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退化机理及恢复对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霜冻、大风 图3示出,近40年无霜期呈下降趋势。无霜期的减少,标志着草原 植物生活周期的缩短。图3还显示, 1984-1993年,大风日数的10 年变率高达42.1%,但1994-2003年,大风日数的10年变率为10.8%,大风日数低于40年平均值。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 程开始实施以来,奈曼旗的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12.7%,提高到 1998年的25.1%,增加了近一倍。
(2)、地温变化 奈曼旗近40年的地温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图2)。植物的根系 活动与0~20 cm地温有直接关系,在牧草生育期间,地温与草产量 大多处于较高的负相关。由于4月份地温与冬季地温呈显著正相 关,春季气温偏高,导致冬春土壤过早解冻,蒸发力增强,致使土 壤贮水散失严重。春季干旱天气的胁迫,对牧草的萌动发芽与返 青极为不利。
6、加强管护,推进禁牧走上法制化轨道 为保证禁牧工作顺利实施,可由畜牧、林业、水保、公安 等部门组成专门的执法队,对禁牧工作进行专项查禁和定期检 查,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 还应制定相关民约,使群众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本文针对内蒙古奈曼旗草原的退化现状和退化 原因作出了全面具体的分析,明确了该退化是由人 为因素(过度放牧、人口增长、乱开乱伐等)和自 然因素(地温变化、霜期变化、大风影响等)共同 作用的结果,结合国内外对退化草原的治理方案, 提出了切实有力的恢复措施,符合内蒙古奈曼旗草 原的人文地理条件,有很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8
1、可利用草原面积减少,生产力下降 据奈曼旗1982年草原普查结果,可利用草原面积为40.8万 hm2,可食草产量64.2万t;到2002年, 可利用草原面积减少至 10.0万hm2,仅为1982年的24.5%,可食草产量减少至13.2万t, 仅为1982年的20.6%。
2、载畜量下降 草原理论载畜量,为可食草产量与每羊单位年食草量的比 值,据测算,按每个羊单位平均日采食牧草5.2 kg,每只羊全 年需鲜草1.9 t,则1982年奈曼旗草原理论载畜量为33.8万 个羊单位;而到2002年减少至7.0万个羊单位,仅为1982年 的20.6%。
由于本人学识浅薄,专业知识 有限,写作过程大量借用了别人的 研究成果和思想,内容可能纰漏百 出,恳请韩老师和同学们不吝赐教, 以此进一步完善和修改作品。
一、引言
我国有草地面积4×10公顷,占世界草地的13%,居世界 第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是耕地的3倍,林地的4倍。 草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 用。 内蒙古草原是欧亚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草原面 积约占总面积的70%。在面向21世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中,北方草原带对于保障我国大西部的生态安全和可持 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据“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环 境公报”资料,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达2992万hm2,占全区可 利用草原面积的44%。草原退化,给当地的畜牧业生产和生 存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因此,研究草原的退化机理与恢复对策,是我国顺利 实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我国的生 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第一,要合理规划,科学利用草地资 源,制止滥垦、滥伐、滥采、过度放牧等 非持续利用形式。 第二,在保护价值较高的地区,建立 国家公园或天然草地保护区,以保护草地 生物多样性。
第三,加强对草地旅游等非农业开发 的科学管理,对其资源潜力、环境容量和 潜在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给予科学的预测 和评价,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解决 方案和管理措施。 第四,加强草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管 理,适时评估生态系统健康。
(2)过度放牧 不合理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导致食草家畜头(只)数的迅猛增加。 1947-1963年16年间牲畜总头数增加了45.6万头(只),折合羊单 位99.4万只,是1947年的4.5倍。其中大牲畜增加13.4万头,羊增 加了32.2万只。分别是1947年的3.9倍和7.1倍。
(3)人类其他的活动影响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包括草原垦荒,乱开乱伐,采挖治沙植物和药 材等, 其规模相对于放牧家畜对草原的破坏也很有限,但它已对 草原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当草原生产力与放牧家畜间的供 需平衡遭到破坏时,草原生态系统将会自动反馈调节,但当这种 自我调节超出了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将会逆行演替,甚至瓦解。
4、灌溉施肥 加强对草地的能量和物质投入,以提高草地的生产力。 有研究表明,增施有效养分可显著提高草甸的生产能力。 在干旱区,尤其是早春严重干旱的地区,加强对牧草的灌 溉,可促进其生长,提高产量。
5、建立草地生态监测和预报体系 利用科研机构建设的草地监测网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对草地进行动态监测,获取草地的动态变化信息,及时对 草地实施有效地调控和管理。对草地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 鼠虫病害,加强预测和防止,阻止内蒙古奈曼旗草原的进 一步退化,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 环。
三、生态诊断分析
1、气候变化与草原退化 (1)气候与降水量 气候变化对草原的影响十分复杂,气温升高,一方面可使草原 面积显著减少;另一方面可使草原生产力明显下降。温度和降水量 是决定某个地区湿润程度的主要因子。降水量与湿润度呈正相关, 而温度与湿润度则呈负相关。对奈曼旗而言,40年来气温的持续上 升与降水量的波动状下降,共同导致了该地区湿润程度的下降。
2、选育优良牧草种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措施,选育出新的抗旱、耐旱的牧 草品种,以适应内蒙古严酷的自然条件。从国内外引进优 良牧草,通过引进驯化、培育和改良,选出最优最适的牧 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围栏封育、划区轮牧 划区轮牧可以改善草地植物成分,提高牧草产量和 品质,达到草地改良的目的,且有助于草地的管理,可 以节省劳动力,降低牧民劳动强度,同时在不放牧和放 牧区内可以进行草地的补播、施肥、消除毒害等作业。
四、恢复对策
1、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农牧民生产技术培训 将人口数量严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当正常的农牧业生 产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他们就会通过不合理的社会活动来 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恢复奈曼旗退化的草原, 首先要控制住人口的增加,从表2和图4中可看出,牲畜头(只)数 同人口数量相伴增加,二者的迅猛增长均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初期。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牲畜头(只)数迅速增长,畜草矛 盾日益尖锐,因此,该地区将人口控制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数 量,即20万人左右为宜。
气候变化小结
根据对奈曼旗40年来气候变化分析 表明:气温、生长季(4-10月份)地温的 增加和降水量、无霜期的减少,均在一 定程度上造成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劣变, 但如果没有人为的干扰,这种变化绝不 会像目前这样剧烈。人类不适当地利用, 是导致草原退化的根源。
2、人类活动与草原退化
(1)人口失控 20世纪初期,奈曼旗人口仅6.75万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 时为16.40万人,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至42.87万,是 1953年的2.6倍,是20世纪初期的6.4倍(表2)。人口增长失控及 后来一系列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盲目垦荒、无计划地 扩大牲畜头(只)数,导致草原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3、植被组成变化显著 奈曼旗草原植被组成变化,主要表现为:多年生牧草种 减少,一、二年生杂类草增加;优良牧草减少,适口性差的植 物种增加;草本植物在草群中的比率减少,沙生灌木、半灌 木比率增加。 20世纪80年代初,优势植物中,草本主要有麻黄、白草、 赖草等;灌木、半灌木主要为差不嘎蒿、小叶锦鸡儿等。 2002年三芒草、沙蓬、猪毛菜等一年生植物在群落中所占 比例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