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聚酰胺的链构象受到分子间氢键的强烈影响,结果形成平面锯齿形的 分子链靠分子间氢键联系而平行排列成的片状结构。尼龙66的分子链平行 的排列(),建立分子间氢键;但尼龙6则不同,其分子链具有方向性, 只有取反平行的排列()时,才能建立全部分子链氢键。
产生机理为:由于温差作用而引 起的熔体表面优先成核作用所致。 并且认为此结果也同样适用于聚 合物与金属等其他固体的界面之 间。 继此之后,大量研究者相继报导 了结晶型聚合物在金属、金属氧 化物和各种有机、无机薄膜或纤 维表面或界面上的结晶现象。并 把这些现象等同于Jenckel和 Barriault所描述的“横穿晶”现 象。即认为是由于基质表面成核 作用引起聚合物分子链在基质表 面行式生长,生成分子链轴平行 于基质表面的“横穿晶”结构。
…… 这些理论若按“横穿晶”的形成机制可大致区分为三种: (1)基质成核机制 认为成核由基质表面物理化学性质造成。 (2)杂质成核机制 认为是由于基质表面的极性力吸引了有成核能力的杂质而引起。
(3)应力成核机制
认为成核是由于界面应力造成基体分子链在基质表面处的取向、 规则排列。并分析引起成核的应力有三种: (a)温差应力;适用于聚合物熔体表面。 (b)缩差应力;由基质、基体间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 (c)外界使加的作用力;对聚合物复合材料不适用。 这些理论对许多现象虽然能进行解释,但均存在反例,不具备普遍性。 3. “横穿晶”现象解释中存在的问题: (1)把Barriault等对聚合物熔体在空气、水浴或油浴中的表面结晶现象 的研究结论推广到复合材料界面上,认为横穿晶的本质就是球晶的变形, 即折叠链片晶,显然缺乏严密性。因这两种界面间的温度差和应力分布情 况极不相同。 (2)忽略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发生相转变时的体积收缩以及由此引起 的界面收缩应力。 (3)过分强调了成核作用对形成“横穿晶”的影响。
外界应力作用的影响:
PP结晶试验中结晶 温度和纤维牵伸速 率的影响:
PP结晶试验中结晶温 度和纤维牵伸速率的 影响:
说明复合材料冷却过 程中的微小的应力-应 变作用就可引起表面 成核作用(即剪切诱 导成核作用),引起 界面处横穿晶的形成。
剪切诱导成核作用对 于解释由注射法成型 的玻纤增强塑料具有 实际意义。
冷却速率变化 对形成横穿晶 的影响:
Twaron/PP cooled at 1 ℃/min.
Twaron/PP cooled at 10 ℃/min.
Class P75/PP cooled at 10 ℃/min,Tc=130 ℃
Class P75/PP cooled at 280 ℃/min,Tc=130 ℃
4. 界面结晶行为与复合材料性能的关系 诸多研究者报导:复合材料界面处的“横穿晶”的形成提高了界 面相模量,提高了材料的强度或韧性。 我课题组于1992至2000年间也报导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即 发现玻纤/聚烯烃复合材料成型冷却过程中的相变收缩应力可诱导 界面处微纤晶或称为伸直链晶晶体层的形成。此过程既合理松弛 或转化了界面处的相变收缩应力,同时又加强了界面相的模量, 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强度与韧性。 我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说明:把材料成型冷却过程中界面应力的松 弛与诱导基体结晶的关系统一起来考虑,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聚合 物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复合材料基质和结晶温度对形 成横穿晶的影响:
(a) Row structure, with diameters of tens of µm, PP. (b) A transcrystalline layer of PP in contact with PTFE.
Crystalline morphology of PEEK in contact with carbon fiber melted at 420 ℃ for 10 min and then crystallized at (a)280,(b)260,(c)323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成核控制机理
根据此种成核能力的标准,有关成核能力的控制因素,各研究者也提出了 各自不同的观点: (1)基质、基体间晶胞参数相近原理
(2)基质、基体间化学组成相似原理
(3)基质表面能控制原理 (4)基质表面吸附杂质原理 (5)表面温度梯度控制原理
(6)应力诱导成核原理
高强度PE纤维增强PE复合材 料
* 其中Chatterjee等研究了43对聚合 物/基质间的结晶情况,并根据 所形成的横穿晶的厚薄情况将基 质区分为具有强、中、弱三种等 级的成核能力,以希望能寻找出 控制此种成核能力的影响因素。
Morghology of PP crystalline in contact with Penton at 125℃, (聚二氯甲基环丙烷)type 1.
6.4.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结晶效应
聚合物复合材料基质对基体结晶 的影响对复合材料性能极为重要, 也是决定其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 1. 表面结晶现象 1952年Jenckel等首先描述了结晶 型聚合物熔体的表面结晶现象, 将其称之为“横穿晶” (Transcrystalline)。他们起初 只感到此横穿晶与球晶之间存在 联系。 1955年Barriault等采用偏光显微 镜和X-射线衍射实验证明:经空 气、水浴及油浴冷却的PA66熔体 表面所形成的横穿晶的分子链轴 平行于聚合物表面,而分子链间 的氢键方向垂直于聚合物表面。
Nylon610 as an inactive substrate (type 3) in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EO at 50℃ .
Morghology of PP crystalline in contact with Kel-F at 125 ℃,(聚三氟氯乙烯),typ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