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含水率、小于0.075mm含量试验记录表

细集料含水率、小于0.075mm含量试验记录表

Tested by试验:

土壤含水量实验报告

常州工学院市政工程 检测实习报告 土壤水分的测定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12土一班 姓名申海彬苏磊孙玉鹏王佳男 学号 成绩

日期 2015年10月22日 一、实验目的 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铝盒、烘箱、干燥器、天平、土钻、小刀。 三、实验内容 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烘干法。

1. 方法原理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 烘干法是测定土壤含水量的通用方法,测定本身的误差取决于所用天平的精确度和取样的代表性,所以在田间取样时,需要注意取样点的代表性。 测定步骤如下: (一) 用已知重量的铝盒在天平上称取欲测土样15—20克。 (二) 将盛土样的铝盒放入烘箱内,打开盖,在105~110℃温度条件下连续烘6小时,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 (三) 将铝盒盖盖上,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 (四) 称后再将盖打开,放入105~110℃温度的烘箱中烘2小时,取出称重,如此连续烘至恒重(两次差数小于克) 四、实验结果 土壤含水量(%)= 100A C C B ?-- 式中:A — 铝盒重(g ) B — 铝盒加湿土重(g ) C — 铝盒加烘干土重(g ) 即:土壤含水量%=(湿土重—干土重)/干土重*100

含水率报告

土的含水率报告(酒精燃烧法) 土的含水率w 是指土在温度105~110℃下烘干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与达到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含水率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土的干、湿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一系列变化,它可使土变成半固态、可塑状态或流动状态,可使土变成稍湿状态、很湿状态或饱和状态,也可造成土在压缩性和稳定性上的差异。含水率还是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性指数等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建筑物地基、路堤、土坝等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两次试验的平均差值不得大于下列规定: 酒精燃烧法是将试样和酒精拌合,点燃酒精,随着酒精的燃烧使试样水分蒸发的方法。 1、仪器设备 (1)恒质量的铝制称量盒; (2)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的天平; (3)纯度95%的酒精; (4)滴管、火柴和调土刀。 2、操作步骤 (1)从土样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粘性土5~10g ),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准确至0.01g 。 (2)打开盒盖,用滴管将酒精注入放有试样的称量盒内,直至盒中出现自由液面为止,并使酒精在试样中充分混合均匀。 (3)将盒中酒精点燃,并烧至火焰自然熄灭。 (4)将试样冷却数分钟后,按上述方法再重复燃烧二次,当第三次火焰熄灭后,立即盖上盒盖,称盒加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 。 3、成果整理 酒精燃烧法试验同样应对两个试样进行平行测定,其含水率计算见下式 % 1000 22 1?--= m m m m w 式中 w —含水率(%),精确至0.1%;

m—称量盒加湿土质量(g); 1 m—称量盒加干土质量(g); 2 m—称量盒质量(g)。 4、试验记录(酒精燃烧法) 工程名称试验者工程编号计算者试验日期校核者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书

1. 实验二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烘干法与酒精燃烧法) 一、目的意义 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介绍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一)烘干法 1.方法原理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 (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在1/1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 (2)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土样(0~20cm )20g 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人105℃±2℃的恒温箱中烘6~8小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C ),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木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4小时,冷却后称重,一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1%时为止(C )。 3.结果计算 土壤含水量(%)= 100A C C B ?-- 式中:A — 铝盒重(g ) B — 铝盒加湿土重(g ) C — 铝盒加烘干土重(g ) 4.注意事项 (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在烘箱中,一

筛分试验

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 (T 0302-2005)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2、本方法也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如未筛碎石、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级配砂砾、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沥青拌和料的冷料混合料、热料仓材料、沥青混合料经溶剂抽提后的矿料等。 二、仪具与材料 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摇筛机。 3、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4、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三、试验准备 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下表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表1 公称最大粒径(mm)756337.531.526.519169.5 4.75试样质量不小于(kg)10854 2.52110.5 四、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干筛法试验步骤

1、取试样一份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0.1%。 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应确认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 注:由于0.075㎜筛干筛几乎小能把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0.075㎜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0.075㎜通过率的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0.15㎜筛的筛下部分全部作为0.075㎜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O.075㎜通过率假设为0。 3、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筛过筛孔。 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相比,相差不得超过m0的0.5%。 五、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水洗法试验步骤 1、取一份试样,将试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3),准确至0.1%。 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 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根据集料粒径大小选择组成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075㎜标

液限和塑限试验报告

3 1 2 4 5 图4-1锥式液限仪(单位:mm )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 实验三 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人: 学号: 一、概述 粘性土的状态随着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含水率不同时,粘性土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界限含水率。土从流动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 L w ;土从可塑状态转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p w ;土由半固体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的界限含水率称为缩限 s w 。 土的塑性指数p I 是指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粘性土常按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界限含水率试验要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且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且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但也可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含有粒径大于的土粒或杂质时,应过的筛。 二、液限试验 液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测定土的液限主要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等试验方法,也可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限。这里介绍圆锥仪液限试验。 圆锥仪液限试验 圆锥仪液限试验就是将质量为76g 圆锥仪轻放在试样的表面,使其在自重作 用下沉入土中,若圆锥体经过5s 恰好沉入土中 10mm 深度,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就是液限。 1、仪器设备 (1)圆锥液限仪(图4-1),主要有三个部 分:①质量为76g 且带有平衡装置的圆锥,锤

角30°,高25mm,距锥尖10mm处有环状刻度;②用金属材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的试样杯,直径不小于40mm,高度不小于20mm;③硬木或金属制成的平稳底座; (2)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的天平; (3)烘箱、干燥器; (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标准筛、研体等设备。 2、操作步骤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土样或风干土样,若土中含有较多大于的颗粒或夹有多量的杂物时,应将土样风干后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然后再过的筛。 (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然后放入调土皿中,盖上湿布,浸润过夜。 (3)将土样用调土刀充分调拌均匀后,分层装入试样杯中,并注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装满试杯后刮去余土使土样与杯口齐平,并将试样放在底座上。 (4)将圆锥仪擦拭干净,并在锥尖上抹一薄层凡士林,两指捏住圆锥仪手柄,保持锥体垂直,当圆锥仪锥尖与试样表面正好接触时,轻轻松手让锥体自由沉入土中。 (5)放锥后约经5s,锥体入土深度恰好为10mm的圆锥环状刻度线处,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6)若锥体入土深度超过或小于10mm时,表示试样的含水率高于或低于液限,应该用小刀挖去粘有凡士林的土,然后将试样全部取出,放在橡皮板或毛玻璃板上,根据试样的干、湿情况,适当加纯水或边调边风干重新拌和,然后重复(3)~(5)试验步骤。 (7)取出锥体,用小刀挖去粘有凡士林的土,然后取锥孔附近土样约10~15g,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其含水率。 3、成果整理 按式(4-1)计算液限: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的含水率。 2 仪具与材料 2.1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摄氏度。 2.2 天平:称量5kg,感量不大于5g。 2.3 容器:如浅盘等。 3 试验步骤 3.1 根据最大粒径,按T0301的方法取代表性试样,分成两份备用。 3.2 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量试样和容器的总质量(m1),并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3.3 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2)。 4 计算 含水率按式(1)计算,准确至0.1%。 ω=(m1-m2)/(m2-m3)*100 式中:ω--粗集料的含水率,%; m1--烘干前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2--烘干后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3--容器质量,g。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T0306-1994 粗集料含水率快速试验(酒精燃烧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快速测定碎石或砾石的含水率。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1.0g。 2.2 容器:铁或铝制浅盘。 2.3 大于50mL的量筒或量杯。 2.4 酒精:普通工业酒精。 3 试验步骤 3.1 取洁净容器,称其质量(m0)。 3.2 向干净的窗口中加入约500g试样,称取试样与容器合质量(m1)。 3.3 向容器中的试样加入酒精约50mL,拌和均匀点火燃烧,并不断翻拌试样,待火焰熄灭后,过1min再加入酒精约50mL,仍按上述步骤进行。 3.4 待第二次火焰熄灭后,称取干试样与容器总质量(m2). 注:试样经两次燃烧,表面应呈干燥色,否则须再加酒精燃烧一次。 4 计算 粗集料含水率按式(1)计算,准确至0.1%。 ω=(m1-m2)/(m2-m0)*100 式中:ω--粗集料含水率,%; m0--容器质量,g; m1--未烧干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2--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界限含水率测定土工试验报告书

土工实验报告 学院: 姓名(学号): 实验内容:界限含水率测定 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 (一)试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光电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定界限含水率的方法,测定细粒土的塑、液限,划分土类、计算塑性指数,供设计、施工使用。各含水率测定按照SL237-003-1999《含水率试验》的烘干法进行。 (二)试验原理 液限是土由可塑状态过渡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而塑限是土从塑性状态转变成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土随含水量由小变大,分别由固体状态向半固体状态,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过度,而抗剪强度亦由大逐渐变小。把一定重量的圆锥体放入土中,由于土的抗剪强度,圆锥体在自重作用下只能下沉一定的深度。经过反复试验,用圆锥体测定不同含水量的下沉深度,证明在双对数坐标上含水量与下沉深度成线性关系。 (三)引用标准 GB/T15406-94《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第一篇:室内土工仪器。 SL113-95《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校验方法》。 SL237-003-1999《含水率试验》。 SL237-004-1999《密度试验》。 (四)适用范围 本实验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总质量5%的土。 (五)主要仪器设备 1. 光电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下图: 2. 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 (六)实验步骤 1. 试样制备 (1)采用天然含水量试样或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过0.5mm筛。 (2)取0.5筛下的代表性试样20g,分成三份,放入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水,制成不同稠度的的试样。三个试样的含水量尽量分别接近于液限、塑限和二者之间的中间状态,将试样调匀,用保鲜膜包裹,湿润过夜。 2. 将制备的样品搅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对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 试样杯中(分三层压实),填满后用刮刀刮平表面。 3. 调节联合测定仪的调平底脚螺丝,使水平气泡在圆心位置。 4. 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涂一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

T 0305-1994粗集料含水率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等各种粗集料的含水率; 2 仪具与材料 (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5㎏,感量不大于5g 。 (3)容器:如浅盘等。 3 试验步骤 3.1根据最大粒径,按T0301的方法取代表性试样,分成两份备用。 3.2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量试样和容器的总质量(m 1),并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3.3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 2)。 4 计算 含水率按式(T0305-1)计算.精确至0.1%。 ω=1223 100m m m m -?- (T0305-1) 式中:ω——粗集料的含水率(%); m 1-——烘干前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 2——烘干后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 3——容器质量(g)。 5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T 0306-1994粗集料含水率快速试验(酒精燃烧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快速测定碎石或砾石的含水率。 2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1000g ,感量不大于1.0g 。 (2)容器:铁或铝制浅盘。 (3)大于50mL 的量筒或量杯。 (4)酒精:普通工业酒精。 3试验步骤 3.1取洁净容器,称其质量(m 0)。 3.2向干净的容器中加入约500g 试样,称取试样与容器总质量(m 1)。 3.3向容器中的试样加入酒精约50mL ,拌和均匀点火燃烧,并不断翻拌试样,待火焰熄灭后,过1min 再加入酒精约50mL ,仍按上述步骤进行。 3.4待第二次火焰熄灭后,称取干试样与容器总质量(m 2)。 注:试样经两次燃烧,表面应呈干燥色,否则须再加酒精燃烧一次。4计算 粗集料含水率按式(T0306—1)计算,精确至0.1%。 ω= 1220 100m m m m -?- (T0306-1) 式中:ω—粗集料含水率(%); m 0——容器质量(g);

土的含水率试验

T 0103-1993烘干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黏质土、粉质土、砂类土、砂砾石、有机质土和冻土土类的含水率。 2仪器设备 2.1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温度能保持105一110℃的其他能源烘箱。 2.2天平:称量200g,感量0.0lg;称量1000g,感量0.lg。 2.3其他:干燥器、称量盒[为简化计算手续,可将盒质量定期(3一6个月)调整为恒质量值〕等。 3试验步骤 3.1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一30g,砂类土、有机质土为50g,砂砾石为1一2kg,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质量。称量时,可在天平一端放上与该称量盒等质量的珐 码,移动天平游码,平衡后称量结果减去称量盒质量即为湿土质量。 3.2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人烘箱内,在温度105一110℃恒温下烘干①。烘干时间对细粒土不得少于8h,对砂类土不得少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或含石膏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0一70℃的恒温下,干燥12一15h为好。 3.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一般只需0.5一1h即可)②。冷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准确至0.01lg。

注①:对于大多数土,通常烘干16一24h就足够。但是,某些土或试样数量过多或试样很潮湿,可能需要烘更长的时间。烘干的时间也与烘箱内试样的总质量、烘箱的尺寸及其通风系统的效率有关。 注②:如铝盒的盖密闭,而且试样在称量前放置时间较短,可以不需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4结果整理 4.1按下式计算含水率: 式中:w—含水率(%),计算至0.1; m—湿土质量(g); ms—干土质量(g)。 4.2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T 0103-10 表T 0103-1含水率试验记录(烘干法) 工程编号___________试验者________________ 土样说明___________计算者________________ 试验日期___________校核者________________

液塑限试验报告

液塑限试验报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一、实验预备 (1)土膏的制备 土膏应充分调匀,不调匀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为使土样更具代表性,应尽量只使用一个盛土容器。 (2)试验点的选取 国标对三点的选取有如下建议:锥尖入土深度宜采用3-4 mm,7-9 mm,15-17 mm。 二、实验设备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图一所示,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和试样杯。圆锥质量为76g,锥角为30度;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和百分表式试样杯内径为40-50mm,高度为30-40mm。 (2)最小分度值为0.01g的天平。 (3)烘箱。 (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0.5mm筛、凡士林等。 三、试样的制备 本实验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取代表性土样25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四、操作步骤 (l)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采用风干试样时,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3)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5)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 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显示在屏幕上),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 ,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6)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重复本条(3)至(5)款的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点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应不少于三点。(注:圆锥入土深度宜为3-4mm ,7-9mm ,15-17mm 。) (7)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如图1.2所示。三点应在一直线上如图中A 线。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水率的点和其余两点连成二条直线,在下沉为2mm 处查得相应的2个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应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一直线如图中B 线,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大于、等于2%时,应重做试验。 五、成果整理 (1)含水率计算 %1000 12 1?--= m m m m ω 式中: ω——圆锥入土任意深度下试样的含水率(%),精确至0.1%; m1——湿土样及称量盒质量,g ;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 试验一;水泥混凝土用砂筛分——干筛法实验步骤 1.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测定水泥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并确定砂的粗细程度。 2.试验仪器与材料 (1)标准套筛;孔径为9.5mm、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的方孔筛及配套底盘;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3)摇筛机; (4)烘箱:控温要求在105℃±5℃; (5)其他:盘子、毛刷 3.试验操作和步骤 (1)首先将砂过9.5mm的筛,并记录9.5mm筛的筛余百分率。拌和均匀后采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然后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恒重,冷却待用。 (2)标准套筛按筛孔有大到小的顺序在底盘上,将称重为500g(记作m)的砂样倒在最上层4.75mm的标准筛上,扣上筛盖,紧固在摇筛机上。接通电源,电动过筛持续约10min。若无摇筛机,也可采用手摇方式过筛10min。 (3)按孔径大小顺序,将过筛后的砂样在筛上逐个手摇进一步过筛。首先在最大筛号上进行,新通过的砂颗粒用一洁净的盘子收集,当每个筛子手摇筛出的量每分钟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下一级筛号按同样方式进行,直至所有孔径的筛号全部完成上述操作为止。 (4)称量各筛上存留质量mi,精确至0.5g。所有各筛上存留量加上底盘保留质量之和与筛分试验用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1%。 (5)根据各筛上存留量,依次计算出砂的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量和砂的细度模数。 4.试验结果计算 分计筛余百分率ai(%)=mi/M×100 累计筛余百分率A(%)=a1+a2+a3+·····+ai 通过百分率Ri(%)=100-A 细度模数μf=[(A2.36+A1.18+A0.60+A0.30+A0.15)-5A4.75]/(100-A4.75) 试验二;沥青混合料筛分——水筛法实验步骤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沥青混合料用砂的颗粒级配,以此确定该用途砂的粒径分布状况和粗细程度。 2.试验仪器与材料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Word版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 第二小组 成员:张志龙,杨欢,窦丹丹,邢明生,轩艳雪,刘知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 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圆锥液限仪是根据一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前苏联A.M.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0.75N,锥角为30o,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 时,土的抗剪强度是8.232kPa,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仪器设备 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 2、锥式液限仪(图3-1); 3、天平:感量为0.01g; 4、筛:孔径为0.5mm; 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 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oC; 7、干燥器。 图3-1 锥式液限仪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5-底座 四、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 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约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研碎,并过0.5mm 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 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 (1) 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 放锥15s后,观察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锥上有刻度标志), 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

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 - 武汉理工大学综述

粗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 一、目的和要求 测定碎石或砾石中小于0.075㎜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及4.75㎜以上泥块颗粒含量。 二、实验装置 1.台秤:感量不大于称量的0.1%。 2.烘箱:能控温105℃±5℃。 图2-1 恒温烘箱 3.标准筛:测泥含量时用孔径为1.18㎜、0.075㎜的方孔筛各1只;测泥块含量时, 则用2.36㎜及4.75㎜的方孔筛各1只。

图2-2 标准筛 4. 容器:容积约10L 的桶或搪瓷盘。 5. 浅盘、毛刷等。 三、实验步骤 1. 试验准备 按T0301方法取样,将来样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表。T9310-1所规定的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防止所含粘土块被压碎),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表 T0310-1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所需试样最小质量 2.含泥量试验 a. 称取试样1份(m 0)装入容器内,加水,浸泡24h ,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或用毛刷洗刷),使尘屑、粘土与较粗颗粒分开,并使之悬浮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 1.18㎜及0.075㎜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于0.075㎜的颗粒丢失。 b. 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c. 用水冲洗余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于筛内颗粒)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的颗粒。而后将两只筛上余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质量(m 1) 3.泥块含量试验 a. 取试样1份。 b. 用4.75㎜筛将试样过筛,称出筛去4.75㎜以下颗粒后的试样质量(m 2)。 c. 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加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4h 后将水放掉,用手捻压泥块,然后将试样放在2.36㎜筛上用水冲洗,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d. 小心地取出2.36㎜筛上试样,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3)。 四、实验结果与计算 1. 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按式(T0310-1)计算,精确至0.1%。 Q n =010 100m m m -? (T10310-1) 式中:Q n ——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 m 0——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g); m 1——试验后烘干试样质最(g)。 以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沥青路面用集料,此含泥量记为小于0.075㎜颗粒含量。 2. 碎石或砾石中粘土泥块含请按式(T0310-2)计算.精确至0.1%。 Q k =232 100m m m -? (T0310—2) 式中:Q k ——碎石或砾石中粘土泥块含量(%); m 2——4.75㎜筛筛余最(g);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三篇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三篇 篇一: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烘干法与酒精燃烧法) 一、目的意义 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介绍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一)烘干法 1.方法原理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

致分解。 2.操作步骤 (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在1/1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 (2)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土样(0~20cm )20g 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人105℃±2℃的恒温箱中烘6~8小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C ),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木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4小时,冷却后称重,一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1%时为止(C )。 3.结果计算 土壤含水量(%)= 100 A C C B ?-- 式中:A —铝盒重(g ) B —铝盒加湿土重(g ) C —铝盒加烘干土重(g ) 4.注意事项 (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在烘箱中,一般土壤烘干6小时即可烘至恒重,质地较轻的土壤烘的时间可较短,约5~6小时即可。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

土得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 第二小组 成员:张志龙,杨欢,窦丹丹,邢明生,轩艳雪,刘知 一、试验目得 测定土得液限,并与塑限试验与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得塑性指数与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得分类以及判别土得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 土得液限就就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得界限含水率。 圆锥液限仪就就是根据一定重量与固定角度得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得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得。前苏联A 、M 、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0、75N ,锥角为30o,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时,土得抗剪强度就就是8、232k Pa,此时土得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 仪器设备 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 2、锥式液限仪(图3-1); 3、天平:感量为0.01g ; 4、筛:孔径为0.5m m; 5、磁钵与橡皮头研棒; 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oC ; 7、干燥器。 四、 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 取天然含水率得土样约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 研碎,并过0、5mm 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 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 将备好得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 (1) 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与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 放锥15s后,观察锥体入土中得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 (锥上有刻度标志), 则认为这时得含水率就为液限。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 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得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10mm 时为止。 4、测液限含水率 将所测得得合格试样,挖去沾有凡士林得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少许(约15~20g )放入铝盒中测定其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液限。 图3-1 锥式液限仪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 5-底座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第三章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第一节锥式仪液限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 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圆锥液限仪是根据一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前苏联A.M.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0.75N,锥角为30o,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时,土的抗剪强度是8.232kPa,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仪器设备 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 2、锥式液限仪(图3-1); 3、天平:感量为0.01g; 4、筛:孔径为0.5mm; 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 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oC; 7、干燥器。 图3-1锥式液限仪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5-底座 四、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

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约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研碎,并过0.5mm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 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 (1)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放锥15s后,观察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锥上有刻度标志),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10mm时为止。 4、测液限含水率 将所测得的合格试样,挖去沾有凡士林的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少许(约15~20g)放入铝盒中测定其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液限。 五、成果整理 1、计算土的液限,方法参见第二章含水率的计算方法。 2、本试验须做两次平行测定,其平行测定差值不得大于2%,取两个测值的平均值。 3、填写试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网篮法)试验记录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网篮法)记录 委托单位:路线名称:料场名称: 委托编号:工程名称:材料用途: 委托日期:材料规格:试验日期: 试验:复核:负责人:单位:

依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T 0304-2005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网篮法)第22页精度要求及结果整理 表观相对密度γ a 、表干相对密度γ s 、毛体积相对密度γ b 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m a/(m a-m w) γs=m f/(m f-m w) γb=m a/(m f-m w) 式中:γ 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γ s —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γ b —集料的毛体积密度,无量纲; m a —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f —集料的表干质量(g); m w —集料的水中质量(g)。 集料的吸水率以烘干试样为基准,准确至0.01%。ωx=(m f-m a)/ m a×100 式中:ω x —粗集料的吸水率(%)。

粗集料的表观密度(视密度)ρ、表干密度ρ a 、毛体积密度ρ b 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不同水温条件下测量的粗集料表观密度需进行水温修正,不同试验 温度下水的密度ρ T 及水的湿度修正系数α T 按附录表B选用。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ρs=γs×ρT或ρs=(γs-αT)×ρw ρb=γb×ρT或ρb=(γb-αT)×ρw 式中:ρ a —粗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 s —粗集料的表干密度,g/cm3; ρ b —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g/cm3; ρ T —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cm3),按附录B表B-1取用; α T —试验温度T时的水温修正系数; ρ w —水在4℃时的密度(1.000g/cm3)。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 重复试验的精密度,对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两次结果相差不得超过0.02,对吸水率不得超过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