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的日常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结肠炎的日常调理
一、什么是慢性结肠炎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结肠炎症性疾病。本病发病机理虽未完全明了,但一般认为与免疫、精神神经、过敏、遗传及非特异性感染等因素有关。本病可分为轻型、重型及暴发型3种。
二、慢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
与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的是慢性结肠炎的肠粘膜炎症性改变更轻,在纤维结肠镜下的表现主要是肠段粘膜的充血,血管网络模糊,血管网络偏粗,粘膜发红或因苍白而光亮,有些可见粘膜粗糙。这就是通常结肠镜的检查?报告中?所描述的“肠粘膜充血,血管网模糊,粘膜?水肿,反光增强“等。这些病变常常只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累及全结肠的几乎未见。
三、慢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为腹泻、便脓血、腹痛和里急后重。起病初期腹泻不太明显,粪便表面附有粘液,继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3—10次不等。严重时每天可达10一30次,大便中混有鲜血、粘液和脓液。同时可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重症时可见发热、心悸、衰弱、消瘦、贫血、水及电解质大量丢失等。以直肠炎症为主者可表现为少腹膀胱区的胀痛和尾骶部的坠胀,有时可能回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盆腔炎等。
确诊主要依靠X线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及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对诊断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并可取肠粘膜做活组织检查;大便的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可排除细菌性痢疾、寄生虫感染等特异性结肠炎。
四、慢性结肠炎病因
导致慢性结肠炎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指肠道感染了细菌、霉菌等病毒,使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二是指由于人的身体过度疲劳、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以及情绪容易激动等,这些因素都可以诱发慢性结肠炎的发生。中医认为慢性结肠炎是虚寒性下利的一种表现,它与脾胃、肝、肾功能的失调有着密切关系。
五、慢性结肠炎自诊要点
除少数患者起病急骤外,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症状以腹泻为主,排出含有血、脓和粘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获缓解。
轻型患者症状较轻微,每日腹泻不足5次。
重型每日腹泻在5次以上,为水泻或血便,腹痛较重有发热症状,热度可超过38.5℃,脉律增速大于90次/分。
暴发型较少见。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腹泻量大,经常便血。体温升高可达40℃,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疾病日久不愈,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障碍、衰弱等。部分患者有肠道外表现,如结节性红斑、虹膜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小胆管周围炎等。
六、慢性结肠炎的治疗:
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程较长,因此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无特效药
物,西医对此病主要运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止痛,抗感染治疗。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可以针对不同病因,多角度进行治疗。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因而疗效显著。由于本病具有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特点,调理病人的肝肾脾胃,增强人的体质,以此达到机体抗病毒的目的。可以相应选用益肾厚肠汤,方中吴茱萸汤、肉桂温中止泻,黄连、黄柏清热消炎,赤石脂、五倍子涩肠固脱,对慢性腹泻标本兼治,起到涩肠止泻的功效。另外,慢性腹泻应早做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以防病生它变,悔之晚矣。
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精神刺激,饮食以易消化、少纤维、高营养为主,避免牛奶及乳制品。发作期以流质饮食为主,严重时禁食几日,并于静脉输入营养素,使肠道暂时休息,腹痛腹泻明显,可用少量阿托品、普鲁本辛以止痉止泻。磺胺类药物,如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并有恶心、呕吐及头痛等副作用。磺胺类无效时,可改用强的松,近期效果好,还可与6—巯基嘌呤或硫唑嘌呤联合使用;对于严重发作、病变范围广泛和发生严重并发症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中医将本病分为四型:
a. 大肠湿热型:感受湿邪化热或过食辛辣、饮酒,导致湿热内生,蕴结于大肠,影响其传导功能并损伤肠道血络,产生腹痛、泄泻、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以白头翁汤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b. 脾肾阳虚型:素体脾肾阳虚,或年老、久病之后,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产生泄泻,泄泻多在黎明之前,伴怕冷、腰膝酸软等症,治疗以四神丸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c.肝脾失调型: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克脾,肝脾失调,引起升降失调,产生胸胁胀闷,食少嗳气,抑郁恼怒时即腹痛腹泻,治疗以痛泄要方抑肝扶脾。
d.脾胃虚弱型:由于素体脾虚,或过度劳累、饮食不节而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产生泄泻、疲乏、腹胀、食欲不振,治疗以参苓白术散健脾益胃止泻。
对于暴发型及病情严重的患者,不宜在家里治疗,应尽快送往附近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采取药物抗感染的治疗措施,如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会考虑手术治疗。
轻型患者建议采取中医中药治疗,在有经验的医生辨证指导下进行调理,可供选择的中成药有:
(1)属湿热下注型的,宜清利湿热。可服香连丸、香连化滞丸、葛根芩连片等。(2)属肝旺脾虚型的,宜抑肝扶脾。可服戊己丸、逍遥丸等。
(3)属脾胃虚弱型的,宜补脾健胃。可服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启脾丸、补脾益肠丸等。
(4)脾肾阳虚型的,宜温补脾肾。可服四神丸、脾肾双补丸、附子理中丸等。
七、慢性结肠炎的注意事项
慢性结肠炎的自身保健是预防复发、根治该病的关键所在。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食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油炸、肥肉及多纤维素的食物;本病在发作期、缓解期不能进食豆类及豆制品,麦类及面制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
卷心菜、花生、瓜子、芹菜、豆芽、洋葱、薯类、豆类、牛奶等易产气食物。因为一旦进食,胃肠道内气体增多,胃肠动力受到影响,即可诱发本病,甚至加剧症状。.柿子、石榴、苹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胶成分,均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结肠炎可适量食用。
4.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5.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6.急性发作时,应食粥类、精米面类、鱼虾、蛋及豆制品和易消化的食物,以使肠道得以休息。
7.应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在饭店用餐。
八、网友介绍的一些综合调治方法
1、到厕所解大便时,不要勿匆忙忙,应先镇定心神,坚定能顺利解便的信心,自我做一下精神安慰。
2、解便的同时,要轻闭口唇,咬紧上下牙齿,尽量达到全部接触,屏住气血,集中用力排泄。
3、将要解完便时,思想上要回忆起以前自己曾经历过的两三件最高兴、最开心的事情,使患部疼痛和全身紧张疲惫的状态尽快消除,并恢复到平静、轻松、兴奋的最佳状态。这一步称为净大便。
4、解完便后,可到一僻静处做全身放松活动,方法是两脚自然站立,两手自然下垂于两胯,双目微闭,意念从头顶百会穴开始放松,沿下至头部两侧、两耳、脖颈两侧、两肩关节、两上臂、两肘关节、两前臂、两手腕关节、手背、手指全部放松下来。然后,再从头顶百会穴至前额印堂穴放松,至两眼、两太阳穴、两舌颊、整个鼻部、满嘴牙齿、下颌、胸部膻中穴、腹部神厥、下丹田、会阴至两大腿、两膝关节、两小腿、两脚腕、两脚背、脚趾、全部放松下来,停顿半分钟后,睁开双眼,全身恢复自然状态。
5、按摩相关部位。左手掌轻按阴囊部位,右手搭在左手背上,先按逆时针方向(为卸)转揉36下,再按顺时针方向(为补)转揉36下。然后,再改按肚脐(神厥)部位以同样方法各按揉36下。
6、闭口提肛做12下,再适当活动一下全身即可结束。
7、每次解大便时,如按以上方法坚持数日必见效果。尤其对结肠炎、胃炎的防治与恢复极为有效。同时,对处于亚健康的老年人,还能促使其定期解便,有效地防治便秘、前列腺疾病,健脾安胃助消化,改善和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效果。
九、慢性结肠炎的饮食调理
慢性结肠炎是指由已知原因与未知原因造成的以炎性改变及功能紊乱为主的结肠疾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肠鸣、下坠、大便带黏液或浓血,也有便秘或干稀交替出现,病程缠绵、反复发作为特点。由于消化功能紊乱营养来源不足,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乏力甚至体衰,严重者常并发肠道大出血、肠穿孔,甚至癌变。
患了慢性结肠炎,除了到医院治疗外,饮食调理也很重要。日常饮食宜采用软而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忌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还可选食一些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或药物,如马兰头、马齿苋、菊花脑等。在病症间歇期可选食有收敛、固涩作用的食物,如莲子、薏米、芡实、陈仓米等。此外,还可选用以下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