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常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热阻:反映阻止热量传递的能力的综合参量。

肋效率:征肋片散热的有效程度。肋片的实际散热量与其整个肋片都处于肋基温度下得散热量之比。

接触热阻:在未接触的界面之间的间隙常常充满了空气,与两个固体便面完全接触相比,增加了附加的传递阻力,称为接触热阻。

换热器的污垢热阻:换热器在运行中积起的垢层的导热阻力,它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当量的热阻值。491

导热系数:物体中单位温度降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热边界层及厚度:在对流传热条件下,主流与壁面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在壁面附近的一个薄层内,流体温度在壁面的法线方向上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在此薄层之外,流体的温度梯度几乎为零,此薄层称为温度边界层.

定性温度:定性温度为流体的平均温度。

汽化核心:加热表面能产生气泡的地点。

黑度:实际辐射力E和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Eb之比

黑体指能吸收投入到其表面上的所有热辐射能量的物体。

灰体: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常数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其吸收系数介于0与1之间的物体。

有效辐射:有效辐射是指单位时间内离开表面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记为J。

投射辐射:单位时间内从外界投入到物体的单位表面积上的总辐射能。

重辐射面:表面温度未定而净辐射传热量为零的表面。

简单逆流式换热器:

定向辐射强度:从黑体单位可见面积发射出去的落到空间任意方向的单位立体角中的能量,称为定向辐射强度。

膜状凝结:如果凝结液体很好地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就称为膜状凝结。

珠状凝结:当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时,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以个个的小液珠,称为珠状凝结。

热扩散率:定义式为a=λ/ρc,它表示物体在加热或冷却中,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这个综合物性参数对稳态导热没有影响,但是在非稳态导热过程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定向辐射强度:指垂直于辐射方向的物体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内向外发射出的辐射能量。是一表征物体表面沿不同方向发射能量的强弱的物理量。

特征尺寸:在分析计算中作为依据的对换热有决定意义的尺寸。辐射力:辐射力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出去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的总量,它的常用单位是W/㎡。

对流换热和表面传热系数:流体经过固体表面时流体与固体间的热量交换。对流传热基本计算式——牛顿冷却公式中的比例系数,一般记做h,以前又常称对流换热系数,单位是W/(㎡*K),含义是对流换热速率。

烧毁点:燃料元件发生烧毁的位置。傅立叶定律及其表达式:在导热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

过给定截面的导热量,正比于垂直该截面方向上的变化率

和截面面积,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

反。

△Q=—λAdt/dx

牛顿冷却公式:对单位面积有 q=h△t ;对于面积为A

的接触面:Ф=Ah△tm(m是下标)

黑体辐射的四个基本定律:①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②普

朗克定律③兰贝特定律④维恩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在给定温度下,对于给定波长,所有物体

的比辐射率与吸收率的比值相同,且等于该温度和波长下

理想黑体的比辐射率。

相似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Bi数:hl/入固体内部导热热阻与界面上换热热阻之比。

Fo数:aτ/l²非稳态过程的无量纲时间,表征过程进行

的深度。

Nu数:hl/λ壁面上的流体无量纲温度梯度。

Re数:ul/v 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的一种度量。

Pr数:μсp/λ=v/a 动量扩散能力与热量扩散能力的一

种度量。

Gr数:gl³αv△t/v²浮升力与粘性力之比的一种量度。

1.热量传递有哪几种基本方式?它们各自的传热机理是

什么?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物体各部分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

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称为导

热(或称为热传导)。

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从而流体各部分之间

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

程。

物体会因为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为热的原因

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自然界中各个物体都不停

地向空间发出热辐射,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其他物体发出的

热辐射。辐射与吸收过程的综合结果就造成了以辐射方式

进行的物体间的热量传递——辐射换热。

2.什么叫传热过程?传热系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是什

么?

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另一侧的流体

中去的过程称为传热过程。

传热系数,数值上它等于冷、热流体间温压

1

t∆=℃、传热面积2

1

A m

=时的热流量的值,

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传热过程越强,传热系

数越大,反之越小。

3.简述接触热阻,污垢热阻的概念。

两个名义上互相接触的固体表面,实际上接触仅发

生在一些离散的面积元上。在未接触的界面之间的间隙中常

常充满了空气,热量将以导热及辐射的方式穿过这种气隙

层。这种情况与两固体表面真正完全接触相比,增加了附加

的传递阻力,称为接触热阻。

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换热面上常会积起水垢、

污泥、油污、烟灰之类的覆盖物垢层。所有这些覆盖物层都

表现为附加的热阻,使传热系数减小,换热器性能下降。这

种热阻称为污垢热阻。

4.简述对流换热和传热过程的区别、表面传热系数(对流换

热系数)和传热系数的区别。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

程。

传热过程是指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另

一侧的流体中去的过程。传热过程包含着三个环节:(1)从

热流体到壁面高温侧的热量传递;(2)从壁面高温侧到壁面

低温侧的热量传递,亦即穿过固体壁的导热;(3)从壁面低

温侧到冷流体的热量传递。

表面传热系数是对流换热计算时的比例系数,

h

A t

Φ

=

∆,它不仅取决于流体的物性以及换热表面的

形状、大小与布置,而且还与流速有密切的关系。

传热系数为传热过程计算时的比例系数,

12

1

11

k

h h

δ

λ

=

++

,其大小不仅取决于传热过程的

两种流体的种类,还与过程本身有关。

5.简述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

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热性能优劣的参数,即是一

种物性参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值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材

料,导热系数值还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表面传热系数是表征对流换热强弱的参数,它不仅取决

于流体的物性以及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与布置,而且还与

流速有密切的关系,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复杂函数。

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其大小

不仅取决于参与传热过程的两种流体的种类,还与过程本身

有关,如流速的大小,有无相变等。

6.简述温度场,等温面,等温线的概念。

物体中存在着温度的场,称为温度场,它是各时刻物体

中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温度场中同一瞬间同温度各点连成的面称为等温面。在

任何一个二维的截面上等温面表现为等温线。

7.写出导热问题三类边界条件的定义及其数学描述。

(1)规定了边界上的温度值,称为第一类边界条件。

其数学描述为:

0τ>时,()1w t f τ=。对于稳态导

热问题,w t

= 常量。

(2)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成为第二类边界条

τ>时,

()2w

t f n λτ∂⎛⎫

-= ⎪∂⎝⎭,式中,n 为表面A 的外法

线方向。对于稳态导热问题,

w q = 常量。

(3)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

h 及周围流体的温度f

t ,成为第三类边界条件。其数学描述

为:()

w f

w

t h t t n λ∂⎛⎫

-=- ⎪∂⎝⎭。在非稳态导热时,式中

h 及f

t 均可为时间的函数。

8,导热系数为什么和物体温度有关?而在实际工程中为什么经常将导热系数作为常数?

物体各部分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称为导热。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热性能优劣的参数。而微观粒子的热运动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导热系数和物体温度有关。

在实际工程中,在相当的温度范围内导热系数随物体温度的变化较小,因此常常将导热系数作为常数。

9.什么是形状因子?如何应用形状因子进行多维导热问题的计算?

导热问题中,两个等温面间导热热流量总是可以表示成

以下统一的形式:

()12S t t λΦ=-,其中,S 与导

热物体的形状及大小有关,成为形状因子。形状因子S 是有量

纲的物理量,其单位为

m 。

在多维导热问题中,如已知两个等温面的温度,计算出形状因

子,带入

()

12S t t λΦ=-,即可求得两个等温表面之

间的导热热流量。 19.对管内流和管外流,

Re 准则数中的特性长度的取法是不

一样的,说明其物理原因。

选取特征长度时,要把所研究问题中具有代表性的尺度

取为特征长度。由于管内流和管外流的换热面不同,管内流的换热面为管壁内表面,因此取管内径为特征长度;管外流的换热面为管壁外表面,因此取管外径为特征长度。

10.简述非稳态导热的分类及各类型的特点。

根据物体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特性可以将非稳态导热区分为两类: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近于恒定的值及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作周期性的变化。

前者物体中的温度分布存在着两个不同的阶段。在

第一阶段里,温度分布呈现出主要受初始温度分布控制的特性,即在这一阶段中物体中的温度分布受初始温度分布很大的影响。这一初始阶段称为非正规状况阶段。当过程进行到一定深度时,物体的初始温度分布的影响逐渐消失,物体中不同时刻的温度分布主要取决于边界条件和物性,此时非稳态导热过程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即正规状况阶段。

后者物体中各点的温度及热流密度都随时间作周

期性的变化。 11.简述

Bi 准则数,Fo 准则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hl

Bi λ

=,表征固体内部导热热阻与其界面

上换热热阻比值的无量纲数。

2

a Fo l τ=

,非稳态过程的无量纲时间,表

征过程进行的深度。 12.

0Bi →和Bi →∞各代表什么样的换热条

件?

/1/Bi h

δλ

=

Bi →时,/1/h δλ

,物体内部的导热热阻/δλ几乎

可以忽略,因而任一时刻物体中各点的温度接近均匀,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近于周围流体的温度。

Bi →∞时,1//h δλ,表面对流换热热

阻1/h 几乎可以忽略,因而过程一开始物体的表面温度

变化到周围流体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内部各点的温度逐渐趋近于周围流体的温度。

13.简述集总参数法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条件。

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称为集总参数法。如果物体的导热系数相当大,或者几何尺寸很小,或表面换热系数极低,则其导热问题都可能属于这一类型的非稳态导热问题。一般以式

()

/0.1V h V A Bi M

λ

=

<作为容许采用集

总参数法的判断条件,其中M 是与物体几何形状有关

的无量纲数。

24.对于实际凝结换热器,有那些方法可以提高膜状凝结换热系数?(1)排除不凝结气体 (2)使蒸气流动方向与液膜向下的流动同方向(3)管外侧强化凝结的表面结构 (4)管内侧采用扰动避免液膜厚度不断增厚

14.无限大平板和半无限大平板的物理概念是什么?半无限大平板的概念是如何应用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

所谓无限大平板是对实际物体的一种抽象及简化处

理。当一块平板的长度和宽度远大于其厚度,因而平板的长度和宽度的边缘向四周的散热对平板内的温度分布影响很小,以致于可以把平板内各点的温度看作仅是厚度的函数时,该平板就是一块“无限大”平板。

所谓半无限大平板,几何上是指从

0x =的界面

开始向正的

x 方向无限延伸的平板

若一具有有限厚度和均匀初温的平板,其一侧表面

的边界条件突然受到热扰动。当扰动的影响还局限在表面附近而尚未深入到平板内部中去时,就可有条件地把该平板视为一“半无限大平板”。

15.对流换热是如何分类的?影响对流换热的主要物理因素有哪些?对流换热的分类如下所示: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流体流动的起因;(2)流体有无相变;(3)流体的流动状态;(4)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5)流体的物理性质

16.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的物理意义和数学定义是什

么?在固体表面附近流体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流动边界层,又称速度边界层。通常规定达到主流速度的99%处的距离为速度边界层的厚度,记为

δ

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温

度边界层或热边界层,其厚度记为

t δ。一般以过余温度为

来流过余温度的99%处定义为

t δ的外边界。

17.管外流和管内流的速度边界层有何区别?

管外流情况下,换热壁面上的速度边界层能自由发

展,不会受到邻近壁面存在的限制。

管内流情况下,当流体从大空间进入圆管时,速度

边界层有一个从零开始增长直到汇合于管子中心线的过程。 18.什么是特征长度和定性温度?选取特征长度的原则是什么?出现在特征数定义式中的几何尺度称为特征长度。

用以决定流体物性参数的温度称为定性温度。 选取特征长度的原则为:要把所研究问题中具有代

表性的尺度取为特征长度。

20.什么是相似原理?判断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是什么?相

似原理在工程中有什么作用?对于两个同类的物理现象,如果在相应的时刻与相应的地点上与现象有关的物理量一一

对应成比例,则称此两现象彼此相似。判断两个同类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是:(1)同名的已定特征数相等;(2)单值性条件相似。所谓单值性条件,是指使被研究的问题能被唯一地确定下来的条件,它包括:(1)初始条件;(2)边界条件;(3)几何条件;(4)物理条件。

相似原理可用来指导试验的安排及试验数据的整

理,也可用来知道模化试验。

21.

Nu ,Re ,Pr ,Gr 准则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hl

Nu λ=,是壁面上流体的无量纲温度梯度。

Re ul

ν

=,是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的一种度量。

Pr p c a

ηνλ==,是动量扩散厚度与热量扩散

厚度之比的一种度量。

3

2

gl t

Gr αν

∆=

,是浮升力与粘性力之比的一种

度量。

22.简述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的概念。

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

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当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湿润壁面时,凝结液体在壁面上

形成一个个的小液珠,称为珠状凝结。

23.对于单根管子,有那些因素影响层流膜状凝结换热?它们起什么作用?(1)不凝结气体 ,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积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同时蒸气分压力的下降,使相应的饱和温度下降,减小了凝结的驱动力

t ∆,也使凝结过程削弱。

(2)蒸气流速 ,蒸气流速高时,蒸气流对液膜表面会产生明显的粘滞应力。其影响又随蒸气流向与重力场同向或异向、流速大小以及是否撕破液膜等而不同。一般来说,当蒸气流动方向与液膜向下的流动同方向时,使液膜拉薄,h 增大;反方向时则会

阻滞液膜的流动使其增厚,从而使

h 减小。

(3)过热蒸气 对于过热蒸气,只要把计算式中的潜热改用过热蒸气与

饱和液的焓差,亦可用饱和蒸气的实验关联式计算过热蒸气的凝结换热。(4)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性

只要用

r '代替计算公式中的r ,就可以照顾到这两

个因素的影响:

()0.68p s w r r c t t '=+-。

(5)管内冷凝,以水平管中的凝结为例,当蒸气流速低时,凝结液主要积聚在管子的底部,蒸气则位于管子上半部。如果蒸气流速比较高,则形成所谓环状流动,凝结液较均匀地展布在管子四周,而中心则为蒸气核。随着流动的进行,液膜厚度不断增厚以致凝结完时占据了整个截面。

(6)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用各种带有尖峰的表面使在其上冷凝的液膜减薄,以及使已凝结的液体尽快从换热表面上排泄掉。这样可以强化膜状凝结换热。

25.什么是黑体,灰体?实际物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看成是灰体?吸收比

1α=的物体叫做绝对黑体,简

称黑体。在热辐射分析中,把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对工程计算而言,只要在所研究的波长范围内光谱吸收比基本上与波长无关,则灰体的假定即可成立,而不必要求在全波段范围内()

α

λ为常数

26.物体的发射率,吸收比,反射比,穿透比是怎样定义的?发射率和反射比有何不同?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力的比值称为实际物体的发射率,记为

ε

。物体对投入辐射所吸收的百分数称为该物体的吸收

比。物体对投入辐射所反射的百分数称为该物体的反射比。投入辐射穿透物体的百分数称为该物体的穿透比。 发射率是表征实际物体辐射力的大小。反射比是表征物体对投入辐射的反射能力的大小。

28.物体的发射率取决于物体本身,而不涉及外部条件。因此,发射率可看成是物性。但是吸收比与外界条件有关。为什么对于灰体,吸收比也可看成是物性,并等于发射率?按灰体的定义,其吸收比与波长无关,在一定温度下是一个常数。假设在某一温度T 下,一灰体与黑体处于

热平衡,按基尔霍夫定律

()()T T αε=。然后,

考虑改变该灰体的环境,使其所受到的辐射不是来自同温下的黑体辐射,但保持其自身温度不变,此时考虑到发射率及灰体吸收比的性质,显然仍有

()()T T αε=。所以对于灰体,一定有

αε=。

29.简述黑体辐射基本定律的物理意义及计算应用。

普朗克定律揭示了黑体辐射能按照波长分布的规

律:

()

25

1/1

b c T c E e

λλλ-=

-

式中:

b E λ:光谱辐射力,3/W m ; λ:

波长,

m T :黑体的热力学温度,K

1

c :第一辐射常量,其值为

1623.74210W m -⨯;n 2c :第二辐射常

量,其值为

21.438810m K -⨯。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说明黑体辐射力正比例于

其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

4b E T σ=

兰贝特定律揭示了黑体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的规律:

()L L θ==常量

30.简述角系数的定义及性质。

把从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中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成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记为X 1,2。 角系数的性质(1)相对性

11,222,1A X A X = (2)

完整性对N 个表面组成的封闭腔有,

1,1

1N

j

j X

==∑

(3)可加性设表面2有2a 和2b 两部分组成,则有

1,21,21,2a B X X X =+

31.什么是有效辐射?如何应用在灰体辐射计算中?

单位时间内离开表面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为该表面

的有效辐射,记为

J 。

在两个等温的漫灰表面组成的二维封闭系统中,无

论对于哪种情况,表面1、2之间的辐射换热量为:

1,2111,2222,1A J X A J X Φ=-

32.气体辐射有什么特点?

(1)不同气体,辐射和吸收的本领不同。 (2)气体辐射对波长具有选择性。

(3)气体的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器中进行的,与气体在容器中的分子数目及容器的形状和容积有关。 33.强化传热的原则是什么?

强化传热时,对热阻较大的一侧流体换热下功夫,往往能收到显著的效果。即在传热温差不变时,改变传热过程中热阻大的那一环节的热阻,可以大大增加传热过程的传热量。

如果要采用加肋片的方式强化传热过程的话,只有在h i ,h o 相差较大,而A i ,A o 相差不大时,在h 较小的一侧加肋才能收到显著的强化效果。当A i h i ≈A o h o 但数值都很小时,两侧都要强化措施,如双侧强化管。

《传热学》第四版_名词解释和简答的总结

1、傅里叶定律P35:在导热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的导热量,正比于垂直该 截面方向上的变化率和截面面积,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2、热导率(导热系数)P6、P37:表征材料导热性能优劣的参数,即是一种热物性参数, 单位W/(m·k)。数值上,其定义为单位温度梯度(在1m长度内温度降低1K)在单位时间内经单位导热面所传递的热量。 3、绝对黑体P9:简称黑体,是指能吸收投入到其表面上的所有热辐射能量的物体。 4、传热系数P13:数值上,它等于冷、热流体间温差△t=1°C、传热面积A=1m2时热流量 的值,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 5、热扩散率P45:定义式为a=λ/ρc,它表示物体在加热或冷却中,温度趋于均匀一 致的能力。这个综合物性参数对稳态导热没有影响,但是在非稳态导热过程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6、接触热阻P67:在未接触的界面之间的间隙常常充满了空气,与两个固体便面完 全接触相比,增加了附加的传递阻力,称为接触热阻。 7、肋效率P62:表征肋片散热的有效程度。肋片的实际散热量与其整个肋片都处于肋基温 度下得散热量之比。 8、第一类边界条件P44:规定了边界上的温度值,称为第一类边界条件。 9、第二类边界条件P44: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称为第二类边界条件。 10、第三类边界条件P44:规定了边界上的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及周围流体 的温度t f,称为第三类边界条件。 11、集中参数法P117:当固体内部的导热热阻小于其表面的换热热阻时,固体内部的温度 趋于一致,近似认为固体内部的温度t仅是时间τ的一元函数而与空间坐标无关,这种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方法称为集总参数法。 12、当量直径P?:定义:把水利半径相等的圆管直径定义为非圆管的当量直径。 13、混合对流P273:当0.1≤Gr/Re2≤10时称混合对流。 14、定性温度P?:定性温度为流体的平均温度。 15、膜状凝结P301:如果凝结液体很好地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就称为膜状凝结。 16、珠状凝结P301:当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时,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以个个的小液珠,称为珠状凝结。 17、烧毁点:燃料元件发生烧毁的位置。 18、热边界层其厚度:? 19、维恩位移定律P357:在一定温度下,绝对黑体的与辐射本领最大值相对应的波长λ和绝对温度T的乘积为一常数,波长λm与温度T成反比的规律称为维恩位移定律。 20、玻耳兹曼定律P356:E b=σεT4,表示黑体辐射力也热力学温度(K)的关系。 21、基尔霍夫定律P375:在给定温度下,对于给定波长,所有物体的比辐射率与吸收率的比值相同,且等于该温度和波长下理想黑体的比辐射率。 22、角系数P396:辐射换热时,一个表面发出的辐射能落到另一表面上的百分数。 23、有效辐射P405: 有效辐射是指单位时间内离开表面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记为J。 24、投入辐射P405:单位时间内从外界投入到物体的单位表面积上的总辐射能称为投入辐射。 25、复合换热表面传热系数:? 26、重辐射面P440:净辐射传热量为零的表面。 27、光谱发射率:热辐射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与处于相同温度的黑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之比。

传热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传热学》试题库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四、简答题 1.试述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差别,并各举1~2个实际例子说明。 (提示:从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定义及特点来区分这三种热传递方式) 2.请说明在传热设备中,水垢、灰垢的存在对传热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防止? (提示:从传热过程各个环节的热阻的角度,分析水垢、灰垢对换热设备传热能力与壁面的影响情况) 3. 试比较导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的差别,它们各自的单位是什么? (提示:写出三个系数的定义并比较,单位分别为W/(m·K),W/(m2·K),W/(m2·K))4.在分析传热过程时引入热阻的概念有何好处?引入热路欧姆定律有何意义? (提示:分析热阻与温压的关系,热路图在传热过程分析中的作用。) 5.结合你的工作实践,举一个传热过程的实例,分析它是由哪些基本热量传递方式组成的。(提示:学会分析实际传热问题,如水冷式内燃机等) 6.在空调房间内,夏季与冬季室内温度都保持在22℃左右,夏季人们可以穿短袖衬衣,而冬

传热学_-常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传热过程: 热量从壁一侧的高温流体通过壁传给另一侧的低温流体的过程。 导热系数: 物体中单位温度降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 热对流: 只依靠流体的宏观运动传递热量的现象称为热对流。 表面传热系数: 单位面积上,流体与壁面之间在单位温差下及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能量。 保温材料: 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度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 )的材料。 温度场: 指某一时刻空间所有各点温度的总称。 热扩散率: a=c ρλ 表示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时,物体内各部分温度趋向均匀一致的能力。 临界热绝缘直径c d :对应于总热阻l R 为极小值的保温层外径称为临界热绝缘直径。 集中参数法: 当1.0B i 时,可以近似的认为物体的温度是均匀的,这种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认 为物体温度均匀的分析方法。 辐射力: 单位时间内,物体的每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所发射全波长的总能量。 单色辐射力: 单位时间内,物体的每单位面积,在波长λ附近的单位波长间隔内,向半球空间发射的 能量。 定向辐射力: 单位时间内,物体的每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的某给定辐射方向上,在单位立体角内所 发射全波长的能量。 单色定向辐射力: 单位时间内,物体的每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的某给定辐射方向上,在单位立体角 内所发射在波长λ附近的单位波长间隔内的能量。 辐射强度: 单位时间内,在某给定辐射方向上,物体在与发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每单位投影面积,在 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全波长的能量称为该方向的辐射强度。 有效辐射:单位时间离开单位面积表面的总辐射能。 辐射隔热:为减少表面间辐射换热而采用高反射比的表面涂层,或在表面加设遮热板,这类措施称为辐 射隔热。 黑体: 能全部吸收外来射线,即1=α的物体。 白体: 能全部反射外来射线,即1=ρ的物体,不论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透明体: 能被外来射线全部透射,即1=τ的物体。 热流密度: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 肋片效率: 衡量肋片散热有效程度的指标,定义为在肋片表面平均温度m t 下,肋片的实际散热量φ与 假定整个肋片表面处在肋基温度o t 时的理想散热量o φ的比值。

(完整版)传热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传热学》试题库 第一早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 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 (分 子、 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 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 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 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 1K 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填空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_、 、 。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流量是指 _______________ ,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热流密度是指 _______ ,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W ,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W/m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传热过程是指 ________________,它的强烈程度用 来衡量。 (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总传热系数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传热系数是指 ___ ,单位是 。 2 (传热温差为1K 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W / (m K))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对流传热系数的单位是 ______________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W / (m K), W / (m K), W / (m K))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合传热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合传热系数等于 _________ 之和,单位是 。 2 (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之和,对流传热系数与辐射传热系数之和, W / (m K))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面积热阻r t 的单位是 _____________ ;总面积热阻 R 的单位是 。 (m 2 K/W , K/W ) 8 单位面积导热热阻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 (5/ 入)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面积对流传热热阻的表达式为 。 (1/h ) 10 •总传热系数K 与单位面积传热热阻 r t 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 。 (r t =1/K )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 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 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 1K 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 1K 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 1K 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 2 W / (m K)。 / 2 W / (m K)。 2 W / (m K)。 对流传热系 辐射传热系 复合传热系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传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 热传孚:杨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住移肘,依靠分孑、原子及勺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尹生的热能传递_。 2. 传热糸数:症数值上等于冷、热流体间温差△ t=lT.传热面积A二1m2肘的热浇量的值,它裹征传热过程的强.玖程度。 3. 传热过程:热量从壁一側的高温流体通过壁传给另一側的低温流体的过程。 4. 温度场:指各个肘刻杨体内各点温度组成的集合,又称温度分布。一般的,物体的温度场是肘间和•空间的函数。 5. 等温面:同一瞬间,温度场中所有温度和同的点所组成的面。 6. 等温线:柱任何一个二维槪面上,等温面表现为等温线。 7. 温度梯度:症温度场中票点处沿等温面的法向的最大方向孚数,Vto 8. 热流量:单伐.肘间内通过票一给定面积的热量。诃为©。 9. 热流酒度:通过单佞面积的热流量。诃为q。 10. 热对流: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浇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佞移,冷、热流体相互樱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 11. 在面传热糸数:单伐面积上,流体与壁面之间在单住温差下及单住肘间内所能传递.的能量。 12. 对流传热:流体流过一个场体表面肘流体与场体表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13.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流体的流动。 14. 强制对流:流体的流动是由于水泵、凤机戎者其他庄差作用所凌成。 15. 沸腾传热(凝结传热八液体在热表面上端勝(及蒸九莊冷表面上我结丿的对浇传热。 16. 入D段和充分发钱段:流体从进入管D开始,需经坊一段距禽,•管新面流速分布和流动

状态才能达到定型,这一段距富通称进D段。之后,流恚走型,流动达到充分发曼,称为流动充分发袈段。 17.ii棋化现象:<]然对流茶流的表面传热糸数与主型尺寸无关的现象。 18. 辐射:场体通过电瑤.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19. 热辐射:场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岀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輛射能的现象称~。 20. 辐射传热:辐射占吸收过程的综合结果就凌成了以辐射的方式进行的场体间的热量传雄。 21. 黑体:指能吸收仪入到其表面上的所有热輛射能量的场体。 22. 傅里叶导热定律:在导热过程中,单伐肘间内通过给岌輕面的导热量,正比于垂直该拠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和拠面面积,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度升壽的方向相反。 23. 徐温材料:国家标准规走,凡平均温度不壽于35OV,导热糸数不大于0.12w/(m • k)的材料。 24•热扩散率(热护散糸数/导温糸救八a =—,表示杨体彼加热或冷却肘,扬0 体内各部分温度趨向均匀一玫的能力。a 表示扬体内部温度扯平的能力越 丸,材抖中温度变化传樁的越迅速。 25.接牡热阻:两个名义上互相接紐的固体在面,实际上接紘仅发生莊一些禽散的面积元上,在未搖紘札面之间的间陳中充满咗%,热量将■以导热的方式導过这种宅隙层。这种情况下与两固体表面真正免全接紐相比,增加了附加的传递.阻力。 26 •肋效率〃「:衡量肋片散热有效程度的指标,岌义为在肋片在面平均温度g 下,肋片的实际散热量e与假定整个肋片哀面处在肋基温度5肘的理想敬热量

传热学复习资料

传热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热流量是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热流密度是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温度差或不同温度物体接触时,物质微粒的热运动传递热量的现象。对流传热是流体通过固体壁的热传递过程,包括表面对流传热和导热。辐射传热是物体向周围空间发出和接收热辐射能的过程。总传热过程是指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对流传热系数、辐射传热系数和复合传热系数分别表示对流传热能力、辐射传热能力和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总传热系数表示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二、填空题 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热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热流密度是指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单位为W/m2. 3.总传热过程是指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 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总传热系数表示它的强烈程度。 4.总传热系数是指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 位时间内的传热量,单位为W/(m2·K)。 5.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对流传热系数的单位是 W/(m2·K),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2·K)。 6.复合传热是指复合传热系数等于对流传热系数和辐射传 热系数之和,单位为W/(m2·K)。 7.单位面积热阻rt的单位是K/W,总面积热阻Rt的单位 是m2·K/W。 8.单位面积的导热热阻可以表示为m2·K/W或K/W。 9.单位面积的对流传热热阻可以表示为1/h。 10.总传热系数K与单位面积传热热阻rt的关系为rt=1/K。

11.总传热系数K与总面积A的传热热阻Rt的关系为 Rt=1/KA。 12.稳态传热过程是指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热量传递过程。 13.非稳态传热过程是指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热量传递过程。 14.某燃煤电站过热器中,烟气向管壁传热的辐射传热系数为30W/(m2·K),对流传热系数为270W/(m·K),其复合传热系数为100 W/(m2·K)。 15.由炉膛火焰向水冷壁传热的主要方式是热辐射。 16.由烟气向空气预热器传热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 17.已知一传热过程的热阻为0.035K/W,温度差为70℃,则其热流量为2kW。 18.一大平壁传热过程的传热系数为100W/(m2·K),热流体侧的传热系数为200W/(m2·K),冷流体侧的传热系数为250W/(m2·K),平壁的厚度为5mm,则该平壁的导热系数为5 W/(m·K),导热热阻为0.001(m2·K)/W。 19.总传热方程式可表示为φ=KAΔt或q=KΔt。 20.已知平壁厚0.02m,热阻为0.02m2·K/W,则其导热系数为1 W/(m·K)。

传热学 常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热阻:反映阻止热量传递的能力的综合参量。 肋效率:征肋片散热的有效程度。肋片的实际散热量与其整个肋片都处于肋基温度下得散热量之比。 接触热阻:在未接触的界面之间的间隙常常充满了空气,与两个固体便面完全接触相比,增加了附加的传递阻力,称为接触热阻。 换热器的污垢热阻:换热器在运行中积起的垢层的导热阻力,它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当量的热阻值。491 导热系数:物体中单位温度降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热边界层及厚度:在对流传热条件下,主流与壁面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在壁面附近的一个薄层内,流体温度在壁面的法线方向上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在此薄层之外,流体的温度梯度几乎为零,此薄层称为温度边界层. 定性温度:定性温度为流体的平均温度。 汽化核心:加热表面能产生气泡的地点。 黑度:实际辐射力E和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Eb之比 黑体指能吸收投入到其表面上的所有热辐射能量的物体。 灰体: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常数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其吸收系数介于0与1之间的物体。 有效辐射:有效辐射是指单位时间内离开表面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记为J。 投射辐射:单位时间内从外界投入到物体的单位表面积上的总辐射能。 重辐射面:表面温度未定而净辐射传热量为零的表面。 简单逆流式换热器: 定向辐射强度:从黑体单位可见面积发射出去的落到空间任意方向的单位立体角中的能量,称为定向辐射强度。 膜状凝结:如果凝结液体很好地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就称为膜状凝结。 珠状凝结:当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时,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以个个的小液珠,称为珠状凝结。 热扩散率:定义式为a=λ/ρc,它表示物体在加热或冷却中,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这个综合物性参数对稳态导热没有影响,但是在非稳态导热过程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定向辐射强度:指垂直于辐射方向的物体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内向外发射出的辐射能量。是一表征物体表面沿不同方向发射能量的强弱的物理量。 特征尺寸:在分析计算中作为依据的对换热有决定意义的尺寸。辐射力:辐射力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出去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的总量,它的常用单位是W/㎡。 对流换热和表面传热系数:流体经过固体表面时流体与固体间的热量交换。对流传热基本计算式——牛顿冷却公式中的比例系数,一般记做h,以前又常称对流换热系数,单位是W/(㎡*K),含义是对流换热速率。 烧毁点:燃料元件发生烧毁的位置。傅立叶定律及其表达式:在导热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 过给定截面的导热量,正比于垂直该截面方向上的变化率 和截面面积,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 反。 △Q=—λAdt/dx 牛顿冷却公式:对单位面积有 q=h△t ;对于面积为A 的接触面:Ф=Ah△tm(m是下标) 黑体辐射的四个基本定律:①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②普 朗克定律③兰贝特定律④维恩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在给定温度下,对于给定波长,所有物体 的比辐射率与吸收率的比值相同,且等于该温度和波长下 理想黑体的比辐射率。 相似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Bi数:hl/入固体内部导热热阻与界面上换热热阻之比。 Fo数:aτ/l2非稳态过程的无量纲时间,表征过程进行 的深度。 Nu数:hl/λ壁面上的流体无量纲温度梯度。 Re数:ul/v 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的一种度量。 Pr数:μсp/λ=v/a 动量扩散能力与热量扩散能力的一 种度量。 Gr数:gl3αv△t/v2浮升力与粘性力之比的一种量度。 1.热量传递有哪几种基本方式?它们各自的传热机理是 什么?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物体各部分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 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称为导 热(或称为热传导)。 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从而流体各部分之间 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 程。 物体会因为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为热的原因 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自然界中各个物体都不停 地向空间发出热辐射,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其他物体发出的 热辐射。辐射与吸收过程的综合结果就造成了以辐射方式 进行的物体间的热量传递——辐射换热。 2.什么叫传热过程?传热系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是什 么? 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另一侧的流体 中去的过程称为传热过程。 传热系数,数值上它等于冷、热流体间温压 1 t?=℃、传热面积2 1 A m =时的热流量的值, 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传热过程越强,传热系 数越大,反之越小。 3.简述接触热阻,污垢热阻的概念。 两个名义上互相接触的固体表面,实际上接触仅发 生在一些离散的面积元上。在未接触的界面之间的间隙中常 常充满了空气,热量将以导热及辐射的方式穿过这种气隙 层。这种情况与两固体表面真正完全接触相比,增加了附加 的传递阻力,称为接触热阻。 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换热面上常会积起水垢、 污泥、油污、烟灰之类的覆盖物垢层。所有这些覆盖物层都 表现为附加的热阻,使传热系数减小,换热器性能下降。这 种热阻称为污垢热阻。 4.简述对流换热和传热过程的区别、表面传热系数(对流换 热系数)和传热系数的区别。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 程。 传热过程是指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另 一侧的流体中去的过程。传热过程包含着三个环节:(1)从 热流体到壁面高温侧的热量传递;(2)从壁面高温侧到壁面 低温侧的热量传递,亦即穿过固体壁的导热;(3)从壁面低 温侧到冷流体的热量传递。 表面传热系数是对流换热计算时的比例系数, h A t Φ = ?,它不仅取决于流体的物性以及换热表面的 形状、大小与布置,而且还与流速有密切的关系。 传热系数为传热过程计算时的比例系数, 12 1 11 k h h δ λ = ++ ,其大小不仅取决于传热过程的 两种流体的种类,还与过程本身有关。 5.简述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 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热性能优劣的参数,即是一 种物性参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值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材 料,导热系数值还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表面传热系数是表征对流换热强弱的参数,它不仅取决 于流体的物性以及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与布置,而且还与 流速有密切的关系,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复杂函数。 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其大小 不仅取决于参与传热过程的两种流体的种类,还与过程本身 有关,如流速的大小,有无相变等。 6.简述温度场,等温面,等温线的概念。 物体中存在着温度的场,称为温度场,它是各时刻物体 中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温度场中同一瞬间同温度各点连成的面称为等温面。在 任何一个二维的截面上等温面表现为等温线。

传热学简答题

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机理自然界是否存在单一的热量传递方式举例 答:三种方式为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是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分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热对流是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热辐射是物体通过由于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存在,太阳与地球间的热辐射,固体的热量由热的一端流向冷的一端。 2.导热系数及不同相态的材料导热系数差异 答:=λ 3.导热、对流、辐射换热之间的区别 答:导热与辐射中物体各部分是不发生相对位移的,而对流中流体各部分发生相对位移。导热与对流均需要介质才能传递热量且无能量形式的转换,而辐射则不需要介质且有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 4.什么是温度场什么是温度梯度 答:各个时刻物体的各点温度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温度场。温度梯度是温度变化的速度与方向,它是温度变化最剧烈的方向。 5.等温线的概念与性质 答:温度场在同一瞬间相同温度的各点连成的线叫等温线。物体中的任一条等温线要么形成一个封闭的曲线,要么终止在物体表面上,它不会与另一条等温线相交。当等温线图上每两条相邻等温线的温度间隔相等时,等温线的疏密可直观的反映出不同区域导热热流密度的相对大小,等温线越密,热流密度越大。 6.导热微分方程及其理论依据 答:Φ+∂∂∂∂+∂∂∂∂+∂∂∂∂=∂∂)()()(z t z y t y x t x t pc λλλτ,依据为能量守恒定律,即导入微元体的总热流量+微元体内热源的生成热=导出微元体的总热流量+微元体热力学能的 增量。 7.定解条件及常见边界条件 答:定解条件:使微分方程获得某一特定问题的解的附加条件。1)初始条件:给出初始时刻的温度分布2)边界条件:给出导热物体边界上的温度或换热情况。第一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的温度值。第二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第三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及流体温度tf 。对稳态问题只需边界条件。 8.肋片导热的特点及加肋的原因 答:特点:肋片伸展的方向上有表面的对流传热及辐射传热,因而肋片中沿导热热流方向上热流量是不断变化的。原因:采用肋片可有效的增加换热面积,增加对流传热量。 9.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于稳态导热的基本特点 答: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称为非稳态导热。区别:非稳态导热过程中在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的导热量是不同的。 10.什么叫集中参数法实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称为集中参数法。实质是固体内部的导热热阻远小于其表面的换热热阻时,任何时刻固体内部的温度都趋于一致,以致于可以认为整个固体在同一瞬间均处于同一温度下。应注意只适用于当Bi=hl /λ≤(平板)、(圆柱)、(球)时。 11.试说明无限大平板的概念并举例子,可以按无限大平板来处理的非稳态导热问题 答:从X=0的界面开始可以向正向以及上、下方向无限延伸,而在每一个与X 坐标垂直的截面上物体的温度都相等的物体。例子:一块几何上为有限厚度的平板,起初具有均匀的温度,然后其一侧表面突然受到热扰动。当扰动的影响还局限在表面附近而尚未深入到平板内部去时,就可把该平板视为—“半无限大物体”。 12.对流换热定义对流换热系数是怎样定义出来的影响h 的因素研究h 的常用方法 答: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流体与固体间的热量交换称为对流传热。m t A h ∆•Φ =。影响因素:(1)流体流动的动因(2)有无相变(3)流动状态(4)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5)流体的物 理性质。研究方法:(1)分析法(2)实验法(3)比拟法(4)数值法。 13.傅里叶定律中的负号起什么作用牛顿冷却公式是如何解决的)(w s t t h q -=与)(s w t t h q -=两式各自描述什么对流换热 答:负号说明热量传递方向与温度升高方向相反。牛顿冷却公式是通过定义温差△t 的概念来解决的。△t 恒大于0.。)(w s t t h q -=是凝结换热,而)(s w t t h q -=则是计算流体沸腾时的换热量。其中s t 为饱和流体温度,w t 为壁面温度。 14.流体流动边界层及其厚度和热边界层及其厚度的定义边界层理论的要点 答:流动边界层: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流体黏性的作用使得在固体壁面附近存在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达到主流速度的99%处距离y 为流动边界层厚度δ。热边界层: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一般以过余温度为来流过余温度的99%处定义为其厚度δt 。要点:1.边界层厚度远小于特征长度;2.边界层到过渡区,再到湍流,湍流分为湍流核心区,层流底层;3.把流场分为主流区与边界层区;4主流区列出惯性流体微分方程,边界层区列粘性流体微分方程。 15.相似原理的主要内容怎么判断两物理现象相似相似原理的用途通过相似原理对于强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非稳态无限大平板问题可以表示成什么无因次量的函数关系 答:主要内容:同名相似特征数相等;同一类现象中相似特征数的数量及其间的关系;两个同类物理现象相似的充要条件。判断:同名的已定特征数相等;单值性条件相似(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几何条件、物理条件)。管内强制对流:Nu=f (Re ,Pr ),自然对流:Nu=f (Gr ,Pr ),非稳态:),(0 Fo Bi f =θθ,用途:①减少实验次数,得出一个通用性的规律或结果;②得出的

传热学简答题

传热学简答题 1、冬天,经过在白天太阳底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感到很暖和,并且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明显。解释其原因。 答:棉被经过晾晒以后,可使棉花的空隙里进入更多的空气。而空气在狭小的棉絮空间里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是导热,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20℃,1.01325×10^5Pa时,空气导热系数为0.0259W/(m.k)),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经过拍打的棉被可以让更多的空气进入,因而效果更明显。 2、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工作,穿单衣会感到很舒适,而冬季在保持22℃的室内工作时,却必须穿羽绒衣才觉得舒服。从传热学分析原因。 答:首先,冬季和夏季最大的区别就是室外温度不同,夏季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因此通过墙壁的热量的传递方式是由室外传向室内,而冬季则相反,因此冬季和夏季墙壁内表面温度不同,夏季高而冬季低。因此尽管冬季室内温度略高于夏季,但是人体在冬季通过辐射与墙壁的散热比夏季高很多,由于人体对于冷感的感受主要是散热量,所以在冬季要传一些后的衣服。 3、冬天,在相同的室外条件下,为什么有风比无风时感觉更冷一些? 答:假定人体表面温度相同时,人体的散热在有风时相当于强制对流换热,而在无风时属于自然对流换热。而空气的强制对流换热比自然对流强烈,因而在有风时人体带走的热量更多,所以感到更冷一些。 4、利用同一台冰箱储存相同的物质时,试问结霜的冰箱耗电量大还是未结霜的冰箱耗电量大? 答: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冰箱的结霜相当于在冰箱蒸发器和冰箱冷冻室之间增加了一个附加热阻,因此,要达到相同的制冷温度,必然要求蒸发器处于更低的温度,所以结霜的冰箱耗电量更大。 5、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各环节都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

传热学 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 1.热传导: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同的两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其自 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 2.导热系数入:单位厚度的物体具有单位温差时,在它的单位面积上每单位时间的导热量。 其单位为W/(m・K) 3.热对流:流体内部,只依靠有温差流体微团的宏观掺混运动传递热量的现象 4.对流换热:流体在与它温度不同的壁面上流动时,两者产生热量交换,这一热量传递过 程称为对流换热过程 5.对流换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h:单位面积上,流体与壁之间在单位温差下及单位时 间内所能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m2・K) 6.传热过程:冷热两种流体隔着固体壁面的换热,即热量从壁一侧的高温流体通过壁传给 另一侧的低温流体的过程 7.传热系数k单位时间,单位壁面积上,冷热流体间温差为1°C时所传递的热量。单位为 W/(m2・K) 8.热阻:热量传递路径上的阻力,反映了热量传递过程中热量与温差的关系;单位面积的 导热热阻R=8/入,单位为(m2・K)/W;总面积的导热热阻R=8/(入A),单位为K/W 入 9.辐射换热:物体间靠热辐射进行的能量传递称为辐射换热 10.温度场:某一时刻空间所有各点温度的总称 11.温度梯度:沿等温线法线方向上的温度增量与发向距离的比值 12.等温面: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连接所构成的面叫做等温面 13.热流密度矢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称为热流密度。定义等温面上某 点,以通过该点最大热流密度的方向为方向,数值上正好等于沿该方向热流密度的矢量称为热流密度矢量,简称热流矢量 14.热扩散率(热扩散系数,导温系数)a:a-入/(P C p)称为热扩散率,热扩散系数,导 温系数,单位为m2/s,表征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时,物体内各部分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 15.稳态导热:物体的温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导热过程称为稳态导热 16.临界热绝缘直径:对应于总热阻为极小值时的保温层外径称为临界热绝缘直径 17.肋片效率n f:在肋片表面平均温度下,肋片的实际散热量与假定整个肋片表面都处在 肋基温度时的理想散热量的比值 18.接触热阻:当导热过程在两个直接接触的固体之间进行时,由于固体表面不是理想平 整的,所以两固体直接接触的界面容易出现点接触,或者只是部分的而不是完全的和平整的面接触,这时就会给导热过程带来额外的热阻,这种热阻称为接触热阻 19.(导热)形状因子:将有关涉及物体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因素归纳在一起,称为形状因子 20.非稳态导热:温度场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21.瞬态导热:物体的温度不断升高(加热过程)或降低(冷却过程),在经历相当长的 时间之后,物体的温度逐渐趋近于周围物体的温度,最终达到平衡,这样的过程称为瞬态导热,即为加热或冷却过程 22.周期性非稳态导热:温度按照一定的周期发生变化的导热过程 23.(瞬态温度变化的)正常情况阶段:经历不规则情况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始温度的 影响逐渐消失,此时物体内部各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具有一定的规律,称为正常情况阶段 24.集总参数法:当BivO.1时,可以近似地认为物体的温度是均匀的,这种忽略物体内部导 热热阻,认为物体温度均匀一致的分析方法称为“集总参数法”

《传热学期末复习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传热学试题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填空题 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热流量是指,单位是。热流密度是指,单位是。 (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W,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W/m2) 3.总传热过程是指,它的强烈程度用来衡量。 (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总传热系数) 4.总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是。 (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W/(m2·K)) 5.导热系数的单位是;对流传热系数的单位是;传热系数的单位是。 (W/(m·K),W/(m2·K),W/(m2·K)) 6.复合传热是指,复合传热系数等于之和,单位是。 (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之和,对流传热系数与辐射传热系数之和,W/(m2·K))

传热学简答题

传热学简答题

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机理?自然界是否存在单一的热量传递方式?举例 答:三种方式为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是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分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热对流是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热辐射是物体通过由于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存在,太阳与地球间的热辐射,固体的热量由热的一端流向冷的一端。 2.导热系数及不同相态的材料导热系数差异? 答:n x t q ∂∂=λ物质,固态>液态>气态。它与物质的种类及热力学状态(温度、压力)等有关。 3.导热、对流、辐射换热之间的区别? 答:导热与辐射中物体各部分是不发生相对位移的,而对流中流体各部分发生相对位移。导热与对流均需要介质才能传递热量且无能量形式的转换,而辐射则不需要介质且有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 4.什么是温度场?什么是温度梯度? 答:各个时刻物体的各点温度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温度场。温度梯度是温度变化的速度与方向,它是温度变化最剧烈的方向。 5.等温线的概念与性质? 答:温度场在同一瞬间相同温度的各点连成的线叫等温线。物体中的任一条等温线要么形成一个封闭的曲线,要么终止在物体表面上,它不会与另一条等温线相交。当等温线图上每两条相邻等温线的温度间隔相等时,等温线的疏密可直观的反映出不同区域导热热流密度的相对大小,等温线越密,热流密度越大。 6.导热微分方程及其理论依据? 答:Φ+∂∂∂∂+∂∂∂∂+∂∂∂∂=∂∂)()()(z t z y t y x t x t pc λλλτ,依据为能量守恒定律,即导入微元体的总热流量+微元体内热源的生成热=导出微元体的总热流量+微元体热力学能的增量。 7.定解条件及常见边界条件? 答:定解条件:使微分方程获得某一特定问题的解的附加条件。1)初始条件:给出初始时刻的温度分布2)边界条件:给出导热物体边界上的温度或换热情况。第一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的温度值。第二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第三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及流体温度tf 。对稳态问题只需边界条件。 8.肋片导热的特点及加肋的原因? 答:特点:肋片伸展的方向上有表面的对流传热及辐射传热,因而肋片中沿导热热流方向上热流量是不断变化的。原因:采用肋片可有效的增加换热面积,增加对流传热量。 9.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于稳态导热的基本特点? 答: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称为非稳态导热。区别:非稳态导热过程中在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的导热量是不同的。 10.什么叫集中参数法?实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称为集中参数法。实质是固体内部的导热热阻远小于其表面的换热热阻时,任何时刻固体内部的温度都趋于一致,以致于可以认为整个固体在同一瞬间均处于同一温度下。应注意只适用于当Bi=hl /λ≤0.1(平板)、0.05(圆柱)、0.033(球)时。 11.试说明无限大平板的概念并举例子,可以按无限大平板来处理的非稳态导热问题? 答:从X=0的界面开始可以向正向以及上、下方向无限延伸,而在每一个与X 坐标垂直的截面上物体的温度都相等的物体。例子:一块几何上为有限厚度的平板,起初具有均匀的温度,然后其一侧表面突然受到热扰动。当扰动的影响还局限在表面附近而尚未深入到平板内部去时,就可把该平板视为—“半无限大物体”。 12.对流换热定义?对流换热系数是怎样定义出来的?影响h 的因素?研究h 的常用方法?

第四版传热学重要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导热基本定律:当导热体中进行纯导热时,通过导热面的热流密度,其值与该处温度梯度的绝对值成正比,而方向与温度梯度相反。 2.非稳态导热:发生在非稳态温度场内的导热过程称为非稳态导热。或:物体中的温度分 布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称为非稳态导热。 3.凝结换热:蒸汽同低于其饱和温度的冷壁面接触时,蒸汽就会在壁面上发生凝结过程 成为流液体。 4.黑度: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力之比。 5.有效辐射:单位时间内离开单位表面积的总辐射能。 6.稳态导热:发生在稳态温度场内的导热过程称为稳态导热。 7•稳态温度场:温度场内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或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 8•热对流:依靠流体各部分之间的宏观运行,把热量由一处带到另一处的热传递现象。 对流换热: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时所发生的热传递过程对流换热与热对流不同,既有热对流,也有导热;不是基本传热方式 9•传热过程:热量由固体壁面一侧的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传递给另一侧冷流体的过程。 10•肋壁总效率:肋侧表面总的实际散热量与肋壁测温度均为肋基温度的理想散热量之比。 11.换热器的效能(有效度):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量与最大可能传热量之比。或 『一』1 max E =-- ;- ;— 12.大容器沸腾:高于液体饱和温度的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所发生的沸腾。 13.准稳态导热:物体内各点温升速度不变的导热过程。 14.黑体:吸收率等于1的物体。 15.复合换热: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同时存在的综合热传递过程。 16.温度场:温度场是指某一瞬间物体中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17.吸收率:外界投射到某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被该物体吸收的百分数。 18.温度边界层:对流换热时,在传热壁面附近形成的一层温度有很大变化(或温度变化率很 大)的薄层。 19.灰体:吸收率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

传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热传导: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 2传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冷、热流体间温差厶t=「C、传热面积A=1m2寸的热流量的值,它表征传热过程的强烈程度。 3.传热过程:热量从壁一侧的高温流体通过壁传给另一侧的低温流体的过程。 4.温度场:指各个时刻物体内各点温度组成的集合,又称温度分布。一般的,物体的温度场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5.等温面:同一瞬间,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所组成的面。 6.等温线:在任何一个二维截面上,等温面表现为等温线。 7.温度梯度:在温度场中某点处沿等温面的法向的最大方向导数,t。 8.热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给定面积的热量。记为。 9.热流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记为q。 10.热对流: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 11.表面传热系数:单位面积上,流体与壁面之间在单位温差下及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能量。 12.对流传热: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流体与物体表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13.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流体的流动。 14.强制对流:流体的流动是由于水泵、风机或者其他压差作用所造成。 15.沸腾传热(凝结传热):液体在热表面上沸腾(及蒸汽在冷表面上凝结)的对流传热。 16.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流体从进入管口开始,需经历一段距离,管断面流速分布和流动

状态才能达到定型,这一段距离通称进口段。之后,流态定型,流动 达到充分发展,称为流动充分发展段。 17.自模化现象:自然对流紊流的表面传热系数与定型尺寸无关的现象。 18.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19.热辐射: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 Orf o 20.辐射传热:辐射与吸收过程的综合结果就造成了以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物体间的热量传递。 21.黑体:指能吸收投入到其表面上的所有热辐射能量的物体。 22.傅里叶导热定律:在导热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的导热量,正比于垂直该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和截面面积,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23.保温材料: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C,导热系数不大于(m?k)的材料。 24.热扩散率(热扩散系数/导温系数):a—,表示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时,物 c 体内各部分温度趋向均匀一致的能力。a越大,表示物体内部温度扯平的能力越大,材料中温度变化传播的越迅速。 25.接触热阻:两个名义上互相接触的固体表面,实际上接触仅发生在一些离散的面积元上,在未接触截面之间的间隙中充满空气,热量将以导热的方式穿过这种气隙层。这种情况下与两固体表面真正完全接触相比,增加了附加的传递阻力。 26.肋效率f,:衡量肋片散热有效程度的指标,定义为在肋片表面平均温度t m下,肋 片的实际散热量与假定整个肋片表面处在肋基温度t o时的理想散热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