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案例及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1)对公共机构自利性的克服与自我约束;①不适当地追求自我利 益将带来合法性危机。②不适当地追求自利性将削弱政府的竞争力。
(2)对顾客取向和结果取向的强调;
顾客取向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在确认公共政策问题时,选择那些对公众切身利益 有直接重大影响的公共问题;在按有利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标准选择最优决策方 案时,为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余地,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强制公众被 迫服从。结果取向既是指优化决策程序和过程,确保公共决策的结果──公共政 策能够符合公共利益的基本要求;在对公共政策方案进行评估时,综合考虑政 策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考虑公共财政资源利用的效益。
公共问题既具有纵向上的层次差异,也具有横向上的性质差异。这是公
共问题多样化的具体表现。探讨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对于公共问题的解决
有两个意图:对纵向层次的划分有助于分清不同层次社会主体的责任和作
用;对横向性质的划分,则有助于说明不同性质社会主体的责任和作用。
这些特性将对当代公共政策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3)对公众参与的推崇; (4)对开放观念的认同。
公共政策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1、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的矛盾 2、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统开放性的矛盾 3、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
公共政策主体是广泛意义上的公共机构,它包括政府但不 仅仅限于政府;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及时有 效地解决公共问题则是公共政策的归宿;同时,不管对公 共政策的主体如何加以界定,公共政策都有着与政府政策 相似的程序;不同的是,公共政策更强调公共利益的实现。 这些特点,共同决定了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 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 的公共物品。 2、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 3、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 4、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趋势。 5、公共政策的科学化走向。
1、公共问题的纵向层次维度这一维度的基本假设是:人 类社会是一个最大的共同体,它依次由若干“次级共同体” 组成;这些“次级”共同体包括:主权国家、作为国家组 成部分的地区、在地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社区。
(1)全球性或国际性公共问题 (2)全国性公共问题 (3)地区性公共问题 (4)社区性公共问题 2、公共问题的横向性质维度 (1)管制性公共问题 (2)基础性公共问题 (3)服务性公共问题 (4)保障性公共问题
(1)公共利益的客观性 (2)公共利益的社会共享性
公共文化与公共政策理念的转型
1、公共文化的内容 从本质上来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一般说来,公共文化集中体 现在社会成员的以下认识和观念之上: (1)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 (2)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
以上公共文化的几个基本维度的共同点在于,如何确立公共利益在社会公共 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非制度性的规范和意识形态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 现,它们构成了公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2、公共政策理念的转型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理念转型及其挑战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逻辑起点:公共问题 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 公共文化与公共政策理念的转型 公共决策面临的现实挑战 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公共政策
我们所讨论的“公共政策”,是公域管理中的政策,即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 政策。与公共管理中的政策主体主要是公共组织,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 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并实现公平分配,而不是以追求个人或团体利益的最 大化为目的。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现有效的 管理,总会依据一定的目标与现实的客观情况,选择最满意的方案付诸实施。 这种被选择、被实施的方案往往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目标。维护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是他们的宗旨。 4、选优方案。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尤其反对“霍布森选择”,即名义上有选 择而实际上仅有一种备选方案。 5.主观满意方案。其目的是突出决策者应对政策负责。
公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策的逻辑起点:公共问题
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 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 题。 特征:(1)公共问题影响的广泛性。 (2)公共问题 的不可分性(indivisible)。 (3)公共问题的“公共性” 特征。 四、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
顾客取向和结果取向之所以重要,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①公众参与 公共政策的深度不断增加,公众集中或有组织地表达利益需求的机会和渠道增 多,公众表达对结果不满的手段和途径日益丰富化。②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许 多西方国家普遍推行以来,这两种取向都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公共机构的改革实 践之中,并且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成 功的实践,为公共机构改革提供了范例和压力。因此这两种取向应当融入公共 政策转型所依赖的文化背景之中。
1、社会公共事务。它至少包括以下四个纵向层次:一是全球性的社会公共 事务;二是主权国家的社会公共事务;三是地方性公共事务;四是社区性的 社会公共事务。这些社会公共事务在性质上也有共同的内容(比如人口控制 与环境保护),只是涉及的范围、影响的人群有所不同。
2、公共政策主体。它主要包括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比较强调社区自 治或自我管理的场合下,社会公众也可能成为准公共政策主体。这些政策主 体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