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管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问题也随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关注的目光已从单纯的就业率扩展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而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如何,怎样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等问题则是有的放矢地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范围和对职业的态度,它能影响人们在职业选择行为的主动性,影响人们达到职业目标时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研究还发现,具有高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个体,拥有较高的职业抱负和更多的职业探索行为,在求职中更加积极主动,较少职业犹豫性。
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2.1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先由Bandura于1977年提出,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个体在执行某一任务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何种水平上完成该任务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
2.2职业决策
乔普森(Jep son, D. )认为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是个人以有意识的态度、行动、思考来选择学校或职业以符合社会期望的一种反应,通过这个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职业的前景,做出有效的合适的职业决策,这个过程中又与个人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并且个人的决策会受到父母、朋友以及职业咨询人员的影响。【14】
2.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正式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Taylor和Betz,这一概念是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具体在职业决策阶段的运用。Taylor和Betz从社会学习和认知行为理论出发,依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结构提出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他们认为个体在知觉成功执行任务能力即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可以用来解释为有的人在
职业决策时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困难,了解不同个体在职业决策时对自我效能的期待,即个体需要成功作出职业决策时的信念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理解和解决职业决策的困难。他们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和作出的定义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者广泛接受的,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1】
3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
3.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2001年,厦门大学的彭永新老师和华中师范大学龙立荣老师参照Betz和Taylor编制的“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依据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资料和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编制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该研究抽取了武汉地区14所大学30个专业1 000名年级的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施测。该研究主要是对Taylor和Betz等人编制的CDMSE进行翻译和修订,但该测验的修订范围还不够大,还需要再扩大样本,以获得常模数职据。【15】在此基础上, 彭永新和龙立荣两位老师又于20XX年进行了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编制,为高中生在选定大学专业出现困难时提供诊断工具。方法依然是参照Betz和Taylor的“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依据对高中生的访谈资料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抽取了湖北省8所中学高三年级的750名同学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正式施测。结果显示: (1)该量表的项目特性良好;(2)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 9135,重测信度为0. 834;(3)该量表均具有较强的辨别效度。得到的结论支持该量表可以作为高中生选定大学专业出现困难时的诊断工具试用。但该测验存在的局限是,修订范围还不够大,还需要扩大样本。【16】20XX年,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的李莉、马剑虹进行了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归因研究,主要是用CDMSE对当前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情况进行测评,并进一步考察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评估之间的关系。该研究通过对42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当前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和学历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生自我评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看生职业决策中问题解决部分的自我效能比较低;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自我评估4个维度对职业决策困难中的五个部分
分别也有不同的影响。该论文的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我们的职业指导工作应该从大学生入校就开始,树立大学生学好知识、技能,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时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感,走好大学生生命中的重
要一步———职业决策【7】
此外,华中师范大学的郭敏也进行了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相关研究。她借鉴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编制了《大学生社会支持问卷》,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其相关进行了实证研究。
3.2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编制一份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是测量的重点之一。整个编制过程完全遵循量表编制的原则,具体思路和步骤如下: (1)首先明确量表编制的一些基本问题,其次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数据初步拟定量表的基本结构并给出操作性定义; (2)根据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题的编制要求、大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和部分师生的访谈结果来拟定测题,同时参考已有的相关量表组成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第一稿; (3) 通过征求专家、各年级大学生意见,对量表测题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量表的第二稿;
(4)对量表第二稿进行较大规模施测,运用项目鉴别力和因素分析等方法进一步调整测题,形成量表的第三稿; (5) 对量表第三稿进行较大规模的测试和分析,使量表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形成量表最终稿; (6)对最终形成的量表进行各种测量学指标分析,包括测题的平均数、标准差、鉴别力、通俗性水平以及量
表的信度和效度等,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测量学的要求。
4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4.1个体因素
4.1.1个人的归因方式以及对自我的监控偏好
为了探求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其对自己及周围状况的关系,浙江大学的李莉与马剑虹老师对生的自我评估各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部分进行了多元回归的分析。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5个部分(即自我评价、收集信息、设定目标、制订规划和问题解决) 分别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引入自变量,即学业表现、社会关系、个性特征以及环境评估。统计结果表明自我评估的4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