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思想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吕庙军

(邯郸学院历史系,邯郸0560005)

摘要:时值金秋,“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邯郸学院隆重举行,注定这是一个收获的时节。来自国内外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专家和学者共聚一堂,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荀子的人性论、荀子的思想命题及理论、荀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荀子文献和文本的考订及释读等议题。会议既在荀子研究方面达成了某些共识,又给未来荀子研究的进路和方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荀子;思想;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A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Status and Value of Xunzi Thought

LV Mia o jun

(Department of History , Handan College, Handan, 056005)

Abstract:On the autumn day,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Status and Value of Xunzi Thought were held in Handan College. It destined to be fruitful and successful season. More than fifty exports and scholars from eight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gether discussed the topics , which i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 the thought proposition and theory , the historical status and influence , literature textual criticism and circulation about Xunzi deeply and fully. The conference not only agree on Xunzi research in some ways, but also give us the path and methods on researching Xunzi in future.

Keywords:Xunzi;thought;the status and value;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0月12-15日在古都邯郸隆重举行。会议由邯郸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韩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5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2篇,作者既有来自海外的贝淡宁(Daniel A. Bell)、柯马丁(Mark Kern)、佐藤将之、刘又铭、郑吉雄等学者,又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廖名春、梁涛、周炽成、林宏星(东方朔)、惠吉兴等专家。国内名刊《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山大学学报》、《管子学刊》、《中华读书报》等莅会助兴。与会学者围绕“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这一中心议题,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国内外学术界所关心的荀子思想研究的一系列问题,并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和沟通,内容涉及荀子人性论、荀子礼法思想、圣王思想、孟子和荀子的历史地位及影响、荀子文献梳理和文本考订、荀子军事理论、荀子治学精神、荀子与燕赵文化以及道德建设的关系等层面,讨论范围十分广泛。在研讨过程中,与会专家学者的观点时有交锋,论辩高潮迭起,不时激起思想火花,令人回味无穷。这是近年来国内在荀子思想研究领域举办的规格较高的一次国际性学术盛会,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对荀子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水准。

荀子的人性论

人性论问题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研究当中一个绕不开的古老话题。凡谈人性论,言必性善、性恶之分,自然就会想到荀子主张的人性恶。在荀子之思想学说中,以“性恶说”最为著称,而在中国思想史上,引发最多争议和最激烈之批评的,亦是其“性恶说”。与会学者对荀子的人性论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和兴趣。

复旦大学东方朔(林宏星)的《“可以而不可使”——以荀子﹤性恶﹥篇为中心的诠释》认为,荀子基本上与孟子一样,在理论的普遍性上明确宣称“人皆可以为禹舜”,但有些不同的是,荀子似乎以更为冷峻和现实的目光来打量世界,一方面,他对“可以”给以理性的普遍性的基础,同时也赋予“心之所可”以深沉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对“不可使”又置诸于客观的现实世界中加以理解,注意到理论之“可欲性”在实际世界中可能遭遇到的诸多曲折以及人的“意志无力”问题,给人呈现出一幅合理性主义的心灵图像。

华南师范大学周炽成的《荀子乃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认为,《荀子·性恶》很可能是西汉中后期的作品,让荀子背了两千多年的“性恶论者”的黑锅,荀子事实上是一位性朴论者。而并非《荀子》一书中所有的作品都出自他本人之手。《性恶》对人性的看法与《劝学》、《礼论》、《天论》、《正名》、《荣辱》等篇对此的看法严重相悖。

江苏师范大学林桂榛的《荀子性朴论的理论结构及思想价值》认为,荀子持“性朴”论而非“性恶”论,“性朴”、“性恶”两命题完全不相兼容;荀子《性恶》篇之“性恶”系“性不善”之讹,约讹于西汉刘向时代。荀子驳孟子“性善”说并建构起“材—性—伪—积”的性朴说,“材—性”关系若“结构—功能”关系。性朴说是荀子学说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对思孟人性论的拨正与对孔子“性近习远”人性论的正确绍继与发展,为迄今为止中国思想史上人性说的最高成就。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李哲贤的《论荀子性恶说之意义与定位》认为,中外学者对于荀子“性恶”之意义及其在荀子思想中之地位理解和意见颇为分歧,然而,荀子之所谓“性”系中性的,是无所谓善恶的,即人性既非向恶,更非本恶;若无“性恶说”之建立,礼义或善伪论即无存在意义,性恶说乃荀子之礼义或礼义之统之理论依据。故“性恶说”在荀子学说中实占有中心之地位。

日本京都大学郑宰相的《朝鲜儒者之荀子观——以性恶说批判为中心》一文主要探讨了关于朝鲜儒者性恶说的论说,考察了朝鲜性恶说理解的状况及其在思想史的意义,指出朝鲜时代(1392—1910)对荀子思想的评价,主要以人性论即性恶说为中心展开的。朝鲜学者关于性恶说的文献有很多非常具有逻辑性和整合性的论述,这可以说是朝鲜时代的荀子研究的特征,也充分体现了朝鲜时代的思想风貌。

二、荀子之思想、命题、理论

荀子作为先秦儒学之殿军,其学无所不窥,博大精深,举凡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教育、知识、名理、心性及人生等均有其个人之弘识,然要之,以“礼”为依归。

台湾大学佐藤将之的《﹤荀子﹥“礼治论”的思想特质暨历史定位》认为,《荀子》礼治论的整体性特质一是表现在将“礼”概念以“治”概念为介,间接的与“道”概念做连结,建立了“礼”就是秩序本身的观点,一是表现在荀子深感发挥“礼”的功能之关键处并不在于宇宙或本体论上的领域,而是相对于天地的“人”的领域。荀子的礼治论不只是治理某一个国家的抽象的形上、宇宙秩序,而是为了达成整体人类社会的秩序所提出来的论述。此人间的秩序须以伦理的准则(即“义”)来建立。荀子礼治论是具备超过“一王朝”、“一国家”之框架的视野,能涵盖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生存方式之政治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张奇伟的《荀子圣王思想浅议》认为,圣人必须得势才能为王,但圣人得势不必一定为王,只有为圣,才能为王,圣王是荀子政治人格理念中的最高格位,即最完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