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财政行业审计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财政行业审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预算批复及时性审计
预算批复及上级专项资金的下达,应及时批复到预算单位,各级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批复到部门和预算单位。

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中央专项资金及上级专款资金的使用,应及时拨付给预算单位,不得人为拖延、挪用以及不下达给预算单位。

一、案例审计事项
预算批复及时性审计
二、案例所用审计方法
1、预算批复时间点审计分析
2、上级专项资金及中央专项资金下达情况
三、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各级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二十日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

各部门应当在接到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本部门预算后十五日内向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

“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应当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三十日内正式下达。

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九
十日内正式下达。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接到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后,应当在三十日内正式下达到本行政区域县级以上各级政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预算安排对下级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别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的三十日和六十日内正式下达。

“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的转移支付,应当及时下达预算;对据实结算等特殊项目的转移支付,可以分期下达预算,或者先预付后结算。

“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批复本级各部门的预算和批复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预算,抄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


四、案例分析步骤
1、根据当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结束日期,设定30日之后为最晚批复预算日期,找开纳税人基本信息,筛选正常纳税企业名单(不包括注销户、失踪户等)。

2、对年初预算确定的单位指标下达日期与最晚批复日期比较
3、对专项资金下达到本级财政后,超过30日的指标安排进行筛选。

五、案例分析结果
通过上述分析步骤,利用财政预算和指标明细数据,对已批复的指标进行审
查,筛选超过最晚批复下达日期的数据,分析形成原因,审查是否存在预算及时批复到部门和预算单位,专项资金是否及时下达资金使用单位等问题。

六、案例特征
1、未及时下达:
原因:一是财政部门资金到账较晚,于年底拨入,造成跨年拨付;二是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进展较为缓慢,作为配套资金拨入的项目实施不够到位,影响了资金的拨付。

现象:专项资金结余大,未拨付及时
2、人为拖延专项资金:
原因:专项资金有其专项用途,国家及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资金,未按规定及时下方到资金使用单位,截留到本级财政,挪用专项资金。

现象:专项资金一直保留在本级财政账户,未下达到资金使用单位。

案例二:预算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审计
多年度连续安排预算资金,但预算执行率低下或者多年度安排预算而没有实际资金支出,年底为实现预算而突击大量拨款。

一、案例审计事项
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审计
二、案例所用审计方法
1、预算项目执行率低于50%
2、三年度连续安排指标但没有实际支出的项目
3、连续多年预算结余的项目
4、财政拨款均衡性分析
三、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预算拨款的管理,并遵循下列原则:
(一)按照预算拨款,即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不得办理无预算、无用款计划、超预算、超计划的拨款,不得擅自改变支出用途;
(二)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拨款,即根据用款单位的申请,按照用款单位的预算级次和审定的用款计划,按期核拨,不得越级办理预算拨款;
(三)按照进度拨款,即根据各用款单位的实际用款进度和国库库款情况拨付资金。

四、案例分析步骤
1、筛选指标中有多个年度连续结余的项目
2、款年度筛选指标项目执行情况
3、财政支出按月份汇总统计分析,查看其支出趋势,计算12月份支出占全年支出比重。

五、案例分析结果
通过上述分析步骤,利用财政指标明细和支出明细数据,对多年项目连续安排指标进行审查,筛选超过预算执行率低于50%的数据,分析形成原因,审查是
否存在预算使用效率低下、预算项目安排不合理的情况。

统计12月份支出占全年支出比重,审查年底突击花钱等问题。

六、案例特征
1、预算执行率低下:
原因:一是预算安排不合理,存在一些项目长期安排预算但又没有具体执行;二是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进展较为缓慢,作为配套资金拨入的项目实施不够到位,影响了资金的拨付。

现象:项目连续多年安排预算,但没有具体执行
2、年底突击支出:
原因:年底对预算执行率的考核要求,导致为了提高执行率而大规模突击拨款。

现象:年底12月份拨款金额占比巨大,资金拨款均衡性失衡。

案例三:预备费预算及支出审批不合规审计政府预备费是各级政府按照年度财政预算的比例而设置的专项资金,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乎社会的安全与和谐发展。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目前地方财政预备费的设置和动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不按规定编制预备费预算。

而在实际执行时有的地方财政部门只是象征性设置,
远远没有达到《预算法》规定的比例;二是动用预备费无方案。

有的地方财政在动用预备费时,没有明确、具体、完整的计划方案,导致支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不按规定用途动用预备费。

一、案例审计事项
预备费资金使用审计
二、案例所用审计方法
1、不按规定编制预备费预算审计方法
2、不按规定使用预备费审计
三、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四、案例分析步骤
(1)在总指标表中查询资金来源是年初预算且支出功能科目是预备费指标,如果查询结果是空,则本级财政当年无预备费预算或未按照规范编制预备费预算。

(2)计算查询当年预备费预算占当年总支出预算是否在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

(3)在总指标表和单位指标表中查询预备费指标,在支出凭证表中查询预
备费指标所对应的支出凭证数据,对查询出的预备费支出数据进行筛选,剔除含有灾难性支出的纪录。

(4)核对支出凭证中的预备费支出相关资料及审批流程是否合理齐全。

五、案例分析结果
通过对当年指标数据分析,检查财政当年预算是否有预备费支出预算,以及预备费预算是否按照预算法规定的本级政府预算支出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

通过对当年指标、支付数据分析,检查是财政部门预备费管理中是否有规范管理制度、在动用预备费过程中审批流程是否严格的审批执行,是否提交省(市)长办公会审定,以及相关的方案材料是否齐全
六、案例特征
通过对当年指标、支付数据分析,检查预备费是否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和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