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
江口县闵孝中学:杨学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尊师重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化,以及高考升学等一系列教育体制上的改革深化,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了职业倦怠现象。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研究探讨解决办法。
本文侧重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
职业倦怠是一种人们因为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不能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落后,教学作风懒散,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工作厌烦。严重的表现为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有跳槽想法。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据2007年教师节重庆市教科院公布的“教师的教学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该市500多名一线教师中,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了‘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国内其它媒体诸如此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教师的压力因执教学校、班级、课程的不同而不同。沈阳市心理研究所专家调查显示,班主任老师比科任老师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比大学教师压力大。而在尖子班、重点班和升学年级任教的教师压力更大。不少教师形容自己执业的主导心态,用了“麻木”、“焦虑”、“郁闷”、“无可奈何”等消极词语。在面临工作重压和遭遇较大打击后,表现出“烦躁”、“焦虑”、“消极”、“退缩”、“绝望”等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起始于工作应激。应激是我们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面临威胁和不利事件或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大努力的情形时产生的紧张状态。工作应激是一种精神压力,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适度的工作应激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进作用。但长期的过于强烈的工作应激会引起各种令人感到不适或痛苦的心身症状,严重的还会造成人们对许多疾病的易感和免疫力降低的倾向,甚至染上某些疾病。所以工作应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工作倦怠是当代人突出的心理卫生问题。按照工作应激的职业要求——自控程度模式,教师是一个高要求、低控制的职业,容易造成高度的职业应激,也就是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易感群体。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行业因素、学校组织因素,也有个人因素。教师的职业倦怠带有鲜明和独特的行业特点,归因也与别的职业有所不同。
抛开外部因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诱因有五点:一是工作压力大。现在大多数学校把学生成绩与教师业绩挂钩,特别是尖子班、重点班、升学年级的教师,教学
压力,社会压力,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大多数教师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二是人际关
系紧张。教师之间,特别是年轻教师之间竞争激烈,教师与校方、同事之间的人际关
系比较复杂,部分教师不会妥善处理,不能适应这种状况。三是学生问题。近年来学
生中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网恋,厌学等等问题,给
教育教学带来难度。四是教师家庭问题。教师收入不高,工作繁重,无暇顾及家庭和
孩子,对工作投入大量的精力,对亲人的情感投入减少,长此以往,家庭亲情逐渐淡薄,家庭内部易出矛盾。五是教师情绪发泄和疏通渠道不畅。教师因压力大或受挫产
生负面情绪后,由于工作环境和性质得到的社会支持少,又没有合理、正常的渲泄渠道,久而久之,由负面情绪而产生心理障碍。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长期处于疲劳、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大约65%的身体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不少英才中年早逝也与此有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行为,品质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
巨大作用。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同样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扭曲学生的心灵。目前我们还没有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机构和措施,学校的心理教师只是面向学生,教师本身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忽视。不少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没有引起足
够的重视,简单归因为思想或经济因素,也有的归因为个人素质问题。处理方法简单,甚至不以为然,这无疑是不正确的。
必须指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深化过程中的必然反应。对此即不能听之任之,漠视不理。也不应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而应该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发挥法律政策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作用,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剖析解决存在问题,就一定
能够奏效。
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应对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危害极大,我们必须予以正视和关注,有针对性的出台一些措施和办法来干预,帮助教师摆脱其困扰。
建立和谐社会,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我们时代的主题。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在处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也要遵循和贯彻这一理念。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除了政府和社会支持之外,根本在于行业组织和教师个体两个方面。组织要研究职业倦怠的来龙去脉,采取合理措施,减轻职业倦怠的影响。
教师个体则要正确面对职业倦怠,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减压,逐步消除职业倦怠的影响。
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对解决教师职业倦怠负有重要责任。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制定相关的制度措施和办法,把开展此项工作与研究
教学工作一起落实,加强防范,注意抓苗头早动手,建立正常、合理的渲泄渠道,力
争把职业倦怠的影响降到最低。
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管理者,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尊重教师的人格。在教学工作中引入公平竞争机制,营造
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氛围。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导向,对教
师的工作质量进行正确的考核和评定,及时表彰和激励优秀教师,选拔培养优秀教师
担任管理者和业务骨干,让教师有发挥才能的用武之地,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二)密切干群关系,实行校务公开。树立依靠教师办校的理念,搞好绩效强化,让
教师参与决策和管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教
师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消除因不知情而产生的误会,让教师有
归属感。
(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精神激励往往比物质奖励更
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校领导对教师要关心、尊重、信任,对教师的工作成绩要
及时肯定、赞许、表扬,维护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获得自尊、荣誉和成就感。要与教师交朋友,了解教师的工作、家庭、生活、身体等情况,倾听他们的反映,及时化解矛盾和潜在问题,帮助教师减压。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要考虑到教师的性格
特点,近期情绪状况及与相关科目教师的关系,注意教师心理和身体承受能力,满足
他们的正当需求,避免人为的制造矛盾。
(四)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要研究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规律性问题,找出共同点和
常见、多发问题,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把加强教师心理健康融入学校教学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中一起抓。要开办相关的心理学知
识讲座,创造条件建立为教师服务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和场所。要在师德和教育讲座
中加入预防职业倦怠的内容,做好教师特别是心理素质较差教师的心理辅导和疏通工作,为其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对教师心理问题要及时预防,尽早发现,有效干预。注意用文体活动、文化生活、心理知识的宣讲等方式合理
渲泄和转移负面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