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转型时期土地市场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 ormal University
2007年增刊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
世界历史研究
英国社会转型时期土地市场 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孙庆桃
摘 要: 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和斯图亚特王朝早期是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会转型的时期,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土地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土地的买卖和出租现象盛行。那么,这一时期土地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的土地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在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分析和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将有利于深刻理解英国的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希望能给我国政府关于土地经济政策方面的决策提供借鉴。关键词: 社会转型;土地市场;原因;特点中图分类号:K 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7)增刊-0220-05
收稿日期:2007211218
作者简介:孙庆桃(1982-),山东冠县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9)
自从布伦纳在1976年《过去与现在》杂志上
发表了《前工业时期欧洲农业阶级结构和经济发展》一文,一直以来,关于布伦纳理论的辩论很热烈。但是,讨论的大部分问题集中在普遍性和理论性上。关于中世纪晚期英国土地市场究竟是如何运行这一问题还没有达成一致认识。到1500年出租持有地在多大程度上代替公薄持有地也依然不清楚。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经济问题早已是众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土地问题作为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财富当然也是史家研究的焦点问题。但是对16至17世纪土地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的探讨比较少见,本文从这一时期英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圈地运动、价格革命、宗教改革等方面探讨其原因,判断出这一时期的土地市场发展的特点。学识浅陋,疏漏或有误的地方请诸位
方家加以指正。
一、土地市场发展的原因
(一)圈地运动、土地私人产权制度逐渐确立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起关键作用。英国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的形式和演化瓦解了封建制度,成功地建立起现代市场经济。中世纪早期的英国庄园制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土地产权关系是模糊的,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土地实行家族继承制,不可以转让和交易。中世纪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到了15世纪,千百万农民普遍获得了土地的自由支配权,自由的自耕农占英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土地个人产权制度的逐步形成瓦解了封建庄园制,农民普遍参与交换使得农民个
22
人力量普遍增长。
圈地运动也彻底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度。圈地运动是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的强化过程,使这一变革不可逆转,从而永远告别了中世纪。诺思赋予它“农业革命”的新义,不但促进了大地产的形成,提高了效率,而且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从土地产权关系演变的角度讲,它是以自由择佃权取代封建领主对农奴人身支配权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农奴获得自由,但自由得一无所有。在早期(1970)的著作《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诺思和托马斯把采邑制纳入契约框架进行研究,认为采邑制是农奴以实物和劳物进行支付以换取保护和公正。他们的这种观点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981)中,诺思接受了这些批评,承认这种契约规定具有片面性。①
从土地产权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圈地运动的出现说明封建主和农民之间不存在契约关系。任何一个封建社会本质上都是等级制社会,无论是中国的封建社会,还是西方的采邑制,莫不如此。按照马克思人的发展阶段理论,封建社会就是“人的依赖关系”占主体的社会形态之一。马克思认为,从“人的依附性”发展到独立人格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到了近代的“市民社会”,发达的货币经济与交换关系才以“物的联系”取代了“人的依赖纽带”,人才成为独立的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才可能成为独立的签约人,人与人之间才能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契约关系。
市场经济确立和资本主义兴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土地私有产权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封建等级矛盾逐渐演化为阶级矛盾,以财产占有为标准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但资本主义的兴起并非封建主义的必然产物,它也不可能起源于单一的因素,而是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种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却是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的形成和演变。英国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二)价格革命,人口大幅度增长,土地需求量增加,贵族趁机聚敛财富
受价格革命的影响,物价上涨,同样土地价格也大幅度上升。拥有大量土地的一些贵族为了聚敛财富,把手中的土地抛向市场,繁荣了英国的土地经济。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英国人口持续增长,而以伦敦为代表的城市发展更是引人注目。
一些史学家认为,“价格革命”使固守传统租税制度的大土地所有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于是,他们纷纷出售其部分或全部土地,使土地由封建贵族手中转移到那些最明达而具有能力和富有商业意识头脑的企业家手中,他们采取与经营商业同样的方法与手段去开发经营这些土地,从中获取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1]
16世纪是个人口大增长的世纪。据统计,整个16世纪英国的人口增长了75%,甚至一倍。
[2](p.3)这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导致地狭人稠,地租和地价不断上涨。人口的迅猛发展与农业生产的相对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粮食和畜产品的强大需求与农村供应能力的十分有限造成了强烈的反差,并导致了物价的普遍上涨。从16世纪初的1501年至1510年到17世纪中叶的1651年至1660年,英国食品价格上涨了6倍(物价指数从116跃升到687),同期工业品的价格上涨了3倍。(物价指数从95跃升到327)[3](p.
55)
11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卖掉土地以捐赠当地教堂。土地转让是源于宗教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炼狱的痛苦也许会由于做了善事如施舍别人或祝福大众而得到减轻,到纪念日或死后一个月或一年,精心被制作出来,这些仪式有时伴随金钱作为礼物,或给穷人的衣物。另外人们会安排做弥撒继续施舍东西,为了他们死后的祝福时间更长。他们因为支付葬礼费而变卖土地。无继承人选的遗嘱人更愿意把卖地所得的钱财用于拯救自己和父母的灵魂。甚至有的人有继承人选,也卖掉其中小块土地把得来的钱用于拯救灵魂,还有人因其继承人先死,要求变卖全部财产。[4](pp. 46~65)
21家庭贫困或负债,被迫卖地。一是有的佃户生前负有很大的债务,又不想拖累子女,因而卖地还债。
122
①批评主要有以下方面:保护和公正并不真是公共产品,因为农奴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被排斥在外;农奴受领主的束缚,其行为和活动受其地位的严格制约,不存在自愿性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