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制度变迁(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的制度变迁(一)
摘要:“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是人类在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供给压力和环境压力情形下作出的一种必然战略选择。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而且制度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决环境外部性的制度创新通常有三种方式: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其中排污权交易制度在中国实施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了一些困难。政府应在这一过程中加强领导,使排污权交易得到更大的发展,更好地为循环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制度创新的示范。
关键词:循环经济;排污权交易;制度创新
Abstract:Building"Two-orientedsociety"needstospeedupthedevelopmentof cyclingeconomy.Asaneweconomicdevelopmentforms,cyclingeconomyisainevitablestrategicchoiceinthefaceofincreasinglyseriousr esourcessupplyandenvironmentalpressureforhuman.Thedevelopmentofcyc lingeconomyisinseparablefrom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systeminnovatio n,andsysteminnovationplaysaveryimportantrole.Thesysteminnovationforreso lvingtheenvironmentexternalofusuallyhasthreeways:wastedisposalpermits ystem,wastedisposalchargingsystemsystem,wastedisposalrightexchange.Thewastedisposalrightexchangesystemhasbee
nperformedfor10yearsinChina,andtheimplementationprocesshasfacedsomedifficulties,thegovernmentshouldstrengthenleadershipinthisprocess,andmakegreatprogressinwastedisposalchargingsystemsystem,giveamodelfordevelopingcyclingeconomyandconstructing"Two-orientedso ciety".
Keywords:cyclingeconomy;thewastedisposalrightexchange;systeminnovation
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于2007年12月同时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于中部地区的发展,这是一件大好事;同时,也是一次大挑战。具体地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层面倡导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体现。现阶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论断。自1998年中国从德国引入循环经济概念,开始循环经济探索之历程起,党中央多次在很多场合提出过发展循环经济的命题。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发展遇到的焦点问题是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更新和储量限制了经济增长的加速进行,这一矛盾不断激化。一方面,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负荷过重和遭到污染的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相对缩小,更加加剧了生态经济系统的矛盾。实践证明,传统的经济发
展模式难以解决这一矛盾,并使之矛盾愈演愈烈。这种“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传统的线性经济增长方式是造成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根本原因。人们不得不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人们用新的模式取代旧的模式,仍然要依赖两个应对生存发展挑战所采取的对策——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来解决。
技术的进步与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的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在于生产技术的转变。因为循环经济的实现,往往需要技术上的突破,但技术不是万能的,技术是把双刃剑。在自然资本的稀缺性问题上,许多人认为技术进步可以解决自然资本的稀缺问题。例如经济学家曼昆说,技术进步会提供避免这些限制的方法。如现代汽车耗油更少。新住房有更好的隔热设备,所需要的用于调节室温的能源也少了。更有效的石油钻机在采油过程中浪费的石油较少。但这个假设是有问题的,因为历史上科技发展的方向并不是确定的。一方面,在资源缺少的压力下,寻找替代品的科技进步是在进行着;但另一方面,更有效地榨取现有资源的科技进步却以更快的速度在进步。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各国的过度捕捞,世界海洋渔业已经处在崩溃边缘。但以后的科技进步并不是发生在寻找海洋鱼类的替代物或者减少鱼类使用方面,而是发明、建造了更先进的和更快速的捕鱼船、采纳了更敏锐的声纳技术。这些科技进步使人类能
够捕捞到海洋更深处并且是更细小的鱼类。正是这一技术进步直接促进了20年后的世界海洋捕捞业的全面崩溃。
当然,要促进技术进步与变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效的制度安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完善的制度安排,可以降低新技术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和进一步改进。其次,技术是由人来创造的,也是由人来掌握的,有效的制度可以促进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发挥他们的专长,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例如专利制度实行,明确了新技术发明的产权,保护了发明者的权益,从而也保护了人们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了技术进步与变革。还有,制度本身带规范性的内容对经济行为中的主体有直接的约束和激励的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应最大化利益的行为。”
制度创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国上古时代的人文始祖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就是说,制定了男娶女嫁的婚礼制度,在举行婚礼时,以贵重美丽的鹿皮,作为婚姻的信物,用以显示男女婚姻的正重,从而改变了原始群居生活的部族群婚乱婚的现象,对氏族的健康繁衍和氏族的强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战国时期,秦国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发展了经济,强化了武备,最终统一了中国;秦统一中国,书同文,车同轨,又统一了度量衡制度,为中华民族以后统一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