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变声期的学生进行声音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变声期的学生进行声音训练

白羊田中学潘亚红摘要:歌唱教学是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变声期是由童声逐渐过渡到成声的过程。为了使学生顺利渡过变声期,保护好青少年的发育器官。本文以变声期的特征为切入点,探究变声期学生歌唱训练方法和步骤,从而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学生能科学、健康地合理用嗓,真正促进歌唱教学向更科学的方面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变声期学生声音训练

一般来说,儿童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其声带长度均为6至8毫米,但随着身体的发育,以及喉部器官的发育,成年男性的声带一般是18至24毫米,成年女性的声带一般是14至18毫米,由于声带长长、变宽、变厚,声音音色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男性的变化会更大。作为声乐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顺利度过变声期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声乐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基于多年的教学验,我就如何对变声期的学生进行声音训练谈一谈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正视变声期的生理现象

变声期也是生理发育的青春期,在这个时期男女生的身材、体态、相貌和声音、性别特征上都出现了差异,男性喉头逐渐宽大,声带拉长,喉结突出,声音也逐渐变得重浊、低沉起来。女性在这期间,喉头的变化不那么明显,因而声音变化不大。在变声期,男孩子的嗓音通常要比变声前低8度左右,女孩子则降低3度左右。学习歌唱的学

生,这时会突然发现他们失去了童声时的清脆、明亮、悦耳、易于歌唱的声音。由于变声过程中还常常伴随声带水肿、充血等现象,导致学生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减弱,声音经常出现沙哑的现象,音准的控制能力也由于声带的闭合问题而减弱,因而影响了其歌唱的自信心,在心理上出现不安、焦虑、自卑等情绪困扰,甚至有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歌唱能力,不再敢张嘴歌唱了。作为声乐教师,面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教学中,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正视变声期出现的生理现象,了解青春期前后的嗓音变化和身体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学习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知识,保持心理和情绪的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让学生在健康、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歌唱;另一方面从歌唱技术上解决学生的发声问题,增加其演唱的自信心。二、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训练

歌唱训练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嗓音,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意识。音乐的声音是有一定音高频率的声音,歌唱训练首先要训练人体发出符合音高频率标准的声音,对于处于变声期又刚开始进行声乐学习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在思想上对声音的音高频率的变化没有太明晰的辨识能力;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该如何操控歌唱器官发出有频率标准的声音。因此,在歌唱训练中,教师必须把歌唱训练和视唱练耳训练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借用有固定音高标准的乐器,如钢琴等,来提高学生听觉对音高频率的辨识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辨识自己所发出的声音是否符合音高的频率标准,提高他们自我听觉的辨识能力。建议训练从中声区开始,先进行单音的听辨和演唱,然后进行音

程和乐句的听辨和演唱。歌唱是由听觉支配完成的艺术,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训练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听觉来操控歌唱发声器官,发出符合音乐标准的声音的能力。

三、注重变声期的歌唱训练。

笔者作为多年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曾多次到中学指导实习,曾遇到过许多变声期的学生,他们在歌唱中有许多困惑,为此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歌唱中如何进行科学的训练,做法如下:1、练好自然声区(中声区)。中小学唱歌课应以自然声区训练为主,一般不超过八度(c1——c2的范围内)。要科学、健康、合理地用嗓。有益于歌唱器官的保护,有利于声区的统一。练好中声区应注意,一方面要建立正确科学的歌唱方法,学会用气息、共鸣歌唱,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提高学生听辨自己声音正误的变化能力,另一方面在声区练习中要注意喉头的稳定,气息流畅,上下贯通,声区衔接自然无痕。切记不要片面追求音高,大音量和急于求成。第三方面强化和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听辨记忆能力、乐理视唱能力、节奏训练能力及音乐精品的赏析等。只有通过三个步骤的实施,才能打好中声区的基础,拓宽学生的歌唱视野。2、轻声带入头声。根据中小学生变声期的实际,歌唱教学中高音的训练应以轻声带入头声。轻声唱法是一种用气息控制,不失音乐表现力的轻机能歌唱法。它不是松弛懒散的弱声,也不是没有力量的歌唱,而是包含着轻柔甜美的童声音色,是含有正确的发声方法和美感的声音。头声的唱法是一种由假声带来帮助振动的高位置歌唱,它必须有深气息的支

托,也就是“气沉于底,声贯于顶”。运用高位置轻声引入头声,是放低了喉头,抬高了软腭,形成长的“管道”可变性共鸣腔。反映在发声器官里,呼吸的气息量也会增多了,气压产生的对抗力更强了,这样周围的披裂肌、甲状软骨、喉头软骨受到高频率的微振,使肌肉松弛,减少发声器官负担,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省力,避免了喉音,。从审美角度看,高位置的轻声,可以使声音柔和富有美感的线条。尤其是在合唱当中,更能获得和谐的和声效果。从艺术的角度看,高位置的轻声,易于控制音量和扩展音域。也有利于统一音色。从现实角度看,它显示中小学生的艺术嗓音特点,培养好的音乐感觉。实践证明高位置轻声引入头声确实是个有效成功的好办法。3、建立良好胸声区。变声期的青少年学生声音失去明亮、清脆的音色,变得假声多,低沉浑浊,甚至嘶哑,是没有胸声的表现。为此,建立良好的胸声区很重要。以下是笔者在基础训练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几种方法:(1)用咳嗽、深呼吸震动胸腔的方法获得胸腔区共鸣,但注意不要用喉头音,用四八呼或八八呼口令训练,速度可逐渐加快。(2)闻花的方法呼吸建立良好的胸声区:首先调整姿势叹气,用花香的感觉从容地吸入气息,使气柱直接进入鼻腔、咽腔、胸腔,然后再发声咬字,进行歌唱。为胸声开拓与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做到了“气吸到哪,就在哪唱”统一了声音。(3)形成正确的声音及呼吸支点:在发声活动中,有两个支点,其一在胸声区,在喉头下方五寸左右,也就是中山装第二扣处,是声音的支撑点。它的作用是:能解放喉头、扩胸,使中音区与低音区的声音饱满而有弹性。其二,下支点是中山装第四扣

处,作用是气息支撑点保持足够的气息。不要上提,“点可大,可小”。因人而异。建立良好的胸声区也为成声的科学演唱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4、运用歌唱口诀,见效快又好。我在歌唱教学中,总结了歌唱口诀。学生能很快入眼、入耳、入心,见效快,掌握牢。例如:头要正,胸要挺。手垂下,脚分开。眼平视,有表情。耳听琴,字唱清。口上张,下巴松。深呼吸,声贯顶。点要聚,避白声。体内紧,体外松。牙关开,口内空。声贯通,有共鸣。音量轻,有头声等等这样生动风趣的用语,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四、通过变声期的歌唱训练,达到声与情的结合。

歌唱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声乐文化。那么仅仅学习发声的方法和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青少年的文化修养。有的放矢的选择歌唱也很重要,在发声技巧较巩固的同时使其结合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进行演唱如:民歌《沂蒙山小调》、《牧歌》、电影《小小少年》、中外艺术歌曲、莫扎特的《摇篮曲》、黄自的《思乡》等。根据歌曲的感情,风格需要,唱出字情,唱出韵味,唱出语言的美感。使青少年在演唱歌曲,发声技巧的同时增强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团结友爱的道德情操,在提高智商的同时培养了情商,为青少年童声过渡到成声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变声期歌唱训练方法应以声乐这一科学门类的发展,进步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分析,指导青少年科学认识变声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保持健康的发声器官和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