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能流渠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方式。
池塘物质循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运动,首先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各种营养素,合成植物有机体,进入食物链,转到其他食植物的动物体,最后被分解为各种营养素回到环境。
绝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
鱼类发情:成熟亲鱼在催情剂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雌雄鱼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
成熟系数:性腺重占鱼体重的百分比
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中卵黄大量累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大量蓄积,卵黄充满细胞质的时期
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
起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
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
而发育到生长成熟的卵细胞,在内源或外源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进行二次成熟
分裂,即减速分裂和均等分裂。
在次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称为生理成熟。
性周期:鱼类的性腺成熟随季节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周期变化的现象。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数比上体重。
亲鱼游塘:亲鱼达到性成熟后,为了寻找鱼巢,在养殖水体中,成群地沿池塘边缘游动的现象叫做“亲鱼游塘”。
理论耗氧值:在溶氧充分供应时有机物的耗氧值。
出苗率:下塘鱼苗数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孵化的指标。
受精率: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催产效果的指标。
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五级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效应时间:指亲鱼最后一次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高潮的时间。
肥水下塘:清塘后,在鱼苗下塘前1周左右注水50-60cm,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塘后便可呼玛足够的适口食物,这种方法称“肥水下塘”
下塘水花:卵黄消失;能正常的艇游,能垂直运动;腰点出现。
绝对生长: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量。
分期注水:是提高鱼苗成长率和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具体方法:鱼苗初下塘时,鱼体小,池塘水深应保持在50~60cm,以后每隔3~5d注水1次,次注水10~20cm。
捕大补水:分批捕出成鱼后,同时补防鱼种或夏花。
四定:
定质:饲料必须新鲜,不腐败变质。
草类须鲜嫩、无根、无泥、鱼喜食。
饵料的大小应与鱼的口裂一致,以加强饵料的适口性。
定量:使鱼类吃食均匀,提高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疾
病,有利于生长。
每天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等灵活掌握。
定时: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利用率。
定位:就是投饵要有固定的地点,使养成到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
流水养鱼:是在水体不断流动的鱼池中,高密度放养鱼类进行人工强度投饵,使鱼类快速生长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养鱼方式。
轮捕轮放:即分期捕捞鱼适当补放鱼种,也就是在密养的水域中,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到一定时间捕捞出一部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再放养一些鱼种,使原水域的养殖密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一次放足,分歧捕
捞,捕大留小,去大补小。
稻田养鱼:以稻为主,稻鱼兼作,充分挖掘稻田的生产潜力,以鱼促稻,稻鱼双丰收的技术。
网箱养鱼:在天然水域条件下,利用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的箱体,设置在水体中,把鱼类高密度地养在箱中,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饵料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法。
问答题:
1、池塘生态的概念及研究单元。
池塘生态中物质循环具有
双重使命
池塘生态:研究池塘生态中鱼群相互之间,鱼群与其它生物群落,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运动规律。
研究单元:空间的中央系统、池塘底部的底质系统、周缘系统。
双重使命:一是能量的运输工具,而二是建造生命有机结构的物质系数
2、提高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量的措施。
“肥、活、嫩、爽”的生意义。
措施:减少耗氧因子:减少池底淤泥厚度(过多的淤泥会增加氧债形成的可能);控制施肥量(少量多次);降低放养密度;使用腐熟的有机肥(以减少中间产物的存积和氧债形成);增加溶氧,施无机肥(特别是P肥改善池塘N、P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及时加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合理使用增氧机;化学药物增氧;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增加水体透明度,黄泥浆+食盐、明矾、生石灰注新水;保持池面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以增大空气和水的接触面积)。
“肥”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大,有机物与营养盐类丰富。
“活”表示水色经常在变化。
水色有月变化和日变化(即上下午和上下风的变化),表明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交替出现,特别是鱼类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数量多,质量好,且出现频率高。
透明度不再变化“嫩”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25-40cm),水中溶氧条件好。
“爽”表示池水呈油绿色,黄褐色,表明浮游生物组成好。
3、池塘淤泥的功能。
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形成的原因以及控制方法。
淤泥的功能:水域有机物的“贮存库”;一个“生物加工厂”;淤泥的含水量大,通气情况差,其理论耗氧值极大,氧债高;淤泥是一种胶体物
质,具吸附作用。
毒害物质形成的原因: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和定期使用的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造成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形成养殖时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
控制方法:①开动增氧机或全缸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水体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②使用活性碳③泼洒沸石。
④在水体中泼洒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
⑤培植、种植少量的水生植物,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
4、池塘消毒常用的药物及原理。
①生石灰:生石灰遇水就会生成强碱性的氢氧化钙,在短时间内使池水PH 上升到11以上,因此可杀灭野杂鱼,蝌蚪,水生昆虫等及部分水生植物9。
60-75kg/亩全池泼洒)
②茶柏:茶柏含皂角苷7%-8%,它是一种溶血性毒素,可是动物的红细胞分解。
茶柏能杀死野杂鱼,娃卵等水生昆虫,但对细菌没有杀灭作用。
但杀灭鱼类的浓度不能杀灭池中的虾蟹。
(将其敲碎,用水浸泡每亩池塘水深20cm用量为26kg,水深1m35-46kg)
③漂白粉:漂白粉一般含有有效氯30%左右,遇水分解次氯酸。
次氯酸立即释放出新生态氧,它有强烈的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20mg/L溶解后全池泼洒)
④氨水:氨水呈强碱性。
高浓度的氨水能毒死鱼类和水生昆虫。
(干塘泥搅拌均匀后全池泼洒)
5、影响家鱼性腺发育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亲鱼培育?
环境因素:①营养条件:亲鱼性腺发育早期,卵细胞原生质生长期,卵巢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即亲鱼产卵后的夏季培育,需多投蛋白质较高的饲料;开春后,需积累卵黄,除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外,还需增加一定比例的脂质、糖原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营养是亲鱼性腺发育的重要条件,与其他生态环境条件相配合才能使亲鱼性腺发育良好。
②温度:决定鱼体内的要酶活性和新陈代谢的强度。
一般情况下,在适温范围内,亲鱼的生长发育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③光照:光照强度和时间刺激鱼的视觉器官,能过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影响性腺发育;延长光照时间,使春季产卵的鱼提早成熟产卵;缩短光照时间,可使秋季产卵的鱼提早成熟产卵。
④水流:对溯河性鱼类(鲑鳟鱼类)和产半浮性卵鱼类的生殖腺成熟和产卵极为重要。
一些溯河性鱼类,只有在溯河过程中,经长时间的水流刺激,才能有高水平的能量代谢,使其性腺达到完全成熟并产卵。
草、青、鲢、鳙鱼在江河中,遇山洪暴发,水位猛涨,流速加大或形成泡漩水流处于繁殖季节的亲鱼在数小时或数十小时内才能完成Ⅳ期卵巢向V期的过渡而产卵。
亲鱼培育: ①亲鱼的选择:种质选择;性成熟年龄和体重,性成熟年龄并不受体重的影响,而受年龄的制约;体质选择:体质优良,行动活泼,无病无伤。
在已达性成熟年龄的前提下,体重越重越好;雌雄鉴别:雌性,胸鳍末端圆而短,尾柄部短,腹部膨大。
雄性,胸鳍末端尖而长,尾柄部长,压腹部,有精液流出。
雌雄比为1:1.5 ②亲鱼培育池的条件:
a.位置:靠近产卵设施
b.面积:2-3亩
c.水深:2.5m左右(冬),
1.-1.5m左右(春) d.底质:15-20cm的淤泥厚度e.培育池的清整。
③亲鱼培育的一般要点:适宜的亲鱼放养密度,一般250kg/亩,催后及时整理亲鱼塘,搭配好品种数量,亲鱼池中不得混有或套养鱼种;要专人喂养管理;防止浮头泛塘,全年的培育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投饵,施肥,管理措施,抓好产后,秋冬,春季和产前每个分阶段的培育。
具体方法如下:a.产后,亲鱼先放入清水中暂养,给予充足、良好的营养,迅速恢复体质;b.秋季加强投饵,施肥和管理,以保证亲鱼入冬前体质肥壮,性腺发育良好;c.入冬后,晴暖天气要适量投饵和少量补充施肥,保持亲鱼不丢膘;d.开春后,草、青鱼以投喂青料、螺舰为主,鲢鳙鱼以施肥为主,并要加强冲水,刺激性腺发育;临产前要适当少投饵,少施肥至不施肥,但要着重冲水,以保证性腺发育成熟,产卵顺利。
6、鱼类催产剂量是由什么决定?恰当掌握催产剂的用量是保证亲鱼顺利产卵的重要因素,剂量要依靠催产剂和亲鱼的种类以及催产季节、水温、亲鱼成熟度的不同、灵活掌握催产早期或晚期水温低、亲鱼成熟度差、个体小、剂量可以稍微偏高,反之低。
7、外源性激素对鱼类催产的作用机理。
影响家鱼产卵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光照水温和异性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间叶-血液循环-性腺-精子、卵子的发育成熟以及排卵产卵等怀行为。
影
响鱼类产卵的因素:营养条件、温度、盐度、光照、水流
8、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在鱼类性腺发育、成熟、排卵、产卵或排精的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能过外感器官——视觉、触觉和侧线等接受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水流和异性存在等的刺激,把信息传递到大脑,激发神经分泌细胞释放出一类小分子的神经介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羟色胺等,经神经末梢突触间隙把信号下丘脑,刺激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一种多肽激素GnRH,GnRH能过毛细血管或深入垂体间叶的神经纤维直接传递至垂体间叶,激发垂体间叶嗜碱性细胞合成和分泌一种蛋白质激素GTH。
GTH 进入血液我一,到达性腺,刺激性腺生成及分泌性甾体激素,促使精子、卵子的发育成熟以及排卵、产卵或排精的性行为。
9、鱼苗下塘前的准备工作。
下塘水花的标准。
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a、选择良好的池塘条件:靠近水源,注水方便,池形整齐,面积和水深适宜,土质好,池堤牢固,不漏水,池底平坦,淤泥适量,鱼池向阳,光照充足。
b、重视整池,彻底清塘:修整池塘,暴晒数日,药物清塘如生石灰。
c、鱼苗入池前适口饵料的培养:清塘后,在鱼苗下池前一周左右注水50~60cm,并及时向池中施放有机肥,培育丰富的天然饵料,即“肥水下塘”d、做好鱼苗接种工作:运输前,鱼苗应在鱼苗网箱内囤养4~6h,锻炼鱼体。
在运输途中应防止风吹日晒雨淋,并处理好塑料袋漏气漏水等问题。
e、暂养鱼苗,调节温差,饱食下塘,鱼苗经暂养后需泼洒蛋黄水投喂鱼苗。
下塘水花的标准:鳔出现,即“腰点出现”。
能正常的水平游动。
卵黄囊基本消失,能开口摄食外界食物。
注意事项:①鱼苗放养前须中是否有适生物,如蛙卵、蝌蚪、有害昆虫、野杂鱼等。
必要时用密网拉一、二次加以清除。
②鱼苗孵出后,必有待鳔充气,能正常水平游泳和开口摄食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过早下塘,鱼苗游动能力尚弱,易造成死亡。
下塘过晚,卵黄囊已吸收完毕,鱼体会因缺乏营养而消瘦,体质差,成活率低。
③鱼苗所处容器的水温与池塘差值不可超过±3℃,否则必须调节鱼苗容器的水温。
调节好水温和待鱼苗正常游动后方可放养入池。
④提早繁殖或从南方运来的鱼苗,下塘时池塘水温不能低于13.5℃,否则易收起鱼苗死亡。
⑤必须待清塘药物的药效消失后方可放养鱼苗。
一般清塘后7d左右药效基本消失。
为了安全,最好取一些池水,放入少量鱼苗,经过7-8h无异状,证明药性已过,可以开始放养。
10、提高鱼苗入池时的成活率技术措施。
提高鱼苗、鱼种成活率和生长率的技术措施。
1)下塘池水水温不得低于13.5℃
2)鱼苗所处容器水温与池水水温不得相差±3℃
3)清塘药效消失后鱼苗下塘,可放少量的鱼苗作为试验鱼
4)若轮虫和无节幼体过于丰富先拉网除去部分,再放鱼苗
5)下塘前需暂养划水以增加箱内溶氧,待鱼苗集群在网箱内逆水游泳,泼洒鸭蛋黄水待鱼饱食后方可下塘。
11增氧机如何使用?理解“晴天中午开增氧机”、“阴雨连绵半夜开增氧”“傍晚不开”。
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
傍晚不开,浮头早开,生长季节天天开
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因为在高温的晴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别强,向水体中放出大量氧气水体表层溶解氧达到饱和,而水体底层溶解氧相对较低开机时能造成鱼塘水体垂直循环流转,可以将表层水中的溶解氧传到底层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使整个鱼塘水体的溶解氧达到饱和状态。
阴雨连绵半夜开增氧:连绵阴雨,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水中溶解氧补给少,而鱼塘中各种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却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以致造成水中溶解氧供不应求,容易引起鱼类浮头,所以要早开。
傍晚不开:这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即要停止,不能向水中增氧,由于开机后上下层水中溶氧均匀分布,上层溶氧降低后得不到补充,而下层溶氧又很快被消耗,结果反而加速了整个鱼塘溶氧消耗的速度。
12、网箱养鱼是如何影响水域环境的?流水和网箱养鱼中怎样进行投饵驯化?
影响因素:残饵粪便排泄物以及化学药品对水体和底泥产生富营养化,增加水体营养物质负荷,N、P含量升高导致水质恶化透明度降低。
自净能力降低,生态平衡被破坏。
驯化要点:饥饿(1-2d),给予采食信号,手撒(少多少),节奏(慢快慢),时间(投喂20-30min)次数(3-5d)可形成条件反射。
13、流水池塘产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①水量充沛②水质良好③养殖场环境④人员素质⑤资金状况
14、“四大家鱼”与鲤鱼、鲫鱼之间混养的生物学基础。
①青、草、鲢、鳙与鲤、鲫:青、草、鲤、鲫是“吃食鱼”,它们的残饵与粪便形成腐屑食物链,因而给鲢、鳙提供了良好的饵料条件。
鲢、鳙是滤食鱼又通过摄食腐屑和滤食浮游生物起到了防止水质过肥,给喜清新水质的吃食鱼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②草鱼和青鱼的关系:草鱼食浮游植物,青鱼食软体动物,在天然饵料下可以共存。
在人工饵料下,以草鱼为主的池塘可以混养青鱼;以青鱼为主的池塘不可以混养草鱼。
③鲢鱼和鳙鱼的关系:在人工饵料下,鲢鱼的强食能力远比鳙鱼强,因此抑制鳙鱼的生长。
在天然饵料的下,鲢鱼食浮游植物为主,鳙鱼食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物远比浮游植物的数量少的多。
因此鳙鱼不能放养太多。
④青、草和鲤、鲫之间的关系:青、草个体大、食量大,要求饵料高。
而鲤、鲫要求则相反,将它们混养在一起,青、草为鲤、鲫提供大量的适口饵料。
鲤、鲫为青、草清除残饵、清新水质。
主养青鱼池中动物性饵
料多,鲤、鲫可多一些;主养草鱼的池中动物性饵料少,鲤、鲫可少一点.
15、池塘水质管理的措施。
①及时加注新水:a.增加水深 b.增加了池水的透明度 c.降低藻类(特别是蓝藻、绿藻类)分泌的抗生素和鱼类的代谢产物 d.增加水中溶解度。
②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a.在夏季如知道气象预报傍晚有雷阵雨,
则可在晴天中午开增氧机 b.如果天气连绵阴雨,则应根据预测浮头技术,在鱼类浮头之前开支增氧机,改善溶氧条件,防止鱼类浮头c如果发瑞水质过浓,应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大透明度,改善水质,增加溶氧。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开机时间(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每天开为原则)、运转时间(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天气炎热面积大或负荷水面大,开机时间长,反之开机时间短等措施)。
④采用水质改良机,充分利用塘泥。
功能:抽水、增氧、吸泥、喷泥。
作用原理:改善池塘溶氧条件、提高池塘生产力。
16、稻田养鱼的生物学特性。
稻田水质特点。
生物学特性:①养鱼稻田中,鱼类摄食田间杂草、虫害、翻动表土,有利于稻田通风和光照,减少水稻竞争者,提高稻谷产量。
②鱼类粪便可肥田,促进稻田作物的生长。
③水稻的生态环境,为鱼类的栖息、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④残留的物质和能是参与稻田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转化为鱼产量和稻田产量,使稻、鱼双丰收。
水质特点:a.稻田水浅,水温受气温影响远比池塘大,昼夜温差大 b.水体交换量大 c.溶氧丰富 d.浮游生物量少,鲨植物,丝状藻类,底栖喜欢我和水生昆虫多 e.致病菌少,稻田养鱼的鱼病较少。
17、影响运输成活率的因素。
运输途中的管理措施。
影响因素:a鱼的种类、规格和体质b水温c水质d时间e输路途
的长短
管理措施:选择体质健壮的鱼苗、鱼种,做好鱼体锻炼工作;取用良好的运输用水;保持合适的运输密度;低温运输;强运输途中的管理(途中应经常检查鱼苗、鱼种的活动情况;鱼苗、鱼种在途中可适当喂食,以补充鱼体能量消耗;途经2d以上,如许可,可休息一段时间,将其放入设置的清水水体的网箱内暂养,使其在含氧充足的水中恢复体质;及时清除沉积于容器底部的死鱼、粪便及其他有机污物,以减少耗氧量。
18、比较静水池塘与流水池塘的养殖特点和差别、以及管理重点。
①养殖特点间的差别:静水池塘养殖饵料来源广,易实现搭配混养,饲料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推广范围严重受水源的限制,饲养成本较高,不易搭配混养多种鱼。
②静水池塘管理要点:a经常巡塘、看天、看水、看鱼 b.做好鱼池的清洁卫生工作(除草、防病) c.搞好投饵管理(实施四定饲喂) d. 加强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 e.做好鱼病防治工作(定期消毒、中药预防)f.做好池塘管理记录和统计分析。
③流水池塘养殖管理要点:a.做好前期驯食工作 b.控制好水体流量 c.加强投饵管理 d.定时排污 e.经常巡塘、防盗、防投毒、防断水 f.重视鱼病防治工作
五、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1、简述鱼体检查的基本步骤。
•答:鱼体检查的顺序是先目检再镜检,其顺序分别是:(1)体表:按顺序从头部、口腔、眼睛、鳃盖、鳍等仔细观察,检查是否有大型病原体寄生在体表;然后观察粘液、皮肤和鳍、肛门等处有无充血、出血、炎症、溃疡等。
(2)鳃:重点观察鳃丝,首先观察鳃片颜色是否正常(鲜红色),其次观察粘液是否增多,再次看鳃丝末端是否肿大或腐烂。
(3)内脏。
以检查肠道为主。
2、镜检隐鞭虫病时,如何区别鳃隐鞭虫与鱼的红细胞?答:两大小相似,镜检时区别主要有两点:(1)红细胞从血管中流出时,大量红细胞是按一个方向流动的,而鳃隐鞭虫是借波动膜不断地起伏颤动,虫体缓慢的扭动前进,而绝不会虫体按一方向流动。
2)仔细观察时,鲤隐鞭虫可以伸长、缩短,当运动缓慢时,可见虫体后面拖一条伸直的后鞭毛。
3、简述卵甲藻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主要症状:疾病初期病鱼体表黏液增多,并有少量白色小点;严重时白点连片重叠,像裹了一层“米粉”,“粉块”脱落处发生溃烂,并常有水霉继发感染。
防治:鱼池全池泼洒生石灰,既能杀灭嗜酸性卵甲藻,又能使池水呈微碱性。
4、细菌性肠炎病和肠炎型草鱼出血病的症状有何区别?
细菌性肠炎病: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肠炎型草鱼出血病: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和成片
脱落的上皮细胞。
5、比较室外池塘全池泼洒法和浸洗法的优缺点。
(1)全池泼洒法优点是操作简单,可以杀灭水中和养殖个体体表的病原体;缺点是用药量大,成本高。
常常破坏池中饵料生物。
(2)浸洗法的优点是对养殖个体消毒效果好,用药量少,成本低,对池中饵料生物危害小;缺点是操作复杂,操作时易损伤养殖个体,浸洗时间难掌握,对池水中的病原体无作用。
6、简述九江头槽绦虫的生活史。
卵,(水中孵化)——钩球蚴(中间寄主),被剑水蚤吞食——原尾蚴(终末寄主),鱼类前肠——裂头蚴——发育成成虫。
7、浅谈三代虫和指环虫在形态上的差别及物单殖吸虫病的防治。
(一)区别:三代虫:有1对头器(2个突起),没有眼点;后固着器有1对中央大沟、8对边缘小沟、2根连接片;胎生,一般为3代同体,有时还可看到第4代。
指环虫:前端有2对头器(4个突起),4个黑色眼点,呈方形排列;后固着器上有1对中央大沟、7对边缘小沟、1~2根连接片。
(二)防治:预防措施:1、彻底清塘。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提高鱼体抗病力。
治疗措施:1、池遍洒晶体敌百虫,0.5~0.7 g/m3;2、晶体敌百虫与面碱合剂(1:0.6)全池泼洒,浓度为0.2~0.3 g/m3、鱼种下塘前用高锰酸钾药浴,15~20g/m3,15~30分钟。
8、简述水产动物病害的预防方法。
水生动物疾病的预防要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1)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