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发表时间:2012-04-20T14:23:11.547Z 来源:《少智报(文综)》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高永

[导读]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河南省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高永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说明语言就是教师强有力的武器。即使在现在多媒体手段大量运用于教学领域,也没有根本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此要求更严格、严密。马卡连科也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事例:同样的教材和学生,由不同的教师教,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有的教师讲课深入浅出,丝丝入扣,使学生在受业时得到某种享受和启迪;有的教师,虽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讲起课来却往往词不达意,言不传情。其间虽有众多因素的影响,但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恐怕还是教师是否积极钻研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语言的运用上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语言要准确

准确是历史教学语言的生命。读音要正确,用词要确切,表述要清晰,逻辑要严密。各地的教师应注意纠正方言中与普通话不同的发音。北方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有区别,而南方话与普通话的差别更大。据说对于“黄河尚有澄清日”一句,某地教师读起来别人会听成“王(黄)和(河)尚有成(澄)亲(清)日”,以为和尚要还俗结婚了。如果说这个事例尚无关大局,那么,对于历史地名、人名和历史术语的发音则一定要准确,要避免用方言发音。“龟兹”的“龟(qiu)”和“吐蕃”“蕃(bo)”,要用历史上的特殊读音来读。“扁鹊”不能读成“bian (匾)鹊”,“召公”不能读成zhao(照)公”。还有如《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注意“开始”、“完全”这类关键词。《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而不是2100万两;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资产阶级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有关的中外历史事件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教师指导学生分类归纳并能准确理解。

二、语言要形象

形象就是要善于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娓娓道来,丝丝入扣,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染力。运用成语典故教学,有助于使历史课生动形象。如讲述东汉班超时运用了“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两个成语。如讲“围魏救赵”等成语,学生就会对孙膑用兵之妙,体会得更深。又如介绍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楷书,用“入木三分”的成语;介绍陶渊明的田园诗,用“世外桃园”的典故;介绍南北朝的民歌,用“代父从军”的典故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生动形象决不是哗众取宠,矫揉造作,庸俗猎奇。那种为追求讲课的生动形象而不顾历史的真实,任意夸张,妄加褒贬,甚至用低级趣味赢得哄堂大笑的做法,是历史教师之大忌。历史课堂应当始终充满一种生动活泼而又严肃认真的气氛。

三、语言要有趣

趣味是教学语言中的味精,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活跃师生合作的和谐气氛,强化知识的形象记忆。如我在讲希特勒建立恐怖独裁统治时,学生对其“焚书害犹”不甚理解,我风趣地说:“焚书害犹并不是什么新发明,申请不到专利的,想想我国古代史上有谁早就这样做了?”学生们恍然大悟,秦始皇不就是用“焚书坑儒”来加强思想文化统治的吗?再如:我在讲“蒋介石三次打电报给毛泽东,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蒋介石这样做,纯属盗版。”学生们马上就想到“鸿门宴”。蒋介石学项羽摆鸿门宴,其结果呢?不言而喻以失败而告终。有时还可以借用方言、俚语、歇后语、学生中精彩健康的流行语,也可产生耐人寻味的喜剧效果。如讲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时,提问:“恩格斯当工厂主的父亲不让其上大学,是不是让他‘下海’当‘冒尖户’呢?”这一问,把往事与新词联系在一起,新而有趣。当然趣味性不是油腔滑调,应当是风趣而不粗俗,自然而不做作,必要而不多余,有益而不无聊,恰当而不勉强,和谐统一,卤水点豆腐,恰到好处。

四、语言要通俗

通俗是历史教学的灵魂,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深入浅出,使书面语体尽可能口语化,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解释难懂的历史知识。要想让学生听得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史料的叙述要通俗易懂,史观的阐述要深入浅出。要想让学生喜欢听,教师就应在讲述时,用具体的史料来充实教学,事件的叙述要有情节乃至细节,通过生动的形象,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或打个比方,举个事例,帮助学生再造历史情境。

我在讲到“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一位传奇式人物”时,学生们马上就想到高大、英俊、潇洒,我风趣地说:“拿破仑不是你们想象中的帅哥。矮小的身材确实对不起观众。但刚毅、豪爽、聪慧、机敏。貌不惊人,叱咤风云”。通俗的语言让学生们知道应该怎样看待历史人物。因此,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通俗易懂,那么就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总之,历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十分准确的确定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优美的语言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从而创造一个“知、能、情、趣、理、美”多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最佳教学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