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建议
复习时间安排
一轮复习:2017年6月—2017年12月
经济:2017年6月—7月
政治:2017年8月—9月中旬
文化:2017年9月下旬—10月
哲学:2017年11月—12月
二轮复习:2018年1月—2018年4月
分专题结合热点复习和练习
三轮复习:2018年5月:热点复习及模拟训练
二、基础知识方面:
①考点——所有的学生能准确说出考点所在的单元以及课和框,考点所包含的的内容并能谈出对考点的理解;在深度上不做过多要求,但是面上必须兼顾,以便为二轮打下坚实基础。
②范围——对每个模块的基本体系能够熟练画出关系图,这对于调动、选取知识特别重要。③理论——对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准确说出他们的内容以及适用范围。(从模块的角度尤其是哲学——微观题)
具体要求:
(1)明确基本概念:
理解概念内涵和外延部分,扫清易错易混点,相近概念的区分。比如:按劳分配与劳动收入、出口与走出去、消费结构与消费方式、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2)弄清基本关系:
例.经济:价值与使用价值;价格与供求、价格与价值、消费与生产、公与非公经济、企业与劳动者、企业与消费者、效率与公平、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与人民、税收与人民、税收与国家、市场与宏调、主题与主线。
(3)熟记基本理论:
教材理论是做题的依据和工具,虽然现在突出考查能力,但基本都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所以我们要牢记,但不是死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使其成为自身知识储备的一部分,内化为自己的学科素养。
具体做法:
巩固知识:
如:财政——含义、构成、本质、作用、收入、支出、关系、税收、宏调相关;市场——作用、优点、秩序、体系、规则、征信体系、失灵、后果
扩展知识:
第一、教材有的内容,但教材讲的是最基本原理和观点,而现实情况却在不断变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第二、考点上有的,教材上不明确的。如企业兼并,供给侧结构改革,五大发展理念。
第三、教材上有的,但不全面的。如解决就业问题、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严密关注与国家政策、时事相关的动态信息。
整合知识:如: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关系,相关类似知识要对比整合,不能让学生含糊。
三、能力技巧方面:
①熟练运用解题技巧、避免低级失误,做题效果得到提升。(这几年的高考题,在选择题里几乎一半的选择题靠准确的基础知识能够排掉错误选项,就能得分。)
②会用政治术语、政治思维解决政治学科问题。近些年主观题小切口基本居多,所以学科术语与学科思维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高频考点及命题预测
《经济生活》高频考点: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的主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对外开放政策
命题预测
①重视发挥消费的作用:扩大内需,内生动力
②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供给侧改革,树立品牌,走出去战略
③宏观调控:财政、税收,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释放市场活力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经济生活》以企业经营的内容(微观经济)、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知识(宏观经济)、民生问题(立足点)的考察最为频繁。
近年的高考试题都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来设置情境的。考查的形式更加灵活,思维深度进一步加深《政治生活》高频考点:
•公民的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政府的性质、职能、依法行政、接受监督;
•人大的权力和人大代表的权利;民主集中制;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执政方式;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
命题预测
①公民的政治参与(参与意识)
②政府改革及职能转变(理性精神)
③民主政治建设-基层民主、依法治国(法治意识)
④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政治认同)
⑤我国的外交政策,世界的中国声音
《政治生活》的考察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政府、人大、党为主体信息呈现方式,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文化生活》高频考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和途径;
•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民族精神的发扬;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道德建设。
命题预测
1.文化的本质意义——命题的立足点;
2.文化的功能定位——命题的惯性思维;服务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塑造功能、凝聚功能、创造功能……
3.文化的运行规律——命题的基本要求;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自身传承性、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文化创新与借鉴交流、融合的统一
4.传统文化的精华——命题的主要切入点;
5.文化创新的途径——命题的落脚点;
6.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命题的新思路;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命题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在命题工作中更加注重渗透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能力考查;不断创设新题型,丰富题型的考核功能;创新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方案,提高能力考查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合理控制试卷难度,发挥区分选拔功能等,通过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国家教育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
文化生活的分值比例配置随着高考改革的步伐而水涨船高。
《生活与哲学》高频考点: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实践与认识关系;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联系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系统优化方法;
•量变与质变关系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及方法论;
•辩证否定观及方法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命题预测
1、《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涉及考点较多,分布较广,照顾到了哲学的四大板块知识,但第一单元基本不作为命题资源,试题的设置也体现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意识、实践、真理、联系、矛盾、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与选择等。
2、从近几年全国卷的命题来看,认识论与价值观的考查密度和频率也在加大,而且试题设问角度向着微观化、具体化的方向发展,背景材料信息丰富,情境设置巧妙,从答案设置角度越来看,注重理论论证分析。
3、近年来,哲学试题尤其青睐‘分析说明’,强化能力目标的考查力度,题型活、答案活,应用性较强。
五、关于复习备考的反思:以学定教
哪些知识和能力难以落实?为什么难以落实?
在落实过程中,我们主动尝试过哪些变革?效果如何?学生自主性发挥有几成?
哪些教学活动(特别是训练)是富有意义的?哪些成效不大?哪些纯属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