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孝感一中徐军林

摘要: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组成。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21世纪加速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主干力量的中学生,其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已刻不容缓!本文阐述了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构成标准,并指出了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信息素养内涵构成标准培养途径与方法

当今世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甚至使人们感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与震撼。随着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信息技术必然会成为信息社会赖以生存和竞争的必备条件。因此,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也引起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我国在迫切需求信息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在注重提高全体国民信息素养的水平,也因此把信息技术教育设定为是以提高中学生信息能力,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的学科教育。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早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提出来,认为学习者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学生需要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并能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会、他人和自己的信息,学会选择、判断和评价。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

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也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个体的要求。

4.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二.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构成及其基本标准。

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指在具有传统文化素养(读、写、算)的基础上,通过

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并根据社会环境和发展的要求,自觉接受相关信息技术教育及素质培养而形成的对待信息活动的态度、观念,对信息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对信息伦理道德的理解与遵守,以及利用信息去解决学习,工作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述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构成中,各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信息观念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道德是信息素养健康发展的保证。

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1998年)中,给出了当今中学生九条信息素养标准:(1)能够高速地、有效地获取信息;(2)能够成功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3)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4)能够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5)能欣赏文学作品以及能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6)努力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到优秀;(7)能认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8)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9)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这些标准可对我们深层次思考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确定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内容提供参考。进一步思考上述标准的各项具体指标的实质可以发现,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不应该仅被视为对基本的传统文化素养教育的一种补充,而是在新世纪数字信息社会对教育观及教育活动的重新定义、设计和构建。

三.现代信息社会需要中学生具备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正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列入到中小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毋庸置疑,作为新世纪国家建设主要后备人才的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既是新世纪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参与国际市场上人才竞争的一项基础工程。

1.现代信息社会需要中学生必须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信息素养已成为了同传统文化的“读、写、算’同样的生存能力之一。作为新世纪国家建设主要后备人才的中学生,没有信息素养就会成为信息社会的功能性文盲,就会被信息社会所淘汰。

2.现代信息社会需要中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信息科学技术知识。以计算机和网络及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文化,这种文化使人类在进入新世纪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人们越来越觉察到:以计算机和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跟语言一样,是人类社会每时每刻都不可缺少的,是“人类通用智力工具”。因此,作为新世纪国家建设主要后备人才的中学生,若不具备这些基本的信息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就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下去。

3.现代信息社会需要中学生必须具有信息伦理道德。无论是创造与开发知识产品的人,还是利用这些知识产品的人,都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必须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如果作为新世纪国家建设主要后备人才的中学生没有信息道德修养,不仅不能维护信息社会中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能保障信息存储与传播的安全与畅通,而且还会因触犯法律而受到处罚。

4.现代信息社会需要中学生必须具有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重要内容是“吸收、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在信息环境中既讲竞争、又讲合作、协调共进的组织能力”这些能力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二是信息系统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