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我国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1班学号:201024093122 姓名:叶振邦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过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信息化可减少森林砍伐,从而减少因为过渡砍伐森林所带来的一系列污染和破坏。信息化还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效率,在开采和生产的过程中作用尤其突出,可见信息对资源环境的重要性。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需要信息时代的大力支持。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目前的资源环境状况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各种资源总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的资源小国之一。加上地理条件复杂,人口分布不均匀,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布不协调,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开采不当,加上开采、冶炼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二次污染,导致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愈来愈大,各种资源将严重衰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并且严重威胁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健康,甚至在将来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

二、环境恶化与资源衰竭的成因

1、经济活动的盲目扩大,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在迅速的往前推进,带来人口和工厂企业的集中。而大工业生产以及工厂门类和数量的增多,居民使用燃料、工厂采用化工产品排放的大量烟尘,极大地改变了大气的组成。据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物中烟尘最为突出,而且在排放烟尘的同时,还夹杂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等废气的排放。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从而减少了渗透,增加了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的补充,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导致地球表面总体供水紧张。并且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直接流入江、河、湖、海或渗入地表都会对水体产生影响,危害人们健康。城市中的生活用水,尤其是各种洗涤剂、洗衣粉、浴液、洁厕液等的大量使用,使城市废水中的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的比例上升,再加上一些城市对污水处理和排放不当,使水污染更加严重。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产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出现失调。房屋密集,街道交错,到处是水泥建筑和马路,阻断了生物群体之间的通道,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同时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原生态,使一些适应性差的生物被现实环境所淘汰。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噪声污染。城市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经济、交通运输等活动都产生的噪声,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2、人口的急剧增长是环境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人口问题,西方学者称为“人口爆炸”,是指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了60亿,而亚、

非、拉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增长的90%。这些地区多属于人口素质低、资源开发状况差、经济贫困的国家,是世界人类与环境矛盾较突出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现在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了3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较快。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从1980年的243个增加到2001年的390个。因此,人口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自净能力降低,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3、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首先,氮、磷、钾等化学肥料,比传统农家有机肥含量纯度高,作物吸收快,能迅速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大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日益突显出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质量下降,更严重的是造成水质污染,化肥含量高的农田用水特别是稻田用水排入河湖,导致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减少直到灭绝。其次,农药污染近年来也逐年加重。菜农、果农为了追求高产量大量喷洒农药。其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对实施者本人造成了皮肤的污染;长期过量对粮作物施用农药,使害虫产生很强的抗药免疫性,还将导致农药的更严重的过量施用,如此恶性循环,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量加大,长期食用这种过量使用农药的瓜果蔬菜,对人体的健康严重有害。最后,地膜覆盖和各种暖房生产的出现,有效提高了蔬菜、水果的单位面积产量,冲破了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生产限制,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惠。但是据科学资料显示,现在使用的这类塑料薄膜,埋在土壤中200年也不会腐烂,塑料大棚之类的使用和不恰当的废旧处理,已经形成了“白色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可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因此,我们必须采用正确的对策来面对今天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政策。

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根据中国的环境资源状况合理制定中国的发展目标与发展速度。中国的资源节约有潜力可挖,如果能严格执行土地法,全面实施入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水土保持,防治土地的荒漠化,土地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可减弱。矿产资源由于非法开采,乱采乱挖,资源破坏浪费严重,并造成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因此,通过资源保护理发,规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

2、依靠科技进步利用资源,推动环境保护。中国必须提倡清洁生产,提高工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的立法保护水资源,利用经济价值规律实现水的商品价值,提倡节约用水。

3、加强保护环境的立法执法,提高全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中国的环境资源的实际决定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依靠科技合理利用资源,加强资源,环境的立法、直发和全民意识,以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1、加强城市规划,使城市布局合理,通过城市土地价格机制,控制城市规模的恶性膨胀。城市的布局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平衡。首先,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工业严重污染区,一定要布置在下风向。城市的工业布局还要密切注意河流的走向、流量、泥沙流动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其次,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多中心的格局、放射壮布局,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以地租地价来调节土地需求,就可以使城市既具有凝聚力,又具有排斥力。有偿使用土地,可以杜绝多占地、占地不用的现象,在一定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