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ppt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ppt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ppt

ppt简介:

课文表达作者对祖国的'壮丽山河的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气概的歌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信心.表达作者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课 沁园春 雪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课沁园春雪本文是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课沁园春雪,感谢您的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课沁园春雪第1课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

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九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是毛泽东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渡河东征时写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全词以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发挥想象,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切体会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在熟读中,悉心揣摩词作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3.揣摩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讨论法与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课文:同学们好!在这节课的开始,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多媒体播 放大雪纷飞的北国风光视频)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雪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钟 情的对象。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胸襟的人,面对漫天飞雪,会有迥然

不同的个性情怀。边塞诗人岑参,坚韧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欣喜;遭贬诗人柳宗元,郁闷流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一代 伟人毛泽东也一生爱雪,那么在他的笔下与胸中又有一幅怎样的雪景呢?今天就 让我们一同来领略! 二、认识作者:说到毛泽东,中国人都不该陌生,“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 毛泽东”(幻灯展示毛泽东图象与简介)提到毛泽东,大家通常会说他是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其实,他 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大气磅礴,他的书法苍劲有力《沁园春 雪》就是他诗词的一个代表作。(幻灯展示并板书课题) 三、了解题目:大家看懂文题的意思吗?“沁园春”,是词牌名,据说“沁园”一 词是出自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现在作为词牌与词的内容已无关系, 只决定词的韵律结构。雪才是本文的题目。 四、美文朗读: 1.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本文,也可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在学生朗读时,添加背景音乐) 2.再听名家的配乐朗诵,并完成下列任务.(媒体链接名家配乐朗诵) ①找学生说说大屏幕上绿体字的读音.(学生读,教师幻灯随之展示) ②找学生说朗诵者的感情基调.(教师引导提示并幻灯展示:激昂慷慨、气势磅礴) ⒊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五、整体感知:通过预习和刚才几遍的朗读,词的大致意思应该明白了吧!谁来用 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也可分上下两片来概括。 (学生概括,教师视情况进行引导,并板书) 上阕描绘北国风光(写景) 下阕评论风流人物(议论、抒情) 六、美文赏析: (一)、上阕: 1.这片词对北国的风光具体是怎样描绘的?分几层来写?说说哪些词语富有表现力?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学习目标: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重点) 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 (一)一读课文,感受气势 1.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2.强调以下字音 沁qìn 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 今朝zhāo 3.注意节奏和重音 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集体朗读全词。 (二)二读课文,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 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 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概述 《沁园春·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学习这首词,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词中的自然美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介绍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4.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领会上下阕写景议论抒情的关系,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通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赋,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和朗读技巧。 2.初三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好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对竞争式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注释、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料,课后练习进行自学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4. 学生已经在历史书上了解了毛泽东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表现。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 教案 一、课文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的整体风格、内涵和意境。 2.了解古人对山川、天地、历史的情感和态度。 3.领悟古诗的语言特色,辨别语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理解古诗的哲理思想,提升审美观赏能力。 2.教学重点 1.了解古人对大自然的喜怒哀乐。 2.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及其修辞手法。 3.领悟能够体会古诗所表现的哲理思想。 3.教学难点 1.理解古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2.计较诗歌语言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4.教学内容 1.教师朗读课文,展示北国的雪景和山河之美。 2.探讨“雪”与“春”的关系,理 解“沁园春”。 3.表达对古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4.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诗 歌中的句式、修辞手法、形象、意境等。 5.教学方法 1.听觉训练法:通过朗读诵读诗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完成对诗歌的整 体把握。 2.提示探究法:通过提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与学生进行商讨,刺激学生的浅层次思维,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自主发现法:通过学生自读、自己发现诗歌中的语汇、句式、修辞等精华要点,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自主掌握诗歌的喜怒哀乐。 6.教学过程 1.导入与预告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播放影像-关于雪景的一些图片或段落,在课前做为导入, 让学生对诗文中所描述的北国雪景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询问学生对北方“雪”的感受和印象,并预告本节课文内容——《沁园春·雪》,安排共同探究。 2.整体理解 教师进行诵读或朗读,清晰传达诗歌的情感,感悟自然美。 随后,让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对课文的整体情境进行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诗歌刚刚打开时,对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具体的形象句,学生 可以看图并尝试自己描绘出一幅千里冰封的北方景色。 3.情感领悟 了解古人对大自然的情感,为学生带来新的认知:在城市人所诉求的模式中,或许懂得了怀自然、为自然而生的思想,才是最值得学习的东西。 从修辞角度出发,注重文章情感渲染,引导学生理解、领悟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憧憬、向往,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01《沁园春·雪》(预习素材)【轻松备课】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系列(部编版)

01《沁园春·雪》(预习素材)【轻松备课】九年级语文上册同 步精品系列(部编版) 01 《沁园春·雪》(预习素材) 1.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 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们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2.沁园春: 《辞海》记载:“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一韵到底,前半阕四五句,六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说课稿《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是2019年10月我校组织市级公开教学周活动期间我上的一堂课。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个单元还有以送别为题材的古代歌行体抒情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当代诗歌《恩总理,你在哪里》和《青纱账--甘蔗林》,还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外国散文诗《海燕》。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 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 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 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 1.字词: 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 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 (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春梅《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教案 辽宁省北票市娄家店中学陈春梅 一、由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导入,检查诗文背诵及课下注释(重点是“风骚”的解释) 二、诗词的写作背景: 选自《毛泽东诗词选》,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简介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昏暗湘潭韶山冲人。他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 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曾评价这首词是“气度非凡,气吞山河”。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大志向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解放。 四、整体把握词的意境:雄壮的抒情诗 1、押ao韵,韵脚是:飘滔高妖娇腰雕朝 2、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实景——虚景) ①总领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望:(……欲与天公试比高)登高远眺 ③虚景的句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④照应句:“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与“千里”“万里”——地域如此广袤,大气磅礴,博大的胸怀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与“雪飘”“冰封”照应 “看”与“望”照应 ⑤互文:上下句的词语交错放在一起,合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身经百战,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议论—— 寓情于议) ①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②主旨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具有后来者居上的气概,诗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诗人

2022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及教案

2022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及 教案 所谓教案,简单地说,就是老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活动进展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下面WTT给大家带来关于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课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才能目的: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 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绘,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决、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毛泽东,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入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 第二课时:下阕、总结、考虑练习。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的知识点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的知识点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的知识点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 “汗” “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敬业与乐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赦shè 旁骛wù 佝偻gōu lóu 承蜩tiáo 亵渎xiè dú 骈pián进强聒guō不舍 2、解释下面词语。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写出下列句子的出处并解释句意。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出处:《论语·阳货》解释: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出处:《论语·卫灵公》解释: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3、主一无适便是敬。 出处:《论语·学而》解释: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4、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出处:《庄子.达生》解释: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5、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出处:《礼记·中庸》解释: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 沁园春·雪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1沁园春·雪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把相应的词语填写在括号内。 (1)望长城内外,惟余mǎng mǎng(莽莽);大河上下,顿失tāo tāo(滔滔)。 (2)须晴日,看红装素guǒ(裹),fèn(分)外妖ráo(娆)。 (3)唐宗宋祖,稍xùn(逊)风sāo(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须.晴日(等到) (鞠躬,倾倒) (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3)俱.往矣(都) 3.下面文段中第①④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2016年12月28日,承德冰雪欢乐季启动,由此开始了户外体育运动休闲游的 序幕。②入冬以来,承德以冰雪运动为主的户外体育运动休闲游开展得如火如荼。③其中,“承德冰雪大峡谷”和“唐家湾天门山冰雪乐园”两个项目最受欢迎。④承德冰雪大峡谷中不仅有冰洞、冰长城、冰瀑、冰屋等景观,还建有溜雪圈、雪橇车、雪地漂移车、攀爬冰山等。 (1)第①句修改意见:将“开始”改为“拉开”。 (2)第④句修改意见:在句末加上“娱乐项目”。 4.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B) ①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②他们决不粘连。 ③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④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⑤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 A.③①⑤②④B.③②①⑤④ C.①③②⑤④D.②①③⑤④ 5.文学常识填空。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字润之,这是一首词(体裁),其中“沁园春”是词 牌名,“雪”是题目。 (2)“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 《离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6.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2017年1月15日晚的“2016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颁奖典礼上,中国女排囊括最佳教练、最佳女运动员、最佳团队和评委会大奖四个奖项;16日晚的“2016微 博之夜”颁奖典礼上,女排当选微博年度突破体育团队。奖项虽异,寓意相同。中国 女排群星闪耀、独领风骚,表现出高昂的士气、爆棚的人气和入脑入心的影响力,成 为2016年中国体坛“最大赢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讲解

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课沁园春•雪讲解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是谁?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雪》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 二、学习目标:

1.把握这首词的意象,学习通过解读意象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重难点) 2.了解这首词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学习通过理解议论抒情句,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方法。(重难点) 3.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重点) 三.预习检查: 1.作者: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作者介绍。(出示幻灯片)毛泽东(1893 — 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诗词集》等。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2.解题: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课题。沁园春▪雪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写的是哪个地方的雪呢?北国的雪。 3.背景介绍:想知道具体的情况,还请同学们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幻灯片)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四. 诵读训练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广西来宾市金秀县桐木中学李远鲜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全是以歌颂大自然为题材的诗歌,《沁园春·雪》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首词,毛主席借这首古词的形式,赋予词全新的内容,表现了一代伟人豪迈的革命豪情,气势磅礴,堪称毛主席诗作的代表。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命名,却并不是为雪而作,而是借雪言志,字里行间比比皆是诗人情怀的真实流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有感情地诵读,熟读成诵。 2、感知词所描绘的北国雪景妖娆美好的形象,理解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身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坚定信心。 3、揣摩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品味词精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情境教学法、点拨教学法、诵读法、品味法与多媒体展示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想和想像,结合自己的经验,领略词雄浑壮美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词作精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体察词的深厚意蕴,通

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领略词作的壮美瑰丽的北国雪景;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评论历代帝王的,歌颂无产阶级人民群众这一主旨。 准备活动:收集毛主席的诗词,找一两首喜欢的背下来;收集写“雪”的诗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配乐诵读)以浪漫的情怀作纸,用厚重的历史为笔,谱就一部绚烂的乐章《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正是这部乐章中的一个绚丽的音符。下面请听老师的朗诵。 二、范读学读,初步感知 1、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学习老师的范读,自己大声地朗读。 3、用“这是一首的词。”的句式,说说读完这首词的感受。 4、利用学过的词的知识,解读题目。(词牌名;题目与内容。) 三、品析雪景,感受精妙 1、指名读上阙,明确诗人是抓住什么景物来描写北国雪景。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雪后晴日 2、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来写?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沁园春雪》知识讲解

《沁园春雪》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知识积累 1.惟.(wéi)余莽莽.(mǎng):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3.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 5.天公:指“天”。 6.须:等到。 7.红装素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8.妖娆.(ráo):娇艳美好。 9.折.(zhé)腰:鞠躬,倾倒。 10.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 11.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12.文采:本指文艺方面的才华。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13.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14.风骚.(sāo):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15.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 ..(chán yú)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16.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17.弯弓:拉弓。 18.大雕:一种凶猛的鸟,飞得又高又快,不易射中,古人常用“射雕”来比喻善射。 19.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20.数.(shǔ):称得上。 21.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2.沁.园春(qìn) 23.分.外(fèn) 24.稍逊.(xùn) 25.今朝.(zhāo) 考题例析 1.(2015•呼和浩特中考) 学校开展诗词诵读活动,参加这项活动的有知名的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家,听说他不仅要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还要请同学们回答问题。如果他问你下面这些问题,你怎样回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第一课《沁园春雪》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第一课《沁园春雪》 妖娆yāoráo∶娇艳美好的。 风骚fēngsāo∶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形容女子秀丽、俊俏。 红装素裹hóngzhuāngs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红装hóngzhuāng∶原指妇女的艳丽装束,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sùguǒ: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一代天骄yīdàitiānjiāo: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代人称北方匈奴单于chányú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第二课《雨说》 田圃tiánpǔ:田地和苗圃。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 喧嚷xuānrǎng:喧哗,大声吵闹。 洗礼xǐlǐ:基督教的入教仪式,行礼时主礼者口诵规定的礼文,用水浸、浇或洒。 襁褓qiǎngbǎo:襁保,襁葆。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 温声细语wēnshēngxìyǔ: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润如油膏rùnrúyóugāo:像油膏那样润滑。 第三课《星星变奏曲》 第四课《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 第五课《敬业与乐业》 征引zhēngyǐn∶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指推荐选拔人才。 旁骛pángwù: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亵渎xièdú:轻慢不敬。又作“亵黩”。 敬业乐群jìngyèlèqún: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指诗歌的段落。本指截取《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节,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后指引证书籍,只取一句或数句,而不顾及全文与其本义。 不二法门,不二门bù’èr-fǎmén,bù’èrmén:佛教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言行相顾yán-xíngxiānggù:说的和做的都很注重。 强聒不舍qiǎngguōbùshě: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停。 第六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陨落yǔnluò:高空运行物掉下来,也指有才能的人去世。 灵柩língjiù:盛有尸体的棺木。 凌驾língjià∶压倒,胜过。把…放在…之上。 睿智ruìzhì: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弥留之际míliúzhījì: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媚上欺下mèishàngqīxià:巴结上司,欺压属下。 兼而有之jiān’éryǒuzhī:兼具或牵及相关两方或各方都具有。

2019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重点知识汇总语文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重点知识汇 总 内容预览: 第1课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 “汗” “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第2课雨说 一、重点字词 田圃pǔ 禁锢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 斗笠lì 襁褓qiǎng bǎo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