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双流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对双流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 51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3.21/10万。2008-2011年发病率分别为26.77/10万、102.52/10万、172.51/10万、188.70/10万。死亡1例,病死率为0.22‰。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份,共发病2 384例,占发病总数的52.78%。全县24个镇(街道)均有发病,其中西航港街道发病率最高,为242.32/10万,大林镇发病率最低,为41.17/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共发病4 387例,占发病总数的97.12%;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为主,共发病2306例,占发病总数的51.05%。结论2008-2011年双流县手足口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1]。卫生部自2008-05-02起,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为了解双流县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对双流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双流县公安局。
1.2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双流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双流县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 517例,年均发病率为12
3.21/10万(4 517/3 666 200),死亡1例,病死率为0.22‰。年发病率2008年为26.77/10万(242/903 972),2009年为102.52/10万(936/912 993),2010年为172.51/10万(1 603/929 236),2011年为188.70/10万(1 736/919 999)。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双流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每年各月均有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每年1~2月份发病较少,3月发病数有所增多,4月病例数急剧上升,5~6月份达峰顶,7月后开始下降,除2008年外,其余3年10~12月份出现次高峰(图1)。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份,共报告病例2384例,占总病例数的52.78%。
2.2.2 地区分布双流县辖区共5个街道和19个乡镇,2008-2011年双流县24个镇(街道)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其中年平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西航港、华阳和东升街道;年平均发病率最低的是大林镇,见表1。
2.2.
3.1 年龄、性别分布双流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最小年龄1个月,最大年龄40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组及以下,共报告病例4 387例,占发病总数的97.12%;其中2岁组病例最多,累计发病1 438例,占发病总数的31.84%,其次为3岁组和1岁组。男性累计发病2 741例,占发病总数的60.68%,女性累计发病1 776例,占发病总数的39.32%;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4:1,见表2。
2.2.
3.2 职业分布双流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分布在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家务及待业、农民、工人、干部职员7类人群中,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病例2306例,占发病总数的51.05%,其次为幼托儿童和学生,见表3。。
3 讨论
近几年手足口病疫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分析数据显示双流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有以下特点:①发病呈上升趋势,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份,这与手足口病夏秋季高发的流行特征一致[3]。此外,从2009年开始10~12月份双流县手足口病连续3年出现的次高峰,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9月份学校、幼儿园开课后,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增加有关。②发病城区大于农村,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流动人口较多的街道(乡镇)。③发病年龄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4],尤以3岁及以下的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与该群体免疫力普遍低下,无个体防护意识有关[5,6]。④发病男性高于女性,可能是由于男孩普遍生性好动,卫生习惯较女孩差,接触外界频繁,增加了接触感染的机会[7,8] 。在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预防本病应采取多种综合干预措施[9]。①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个体诊所和村卫生站)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做到及时审核并分析医疗机构报告病例情况,及早发现聚集性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③相关部门加强对幼托机构和学校管理及监督,将防控措施落到位,加强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④加大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宣传画册、报纸和墙报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家长及保育人员)的防病意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