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素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法律

①卢梭也比这些人深刻,他曾指出:“正如建筑家在建立一座大厦之前 ,先要检查和勘测土壤 ,看它是否能担负建筑物的重量一样 ,明智的创制者也并不从制订良好的法律本身着手 ,而是事先要考察一下,他要为之立法的那些人民是否适宜于接受那些法律。”②在提到政治法、民法和刑法之后 ,他说:“在这三种法律之外 ,还要加上一个第四种 ,而且是一切之中最重要的一种 ;这种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 ,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 ,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 ;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的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 ,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 ,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创制精神 ,而且可以不知不觉地以习惯的力量代替权威的力量。我说的就是风尚、习俗 ,而尤其是舆论; ⋯⋯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窿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③卢梭所说的第四种法律、风尚、习俗、舆论 ,正是我们这里所强调的社会价值体系 ,它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序参量”的作用 ,是控制社会秩序的参量。现在我们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地上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价值体系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的内在生命 ,法治是外在表现。

马克思说 ,“法律是对事实的公认” ,又说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两句话其实是一个意思 ,一个阶级之所以能登上统治地位 ,就在于它带来了新的人生需要 ,代表了人性进化的方向 ,发展出了一套新的价值体系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成为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价值体系 ,这样一个事实自然要上升为法律 ,反映到社会政治的演变过程上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生命 ,社会主义法治也应当服务和保护这个内在生命的成长过程 ,保护这个成长过程 ,就像海螺壳保护着适应着海螺的成长一样。要做好这件事 ,执政的共产党人自己首先要确立和坚持共产党党章中体现的价值体系 ,这样才可能产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自觉性 ,不是一般地挂在口头上 ,而是要让它渗透到思想中行动中 ,渗透到血液之中。这样才能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②引导社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才能把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_岳德常)

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法治

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明确将“法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1997年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后,党和国家在法治建设理念上的重大转变:法律有其自身的内在正义价值,不单纯是一种社会调控手段或工具。而后续党和国家在信访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也反映了这种理念转变向具体社会行动的快速迁移。从法治理念到国家具体制度层面的重大变化,都要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对“法治”做出“全新”阐释。

内在要求:善、正义

法治是一种基于法律建构的社会秩序,因而法治包含对法律规则本身公正性、正当性、合理性的价值判断,即法律正义。

法治秩序的内在要求,就是法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目的价值,包括外在的、个人伦理层面的“善”和内在的、社会共同体层面的“正义”两个方面,前者是个人主义的,后者则是集体主义的。

时代精神:服务、诚信、节约、正理

法治是一个随着时代内容不断充实的范畴。在当代,由于受现代性进一步开展引发的部门分殊化、资讯网络化、全球化、知识经济化及相伴随而来的风险社会,到上世纪90年代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兴起,放松管制、社会自治、组织再造、政府瘦身、政策网络治理等行政合理性议题被引入法治领域,法治已经增添了不同于过往的时代内涵:(1)政府合法性的根据不是宪法和法律的赋权,而是公众意愿和公共利益;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提供公共服务,关心和满足公众正当需求,建立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树立诚信政府形象。(2)任何制度设计、行政和司法过程强调以结果为导向,按照市场观念运作公共资源和公共品供给模式,进行成本核算,建立节约型政府,权力行使不仅要遵循合法、合理原则,更要遵循比例原则。(3)矫正“经济人”假设,用“社会人”视角看待公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保障人权,“服务而非掌舵,重视人而非盯住生产效率”。(4)强调实践理性,关注制度设计的社会条件,立法被视为“着眼于现实”而非“着眼于安排”的一个公共选择过程。(5)反对先验主义正义观和法治的“契约论途径”,主张“正理的正义观”和引入“中立的旁观者”机制,相信法律效力只有在不脱离民众生活实际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陶清德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法学部副教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是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公正是道德风尚的天平,法治则是维持和平秩序的必需;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首先是1982年宪法确立的,特别是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法治,是我国改革开放最重要、最根本的法律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法治是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它科学地回答了我国对于处理国家、社会、公民三者关系的基本原则。它被历史地证明是我国目前和以后应当坚持的正确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社会层面是基础,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核心则是法治。没有法治,中国仍然停留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代,没有法治,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要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而要确立宪法信仰,前提是我们的执政党、国家和全体国民必须尊重宪法、全面实施宪法,坚决纠正一切违宪行为。“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只有全体国民首先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等宪法信仰、宪法意识,我们社会的道德秩序才能建立起来。

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他说,“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必须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