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对培养语文能力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诵对培养语文能力的作用

【摘要】背诵有助于学习、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使语言规范化、美化,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背诵有助于理解课文、吸取营养、加深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听说和读写能力。背诵还有助于提高思维质量,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背诵培养语文能力

一般人对于背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上,没有上升到培养语文能力的高度,下面笔者就从培养语文能力这方面谈谈背诵的作用。

1.背诵有助于学习、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使语言规范化、美化,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由大量的字、词、句构成,这些字、词、句,其组合顺序有的是千古流传的,有的是约定俗成的。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必弄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只需要记住这些语序,这些用法习惯,使之同化,顺应自己的言语就可以了。而要记住这些有一定词序的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诵。

美国心理学家盖茨用实践证明:“无论是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是记忆总量的增加,两者都是由于把不断增加的学习时间百分比用于背诵促成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只有通过背诵训练来不断地刺激人脑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才能在大脑中形成言语连锁,从而达到熟记语言、积累语言之目的。语言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分,人们的口头语言总是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影响着书面语言的发展。由于受方言土语和社会上不良语言风气的影响,学生的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往往不规范、不精炼,甚至夹有污言秽语,如果不通过大量背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学生的“语言病”就无法改正。只有在学生记忆力旺盛的阶段,要求学生多背一些名句、名段、名篇和名著,大量积累规范性的语言素材,并内化成自己的言语,才能增强语感,规范语言模式,优化语言反应机制,从而使语言规范、生动、优美,这样口语交际能力就提高了。

2.背诵有助于理解课文、吸取营养、加深文化底蕴,提高听话和阅读能力。

背诵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背诵又是一个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学生在背诵时,脑里储存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一一对应,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课文的理解。并且,学生通过背诵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它往往比单纯的听老师分析讲解更能让学生对课文体察入微、感受至深。课文中大量的白话文,字面上较易理解,字里行间的蕴意,有时又不可言传,通过背诵,能溢于言表,使学生心领神会;文言文,经过背诵,能更深入理解古

人的语气、句读及其深刻含义。所以,邓小平同志说:“背得多了,对一个人的文化功底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背诵是课文理解的“催化剂”。

3.背诵有助于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

课文大都是编者精选的优秀而规范的作品。学生通过背诵多次触摸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不断地直接受到作者规范而优美文笔的潜移默化,就会在大脑皮层留下连贯的、系统的、符合语言条理性的痕迹,这样脑子对言语表达的反映就会更加快速、准确、敏感,从而有效地促进口语表达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教育家魏书生说:“背多了,语感增强了,说话、写文章都容易通顺。”有人曾做过一则有趣的统计:在古代科举考试时期,考生要想“金榜题名”,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礼记》《左传》等4O多万字的书全部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及其他非读不可的史书、文学书籍等。古代的许多先贤圣人,都是从“背”中始步而逐步辉煌的。现代文学巨匠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几乎都是背诵的高手。当代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如钱学森、苏步青、严济慈、杨振宁等每一位都能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江泽民访问日本时,主人问他访日有何感想,他没有作正面回答,只是背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江泽民的睿智,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高度赞扬。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很有文学成就、文化功底深厚、能吟诗作赋的学者、老师等,在他们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的形成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苦读成诵。

4.背诵有助于提高思维质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英国学者弗兰西斯·培根断言:“一切知识,都不过是记忆。”宋代学者张载说:“不记则思不起。”记忆是思维和想象活动的仓库和基础,脑子里若没有储备知识材料,大脑就无法思维和想象,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大脑中拥有材料,但思维却不灵活,会直接影响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影响实践中的创新。名篇佳作、典范文章,不仅是作者知识和语言贮存的反映,也是作者思维敏捷、条理明晰的直接反映。学生通过学习,特别是背诵这些文章,可以从中学习掌握更多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对思维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西晋的左思缺乏天赋,脑子迟钝,口才拙笨。他的父亲对他也丧失了信心,对他的朋友说:“这孩子天性迟愚,跟我小时候比,他的理解力差得太远了。”左思自己立志苦学,将众多的优秀作品,特别是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烂熟于心,为他后来写出使洛阳纸贵的《三都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代的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不强,但他由于听老师的话,把许多史料记得滚瓜烂熟,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台湾作家琼瑶的作品中,随时都会有令读者叹服、引用恰切的古诗文,这肯定来源于她头脑中熟记的内容。同时,令读者叹服的是琼瑶作品的语言,同她引用的古诗文的语言一样优美,这不得不归功于她学生时代大量的记忆和背诵。大脑有了因背诵而获得的丰富知识作为底蕴,想象才能插上翅膀邀游九天,创新才成为可能。没有记忆和背诵,就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无米之炊,创新也就成为无水之源。

参考文献:

1 (美)加德纳·墨菲·纳瑟大·柯瓦奇《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P318,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我的父亲邓小平》

3《近思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