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简介-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
个人简介:
王雨桐,女,中共党员,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土地资源管理12级硕士生,现任土地硕12党支部书记。

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专业一等奖学金,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参加中德空间规划研讨会,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煤矿区国土资源协调与调控研究”以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土空间优化配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研究。

正文:
志存高远,为理想努力奋斗
——王雨桐国奖事迹材料
生为绿树,便站成笔直的风景;生为星斗,就闪出最亮的光芒;即使生为小草,也要点缀大地的角落,即使生为雨滴,也要润湿沙漠的绿洲。

不管前路是否坎坷,都要赢得命运的青睐,一如那喜马拉雅山之上的游鱼,力争上游,永不言弃。

——题记没有理想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理想好像一杯咖啡,味道浓香;理想好似一台沉稳的钢琴,韵味深长;理想好像一只展翅的雄鹰,带领我们飞向美好的蓝天。

没有理想的人,终将碌碌无为。

逆流而上的鱼儿,一路过险滩、趟急流、穿渔网、躲水鸟、过山涧、挤石隙、上高原、览冰川,虽结局并不圆满,但鱼儿并不后悔,因为美在过程。

人生亦如此,是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的精彩与辉煌。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任何一项成绩的取得,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必定是一个长期积累、沉淀
的过程。

大量淘沙,带走的是数不清的泥沙,而那些鹅卵石,则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荡涤与洗刷,在阳光里愈发熠熠生辉。

环测学院的王雨桐,便是这样一个用奋斗镌刻青春足印、在成长中追求卓越的卵石。

一、坚定信念:在平凡中燃烧青春
2011年3月,作为班级里第一批入党的3名同志之一,王雨桐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作为一名同学中的老党员,她更感受到自己肩上担负的历史重任。

入党以来,始终自觉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地扩充自己的思想政治知识。

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了解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新举措,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在各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党支部书记,王雨桐始终保持着端正的工作态度与过硬的政治素质为党工作与服务,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时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越发强烈的感受到党员责任感的神圣和身为党员的光荣。

对于身边同学的入党必备的党员意见,她向来来者不拒,认真积极地对待,并争取做到最好,把别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

同时,在平时,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方式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动态,她知道,作为新世纪的党员必须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必须要学会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用先进技术来充实自己。

由于父母都是党员,王雨桐从小就受到党员教育的熏陶,有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一直有着积极先进的思想,业余时间也不忘与父母一起外出参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等教育基地,来培养自己作为党员应有的品德。

习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时谈到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尤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年轻一代的共产党人,要把“个人梦想和民族梦想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她认为我们有责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鼓足干劲,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习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如果没有一个能使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那人生将变得暗淡无光,即使平安无事也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快乐,成功的快感更是与你遥遥相望。

唯有拥有梦想并为之奋斗,才能深刻感受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含义。

2012年一个金色的季节,经过考研激烈的竞争和初试面试的考验,王雨桐终于如愿以偿的踏进了中国矿业大学的校门,以笔试第二、面试第一的成绩获得了进入中国矿业大学深造的机会。

面对这草木菁菁的如诗如画般的校园,她感受到的是一所百年学府的低调与沉稳。

中国矿业大学中处处可以感受到的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她觉得一年多的起早贪黑、通宵达旦没有白费,更让她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她下定决心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人生的追梦之旅。

她清醒的认识到,大学中的成绩和荣耀已成为过去时,而现在才是关键。

克服困难,弥补不足,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是真我的风采。

让一切从零开始是她的信念,也是鼓励她创造更骄人成绩的动力。

开学伊始,她就开始了对学习的专注和不懈努力。

每次的课堂上,总能看到她专注思考,与老师积极配合,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的身影;每天晚上,总会在学院或是图书馆发现她埋头苦
读的身影;即使是周末,她也会漫步到图书馆看书、读报、查资料,为自己感兴趣或者与所学相关的东西花上好几个小时。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紧张而有规律,各位老师们的渊博的学识、诲人不倦的态度让她认识到了学者的风采,她如一棵成长中的树苗,汲取着阳光和雨露。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她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和有些同学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这更激发了她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决心,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在她看来,没有考察、考试课之分,也没有选修、必修之分,用她自己的话说,“能多学一门功课,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识,况且能得到这么多学识渊博的教授们的亲自指点,更是我的幸运,所以我要努力把它们学好”。

研究生期间的教学方式和本科有着很大的不同,不仅多为小班教学,更多了与老师们互动的机会,教学方式也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问答式的教学,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在与老师的互动中,不仅深化了对问题的探究,更培养了她的思辨精神。

为了在课堂上更好的与老师交流,她会提前在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并提前做好总结。

除了认真学习每一门功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力求完美,为了完成课程论文,她一次又一次的往返于实验室和图书馆之间,查阅大量资料,“只有追求卓越的信念,才能让人生绽放出常开不败的花朵”,她的努力最终得到老师的肯定,也以一等奖学金的成绩为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此外,她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学习,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报告。

除了本学院举办的以外,还经常在学校网站上留意其他学院的学术报告,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也兴致勃勃的去学习,因为各种学科的学术报告,除了带给她前沿的学术信息,还将她带到了全新的知识领域,让她尽情遨
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享受知识给予的快乐。

在获致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

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

虽然课程的安排很紧张,但在课余时间,她也没有,也绝不能够荒废,而是协助导师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

目前,已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煤矿区国土资源协调与调控研究”以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土空间优化配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课题的研究,并参与多项横向课题。

为了写好煤矿复垦方案,多次前往沛县大屯煤矿实地调查,搜集资料,力求数据准确无误;为了按时按量的完成项目进展,连续奋战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次,我和师兄师姐们连续加班了一个多星期,每天都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多,最后一天我们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一直到晨曦微亮才完成,大家都开玩笑说没有通宵过的研究生生活是不完整的。

虽然很累,但当时看到完成的成果,大家都觉得汗水没有白费,当时的感觉就是累并快乐着”!
为了写好学术论文,她在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凡是能找到的,每一篇都认真看过”,王雨桐微笑着说。

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资料,不仅去了国土局、统计局获取数据,更深入乡镇,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详实、准确,也使得研究结果对于实践工作更具有参考性。

初稿完成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字斟句酌,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认真推敲。

正是由于对待论文的严谨态度,两篇学术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得以顺利发表。

三、历练之旅:巾帼不让须眉
王雨桐认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不仅要有扎
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强健的身体素质,担任学生干部,在奉献中学习,在助人中进步,无疑使最好的锻炼平台。

作为党支部书记,努力把工作做到位,尽职尽着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党的思想和学校学院的各种政策带领下组织支部的建设工作,及时将党委的指示、精神传达给同学。

平时的支部会议定期召开,较为全面的掌握支部同学的思想动态。

不仅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也举行支部特色活动。

她积极动员,精心布置,力求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效。

遇事听取同学意见,将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作为工作的宗旨。

学生干部的工作琐碎而又重要,有的时候需要的是极大的耐心和冷静的思考。

作为院党支部和普通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王雨桐任劳任怨地服务在师生之间。

对于班级的支部建设工作,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真诚与热情,无论小事大事她都亲力以赴、力求完美。

当被问起,付出了这么多的学习时间和私人空间给别人的时候,你不感觉吃亏吗?王雨桐笑着说:“工作、吃亏是福。

只有拿出自己的真诚,以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为同学服务,才实现了一个学生干部应尽的义务,才算对的起自己的良心。


说到班级工作,王雨桐一直不觉得自己特别优秀。

她把自己的优点谦虚地概括为“负责”两字,“不管是自己能够想到的,还是学院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我都会尽力的做到最好”。

在研一时期,王雨桐就经常向同学们告知加入党组织的程序,并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给有疑问的同学释疑解惑。

同时,她还鼓励符合条件的同学及时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另外,同学们各个学期的思想汇报也从来都是先交给她,她会做好记录,并整理后交给院里的党支部。

发展党员的工作细致缜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误,在她的
带领下,从未出现过申请书或思想汇报丢失或不清楚的状况。

可见,对于党的工作,王雨桐从来都是很谨慎、很细心,她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证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她所做的记录成为十分宝贵的资料,为考核等许多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同时,也保证了一些评比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这一点,深得同学们的赞扬。

此外,学院每个学期都会选一部分同学来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

在这项工作中,王雨桐学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为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工作经验的她,在同学们上党课的时候,经常与大家交流,组织讨论,使得同学们在交流中真正地在思想上更加靠近党组织。

除了担任学生干部,协助导师完成一些大事项,更为即将步入社会的自己,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为了办好10月份在矿大举办的第二届中德空间规划研讨会,无数个日夜,和导师、师兄师姐们奋战在一起,时间确定、资料准备、会场布置、人员调配、食宿安排……每一项都要仔细斟酌,力求面面俱到。

也许有人觉得很辛苦、很琐碎,但她却觉得正是这些小事更加锻炼了她的组织协调能和全局观念,锻炼了她缜密的思维、严谨的态度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四、生活航程:爱是前进的航标
王雨桐相信,微笑是一种语言,与人交流时,她总是面带微笑。

她坦言在生活中自己也总是微笑着面对苦与乐。

取得成绩时,用微笑给自己一个肯定;遇到挫败时,用微笑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能行。

王雨桐非常注重同老师、同学的交流,与周围环境交融。

课后,她总是主动与老师交谈,有什么困惑也经常找老师交流看法。

“环境对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在学校要与老师和同学们多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值得我去学习,而从老师身上,更
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能在交流中学习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生活中的王雨桐是个热情开朗的女生,四年的大学时光加上两年的研究生生活,阳光般乐观的心态一直伴随着她,为有困难的同学送去热情的鼓励和帮助,遇到挑战时坚定不移绝不逃避,从容、热忱和乐观是她的一贯态度。

当然,和每一位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一样,她也盼望着能偶尔睡个懒觉,和朋友们聚一聚,平凡却不断努力着的生活背后,是她对更高目标的执着追求。

在读研期间,父母也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每当迷茫、沮丧时,父母总是给予她及时的疏导,让她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每当她取得成绩时,父母总是告诫她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可以说,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与父母的培养息息相关,父母一直是她坚强的后盾,是她心中那个永远温暖的港湾。

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爱。

她热爱学校,那里有她学习进步的足迹;她热爱家,那里有亲爱的爸爸妈妈;她热爱集体,那里有她一起展翅高飞的伙伴。

她是一名党员,她努力帮助同学;她是一名学生干部,她努力带着伙伴们全面进步、快乐成长!
不举步,越不出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

青春是美丽的,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能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向辉煌壮丽的成年。

成功属于过去。

昨天的她很努力,今天的她还在努力,明天的她将更加努力。

“己往不可谏,未来犹可追,理想其未远,振翼而腾飞”,未来的道路必定充满荆棘,相信她会一路引吭高歌,用汗水浇灌青春,让理想在校园飞翔,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地耕耘去谱写明天!
导师寄语:
在平时的科研工作中认真踏实,通过不断的查资料和独立思考,探寻新的理论知识。

能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工程问题,具有较高的素质。

期望她今后能够坚持挑战自我,不断创新,作出不平凡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