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色处理方法介绍(doc 6页)

由于染料生产品种多,并朝着抗光解、抗氧化、抗生物氧化方向发展,从而使染料废水处理难度加大。染料废水处理难点:一是COD高,而BOD/COD值小,可生化性差;二是色度高,而成分复杂。三是水质水量不稳定,排放具有间歇性。印染废水的处理目标一般是COD的去除与脱色,但脱色问题难度更大。

3.脱色处理方法

3.1 物理方法

3.1.1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物质,使废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去除的方法。吸附脱色技术是依靠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来脱除染料分子的。吸附按其作用力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目前用于吸附脱色的吸附剂主要是靠物理吸附, 但离子交换纤维、改性膨润土等也有化学吸附作用。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可再生吸附剂如活性炭、离子交换纤维等和不可再生吸附剂如各种天然矿物(膨润土、硅藻土)、工业废料(煤渣、粉煤灰) 及天然废料(木炭、锯屑) 等。传统的吸附剂是活性碳,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500- 600 m2/g),它只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活性炭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不超过400)非常有效,但它不能去除水中的胶体疏水性染料。若废水BOD5> 500mg/L,则采用吸附法是不经济的。膨润土作为水处理中的吸附剂和絮凝剂,已被广泛用于印染废水脱色领域,近年来制成多种复合膨润土、VS型纤维和聚苯乙烯基阳离子交换纤维等,具有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功能,且比表面大、离子交换速度快,易再生,对难处理的阳离子染料废水有很好的脱色效果,有些改性的膨润土的脱色效果甚至高于活性炭[4];某些集吸附与絮凝性能为一体的吸附剂如硅藻土复合净水剂也已开发;用电厂粉煤灰制成具有絮凝性能的改性粉煤灰,对疏水性和亲水性染料废水均具有很高的脱色率;另外工业废料(如煤渣、粉煤灰等)、天然废料(如木炭、木屑等)、植物秸秆(如玉米棒等)均对印染废水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吸附法尤其适合难生化降解的纺织印染废水脱色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脱色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效而又比较经济的方法。活性炭吸附脱色技术不适合印染废水一级处理,只能用于深度脱色处理,活性炭处理成本高,再生困难,所以活性炭的再生技术是正在研究的课题,其中生物再生是研究的重点方向。煤、炉渣吸附剂,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但在处理印染废水之后存在二次污染,所以只适合与生化法或砂过滤等方法联合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溶性染料离子吸附特别有效,离子交换吸附剂的开发研制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廉价、高效、因地制宜新型吸附材料的开发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吸附法与其它处理方法的优化组合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果更佳。[5]

综上所述,吸附脱色的发展方向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根据吸附机制开发、寻找新的吸附剂; ②对现有吸附剂的改性与活化, 以提高脱色效果和再生能力。

3.1.2超滤法脱色

超滤是利用一定的流体压力推动力和孔径在20~200üA 的半透膜实现高分子和低分子的分离。超滤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筛滤过程,膜表面的孔隙大小是主要的控制因素。该法的优点是不会产生副作用,可以使水循环使用。早在70 年代初期, 膜分离技术就尝试用来处理印染废水。目前, 该方法可用于去除各种染料和添加剂。但由于分离染料混合物的困难, 并未达到完美的程度。

在这种技术中,半透膜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材料而言,膜有动态膜,纤维素类膜,聚砜超滤膜,荷电超滤膜或疏松反渗透膜。[6]

(1)动态膜从处理效果和经济上讲,ZrO-PAA 动态膜是可行的。但能耗较大,其渗透水及化学物质的再利用率可达88% 到96%。

(2) 纤维素类膜。CA 膜的选择性随膜表面与各种染料互变异构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但膜材料本身在耐pH、耐温等方面仍然有所不足。纤维素类膜在耐pH值、耐压、耐温度等方面优于CA ,用纤维素超滤膜反渗透处理染色废液, 染料去除率97% 以上可实现水的循环使用,但反渗透所需的高压操作仍是它的不足。

(3) 聚砜超滤膜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使用聚砜超滤膜代替纤维素膜可实现高温操作, 回收染料减轻污染, 但仍未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

(4) 荷电超滤膜或疏松反渗透膜是用来描述其分离性能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膜。荷电超滤膜是以其化学结构含有荷电基团而定义的, 疏松反渗透膜是以其物理结构而命名, 它们往往

指的一种膜。对盐NaCl 截留只有2%~3% , 而对于500~2 000 分子量的物质,具有较高的分离率, 同时保持高的水通量。一般染料的分子量正好在这种膜的截留范围, 特别是离子型染料。该膜在低压下操作(10 kg/cm 2) 耐pH值、耐压密、耐污染、耐温等方面都比较突出,前景广阔[7]。

3.1.3辐射降解法

电离辐射可有效地降解染料水溶液,辐射技术和其它技术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与常规污染物处理技术相比,辐射技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具有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更有其独特长处。[8]

用60Co γ射线辐照甲基橙和活性艳蓝KNR水溶液,辐照后染料水溶液的可见光区和紫外区的特征吸收峰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渐渐下降至接近零,说明辐射降解反应既破坏了染料分子的发色基团,同时也破坏了染料的有机分子结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过氧化氢与辐射有协同作用,在相同的吸收剂量下,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随过氧化氢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另外,该法pH值适用范围很广;溶液的初始浓度越大,COD去除和脱色效果越差;氧的存在可以促进染料分子的降解。在同样辐照条件下,染料的辐射降解效果因染料分子的结构不同而略有不同[9]。

辐射法处理印染等难降解污水时虽然有机物的去除率高、设备占地小、操作简便,但用来产生高能粒子的装置价格昂贵,技术要求高,而且该方法能耗较大,能量利用率不高,若要真正投入实际运行,还需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3.2 物理化学法

3.2.1絮凝法

印染废水的絮凝脱色技术, 投资费用低, 设备占地少, 处理量大, 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脱色技术。某印染厂采用混凝脱色- 悬浮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主要含活性染料的废水,原水CODCr, S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96,285 mg/L 和平均色度为550倍, 处理后出水水质相应各项指标分别为40, 20 mg/L 和10 倍, 其去除率分别为87%, 92%和98%。[10]

在印染废水中使用的絮凝剂很多,大致可分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三类,其中,有机絮凝剂还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印染废水水质比较复杂,无机单盐絮凝剂在水解絮凝过程中,未能完成具有优势絮凝效果的形态,投药量大,絮凝效果差;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可以较好地除去废水中大部分悬浮态染料,但对于水溶性染料中分子量小、不容易形成胶体的废水则难以处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于水溶性染料等废水具有很好的脱色性能,但单独使用效果差,而且易于产生有毒物质;因此,开发研制价廉、无毒、高效的新型有机絮凝剂,已成为目前絮凝法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复合絮凝剂则能同时发挥几种絮凝剂的优点,使絮凝法用于印染废水处理既经济,又适用。如将有机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复配使用,充分发挥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吸咐架桥性能和无机絮凝剂的电性中和能力,可以使处理出水达到较好的效果。此外,淀粉衍生物、木质素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11]等天然高分子具有无毒、原料广、价廉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也得到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另外,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从微生物体或其分泌物提取、纯化而获得的一种安全、高效,且能自然降解的新型水处理剂。与普通的絮凝剂相比,有固液易于分离,沉淀少,适用性广等优点,因此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正成为当今世界絮凝剂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12]。总之,高效、无毒、无害的环境友好性絮凝即将在印染废水处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絮凝法虽然是含染料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但对于许多可溶性好的染料, 处理效果往往不佳。因此, 复合絮凝法将成为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根据实际出水要求,采用适当的预处理和后处理手段,发挥絮凝工艺与其它工艺的协同工作的优势,以达综合治理的目的,

这对于提高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用絮凝法进行废水脱色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产生大量的淤泥;由于废水水质变化大,每批废水脱色前均需要进行预试验,以确定最佳条件,提高了成本,又费时。过量的阳离子絮凝剂会在废水中产生大量氮的化合物,它们对鱼类有毒且难以生物降解和硝酸化抑制,絮凝剂过量也可能导致沉淀重新溶解。脱色效率低,不符合排放标准。因此,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出水要求,采用适当的预处理和后处理手段,发挥混凝工艺与其它工艺的协同工作的优势,以达

综合治理的目的,这对于提高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3 化学方法

3.3.1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处理印染废水的另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电化学法通过可溶性电极在阳极和阴极上发生电絮凝、电气浮和H的间接还原作用从而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电化学法处理印染废水具有设备小、占地少、运行管理简单、COD去除率高和脱色好等优点,但同时电化学法存在着能耗大、成本高和析氧析氢副反应等缺点。近年来,随着电化学和电力工业的发展以及许多新型高析氧析氢过电位电极的发明,电化学法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电极反应方式划分, 传统电化学方法可细分为内电解法、电絮凝和电气浮法、电氧化学。

内电解法是利用废水中有些组分易被氧化,有些组分易被还原,在有导电介质存在时,电化学反应便会自发进行,同时兼有絮凝、吸附、共沉淀等综合作用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13]。最著名的内电解法是铁屑法, 即将铸铁作为滤料, 使印染废水浸没或通过, 利用Fe 和FeC 与溶液的电

位差, 发生电极反应, 产生较高化学活性新生态H, 能与印染废水多种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破坏染料发色结构, 而阳极产生的新生态Fe2+, 其水解产物有较强的吸附和絮凝作用。该法不需要外加电源,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是种很有前途的处理方法。

电气浮法是以Fe、AL作阳极产生的H2将絮体浮起;而电絮法则是利用电极反应产生的Fe2+ 、Al3+实现絮凝脱色。采用石墨、钛板等作极板, 对染料废水通电电解, 阳极产生O2或Cl2, 阴极产生H2。通过O的氧化作用及H的还原作用破坏染料分子而使印染废水脱色, 脱色率可达98% 以上,COD去除率达80%以上。

国内重点研究的是电化学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其中较为有成就的是用絮凝复合床新技术处理高色度印染废水,对色度>10000倍的印染废水处理后,脱色率可达99%以上,CODCr去除率达75%。国外在新型电极方面研究较多,如:Sb/SnO2、Ti/SnO2、Ti/RnO2、Ti/Pt等电极。

电催化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Electro catalysis Oxidation Processes , AEOP) 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新型AOPs ,因其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与环境兼容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它能在常温常压下,通过有催化活性的电极反应直接或间接产生轻基自由基, 从而有效降解难生化污染物。陈武等进行了三维电极电化学方法处理印染废水实验, COD去除率达74.7% ,色度去除率达93.3%[14]。

3.3.2氧化法

氧化法是使染料分子中发色基团的不饱和双键被氧化断开,形成分子量较小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从而使染料失去发色能力的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氧化法主要有:高温深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降解法等。

高温深度氧化法主要是焚烧法。

化学氧化法是印染废水脱色处理的主要方法,其机理是利用氧化剂将染料不饱和的发色基团打破而脱色。Fenton试剂(Fe2+-H2O2)、臭氧、氯气、次氯酸钠等是一般采用的氧化剂。常见的有组合法和催化氧化法等。如采用混凝- 二氧化氯组合法的优点在于ClO2氧化能力强,是HClO 的9倍多,且无氯气氧化法处理废水时可能与水中有机物结合生成氯代有机物(AOX)[15]。

化学氧化法能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色度,但不能很好地去除废水中的COD,对此有人提出了不完全氧化的方法,即只部分氧化,使有机物通过自由基耦合降低水溶性而絮凝去除。陈玉峰[16]等通过实验发现,电生成Fenton试剂处理实际工业印染废水,CODCr去除率在80 %以上, 脱色率达到95% ,处理费用1117元/m3,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盛翼春[17]通过研究发现,采用新型电催化氧化对染料浓度高达0.3g/l的水溶性染料废水在2分钟内脱色率高达95%以上。

同时,随着太阳能技术的发展进步,光催化氧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夏金虹[18]用纳米TiO2粉体光催化降解印染废水,脱色率为96% , CODCr去除率为86%,TiO2催化性能比较稳定,可重复使用。光催化氧化技术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条件易控制、处理成本较低、氧化能力强、无二次污染等突出优点,在有机废水处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悬浮体系的纳米TiO2颗粒由于粒径极为细小,存在着难以回收、容易中毒、不易分散等缺点,需通过先进的负载技术或光化学反应器,甚才会获得更高催化效率。因此,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负载技术对其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商品化和工业化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是今后TiO2研究的主要方向[19]。

总之, 氧化法是一种优良的印染废水脱色方法,但也有其自身的缺憾。如果氧化程度不足, 染料分子的发色基团可能被破坏而脱色, 但其中的COD仍未除尽; 若将染料分子充分氧化, 能量、药剂量消耗可能会过大, 成本太高, 所以氧化法一般用于氧化- 絮凝或絮凝- 氧化工艺。采用氧化- 絮凝工艺, 目的是通过氧化法将水溶性染料分子变为疏水性或使阳离子染料分子转变为中性,

阴性分子, 以利絮凝除去。反之, 采用絮凝- 氧化工艺则是将氧化作为后处理步骤, 对印染废水做深度处理经进一步去除残余色度及COD[20]。

3.3.3还原法

还原法式使用还原型脱色剂对直接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的方法,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铁屑。铁屑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废料, 用于处理印染废水,不仅成本低廉、操作简单, 而且能够获得以废治废的效果。该方法主要基于电化学反应。铁屑是铁-碳合金, 浸入废液后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电极反应产物为Fe2+, H2,OH-, 均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 可有效地脱除废水中的染料分子。其它还原剂有保险粉(+ 活性炭)、亚硫酸及其盐。洪俊明等[21]通过铁屑内电解的强化A/ O MBR 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出水的水质中色度的去除率超过90.0 %和COD的去除率达到94.9 %。董永春[22]等采用以含硫还原剂和氢化物引发剂为基础的稳定双组分还原反应系统,处理直接染料染色废水,使之与其中的直接染料发生还原脱色反应,其优点是脱色剂用量少,反应快速,脱色率高。还原法的主要缺点是还原降解产物具有毒性, 必须经过二次处理。如活性炭吸附等, 处理费用增大。

3.3.4高级氧化法

高级氧化法(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脱色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所谓高级氧化法如UV + H2O2、UV + O3, 因为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羟基自由基(·OH), 其强氧化性使染料废水脱色。经研究发现它对偶氮染料的脱色很有效, 高级氧化反应随O3和H2O2加入量的增加,其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23]。在实际生产中与某些化学辅助剂会提高脱色效果, 而且UV + H2O2方法处理偶氮型活性染料产生的降解产物对环境完全无害。最近的研究发现二氯三嗪基型偶氮类活性染料使用UV + H2O2方法脱色也有很好的效果[24]。

氧化剂O3对绝大多数染料的脱色效果较好, 无二次污染, 引入紫外光(UV) 等可加快氧化和提高脱色率。有学者指出O3/UV 对偶氮染料脱色效果好,UV 的引入促使O3在溶液中产生氧化性强的羟自由基。胡文容[25]等指出, 虽超声波几乎不能降解偶氮肿I , 但对O3氧化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当O3浓度为7107mg/ L , 加80w 超声波是超声波协同O3处理偶氮肿的最佳组合, 既可满足90 %脱色率, 又可节省48%的O3。但是目前用O3处理染料废水费用较高, 开发新型臭氧发生器并和UV 或超声波连用以提高效率、降低费用是O3在染料废水处理中推广的前提, O3对COD的去除不理想。

高级氧化法的对环境污染极小,效果较好,但有一个严重不足之处是处理费用较高, 从而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

3.3.5超声波氧化

超声波处理印染废水是基于超声波能在液体中产生局部高温、高压、高剪切力,诱使水分子及染料分子裂解产生活性非常强的氢氧自由基, 对大部分有机污染物有氧化作用并可并促进絮凝;同时,在超声波作用下传质加强,超声空化产生局部高温高压,可大大强化氢氧自由基对有机物的氧化速度,提高降解效率。

用超声波可以强化臭氧氧化处理偶氮类染料废水,这是因为超声波空化效应产生高能条件促使臭氧快速分解,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从而使氮类染料脱色。张家港市九州精细化工厂用根据超声波气振技术设计的FBZ 废水处理设备处理染料废水[26],色度平均去除率为97.0 % ,CODCr去除率为90.6% ,总污染负荷削减率为85.9 %。符德学[27]等使用该法处理含碱性湖蓝-5B的印染废水,COD去除率达90.2%,脱色率达到98.3%。刘静[28]等的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与微电场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脱色率,在最佳条件下处理60min,色度去除率可达96.6%。

3.3.6萃取法

萃取是采用与水互不相溶,但能很好溶解污染物的萃取剂,使其与废水充分混合接触后,利用污染物在水中和溶剂中不同的分配比分离和提取污染物,从而净化废水。废水中的酸性染料可用混合胺进行萃取回收,阴离子染料可用离子对萃取法用长碳链去除,萃取剂可用氢氧化钠再生。由邻苯二甲酸与间苯二酚为原料制备荧光黄的生产废水可用N235/煤油系统萃取,其COD去除率可达91-98%,色度去除率为99.8%[29]。

离子对萃取法是一种新的废水脱色方法。该法是将染色残液与一非水溶性有机溶剂一同振荡,当两相分离时,水相中便呈现无色,染料聚积于上层有机相中。只要燃料含有至少一个磺酸基团或者是染料必须是酸性的,那么任何深浓的染色废液均可用此法脱色。该有机相可反复使用数次[30]。离子对萃取法的优点有:液/液相分离工艺简单,能耗低。对于活性染料来说,仅钠盐和钙盐形成的水解产物需处理。萃取剂无需再生就可重复使用[31]。

3.4 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酶来氧化或还原染料分子,破坏其不饱和键及发色基团,从而达到处理目的的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生物法目前仍是国内外主要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生物法的缺点在于微生物对营养物质、PH、温度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难以适应印染废水水质波动大、染料种类多、毒性高的特点;同时还存在占地面积大、管理复杂、对色度和COD去除率低等缺点。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不高,一般不适宜单独应用,可作为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3.4.1传统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中,以活性污泥法最为普遍,这是因为活性污泥法具有可分解大量有机物、能去除部分色素、可调节pH值、运转效率高且费用低等优点,但对色度的去除往往不够理想,因此组合式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印染废水的常用方法。我国生物法中以表面活性污泥法和接触氧化法占多数,此外,鼓风曝气活性污泥法、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法等也有应用,生物流化床尚处于试验性应用阶段。

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厌氧- 好氧工艺具有的这种独特降解机理引起国内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32]。娄金生等在印染废水的处理过程中采用了厌氧- 好氧工艺,取得了良好效果,COD总去除率大于90 % ,脱色率大于95%。

3.4.2微生物强化处理技术

随着纺织工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印染废水中水溶性染料、活性染料和化学浆料的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印染废水可生物降解性下降,如大量的聚乙烯醇(PVA)等,因此选育及应用优化脱色菌和PVA降解菌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选育和培养出各种优良脱色菌株或菌群

是生物法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白腐真菌不但对活性艳红X3B染料有较好的脱色作用,而且对难处理的成分复杂的实际染料废水也有较好的降解作用,能有效去除印染废水的COD和BOD5。虽然不能彻底生化降解染料废水,但给后续的深度处理带来极大方便[33]。

黄建岷[34]在实验中采用富集法分离菌株,所得脱色菌处理印染废水有明显的脱色效果,脱色率可达70 %以上。与活性炭吸附脱色相比差异不大,证明利用微生物处理印染废水的色度问题是可行的, 但在菌种筛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可做。

3.4.3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和膜分离技术的有机结合,可通过膜片提高某些专性菌的浓度和活性,还可以截留许多分解速度较慢的大分子难降解物质,通过延长其停留时间而提高对它的降解效率。但由于膜易堵塞且制造费用较高,对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全面推广产生一定阻力。不过,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膜制造技术的进步、膜质量的提高、膜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工艺的改进,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

3.4.4生物酶脱色技术

一些使用合适的厌氧和嗜氧的联合生物处理可提高染料的降解性, 但是在厌氧条件下, 偶氮还原酶通常将偶氮染料分解为相应的胺类, 其中许多会致低能或致癌,而且偶氮还原酶具有强专一性, 只分解被选择染料的偶氮键。与此相反,苯氧化酶——过氧化木质素酶(木质素酶, LiP) , 过氧化锰酶(MnP) , 和漆酶——对芳香环没有强的专一性, 因此, 有可能降解各种不同的芳香化合物。这些酶制剂可有效地使许多结构不同的染料脱色。初始反应速率与制剂中每一个酶(漆酶、LiP 和MnP) 都有关系。一些染料添加剂可显著降低脱色速率。因此, 在评价新的酶及其处理工艺时, 必须考虑染色助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今后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已选择出的酶的固定化以便为酶脱色的工业应用打下基础[35]。

4. 发展前景

各种脱色方法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每种处理方法从经济性,技术性,对环境影响和实用性都有一定的缺陷, 气吹、混凝、吸附、过滤等一般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和工艺成熟等优点,但是这类处理方法通常是将有机物从液相转移到固相或气相,不仅没有完全消除有机污染物和消耗化学药剂,而且造成废物堆积和二次污染。吸附脱色具有只吸附染料, 但不破坏其结构的特点, 但目前使用的吸附剂往往存在吸附量不够, 或再生不容易的缺点。高级氧化法脱色如光氧化、超临界氧化、湿式氧化、低温等离子体化学法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但其昂贵的价格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一些传统的氧化方法如NaClO、H2O2、臭氧和紫外氧化等证明对废水脱色并不有效, 采用强化物理化学与酶催化降解的方法可能将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按照具体条件和要求,合理选择工艺组合,以便取得最佳的效果。

衣服缩水、退色处理办法

衣服缩水、退色处理办法2011-07-27 9:04 一、如何避免洗衣服时退色 用温水洗,洗之前先在水里放点盐,等到盐全部溶化后再放入仔裤,泡五六分钟后,再洗就可以了。白醋也可以,不过白醋与肥皂起反应,肥皂遇白醋就不起作用了,再就是用白醋洗完衣服,衣服会有一种奇怪的味道。 避免褪色请将牛仔裤反面过来洗这样较不易褪色.尽量不使用清洁剂(除非有沾到脏污)可以加如醋或者盐,可以有效的减少褪色。可能的话不要使用洗衣机.因为用洗衣机容易使牛仔裤变型仔裤退色是不能根治的,我这种办法也只能是,减轻一些退色而已。因为仔裤是打磨上色的,退色是必然的。 二、怎样防止衣物褪色 1.新买的纯棉背心、汗衫,用开水浸洗后再穿,可耐磨且不褪色。 2.牛仔裤洗时易褪色,洗前先将其放在冷的浓盐水中浸泡约2小时,再用肥皂洗涤就不易褪色了。 3.洗易褪色的衣服,可先将衣物放入盐水中泡上约3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按一般洗涤方法洗涤。这样就可以防止衣服褪色,尤其是黑色或红色的衣服,效果更为显著。 4.毛衣洗涤时易褪色,如果用凉茶水先将毛衣浸泡10分钟,再按一般洗涤方法洗涤,经过这种方法洗涤后,毛衣不但能洗得干净,而且不会褪色,还能延长穿用年限。 5.有色衣料因洗涤不当而褪色会影响其美观。染料大多易在水中溶化;潮湿状态下染料在阳光的作用下也易褪色;染料和纤维纹路结合得不够牢固的,洗涤时也会褪色。所以,为使衣料不褪色,除应注意洗涤时不要在热水、肥皂水、碱水中长时间浸泡,不要用洗衣板或毛刷搓刷以外,洗涤时可在水中放些盐,再用清水漂洗干净,也是防止衣服褪色的好方法。 四、白绸衬衣去黄技巧 可用干净的淘米水泡2~3天(每天换1次水),然后取出用冷水清洗,即可恢复原有的洁白。如果用柠檬汁洗涤,效果则更佳。 五、巧防白衣发黄 白色衬衣经过多次穿用、洗涤,容易发黄,如果经常用淘米水来浸洗,就不易发黄了。衣服洗净后,再放入滴有蓝墨水的清水中漂洗,对防止白衣发黄也很有效。 六、如何将褪色的衣服变旧为新 很多女性都有几件自己爱不释手的衣服,衣服洗涤的次数多了,穿的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光泽,甚至褪色,那么如何将它们变旧为新呢?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白衣服穿久了会发黄,把它浸泡在加有靛蓝的溶液里漂洗,可以以其洁白如新。或在清水内滴入少量柠檬汁,浸泡洗涤泛黄衣物,返白效果尤佳。 2、深色的衣服,如深绿、工、黑等颜色的衣服,在洗涤时,往水中加几滴乙酸或食醋,就能恢复原有有色彩。 3、蓝色的绸缎衣服穿久了如果变成淡紫色时,用硼砂溶液浸泡一小时左右,就能恢复原色。 4、毛线、毛衣等织物,经过多次洗涤,原有的光泽会逐渐褪掉,遇到这种情况,先把洗净的衣物在清水中漂洗几次,再在清水中加几滴乙酸或食醋,用量根据衣物多少而定,搅拌均匀后将衣服浸泡一段时间,就会恢复原有的光泽。 5、洗涤呢绒衣服时,可用一盆清水,加少量氨水,把干净的白布浸泡在溶液中,然后拧干,把它铺在呢绒衣服上,用熨半熨烫,旧呢绒衣服不但可以去掉皱褶,还可以翻旧如新。 七、衣物长寿法

脱色处理方法介绍(doc 6页)

由于染料生产品种多,并朝着抗光解、抗氧化、抗生物氧化方向发展,从而使染料废水处理难度加大。染料废水处理难点:一是COD高,而BOD/COD值小,可生化性差;二是色度高,而成分复杂。三是水质水量不稳定,排放具有间歇性。印染废水的处理目标一般是COD的去除与脱色,但脱色问题难度更大。 3.脱色处理方法 3.1 物理方法 3.1.1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物质,使废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去除的方法。吸附脱色技术是依靠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来脱除染料分子的。吸附按其作用力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目前用于吸附脱色的吸附剂主要是靠物理吸附, 但离子交换纤维、改性膨润土等也有化学吸附作用。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可再生吸附剂如活性炭、离子交换纤维等和不可再生吸附剂如各种天然矿物(膨润土、硅藻土)、工业废料(煤渣、粉煤灰) 及天然废料(木炭、锯屑) 等。传统的吸附剂是活性碳,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500- 600 m2/g),它只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活性炭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不超过400)非常有效,但它不能去除水中的胶体疏水性染料。若废水BOD5> 500mg/L,则采用吸附法是不经济的。膨润土作为水处理中的吸附剂和絮凝剂,已被广泛用于印染废水脱色领域,近年来制成多种复合膨润土、VS型纤维和聚苯乙烯基阳离子交换纤维等,具有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功能,且比表面大、离子交换速度快,易再生,对难处理的阳离子染料废水有很好的脱色效果,有些改性的膨润土的脱色效果甚至高于活性炭[4];某些集吸附与絮凝性能为一体的吸附剂如硅藻土复合净水剂也已开发;用电厂粉煤灰制成具有絮凝性能的改性粉煤灰,对疏水性和亲水性染料废水均具有很高的脱色率;另外工业废料(如煤渣、粉煤灰等)、天然废料(如木炭、木屑等)、植物秸秆(如玉米棒等)均对印染废水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吸附法尤其适合难生化降解的纺织印染废水脱色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脱色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效而又比较经济的方法。活性炭吸附脱色技术不适合印染废水一级处理,只能用于深度脱色处理,活性炭处理成本高,再生困难,所以活性炭的再生技术是正在研究的课题,其中生物再生是研究的重点方向。煤、炉渣吸附剂,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但在处理印染废水之后存在二次污染,所以只适合与生化法或砂过滤等方法联合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溶性染料离子吸附特别有效,离子交换吸附剂的开发研制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廉价、高效、因地制宜新型吸附材料的开发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吸附法与其它处理方法的优化组合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果更佳。[5] 综上所述,吸附脱色的发展方向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根据吸附机制开发、寻找新的吸附剂; ②对现有吸附剂的改性与活化, 以提高脱色效果和再生能力。 3.1.2超滤法脱色 超滤是利用一定的流体压力推动力和孔径在20~200üA 的半透膜实现高分子和低分子的分离。超滤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筛滤过程,膜表面的孔隙大小是主要的控制因素。该法的优点是不会产生副作用,可以使水循环使用。早在70 年代初期, 膜分离技术就尝试用来处理印染废水。目前, 该方法可用于去除各种染料和添加剂。但由于分离染料混合物的困难, 并未达到完美的程度。

废水脱色处理方法,有这4种!

废水脱色处理方法,有这4种! 废水脱色-超标的原因 色度也是衡量水体干净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正常的河流中:水体中的植物如藻类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出氧气可供应给动物。同时植物也是生物(当然是食草的咯)的粮食。 色度高,光进不去,植物不能光合作用。久而久之,该地段水体中的植物死去,破坏该地段生态,如食物链。 另外工厂排放的废弃废水对河流污水色度也产生很大影响,污水色度高还有一个原因铁、铜还有一些重金属污染都也可能导致色度偏高,对人们的生活用水产生很大影响。 废水脱色方法: 一、粉煤灰吸附法 粉煤灰吸附法分为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物理吸附过程是指粉煤灰与吸附质间通过分子间产生吸附作用。这一作用取决于粉煤灰的多孔性和表面积,表面积越大,吸附效率越高越好。 化学吸附是指粉煤灰表面存在大量的铝、铁、硅等活性点,能与吸附质通过某种化学作用发生结合,行程离子交换和离子对的吸附。 另一方面,粉煤灰中的一些成分还能与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吸附、絮凝沉淀协同作用而使得废水可以得到净化。 二、电化学氧化还原法

电化学法的实质就是直接或间接利用点解作用,把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者把有毒物质变成无毒或者低毒物质。 电解槽阳极可分为可溶性阳极与不溶性阳极两类,不溶性阳极大多数是用铂或者石墨制成的。由于电化学氧化还原法反应彻底,去除率还是比较高的。 三、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酶来氧化或还原染料分子,破坏其不饱和键及发色基团,从而达到处理目的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由于生物法操作简单,属于传统处理工艺,技术成熟等特点,尤其是在印染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化学法(脱色剂) 希洁环保脱色剂的脱色原理是絮凝沉淀法,是新一代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一种多核络合物。 在水处理过程中具有吸附力强、絮凝体形成速度快、矾花密实、沉降速度快、过滤性能好、使用PH值范围广、对低温高浊度原水处理效果好等特点。 而且还能去除水中的少量有机物、悬浮物、重金属、硫化物及致癌物,脱色除油、除臭除菌效果显著。 广泛应用于生活饮用水、工业污水、环保污水处理等,使用方便,直接投加于废水中,即可脱色,不用增加、改变工艺或设备。

废水脱色及方案比选

废水脱色及方案比选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废水处理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在废水处理中,废水脱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有机染料、重金属等,如果这些有害物质不能被有效地去除,就会严重污染环境。因此,本文将讨论废水脱色及方案比选。 一、废水脱色原理 废水脱色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使废水中的染料分子脱离水分子,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废水脱色方法及其原理: 1.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能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有机染料分子。 2. 生物法:生物法主要依靠微生物的代谢能力,通过生物降解来减少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法可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 3.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来使废水中的染料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颜色改变,从而脱色。化学脱色剂包括氯酸、过氧化氢、硫酸铝等。 以上三种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脱色方法。 二、废水脱色方案比选

选择合适的废水脱色方案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废水的特性、废水处理后的环境质量要求、成本等。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废水脱色方案比选方法。 1. 主客观结合法 主客观结合法是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综合考虑选择废水脱色方案。主观因素包括人的认知和经验,客观因素包括废水的特性、脱色效果和成本等。通过对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权重分配和评估,最终得出最佳废水脱色方案。 2. AHP法 AHP法全称是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对废水脱色因素进行层次划分,并对每个因素进行定量化评估,最终得出最佳废水脱色方案。AHP法具有结构清晰,结果科学可靠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3. 滴滤分析法 滴滤分析法是在一定条件下,添加试剂对废水进行处理,然后在发生颜色变化的过程中,向废水中滴加标准试剂,观察加多少量的试剂才能使废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从而判断废水中染料的浓度。根据滴滤分析法的结果,能够选择最合适的废水脱色方案。 综上所述,废水脱色及方案比选是废水处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选择合适的废水脱色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废水的特性、脱色效果和成本等。各种废水脱色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案。

废水脱色方法

从目前应用的废水处理技术上看,能有效去除废水色度的方法有吸附法、混凝法、生物法、膜分离法、化学氧化法以及电絮凝法等。 吸附脱色技术是依靠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来脱除色度。通常采用的吸附剂包括可再生吸附剂如活性炭、离子交换纤维等和不可再生吸附剂如各种天然矿物 (膨润土、硅藻土)、工业废料(煤渣、粉煤灰)及天然废料(木炭、锯屑)等。目前用于吸附脱色的吸附剂主要靠物理吸附,但离子交换纤维、改性膨润土等也有化学吸附作用。 混凝脱色是利用絮凝剂絮凝废水中的成色物质沉淀而进行脱色。 絮凝脱色技术,投资费用低,设备占地少,处理量大,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脱色技术。 2.1 无机混凝剂包括金属盐类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使用的金属盐类有铝盐和铁盐;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在传统的金属盐絮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水处理药剂,具有适应性强、无毒,并可成倍提高效能而相对价廉等优势北京印刷学院首页,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 PAM )的应用最多,它有非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三种。

化学氧化法脱色是指用氯、 ClO2、 O3、 H2O2、 HClO4 及次氯酸盐等的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使废水中的发色基团发生断裂或改变其化学结构,从而达到废水脱色的目的。氧化法包括化学氧化、光催化氧化和超声波氧化。虽然具体工艺不同,但脱色机制却是相同的。化学氧化是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方法。氧化剂一般采用 Fenton 试剂(Fe2+-H2O2)、臭氧、氯气、次氯酸钠等。 生物法脱色是利用微生物酶来氧化或还原有色分子,破坏其不饱和键及发色基团来达到脱色目的。 电化学法是通过电极反应使废水得到净化。根据电极反应方式划分,电化学方法可细分为内电解法、电絮凝和电气浮法、电氧化法。最著名的内电解法是铁屑法。 在废水处理领域中,膜分离法是用人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选择性分离,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技术。 工艺选择 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于各个企业污水处理站的实地考察和工艺改造,基本上确定了一

污水脱色处理的工艺

污水脱色处理的工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和民用生活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染料废水。这些污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进行处理。本文将介绍一种污水脱色处理的工艺。 一、污水脱色的重要性 污水脱色是污水处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染料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颜色强烈、稳定,极易造成水体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由于含有大量的色素,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质产生极大的影响,使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也使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影响到水质的稳定性。此外,色素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也为水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污水脱色的工艺 目前,污水脱色的处理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实现污水脱色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培养产色细菌、偏厌氧和厌氧微生物的方法,来分解染料分子中的有机物,并转化为无色物质。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但处理

工艺难度较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对微生物的环境要求极高,容易出现处理不彻底、处理过程长等问题。 2、化学法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方法,将染料分子中的色团去除,并将其转化为无色或淡色的化合物,达到脱色的效果。化学法包括一次性超滤方法、氧化法、加热氧化法、还原法等多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处理效率高、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时间短、成本较低,但处理过程中需要添加化学药剂,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同时如果药剂添加量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影响。 3、物理法 物理法是利用光、电、热等物理方法将染料分子中的色团去除,并转化为无色物质。包括活性炭吸附、气浮、超滤等多种进行物理吸附、分离或过滤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处理效率较高、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但处理过程中需要专业的过滤设备和技术人员,投资较大。 三、污水脱色处理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高污水脱色处理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关键因素: 1、染料的种类和浓度 不同的染料种类对处理工艺和处理效果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染料类型和浓度,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 2、pH值的控制

油墨的褪色及其解决方法

油墨的褪色及其解决方法 油墨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材料,可以在纸张、纺织品、塑料等表面形成 持久的图案或文字。然而,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的油墨褪色问题,给印刷品 的质量和寿命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本文将讨论油墨褪色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油墨褪色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光照:光照是导致油墨褪色的主要原因之一、油墨中的有机颜料在 阳光或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导致颜料的分子间键断裂, 从而导致颜料的褪色。 2.氧化:油墨中的有机颜料容易受氧化作用,特别是金属颜料和有机 金属盐颜料更容易氧化,导致油墨褪色。 3.温度和湿度:油墨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吸、排湿现象, 导致油墨中的溶剂蒸发或吸湿,进而影响油墨的质量和颜色。 解决油墨褪色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选用优质有机颜料:有机颜料的选择是避免油墨褪色的关键。优质 的有机颜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光性,在光照环境下褪色较慢。因此, 在制备油墨时,应选择优质有机颜料,或对颜料进行稳定处理,以提高油 墨的耐光性。 2.添加抗氧剂:抗氧剂可以预防油墨中的有机颜料受氧化作用,减少 油墨褪色的可能性。常用的抗氧剂有苯酚类、邻苯二酚类、酚类等化合物,在适量添加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延缓油墨的褪色速度。

3.使用UV稳定剂:UV稳定剂是一种常用的防止油墨褪色的方法。UV 稳定剂可以吸收紫外线,防止光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颜料褪色。目前市面上有多种UV稳定剂可供选择,可以根据油墨的特点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稳定剂。 4.控制温湿度:对油墨的储存、运输和使用环境进行控制,尽量避免高温和潮湿的条件。在制备和使用油墨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减少油墨中溶剂的蒸发和吸湿现象,从而减少颜料褪色的可能性。 5.光照保护:在印刷品的保存和展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直接阳光照射和紫外线辐射,使用防紫外线玻璃或薄膜进行包装和保护,以减缓油墨褪色的速度。 总之,油墨褪色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选用优质有机颜料、添加抗氧剂、使用UV稳定剂、控制温湿度和光照保护等方法,可以有效减缓油墨的褪色速度,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寿命。只有不断改进油墨的配方和使用环境,才能更好地解决油墨褪色问题,满足人们对印刷品质量的需求。

产品脱色方法

产品脱色方法 1. 背景介绍 在生产过程中,有时候我们需要对产品进行脱色处理。产品脱色是指通过某种方法将产品中的颜色去除或减少,以达到特定的需求。脱色可以用于各种产品,例如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产品脱色方法。 2. 化学脱色方法 2.1 漂白剂 漂白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脱色剂,它能够氧化染料分子,使其失去颜色。常见的漂白剂有氯漂白剂、过氧化氢等。漂白剂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其稀释后浸泡在需要脱色的产品中,然后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水清洗干净。漂白剂脱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纸张等产品。 2.2 氧化剂 氧化剂也是一种常用的脱色剂,它能够将染料分子中的色素基团氧化,使其失去颜色。常见的氧化剂有过硫酸钠、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其溶解在水中,然后将需要脱色的产品浸泡在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水清洗干净。氧化剂脱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化妆品等产品。 2.3 还原剂 还原剂是一种能够还原染料分子中的色素基团,使其失去颜色的化学物质。常见的还原剂有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等。还原剂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其溶解在水中,然后将需要脱色的产品浸泡在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水清洗干净。还原剂脱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食品等产品。 3. 物理脱色方法 3.1 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照射是一种物理脱色方法,它能够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使染料分子发生分解,从而失去颜色。紫外线照射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需要脱色的产品暴露在紫外线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水清洗干净。紫外线照射脱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塑料制品等产品。

3.2 水洗 水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脱色方法,它适用于一些染料容易溶解于水的产品。水洗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需要脱色的产品浸泡在水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水清洗干净。水洗脱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纸张等产品。 4. 生物脱色方法 4.1 酶法 酶法是一种利用酶的催化作用来脱色的方法,它能够将染料分子中的色素基团分解,从而失去颜色。常见的酶包括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酶法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酶溶解在水中,然后将需要脱色的产品浸泡在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水清洗干净。酶法脱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食品等产品。 5. 结论 产品脱色是一种常见的工艺,可以通过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方法实现。在选择脱色方法时,需要考虑产品的特性、脱色效果和环境影响等因素。不同的脱色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产品,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脱色。通过合理使用脱色方法,我们可以达到预期的脱色效果,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常用脱色方法汇总

常用脱色方法汇总 一、根据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脱色 1 •水提醇沉:可去除小部分水溶性色素。 醇提水沉:可除去大部分脂溶性色素。(也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 2.酸碱沉淀法: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调节PH3以下,令其析出。 二、根据色素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脱色 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采取调节PH到12以上,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这时由于色素都以解离形式存在,不宜被萃出。 三、根据色素与有效成分吸附性差别进行脱色 1、物理吸附:(吸附力是分子间力) (1)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可去除亲水性色素。 (2)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纸浆、滑石粉、硅藻土。可去除亲脂性色素。 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它对色素、细菌、热原等杂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且其还有助滤作用。其内部有大量的微孔和空隙,表面积可达200-500m2/g<吸附原理:由于大多数色素具有共扼双键结构,易吸附。 使用方法:冷吸附法,热吸附法,炭层助滤法,柱层析吸附法。 2、化学吸附 (1)例如可用碱性氧化铝去除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 (2)离子交换树脂法:例如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可以用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 3、半化学吸附 聚酰胺与大孔树脂。吸附原理为氢键作用,大孔树脂还有部分范德华力作用。 聚酰胺可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的酚羟基形成氢键。也可以通过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 四、沉淀法除去色素

代表物质:石灰乳。常用浓度:20% -30%。 脱色原理:石灰乳中钙离子能与部分成分结合成钙螯合物、钙盐沉淀。而沉淀在硫酸作用下,黄酮、蒽醌、酚类、皂苷、部分生物碱与钙离子形成的钙盐可以被分解出来,再溶解到水中。但是鞣质、部分蛋白质、有机酸、极性色素、多糖等不能分解出来。 五、絮凝剂法除去色素 1、食品行业常用的絮凝剂及应用范围 聚丙烯酰胺,常用于饮料工艺、制糖工艺、发酵工艺; 磷酸氢二钠、磷酸三钠,常用于饮料工艺、发酵工艺; 硫酸,常用于啤酒工艺、发酵工艺、淀粉工艺、乳制品加工工艺; 硫酸锌常用于皮蛋工艺、啤酒工艺、发酵工艺; 硫酸亚铁,常用于饮料和啤酒工艺; 2、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 (2)水体PH值的影响; (3)絮凝剂的性质和结构影响; (4)絮凝剂投加量的影响; (5)搅拌速度和时间的影响; 六、膜分离去除色素 最常用的为超滤技术。

产品脱色方法

产品脱色方法 在生产和加工中,有时产品需要脱色,即去除其自然的颜色。这可能是因为产品的原始颜色不适合市场需求,或者颜色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产品脱色方法,帮助生产商和加工企业了解如何有效地去除产品颜色。 一、氧化脱色法 氧化脱色法是利用氧化剂的强氧化性将产品中的色素氧化分解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 准备氧化剂溶液。根据产品需要脱色的类型和量,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并按照指定比例将其溶解于足够的水中。 2. 将产品放入氧化剂溶液中浸泡。根据产品的大小和形状,确定浸泡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产品需在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确保氧化剂能充分作用。 3. 取出产品并冲洗。将浸泡过的产品取出,用清水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氧化剂和已经氧化分解的色素。 4. 干燥产品。将冲洗后的产品晾干即可。 一个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某种饼干颜色过深,与市场需求不符。采用氧化脱色法进行处理,步骤如下: 1. 准备漂白粉溶液。按照产品所需量和漂白粉的浓度要求,将漂白粉溶解于适量的水中。 2. 将饼干放入漂白粉溶液中漂白。根据饼干的大小,确定需要浸泡的时间,一般为数小时。 3. 取出饼干并用清水冲洗。将漂白过的饼干取出放入清水中冲洗,去除残留的漂白粉和已经分解的色素。 4. 将饼干晾干。将冲洗后的饼干放置通风的地方晾干,使其完全干燥。 通过氧化脱色法,饼干的颜色得到有效的脱色,符合市场需求。 二、还原脱色法 还原脱色法是利用还原剂将产品中的色素还原分解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 准备还原剂溶液。根据产品需要脱色的类型和量,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并按照指定比例将其溶解于足够的水中。 2. 将产品放入还原剂溶液中浸泡。根据产品的大小和形状,确定浸泡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产品需在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确保还原剂能充分作用。 3. 取出产品并冲洗。将浸泡过的产品取出,用清水冲洗,以去除残留的还原剂和已经还原分解的色素。 4. 干燥产品。将冲洗后的产品晾干即可。 一家纺织厂生产的某种布料颜色过深,需要进行脱色处理。采用还原脱色法进行处理,步骤如下: 1. 准备还原剂溶液。按照布料的面积和颜色浓度,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并按照指定比例将其溶解于适量的水中。 2. 将布料放入还原剂溶液中浸泡。根据布料的大小和重量,确定需要浸泡的时间,一般为数小时。 3. 取出布料并用清水冲洗。将浸泡过的布料取出放入清水中冲洗,去除残留的还原剂和已经分解的色素。 4. 风干布料。将冲洗后的布料晾干,可以利用自然风力或通过空气干燥设备加速干燥。 通过还原脱色法,布料的颜色得到了成功的脱色处理,符合市场需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