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的充分肯定。
3、山水逐渐从人物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
4、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在历史上也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5、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绘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1、汉末以来的巨大变动,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变化。
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局部受到强烈冲击,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各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出自战国以来又一次自由活跃的局面,也是美学思潮的一个大解放。
2、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时代。
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3、人物画在集成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专业画家在画史上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
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
魏晋时期在审美风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体裁仍占据重要地位。
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在这一时期也不少。
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的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
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画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的山水,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4、隋唐五代
唐代美术发展新特点?
1、书法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之一;
2、建筑方面,就大都市来说,“棋布栉比,街衢绳直”;
3、唐代工艺,特别是唐代塑像,驰誉世界;
4、唐代雕塑,佛教造像不仅比以往更加兴旺,而且其美学风范标志着中国的佛教艺术已走完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过程,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5、唐代绘画“灿烂而求备”,有以下特点:
1)人物画和释道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画之后以独特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兴旺之先河;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唐、盛唐无论实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了崭新气象,蔚为画苑奇观;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
人物画
人物塑造技法套话
用笔设色
《步辇图》画家靠神情举止、容貌服饰,生动的刻画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精神气质。
勾线细劲坚实浓重妍丽此图突出描绘
人物而省略背
景,制作简练
而工致。
人物形象和艺
术手法都不失
魏隋以来的传
统,体现了鲜
明的初唐风
范。
阎立本用笔沉着清
俊,勾线同上同上他的绘画创作
密切适应着
(XX时期)(XX
方面)的需要,
成为(XX时期)
(XX方面)的
颂歌/典范。
张萱丰颊硕体,服饰艳丽,是盛唐以后是女风俗画的典型风格
周昉“以丰厚为体”“衣纹简劲,
色彩柔丽”
吴道子“米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创造了一种波
折起伏、错落
有致的“莼菜
条”式的描法,
加强了物象的
体积感与分量
感,是人物的
衣袖、飘带具
有迎风起舞的
架势,固有“吴
带当风”之称。
以线条为主,
略加渲染协助
线条和色彩的
相互映衬
《韩熙载夜宴图》构图,打破时间概念,不同时间同一画面,每一段屏风隔开具有独
立性,全画连贯流畅,画面情节负责而人物众多,安排得宾主有序,
繁简得度。
用笔缜密,线
条细劲圆润
浓丽而沉着全画的情节描
绘、人物形象、
衣服纹饰的刻
画,道具的选
择,用线用色
都自然地统一
在和谐的整体
效果之中。
山水画
特殊内容画风构图技法
用笔设色
展子虔《游春图》透视关系,不仅表现了空间的一般关系,
也注意到了空间的一般关系与深度山用单线勾
勒
近处的树勾
出树干,作
上叉如鹿角
的树枝
填以青绿,
山脚用泥
金,金碧富
丽松
身不花麟,
直接以赭石
填染,松枝
不画细针,
只用石绿沉
点
王维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
界雪景、剑阁、
栈道、晓行、
捕鱼平远
景
“重深”笔墨精湛,渲染见长
荆浩空间感很强太行山雄壮
的景色场面浩大、
气势雄伟
中心全景式
布局,即主
峰为中心,
用云秀烟霞
段白,衬托
出中前景的
全局安排。
用细碎多变
的皴笔,表
现了山石的
复杂结构、
坚实的质感
和厚重的体
积感。
关同秋山寒林,
村居野渡巍峨、雄奇、
深远见长
画山石轮
廓,用笔有
粗细断续之
分,皴擦加
以墨染期间
气韵深厚
所画树木
“有枝无
干”,给人
以“乱而整,
简而有趣”
的感觉
董源平缓连绵的
山峦映带无
穷,山村渔
舍,全是江
南丘陵江湖
的动人景色苍润、清淡、
优雅、天真,
表现出风雨
晦暝,四时
朝暮的变化
水墨着色并
用,用“点
子皴”或“披
麻皴”,笔
墨繁复而含
蓄,给人以
气候润泽,
草木繁茂的
感觉。
巨然具有北方山
水画派特
色,主峰耸
立正中,山
峦重叠峭
拔,下作巨
壑,瀑布高
悬,水流湍
急南方画派特征,山石皴法用“长披麻”,用淡墨画山石,浓墨点树叶和山顶“矾头”,浓淡交错,点线并置,使画面形成内在节奏韵律。
花鸟画
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是什么?
1、同“比德”说有关;
2、汉以前的艺术重“成教化、助人伦”的功利作用;
3、隋唐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都有多方面的要求,花鸟形象作为画的体裁形式便出现了;
4、这与当时的宫殿、屋宇、陵墓及寺观壁画的装饰需要有关。
简述唐代花鸟发展的基本情况?
1、在表现技法上多为工笔重彩,勾线精细,设色浓妍,在造型上严谨写实,重形与神的刻画。
2、布局多取个体形象,即所谓“折枝花”的形式,总的给人以精细、巧丽的美感。
宋元
简述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
1、宋代院画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
院画的创作,提倡“形似”、“格法”,对物象做尽精入微的描绘,力求表现出对象的自然形态。
北宋末年,强调绘画要有严格的法度,艺术形象要生动逼真,精密不苟。
2、院画在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泥守古法。
3、宋代院画注重观察生活,提倡精微描绘,追求意境表现的趋向和趣味。
4、由于院画讲求严格的法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一些画家的思想,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展和笔墨技巧的变化,有的作品趋向于刻板、繁琐或柔媚、平庸。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画家和代表作?
常用两对角远近对照的方法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画面重心偏力正中,坐落在半边一角,开阔画面的空白,形成暗示空间,画面的出现是颇有选择取舍的从某个角度,某一局部,某些对象的某一部分出发的着意经营,安排位置,苦心孤诣,在对这些远为有限的对象的细节忠实描绘里,表达出较为确定的诗趣、情调、思绪感受。
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同时,对称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以一代十,以简代繁。
代表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
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是什么?
整体的生活——人生——自然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表现的审美理想。
这一特色完整的表现在客观的整体的描绘自然地北宋山水画中,构成宋代山水画的第一种境界。
南宋山水画创造了第二种境界: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同时对称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中国艺术的意境美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文人画兴起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文官,都能诗文、工书法;
2、由于中国绘画合书法的主要工具相同,远古的画工,早已创造了以线造型的技法;
3、文人士大夫能著书立说,历代许多文人画家,或总结优秀画工和他们自己的创作经验,或评论了一些接触大师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或辑录了系统的史料,使文人画家的创作思想能得到广泛传播和对后世产生持续的影响。
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强调绘画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增强;
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其特色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以书入画用于赵孟頫之后);
3、与此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
为什么文人画在元代极为兴盛?元代画坛总特点是什么?
原因:文人画的兴盛,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是自身演变发展的规律。
1、社会生活的变化:元蒙政权的简历及其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使不少受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被视为“正统”的汉
族知识分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变化。
他们为了保持气节,不仕元蒙,不甘为“野蛮人”臣民,往往隐迹山林或托名“道士”,将思想感情寄托于绘画,寄托于笔墨之中,抒发胸臆。
即便是少数在统治者笼络下的入世文人,也因不被重用,而以诗文书画聊度岁月。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文人们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元代画风背离了宋代院体式艺术的准绳。
2、自身演变发展的规律:宋代绘画的主流是严谨、规范、重形,在对客体的整体或局部的客观描绘中求意境的院体
画。
当一种画风发展到极盛时,人们自然要设法从对立面寻求新的开拓,建立新的审美风范。
在宋代已建立起来的与院体画相对应的“文人画”系统,因元人的推波助澜,遂成一股巨大的浪潮。
特点:1、文人画在元代才臻于成熟;
2、在文人花鸟、山水的映照下,元代卷轴人物画坛似乎黯然失色,而出于民间画工之手的宗教人物壁画,却大放异
彩;
3、元代的工艺美术,同宋代相比,也有不少新特点,元代统治者的爱好与宋代不同,加之当时国际交往扩大,雇主
也不同于以前,新的需要,带来的新的变化:瓷器里有青花、釉里红,织绣中的纳石安等,都取得了新的成就,漆器、铸银、玉器等生产都有较大的发展;
4、建筑方面,由于元代各民族和国际间文化的融合和交往,给传统建筑艺术与技术增加了若干新元素;
5、元代书法,一如绘画,一反宋代书风,其中以赵孟頫的成就最大;
6、总之,元代开创了新一代的美术风气。
元四家山水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怎样评价文人画艺术?
特点:用最简洁单纯的艺术语言,表达出避世隐逸、超凡脱尘的人生理想,幽然淡润的处世态度,把山水画作为情感的归宿和依托,这是元代山水画家共同的追求和特点。
评价:文人画是指封建时士大夫文人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什么趣味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绘画。
有别于民间绘画合院体画。
文人画的兴起,促进了中国绘画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使他们的表现技法更丰富多彩,更富浪漫精神,意境更为广阔,更加丰富充实了中华民族的文艺园地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人物画
人物塑造技法
用笔设色
李公麟大力探索白描这
种艺术语言,以
浓淡、刚柔、粗
细、虚实、轻重
的线性作为造型
媒介,以达到明
洁、轻快、朴实、
精美的格调。
它
用线基敛而放,
故生而熟。
含蓄
而刚劲。
梁楷草草数笔而又身韵十足水墨减笔画法,
用笔刚劲老辣而
方挺,简洁而又
气势飞动;泼墨
大写意画法,用
饱含水墨的阔笔
侧锋渲刷,大面
积的水墨自然分
出浓淡,含蓄的
显示出衣纹的折
叠形态。
《采薇图》两人一正一侧,富于藏和露、静与动的变化面部笔道遒劲精
细,流畅而富有
弹性。
衣纹线条
转折分明,粗细
变化明显,较好
的表现了衣服的
质感,也有助于
人物坚毅性格的
表现。
山水画
特殊内容画风构图技法
用笔设色
李成烟林平远的
景色描绘变荆关雄奇
深厚的画风
为清旷萧
疏,能“扫
千里于咫
尺,写万顷
于指下”
作品《晴峦
萧寺图》为
远、中、近
三段构图
范宽构图严谨完
整,崇山雄
厚,巨石突
兀,林木繁
茂,漫山遍
野,丰满宽
远,气势逼
人。
作品《溪
山行旅图》用笔用墨之法近似江南画风
郭熙 1.不同地理、气候、时间; 2.主观感受和
联想; 3.三远法,山水画透视原则和空间
处理的重要法则。
奇突雄壮,清旷幽远
《千里江山图》充分体现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优点,使观
者超越了视点视角的限制。
运用青绿山
水传统的勾
勒法,严谨
细微,一丝
不苟。
树干
和远山的表
现又沿用没
骨法或带有
写意笔趣,
山坡有皴法
和点染。
设色厚重,
山头设以石
青,山腰设
以青绿色,
山脚出露出
绢本身的土
黄色;水面
设以青绿
色;人物、
树木又点缀
以白、赭、
红诸色,和
谐统一中又
见变化,运
用色彩十分
成功。
《富春山居图》富春江两岸
峰峦平坡、
丛树村社、
渔舟小桥种
种景色。
师法董源湿
笔披麻皴,
但汰其繁
皴,趋向简
淡,侧锋、
中锋交互为
用,湿润的
披麻皴与长
短干笔皴擦
交互为用,
在坡峰之间
还用了近似
米点的笔
法。
用淡墨画山
石,浓墨点
横苔,点线
相间,浓淡
交错,若淡
若疏,笔法
随意潇洒,
画面明净舒
朗,充分发
挥了笔墨意
趣,体现了
中国画墨色
和线条的审
美价值。
王蒙“纵横离
奇,莫辨端
倪”的磅礴
气势。
回环重叠,
结构复杂,
松林杂树茂
密深秀,远
山层峦叠
嶂。
有的以笔见
长,有的以
墨取胜,皴
擦点染交互
为用,干湿
浓淡搭配得
体。
他画山
石用细如牛
毛,层次繁
密的“解索
皴”。
再加
上用破笔点
成苔痕,苍
苍茫茫“望
之郁然深
秀”
倪瓒太湖一带景
色高度程式化
特征,一般
三段式布
局。
近处山
坡一两垛,
上立茅屋、
草亭,空挡
无人,旁列
树木三五
株;中景空
白以示水
面;远处山
包一两座。
笔墨简略,
善用偏锋,
以示淡若
疏,随意为
之的线条,
描绘山石树
木,表现空
寂、荒冷的
境界。
明清
明清两代绘画的特点是什么?
1、文人画和院体画相争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成为主流;
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和“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一面,又有相互影响一面;
3、民间绘画沛然兴起;
4、随着东学西渐,西方绘画源源输入中国,一些擅画的外国传教士还成了供奉清廷的画师。
明代宫廷绘画机构和画风有何特点?何为“浙派”?
特点:1、明代宫廷绘画的组织情况和前代不同,他没有专门设立“翰林书画院”这样的机构,而是将宫廷服务的专业画家归入御用监属之下,由太监管辖,分别在不同的殿内顶差;
2、除了没有专门的画院机构外,画家也没有专门的职称,而只授予锦衣卫的武官职务;
3、明代供奉朝廷的画家,人才众多,力量雄厚;
4、明代宫廷画的风格特点,主要来源于两宋画院,即“院体画”;
5、明代院派在山水画方面主要继承了南宋刘、李、马、夏的传统,笔墨苍老、简练而规整,多用水墨,略施色彩。
浙派:在画史上一般人把“浙派”视为山水画派,其实此派不少画家在人物方面同样有较高的造诣。
此派的代表人物是戴进,继承南宋院体画家刘、李、马、夏的风貌,在他影响下的画家如吴伟、蒋嵩、张路等人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画派,由于他们都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因此这一画派在史上被称为“浙派”。
浅谈“明四家”共同的艺术风格。
1、在艺术上,他们在继承董、巨和元代诸家画法的同时,也深受南宋院体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的影响,追求气韵神采的笔墨效果和“风流蕴藉”的风格;
2、在诗书画结合方面较宋元进了一步,进一步完善了文人画的艺术形式;
3、作为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在观念、技法、形式等方面都没有从前代文人画的程式中脱颖出来,但是,却共同体现出一种新倾向,这就是接近世俗生活;
4、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境界的追求上都表现出他们对世俗生活的关注以及他们的美学观点和社会理想。
日常生活题材的采用,苍润秀雅的格调,诗一般的意境,都有别于前代文人画。
沈周在山水画方面有何成就?
特殊 内容 画风 构图 技法
用笔
设色
沈周
《吴郡丹青志》称他“绘事为当代第一”,其作品“悉入神品”。
江南山川和园林风景、田园风光 宏敞厚重,古朴天真,有“力可扛鼎”之感 40岁以前作品多小幅,较工整,晚
年多画大
幅,趋于疏简
喜用粗笔皴点
唐寅仕女画艺术价值?
人物塑造 技法
用笔
设色
唐寅
取材于“高人韵事”,神仙故事以及宫伎、歌女等。
所画仕女都是细眉小眼,面颊清瘦,两手纤细面色苍白的弱不禁风的美人,这类人物形象与其表现的主题十分吻合,也反映了他所追求的格韵沉郁、风姿嫣然的美学趣味和这个时代的审美风尚。
内容上多流露出对出身卑微的弱女子的同情和对名教礼法的反叛精神。
画风上,他继承了南宋仕女画明眸粉颊的院体传统,但又具有自己飘逸淡雅的风格。
曾鲸
人物塑造技法
用笔设色
曾鲸通过对人物面貌、特别是眼神的细微刻画以及服饰衣纹的处理,揭示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年龄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具有形存
神生、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
具体画法是先用淡墨勾出轮廓和五官,然后按结构层层烘染,多至数十层,待墨骨充分的表现了人物的神气后再傅以淡彩。
这种画法既能准确刻画人物形象,又能得笔墨之情,不同于分出阴阳、凹凸、重光影、重色彩的西洋画法和受西洋影响的全用粉彩渲染的画风。
清初画坛基本格局?
清初年间,占据画坛时间最长的画派是被统治阶级与时人视为正统的“四王吴恽”。
正统派取前人各家之长,摹古功力极深,将笔墨的融合推到高峰,但缺少生活与创造力,虽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极力稳定社会,维护封建秩序的做法,但也因此使画坛上一些革新派不满,并引起强烈对抗。
革新派为金陵、扬州、新安、江西等画派,尤以“四大高僧”和“金陵八家”为主,主张抒发个性,强调笔墨情趣,与正统派的画风相对抗。
社会潮流、时代审美趋向,加上他们的个人情怀,使他们的绘画合时代新貌,有极大创造力,在与正统派的挑战与对抗中,他们的成就更为突出。
何为“四王”?他们在艺术上有何共同特点?
“四王”即清初画坛“正统派”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共同特点: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
他们在画史上对传统画法的研究、总结的作用以及他们自身高深的学识、扎实的艺术功力值得肯定的。
他们在艺术上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的方面,是必须抛弃的。
何为清初四僧?他们在艺术上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清初四僧即弘仁、朱耷、石涛和髡残。
共同特点:他们大多工书法擅诗文,作品也像“元四家”一样,讲究气韵超逸,极富个性。
朱耷的艺术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朱耷的作品个性特征空前突出,即用高度强烈的笔墨效果和象征手法,抒发他高傲、冷漠、苦痛、仇恨、轻蔑等种种对现实不满的感情;
2、朱耷的花鸟画粗壮秃扁的笔调、阴沉惨淡的湿墨、不计自然常态的形象,冷寂孤僻的环境处理以及不拘章法的构图布局,没有以往文人画那种优雅文静之意,而有几分粗乱、生硬、狂猛,从而造成一种生冷、苦涩、带刺的美,足以触人心弦;
3、朱耷作山水画数量不多,但极富个性。
它曾一度临习董其昌的山水画,但它不像清初“四王”那样泥古不化,而是以枯老连绵而豪放畅快的笔墨,表现荒凉、野寂之境。
在黑白分布中闪烁着不平静的光彩,给人以山河破碎人伤心的感受。
荒寒、孤寂是他作品的总的艺术格调;
4、它在作品题跋中常把“八大山人”连写成“哭之”或“笑之”的字样,以表明他哭笑不得的精神状态,正是在哭笑之间流露了真情。
石涛有何重要的艺术主张?
石涛的绘画美学思想有两个:一个是强调“有我”,另一个是“一画”。
1、“有我”的思想深刻的表达了艺术贵在创新,贵有“我”在的思想,把传统的“六法论”推向了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当然,石涛强调“有我”,并不是不要“师造化”,相反,他很注重“师造化”;
2、他的“一画”论,是非常深刻而丰富的美学思想。
画家观察、感受万物,总是要受统一的“一画”观的作用,不可能纯客观的,冷漠的。
他的哲学思想基础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有庄子的“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3、此外他对“笔墨”问题也有精到的看法。
如“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笔与墨会,是为纲组,得笔墨之会,
龚贤的山水画有何特点?
特殊 内容 画风 构图 技法
用笔 设色 龚贤 墨龚 他笔下无论是大山大水,还是自然中的一隅,都显出明了的宁静感,自然山水那朴素廖廓的面貌与静寂神秘的品性,也许与他作为“遗民”的抑郁心境有暗缕之连,沉思与叹息升华为对广袤自然地向往。
有较强的平面感和装饰意味,整体效果醒目、强烈。
他画山树,采用多遍的
“积墨”方
法,浓烈的
墨色不是一
团漆墨,而
是黑中透
明,磊磊落落,形成深
沉华滋的意境。
白龚 不着晕染,简略淡雅,具有逸雅之致
试谈扬州画派共同的艺术趋向和特点?
1、扬州画派的画家都大胆的突破了当时以“四王”为代表的所谓“正统派”崇尚摹古、一味追求笔墨形式的桎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所以有人称之为“扬州八怪”;
2、扬州画派的绘画主要是写意花鸟,人物次之,山水较少。
内容主要是 梅兰竹菊、花鸟枯石、仙佛鬼趣等;
3、扬州画派的成员大都是诗意的官吏和隐居的文人;
4、扬州画派的画家们在艺术上主张师造化,注重创作;
5、扬州画派都有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他们除了能诗擅画外,大都长于书法、篆刻。
略谈郑板桥的书、画艺术风格。
1、郑板桥的画多写兰、竹、石,他几十年如一日经营竹石画像,因而对竹的自然形态了然于胸,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大量素材积累在心。
2、他善于将诗、书、画三者凝集成完整的艺术整体,写兰竹用行草笔法,多不乱,少不疏,秀劲潇爽,生机勃勃。
3、提款也特立独行,是他作品构图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借此阐述他的人生观、艺术观,有着“文里波澜,字里机关”之称。
4、他不仅以书入画,而且也善于将绘画用笔的成就吸收到书法中去,他早年工楷书和草书,在绘画愈臻成熟之后,他在书法上用起了兰竹笔法,使书中也有画意。
书与画在其作品中的相互交融,达到了一种内在的统一,他成熟的书法是一种非隶非楷、隶多于楷,与众不同的“板桥体”,他自称“六分半书”。
清末“海派画家”的艺术风格有何特点?
1、“海派”画家既学习传统,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使作品充满着新鲜活泼的盎然生气;
2、他们的绘画作品已经具有商品的性质;
3、海派的艺术渊源具有多向性特征;
4、他们的作品渗透着不安苦闷悲愤反抗的时代精神;
5、他们的作品在价值趋向上,既不失文人画的优雅含蓄的底蕴,又要考虑到市民阶层的欣赏水平,因而具有“雅俗共赏”的特征。
吴昌硕花卉画在布局上有何特色?
他的花卉布局上力求新意,或从左下面向右斜上,或从右下面向左斜上,互相穿插交叉,紧密而得对象倾斜之势,从中再加以变化。
题款、印章的位置经营,根式煞费苦心。
题款根据画面整体需要或短题或长题,有时题在空白上,有时偏要题在紧密之处,敢疏敢密,参差交错,乱中求整,以气势为主,这正是吴昌硕绘画布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