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两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信息技术素养,个人认为要从这些方面去实现: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现代人应该对信息保持敏感,善于发掘信息、掌握信息;另外,只有学生对信息有了强烈的发现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自觉的追求信息,增强信息技术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是一种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打下基础。
三、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同时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能力。
结合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以对当前教材的极限性进行补充延伸,让学生创造并创新出好的作品。
五、通过养成教育,提高小学生信息道德修养。
必须要加强平时的养成教育,通过严格执行上机、上网等规则,让学生认识到故意损坏公共财物、乱删、乱改件系统文件和个人资料,在网上浏览不健康的信息,发表损坏社会和别人名誉的言论等行为都是不文明或不道德的。
六、评价要有科学性,鼓励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评价标准应是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整理我的“文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这节课通过播放《西游记》片段导入新课,逐项分解:讲清复制、移动、删除文件的概念,演示操作,学生练习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形成使用计算机时整理文件的良
好意识。
首先,通过播放《西游记》里孙悟空拨毛变无数猴子的片段,激起学生兴趣,营造教学情境,顺其自然地引入“复制”内容。第二部分内容“删除”引入是以问题的方式引入,这是典型的问题驱动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上面两个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复制、删除两个操作可以通过“移动”文件这个操作替代。
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简单讲明概念,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思考复制与移动的区别与作用,突破难点,适宜延伸到备份的概念,深化“整理文件”主题。在练习这个环节,我以“整理文件”为中心布置练习,突出重点。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二课《整理我的“文件”》的“新建、重命名文件夹”部分(p9-p11)。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件移动、复制、删除概念。
2、掌握文件移动、复制、删除操作。
3、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移动、复制、删除文件。
教学难点:移动与复制的区别。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西游记》里孙悟空从身上拨一丝毛,对毛吹一下,瞬间变出无数猴子的电影片段。
讨论:看了这个片段,大家怎么想?跟大家经常听到的克隆一样吗?
导语:其实今天我们学了这课后,也有这种魔力,能克隆电脑里的文件。
板书:复制文件。
二、讲授新课。
1、复制文件。
复制文件:就是将已有的文件“操作成”很多个与其相同的文件。
操作:右击文件->复制,然后打开要复制到的文件夹,右击->粘贴。
教师举例演示,学生练习操作。
学生练习:上节课同学生在电脑里根据自己的文件,都建立了相应的文件夹,现在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