“黑色文明”的工业文明时期。在这一时期里,环境破坏严重、资源面临枯竭,生态危机凸显。究其原因,核心问题在于没有摆正人的欲望与自然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反映在社会建设上,就是割裂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1] 那么,如何使人类摆脱“黑色文明”的困扰,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同步发展呢?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犹如久旱后的两场及时雨,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
目前,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关系的主流观点有两种:第一种认为二者是一对矛盾的对立体,搞经济建设必定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但是现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又为时过早,必然阻碍经济前进的步伐;第二种认为二者是相互融合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物质基础,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多重视角
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多重意义,我们只有从多维的视角去看待、去把握,才有可能更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意义,也才有可能从多角度地去实施其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文明形态的一种进步,又是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种完善;既是文化观念的一种提升,又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转变。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是文明形态的一种进步。文明是一个“人造”的世界,人类社会在过去三百年中所获得的工业文明是人们创造的结果。当传统工业文明形态的缺陷和束缚日益暴露,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地球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时,就表明它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了,人类需要开创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它的生存。[2-3]
其次,建设生态文明也是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种完善。这是党对历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包括“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对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种完善。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这样的高度,不仅体现了生态文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更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的决
心和信心。
再次,建设生态文明是文化观念的一种提升。建设生态文明是涵盖于科学发展观之中的一种文化新观念。这是一种蕴含着平等、均衡、互补、和谐的文化价值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会极大地推动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提升。[4] 最后,建设生态文明也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复杂的任务,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中长期粗放惯性的影响;由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受到来自体制、机制、科技进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制约,这种转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同样也必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关系的历史变迁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没有形成之前,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就是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此关系的发展在我国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在这一阶段,环境保护始终处于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地位,自然环境就是被征服、被利用的对象。当时很流行的一个国家发展生产的思路就是: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
第二个阶段是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至1992年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时期。
1993年之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发酵,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下,可持续发展逐步升级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相继召开,使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转变,成功实现了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1996年至2003年大张旗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期。
2002年,国家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协调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是2003年之后倡导科学发展观,尤其是2007年正式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之后。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以更加坚定、更加全面、更加朴实的语言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宏观的部署、提出了具体深刻的要求,构建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质上,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高的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其他建设的前提条件。[5]
所以,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是经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广大专家学者、全体劳动人民数年的认识和实践的积淀,不断突破、不断升华的,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曲折的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国民素质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轨迹。
三、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之间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人类盲目的中心主义观念及发达国家转嫁生态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膨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更加激烈,甚至引发严重的利益冲突。经济冲突的不断扩大导致生态危机的出现,发达国家为了转嫁生态危机,利用发展中国家相对廉价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将污染大,能耗大的企业建立在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生态危机的转嫁,导致不发达国家面临着各种环境威胁,人类整体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2.片面发展经济,忽视环境保护。
这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自己落后的经济状况,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忽视了生态安全。此外,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意识低下等都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污染。恶劣的环境激化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河北省张官屯小朱庄因为化工污染导致水中苯胺含量超标,动植物在饮用被污染水源后死亡,即使是400米深处的井水也呈粉红色,地下水质恶化,影响民众生活与生产,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进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与生态经济出现严重失衡。
四、生态经济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析
1.经济与生态发展两手抓,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
经济发展应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中,实现当代人受益的同时,兼顾后代子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以人类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坚持人本主义的经济生态观,满足人们基本“衣食住行”需求,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经济发展既不超前也不滞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步伐相协调,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