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抽样理论研究综述

地理空间抽样理论研究综述
地理空间抽样理论研究综述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4卷第3期

2009年3月Vol.64,No.3Mar.,2009

地理空间抽样理论研究综述

姜成晟1,2,王劲峰1,曹志冬3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要:抽样调查是地理研究、资源评估、环境问题研究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的重要手段。对

于地理分布的各种资源,由于调查数据往往具有空间相关性,传统的抽样调查理论无法满足

日益增长的空间抽样需求。空间抽样理论是对具有空间相关性的各种资源和调查对象进行抽

样设计的基础。本文详细论述了空间抽样理论发展现状。首先介绍了空间抽样的产生和发展,

以及空间抽样所要研究的四个问题。然后介绍了基于设计的和基于模型的抽样统计推断方式,

以及它们适用的范围。最后本文详细论述了Kriging 理论在抽样理论的应用、前向、后向和双

向样本布局方法和六种空间抽样样本优化选择标准。

关键词:地理空间;Kriging 抽样;抽样调查

1概述

1.1空间抽样的发展

在1895年瑞士首都伯尔尼召开的国际统计学会(ISI)第五次大会上,挪威人凯尔(A.N.Ciael)的报告—《对代表性调查的研究和经验》,正式提出使用代表性样本的调查方法取代全面调查。

地统计学最早是矿物学家D.R.krige 将其应用于南非金矿的查找,这个方法是由Matheron 提出来的[1,2]。七十年代提出了托普勒第一定律: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相关性,相距近的事物比相距远的事物之间更加相关[3],对这种相关性的研究和量化构成了空间统计理论的基础,一大批学者对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变异等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4-9],奠定了空间统计、空间数据分析的基础,基于样本不独立假设的空间抽样调查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在生态[10]、海洋[11]、渔业[12]、林业[13]、农业[14]、人口健康调查[15]、环境[16]、土壤[17]以及水资源[18]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绝大多数抽样调查都是基于经典抽样[19-22],王劲峰研究员及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是较早地开展空间抽样技术方面研究的学者[23-26],也有学者在土地调查抽样设计时考虑了空间结构[27]。

传统抽样中,抽样对象一般不具有空间位置概念。在抽样时,每个对象被分配一个编号以便于区别不同的抽样对象。但是对换任意2个编号对象,并不影响抽样结果。空间抽样和传统抽样技术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空间抽样调查对象具有地理空间坐标,并且如果改变空间对象的位置,则改变了抽样调查总体,影响抽样调查结果。空间抽样调查对象的地理空间坐标和属性值共同构成标识空间对象的二个特征属性。空间抽样理论对这二个属性之间关系进行研究。下面将介绍空间抽样涉及的几个问题。

收稿日期:2008-10-28;修订日期:2008-12-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111;70571076);863课题(2006AA12Z205)资助[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0471111;No70571076;863Program,No.2006AA12Z205]

作者简介:姜成晟(1981-),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空间抽样理论、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E-mail:jiangcs@https://www.360docs.net/doc/ef3560440.html, 通讯作者:王劲峰,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wangjf@https://www.360docs.net/doc/ef3560440.html,

368-380页

369 3期姜成晟等:地理空间抽样理论研究综述

1.2空间抽样问题

无论是在样本独立的假设条件下还是在样本不独立的空间相关假设条件下,抽样主要是解决下面四个问题[28]:

(1)确定样本量大小:选择样本的容量,即样本的个数;

(2)布样:样本如何分布,即从总体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如何将样本从总体中选出;

(3)抽样估计:对抽样目标的估计,例如:均值、总值等;

(4)不确定性衡量:抽样估计的不确定性衡量,如方差;

本文认为应该在第一个步骤前加上:样本空间构造。样本空间是所有样本及其构成方式。在湖泊调查中,如果调查湖泊污染,那么湖泊本身就是抽样的总体,样本空间构造是通过格网化得到离散对象,亦或直接以整个湖泊作为连续的样本空间,则估算均值和总值的方法是不同的[29]。同时构造离散化空间的方法除了普通的格网化,还有基于镶嵌单元(tessellation)的一种随机化分层方法[30-35]。

在空间抽样中,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样本的空间布局。样点位置选择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会对后续研究结果产生重大影响[28,36-41],最优样点选择问题取决于抽样目标和抽样统计推断方式[36]。

1.3抽样统计推断方式与抽样目标

在空间抽样领域中,推断方式主要有二种,一种是基于模型的(model-based)抽样统计推断,一种是基于设计的(design-based)抽样统计推断。Sarndal、Brus和Haining详细讨论了这两种方法的本质区别[42-44],这两类抽样统计推断已基本为相关学者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实际研究中[45-49]。

抽样目标是估计参数值的大小和不确定性,参数值的不确定性是源于参数本身服从某种分布[29]。在基于模型的抽样中,参数的变异来自于模型内在的变异性。而在基于设计的抽样中,参数的变异来自于变量的随机性。Cordy提出了一种模型辅助(model-assisted)的基于设计的抽样方差估计,在基于设计的方差估计中引入了基于模型的协方差方法[50]。随后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1.3.1基于设计(Design-Based)的抽样基于设计的抽样技术,一般目标是估计总体的均值或总值,且抽样总体常常是有限大小的。样本的值被认为是固定的,每个样本都有入样概率,对参数的推断是基于样本分布。估计参数的变异性来自于样本的变异性,即抽样过程的变异,抽样估计值的变异是抽样中选择点的方差和点对之间的协方差。样本越具有代表性,样本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当样本等于抽样总体时,不存在抽样误差,抽样必须基于设计给定的概率进行随机选择,设计抽样方法通常是基于经典抽样理论。

基于设计的抽样中,又可以分为等概率抽样和不等概率抽样。等概率抽样指的是每个样本的入样概率都是相等的,是常见的抽样方式。不等概率抽样,每个样本的入样概率不一定相等,一种常见的不等概率抽样是概率总体抽样[51,52](Probability Population Sampling)。

1.3.2基于模型(Model-Based)的抽样模型抽样中,抽样总体可以是无限的,用随机化的观点对待观测计量结果[53,54],每个样本单元上的样本值是服从一定内在机理过程的随机变量,抽样总体中观察得到的所有样本值只是随机过程的一次实现,即使抽样总体中所有样本点全被调查,也还会存在抽样误差(误差来源于模拟随机过程的参数值的不确定性)。样本可以不随机选择(即某些抽样点一定被选中,而另外的点完全排除在外),随机性由模型本身产生,由样本随机部分的分布或者协方差表示。由于各样点值的出现受统一的内在随机过程制约,因此,各样本点不独立。在常见的模型中,一般表现为自相似性。模型抽样方法通常用于具有较强空间结构规律(样点值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的抽样

370

64卷

地理学报

总体,抽样前必须预先得到具有随机过程性质的空间结构(通常采用地统计模型,如半变异模型、方差—协方差模型)。

Gruijter认为传统的认识(设计抽样的统计推断方法不适用于样本不独立的空间抽样)有误[55],因为空间抽样总体中样本的独立性与否并不是其本质属性,它应由所采用的设计方法或模型决定。如果对于目标总体的空间分布、空间模式或者其他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则对这种客观的现象建模,通过模型能够更好的利用空间结构规律,提高抽样效率。S覿rndal的研究支持了这种观点[44]。最近几年的研究则表明,无论是基于设计的还是基于模型的抽样,当在对总体拥有相同的认知的条件下,二者能够获得类似的样本分布[56]。如果对一个抽样目标分布做一个基本的假设:抽样目标存在某种空间模式。那么对于基于模型的抽样则表示抽样目标是一个空间随机场[57],对于基于设计的抽样表示样本的坐标能够提供辅助信息。

2理论研究现状

2.1国内空间抽样理论研究

李连发提出了空间抽样框架,以及如何在地理数据上进行抽样调查的一整套方法和理论,阐述了空间的抽样设计思想,同时充分利用之前的各种资料,结合空间特征,确定样本大小。其关键思想是在抽样中考虑了空间数据的相关性,并且利用公式量化相关性,提高了抽样的效率[58,59]。牛文杰提出了基于先验信息的kriging方法研究,这种方法利用了原有的目标相关信息[60],这种信息相对精度较低,但是能够反映目标的趋势变化。王劲峰提出“三明治”空间抽样模型[25]。这种模型利用了抽样对象在空间上的变异特征,考虑了自然和资源环境领域研究调查中数据具有相关性的特点。同时根据抽样对象特征进行分层,采用分层抽样。但是在最后结果表达时,通过均值和误差传递,能够在调查者感兴趣的区域内汇报结果。这种方法既利用了抽样对象的自然属性,也考虑到了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行政区域汇报统计结果的现状,为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赵雪慧介绍了小区域估计方法及其发展现状[61],分析了实际调查抽样中如何设计和调查采用的方法,提出在抽样中,要注意整体考虑抽样误差,而不仅仅是抽样方法的误差。其提到的小区域抽样是一种新的估计方法,从本质来说,还是将类似的观测数据放到一起考虑,考虑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赵宪文研究组从利用遥感进行林业调查的角度探讨了样本分布、样本大小与林业调查结果精度的关系[21,62]。

2.2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随着地理空间事物普遍存在自相似性及其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样点选择的研究已逐渐由专家知识主观指定过渡到通过优化决策模型自动选择。这可以有效保证其科学性,即对同一片调查区域的多次采样,其结果具有某一置信水平的可比性(专家的主观判断不具有这一特性),基于优化决策支持的样本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基于主观判断选择样点的偏误。样本优化布局的目的是合理选择并分配样本点,使所含信息量最大,样点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它需要充分挖掘所能提供的先验信息。Kriging方法是地统计的核心内容,也是空间抽样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下面将分别介绍Kriging方法在空间抽样中的研究、样点布局、样点选择和样本优化标准的相关研究现状。

2.2.1Kriging方法在空间抽样中的研究Kriging方法最早是Matheron[63,64]提出,开始适用于地质矿藏的研究中,后来Oliver[65]将其用到GIS中的插值,并逐渐在多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Kriging是基于随机空间变异模型的插值方法,是一种稳定的插值方法[66],对现实拟合比其他纯数学方法要好,并且有一个统计意义上的最小方差。

半变异函数是Kriging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依赖于样点的数量和分布[67]。Webster[68]指

3期姜成晟等:地理空间抽样理论研究综述出如果要获得可靠的半变异值需要至少150个数据,如果需要知道各向异性,则需要更多的点。在地球

科学中半变异函数的球面和指数模型是最常用的模

型。研究表明Block Kriging 与点Kriging 一般差别

不大,但是前者更加稳定,由于小区域的变异,在

插值kriging 方差较小的时,点kriging 方差可能被掩盖,而block 的大小由预测的目标决定[65]。由于Kriging 方法的优势,很多学者将Kriging 方法应用到抽样设计中。基于kriging 方差的最优样

本布局方法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研究[69-71]。用先验知识估计半变异函数,很多学者在不同领域都应用到了这一思想[72-74]。Yfantis 发现三角形格网布样方式相比多边形或者普通格网,能够提供最稳定的对半变异方差的估计[75]。Webster 提出了基于多阶层样本的半变异函数估计方法[76]。例如对于一个农业区域,首先分为多个县,然后分多个乡,然后在根据地块划分底层的抽样区域,在地块上获得样本观测值。这个观测值表达了多个阶段的变异。假设阶段之间是独立的,这总的方差等于所有阶段的方差之和。

如图1所示,样点在最下一层,每层都有一个kriging 的方差值,第二层中第j 类作为一个单元它的值等于包含的最下一层的所有样点单元的均值,然后在第j 类这个层次上得到krging 方差。

2.2.2样本布局方法

样本优化布局的目的是合理选择并分配样本点,充分挖掘先验信息,使所含信息量最大,实际中先验信息的给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样本选择的逻辑顺序可以分为三类:

(1)基于前向抽样的最优样本布局前向抽样是指逐渐增加样本点最终形成所需最优样本的抽样方式,这类抽样是最常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基于前向抽样的最优样本布局主要是在未抽样点中探寻具有最大信息含量的样本点位置,每增加一个样本点,均能使由已知样本点推断出的总体表面精度有显著性的提高,当增加的样点不能使精度提高显著或已达到所需的精度要求时,抽样即停止。目前大多数空间抽样中的最优样本布局研究均是基于这类[76-88]。根据起始抽样时是否存在已知样点可进一步分为两小类:a)一阶最优样本布局,起始抽样时没有任何已知样点,这类抽样的先验知识较少,抽样总体空间的结构规律通常利用预抽样获取,即开始时的部分样本点按系统或简单随机进行抽取,根据抽取的样本点估算抽样总体的空间结构规律(半变异函数或方差—协方差函数),然后按一定规则逐步加密样本点,直至形成最终的优样本布局,使生成的总体表面精度达到给定要求或新增加的样点不能使总体表面精度有显著性提高;b)二阶最优样本布局,起始抽样时有部分样点已知,抽样是为了从未知样点中寻找具有最大信息含量的加密样点,这类抽样的先验知识较a)丰富,抽样总体的空间结构规律可由已知样点直接估算得到,后续处理过程与a)类同。

(2)基于后向抽样的最优样本布局,是指在已有的样本中逐渐消除信息含量较低的冗余样本点以形成最终样本的抽样方式。

(3)基于双向抽样的最优样本布局,前向抽样与后向抽样均是单向抽样方式,即抽样过程中是单纯地添加信息量最大的样本点或单纯地消除最冗余的样本点,如果在抽样中,抽样起始时有部分样点已知,且在抽样过程中样点的添加或删除均存在,样本点的添加或删除主要是根据各样点对形成的总体表面精度的贡献大小决定。

空间抽样中,通常假定抽样域有一定内在空间结构规律,是稳定的随机过程。最优样本布局的任务是从域内选择某一子集,使其所含信息量最大[87,89],样本的优化布局实际上是一类组合问题,即从有限的样本点集中抽取某一子集,使之在某一优化准则下达到

图1Webster 的多阶层抽样Fig.1Webster's hierarchical sampling 371

372

64卷

地理学报

最优[36,40],这一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关键环节:样点的选择方式和样本布局的优化准则,下面分别简述之。

2.2.3样点选择方法组合样本点的选择问题比较复杂,在计算机学科里通常称之为完全N-P难题,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没有能针对大规模样本达到完全最优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许多学者对这类算法进行了专门研究,目前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启发式(序贯选择)或计算机演化算法(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等),得到的结果一般是近似最优,下面就空间抽样中前人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分别简要介绍。

(1)随机选择法(Na觙ve)随机选择法是指从所有未抽样点随机选取样点的方式,土壤调查中的一种常用方法[42]。每次随机抽样后,将抽取后的样点与前面已抽样的样点组成样本。若由样本估算的总体表面精度达到要求或新增加的样点不能显著提升总体表面的精度,则抽样停止,所有已抽取样点(用显著提升总体表面精度作为终止条件时需扣除最后一次抽选出的样本点)的集合即为最优样本。这类方法没有考虑抽样总体的空间结构规律,效率最低,其最优样本是随机生成的,最优的真实意义已丧失,它可以用于量化评价其他最优样点选择方法的效率。

(2)枚举法(Enumeration)枚举法是最直接最简单的一类最优样本点选择的解决方法,它是将基于抽样总体的样本点集所有可能的样本全部列举出来,然后从其中选取在某一优化准则下最优的样本,由于它将所有可能的组合全部进行了比对并从中进行选优,因此是全局最优的。这类方法只能适用于抽样总体规模较小的情况(受计算机计算能力限制),在实际中应用范围较窄。Rogerson在交通急救信号接收站点布局项目中采用枚举的方式得到了样本点的最优布局[85]。

(3)序贯法(Sequential Selection)序贯法又称为贪婪法(Greedy),它是利用前面已抽取的样点得到每个未抽样点的权重(权重的计算通常是kriging variance或weighted kriging variance),选取权重最大的点,如此重复,直到由所有已选样点得到的总体表面精度达到给定水平或新样点不能显著提升总体表面的精度。Journel通过非参数kriging方法来逐步定位需要新添加的样本点位置,即基于已有的样本点进行kriging插值,获取每个未抽样点的kriging方差,取具有最大方差的样本点为需要新插入的样本点,如此重复多次,直到样本量达到要求[90]。这种方法中,最终选择的样本及其分布对起始样本很敏感,不同的起始样本所形成的最终样本会截然不同。这类方法实现比较容易,时间复杂度不高,但由于样点是单向增加的,不能回溯,因此最终形成的样点集并不一定是组合意义下的最优子集,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有学者将其用于虫害的监测设计中[114]。

(4)模拟退火法(Simulated Annealing,SA)模拟退火法应用于空间抽样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大量文献从自然资源调查、河口沉积物调查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36,37,47,78,81,82,87,88]。这一算法最初起源于固体物质中的缓慢降温处理以使整体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它能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其实施过程为:首先随机选择一个样本,随机扰动后生成新样本,对比扰动前后的两个样本,如果扰动后的样本比扰动前的样本更优(通过适应度函数评价),则用扰动后的样本替代扰动前的样本,否则以一定概率使扰动后的样本替代之前的样本(概率选择采用Metropolis criterion),如此重复多次,如果连续拒绝的次数达到一定数量,则算法终止,最后一次扰动前的样本即为最优布局样本。模拟退火算法的主要特征是考虑所有抽样点,能够实现全局优化,并能适应各种抽样约束条件与边界条件,其优化准则一般是由适应度函数衡量。Groenigen对空间模拟退火(Simulated Spatial Annealing,SSA)进行了详细描述[91]。SSA算法是SA算法在空间的扩展,在空间样本最优化布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空间均衡布样(Generalized Random Tessellation Stratified简写GRTS)Stevens 对此种抽样方法给予了详细的描述[92]并应用于河谷流域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调查[35]。严格

3期姜成晟等:地理空间抽样理论研究综述来说,这不是一种布样方式。因为它涉及到对样

本空间的改造,将样本空间从二维平面映射到一

维空间上,并且给每个样本一个空间地址坐标。

通过阶层随机化(Hierarchical randomization)方

法,将地址随机排序。GRTS 是基于Random

Tessellation Stratified (RTS)方法,通过GRTS 方

法构造的一维样本空间,并且给每个样本在一维

空间中一个对应的编码,通过这个编码可以将样

本重新定位到二维表面上。GRTS 空间的构造可

以分为2步,第一步将空间划分:假设空间I 2,

从右上角的点(1,1)开始,选取(1/2,1)、(1/2,1/2)、(1,1/2)三个点作为新的起始点,重复这个过程。第二步对空间中划分得到的格网编码

(图2)。

(6)适应性抽样(Adaptive Cluster Sampling)对具有聚类特征的总体,抽样临近单元具有较高的同一性可能,因此周围单元的信息较少,在抽样时,被抽取抽样单元周围的样本都不会被抽到。Thompson 指出适应性抽样首先将抽样空间网格化,然后根据概率框架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n 1,把这一步得到的样本记为初始样本。如果初始样本第i 个样本格网中的目标数量超过预先设定的值,则以此样本i 为中心,对其周围的格网采样,以此类推。最后计算的时候,只计算初始的样本和满足条件的扩展样本。所有达到要求的样本单元构成了一个网络,从网络中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到其他的达到要求的点[93]。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抽样效率还受到样本空间单元大小,初始样本大小和选取周围样本方法的影响。有学者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估计鸟的数量[94]和森林资源[95]等。

Thompson 提出了改进的基于次序的适应性抽样方法(adaptive cluster sampling),假设在污染调查中一次抽样了n 个样本,将n 个样本排序,然后取前10个样本的周围继续放样。这些点称为热点[96]。一般的适应性抽样是设定一个阈值,超过阈值就在这个值周围放样。基于次序的方法更易于使用,因为阈值不容易设定,并且设定的阈值对抽样的影响较大。

2.2.4样本优化选择准则

样本布局的好坏需要量化衡量,这与抽样目标密切相关。对于以生成达到给定精度的总体表面为抽样目标时,其量化衡量的精度函数一般由适应度函数(Fitness Function ,FF)进行估算即:

φ赞(A |S )=E (φ(A |S ))(1)

式中:φ

赞(A |S )是适应度函数,φ(A |S )是精度函数,A 表示抽样总体空间,S 表示样本。为了便于实际处理,一般用如下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E(φ(A |S ))=N e i =1Σφ

赞(A |S )(2)

式中:N e 是评估点的总数,x i (i =1,2,3,…,N e )是用于进行精度评估的点。前人对适应度函数的研究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种:

(1)Kriging 方差最小化准则(Minimization of the Ordinary Kriging Variance ,MOKV)Kriging 方差最小化准则是目前研究最广的一类优化准则,在城市环境污染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97,98],其目的是使抽样点的分布处于合适的位置以使Kriging 插值后生成的表面精度最高或由已知抽样点对所有未抽样点的估计精度最高。这一思想最先由Bertolino 提出[99]。

图2GRTS 均衡抽样Fig.2GRTS Generalized Random

Sampling 373

64卷

地理学报

Kriging方法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最优线性无偏空间插值方法,其应用已从最初为解决地质中的矿藏蕴含量估算扩展到地理、资源、气象、环境、生态等含有空间位置信息及存在空间自相似性的许多领域[100-108]。在具有空间二阶平稳性的对象中,Kriging方法不仅能产生比现有其他空间插值方法(如全局/局部多项式插值、IDW、RBF等)更好的插值结果,而且能产生一个可对插值结果误差进行有效评定的Kriging Variance,插值表面的整体Kriging方差大小可以用来说明插值表面生成的精度,它与样本点的布局息息相关,通过使插值表面生成的整体Kriging方差最小,可以有效规范抽样点在空间的合理布局。

(2)WM准则(Warrick-Myers-criterion)WM准则[109]的目标是为了使样本点对的分布与设计分布(一般是均匀分布)最大可能地保持一致,在土壤和环境监测领域都得到应用[82,84],WM优化函数数学表达式为[82,84]:

φWM (S)=

n

c

i=1

Σn*

i

-n S

i

ΣΣ2(3)

式中:φ

WM (S)为所有距离类上n*

i

与n S

i

的差的平方和,n c为用于构建半变异图的距离类的

数量,n*

i 、n S

i

分别为设计分布与样本分布上属于第i个距离类的样点对的数量。

WM准则只考虑了样本点之间的距离的分布,因此,为了不使样本点聚集在一起,通常须预先将部分样本点按系统抽样的方式大致布满整个区域,这样生成的样本点才能代表整体,而不是局部区域。

WM要求样本点对距离的分布尽量与设计分布一致可以提高表面生成的效率。因为用Kriging插值得到的表面精度受样本点的初始条件的影响极大,各距离类内的样本点对的数量相差越远,半变异函数的估算效率越低下,半变异函数的效率低下亦可等同于插值表面生成效率的低下。

WM准则主要是利用有限的样本点最大可能地模拟抽样总体真实的半变异函数。WM准则和Kriging方差最小化准则都是基于对影响Kriging插值表面精度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有针对性地提出的改进抽样效率的方法。Kriging方差最小化主要是从最终生成的表面精度进行控制,它适应于抽样总体的空间结构规律已知的情形。而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抽样总体的空间变异结构预先不知道,WM准则主要为解决这一类问题,进行抽样设计。它从提高半变异函数的拟和精度角度来提高插值表面的整体精度,从而间接实现抽样效率的提高。

(3)平均最短距离最小化准则(Minimization of the Mean of the Shortest Distances,MMSD)MMSD准则的目标是为了使样本点在整个抽样空间里最大可能地分布均匀,在土壤调查和土壤制图中得到应用[82,87],该准则主要目标是使抽样空间上任意一个空间位置点与到它最邻近的点之间的距离的期望值最小,用数学形式表述如下:

min

S

1乙||乙X-V S(乙X)||(4)式中:S为抽取的样本,A为抽样总体空间,乙X为抽样总体空间上任意位置处的点(向

量),V

S

(乙X)为S内与乙X最邻近的点(向量)。在实际中,抽样总体空间通常是一片连续的研究区域,公式(4)中的乙X有无穷多,无法进行操作,因此,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将整个抽样总体空间离散成有限的栅格区域(栅格化),把各栅格块的中心点作为乙X的备选点,于是,公式(4)可变为:

φ(S)=

n

e

j=1

Σ

乙X j

e

-V

S

乙X j

e

乙Σ

e

(5)

374

3期姜成晟等:地理空间抽样理论研究综述式中:j 为标识不同位置格栅格点的记号,n e 是栅格点的总数,,X j

e (j =1,2,3,…,n e )为

栅格点,其他符号的意义与公式(4)一致。

MMSD 准则生成的样本点的分布偏向于边缘,如果不考虑抽样总体空间的变异性,则生成的样本点分布与系统抽样的分布差不多,MMSD 准则方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实施起来也不复杂,实际中采用较多,MMSD 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对于那些空间变异复杂,抽样总体中样本点的分布不均匀(存在强聚集性)的环境,其抽样效率很低,有时甚至会导致有偏的结果。

Groenigen 提出来WMSD 准则[110],带有权重的平均距离最小,能给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权重(图3)。其计算公式为:

φWMSD (S )=A 乙w (x 軆)||x 軆-V s (x 軆)||dx 軆(6)

式中:w (x 軆)是点的权重,V s

(x 軆)是到x 最近的点。(4)极大熵准则(Maximum Entropy,ENT)

极大熵也是

目前比较流行的样本优化准则[36,37,79],在河口泥沙的监测中

得到应用[37],其目的是使样本点集所含信息量量大(信息论

中熵表示信息的含量),这对于多目标抽样尤为实用,抽样点

更偏向于抽样域的边界,伸展性更强,数学表达形式如下[36]:H (S )≡E [-log{f (x 1,...,x n )}]

(7)其中:S ={x 1,…,x n }为抽样域的n 个样本点位置,f (x 1,…,x n )为其概率密度函数。

(5)分形维度(Fractal dimension)分形维度是由Zio 提出来的与Ripley's-function 相关的一种标准,并将其应用到环境监测台站设计中[111]。这种方法目标是将样本平均分布在空间中。它解决了由于采用Krigng 方差最小化标准对数据的要求。这种方法只要知道了抽样区域的形状就可以根据样本量布样。如果点在空间中是均匀分布的,那么以点A 为

中心以r 为半径的点数H(r)和以r 为半径的园的面积是具有比例关系的H

赞(r )∞πD 2。如果不同尺度区域下r 的指数都是2,那么就说明这些区域中的点是统一模式。如果H

赞(r )∞πD 2,则此时的D 就是分形维度(fractal dimension ,Mandelbrot 1982),它描述了结构的自相似性。利用Hastings 的方法[112]对指数做log 变换:

log H (r )艿log(k )+Dlog(r )(8)

式中:目标估计D ,当样点越均一的分布在空间中,则D 越接近2。因此通过使用(2-D)作为算法的优化准则。

(6)均方距离准则(Mean squared distance to sides,vertices,and boundaries)Stevens 提出一种新的衡量

空间分布均匀程度的方法[56]。其基本思想是,如果样

点分布是均匀的,那么构造出来的泰森多边形的面积

变异应该为0(图4),即每个样点构成的泰森多边形是

一样大的。

如果样点分布不均匀那么样点的泰森多边形面积

变异较大,stevnes 根据这一思想,同时考虑了多边形

的形状,构造一个SVB 判别方法:SVB =

s i ∈S ΣB (D (s i ))乙(d (b ,s i )-d

軈)d d d b SVB NOM (9)

图3WMSD 示意图Fig.3Sketch of WMSD

图4均方距离准则Fig.4Mean squared distance 375

376

64卷

地理学报

式中:S i是样本点,D(s i)是样点的泰森多边形,B(D(s i))是样点的泰森多边形的边d(b,s i)是S i到边上的点b的距离,d是用总的面积除以样点个数得到的面积构成的圆的半径,SVBNOM是一个六边形的面积和总面积除以样本个数得到面积的均方差(Mean Square deviation)。

3总结

本文综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空间抽样的发展和空间抽样问题;(2)抽样的二种推断模式及其适用的条件;(3)国内外空间抽样理论发展状况。

在空间样本布局领域,最近几年又出现了很多新的方法,这些方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二点:第一,采用空间均衡的样本布设方法,例如GRTS,这个也是美国国家环保局推荐的环境抽样方法。第二,在样本获取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以获得对总体的似然估计,再抽取样本。总的来说,空间抽样可以分为以Kriging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提高抽样精度为目标的抽样理论;或者是以空间优化布局为基础,以样本的空间均衡布局为标准或者是按照某种空间布局为基础的抽样理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Matheron G.Principles of geostatistics.Economic Geology,1963,58:1246-1266.

[2]Matheron G.Kriging,or polynomial interpolation procedures.Canadian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Bulletin,1967,60:

1041-1045.

[3]Tobler W.A computer movie simulating urban growth in the Detroit Region.Economic Geography,1970,46(2):

234-240.

[4]Cliff A,Ord J.Spatial Autocorrelation.London:Pion,1973.

[5]Fisher M,Scholten H J,Unwin D.Spatial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on GIS.London:Taylor&Francis,1996.

[6]Anselin L.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Dordrecht:Kluwer Academic,1988.

[7]Haining R P.Spatial Data Analysis:Theory and Practi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2003.

[8]Ripley B D.Spatial Statistics.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81.

[9]Griffith D A.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Spatial Filtering.Springer,2003.

[10]Stark K E,Arsenault A,Bradfield G E.Variation in soil seed bank species composition of a dry coniferous forest:

Spatial scale and sampling considerations.Plant Ecology,2008,197(2):173-181.

[11]Nakamoto S,Fang Z,Matsuura T.Spatial sampling requirements for tropical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94,99(C9):18363-18370.

[12]Nick G,Howard C J,Mccormick Mark I.Spatial variability in reef fish distribution,abundance,size and biomass:A

multi-scale analysis.Marine Ecology,2001,214:237-251.

[13]Dessard H,Bar-Hen A.Experimental design for spatial sampling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ropical forest regener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05,35(5):1149-1155.

[14]Lianfa L,Wang Jinfeng.Optimal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spatial sampling for survey of China's land with remotely

sensed dat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5,48(6):752-764.

[15]Kumar N.Spatial sampling design for a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2007,

26(5):581-599.

[16]Fuentes M,Chaudhuri A,Holland D.Bayesian entropy for spatial sampling design of environmental data.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tatistics,2007,14(3):323-340.

[17]Lark R M.Optimized spatial sampling of soil for estimation of the variogram by maximum likelihood.Geoderma,

2002,105(1/2):49-80.

[18]Christakos G,Killam B R.Sampling design for classifying contaminant level using annealing search algorithms.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93,29(12):4063-4076.

[19]Feng Shiyong.Some hotspot issues on the application and theory of survey sampling.Statistics&Information Forum,

2007,22(1):5-31.[冯士雍.抽样调查应用与理论中的若干前沿问题.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1):5-31.]

[20]Feng Shiyong,Shi Xiquan.Sampling Surveysalysis:Theory,Methods and Case Analysis.Shanghai:Shanghai Scientific

&Technical Publishers,1996.[冯士雍,施锡铨.抽样调查: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77 3期姜成晟等:地理空间抽样理论研究综述

[21]Zhao Xianwen.Quantitative Methods by Remote Sensing in Forestry.Beijing: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1997.

[赵宪文.林业遥感定量估测.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2]Wu Bingfang.Operational remote sensing methods for agricultural statistics.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0,55(1):

25-35.[吴炳方.全国农情监测与估产运行化遥感方法.地理学报,2000,55(1):25-35.]

[23]Li Lianfa,Wang Jinfeng,Liu Jiyuan.Optimal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spatial sampling for survey of China's land

with remotely sensed dat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5,48(5).

[24]Li Lianfa,Wang Jinfeng.Integrated spatial sampling modeling of geospatial dat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4,47

(3):201-208.

[25]Wang Jinfeng,Zhuang Dafang,Li Lianfa.Spatial sampling design for monitoring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2,13(2):263-284.

[26]Wang Jinfeng,Robert H,Wise S.Spatial sampling design for monitoring drought,flood and earthquake in China.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1999,(4).[王劲峰,Robert H,Wise S.中国干旱洪水地震灾害监测空间采样设计.自然科学进展,1999,(4).]

[27]Wang X J,Qi F.The effects of sampling design on spati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contaminated soi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8,223(1-3):29-41.

[28]Delmelle E.Optimization of second-phase spatial sampling using auxiliary information.In:Department of Geograph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2005.108.

[29]Cooper C.Sampling and variance estimation on continuous domains.Environmetrics,2006,17(6):539-553.

[30]Dalenius T,Hájek J,Zubrzycki S.On plane sampling and related geometrical problems.In:Proceedings of the4th

Berkeley Symposium on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1961.125-150.

[31]Olea R A.Sampling design optimization for spatial functions.Mathematical Geology,1984,16:369-392.

[32]Overton W,Stehman S.Properties of designs for sampling continuous spatial resources from a triangular grid.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Part A:Theory and Methods,1993,22:2641-2660.

[33]Stevens Jr D L,Olsen A R.Spatially Restricted surveys over time for aquatic resource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logical,and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1999,4:415-428.

[34]Stevens Jr D L,Olsen A R.Spatially-restricted random sampling designs for design-based and model-based estimation.

In:Accuracy2000:Proceedings of the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tial Accuracy Assessment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The Netherlands:Delft University Press,2000.609-616.

[35]Stevens Jr D L,Olsen A R.Spatially-balanced sampling of natural resourc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2004,99:262-277.

[36]Banjevic M.Optimal network designs in spatial statistics.In:Department of Statistics,Stanford University,2004.114.

[37]Nunes L M.Optimal estuarine sediment monitoring network design with simulated annealin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6,78:294-304.

[38]Wagner B J.Sampling design methods for groundwater modeling under uncertainty.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95,

31(10):2581-2591.

[39]Yan S Q,Minsker B.Optimal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design using an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006.42.

[40]Zhu Z Y.Optimal sampling design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Gaussian random fields.In: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2.132.

[41]Zimmerman D L.Optimal network design for spatial prediction,covariance parameter estimation,and empirical

prediction.Environmetrics,2006,17:635-652.

[42]Brus D J,de Gruijter J J.Random sampling or geostatistical modelling?Choosing between design-based and

model-based sampling strategies for soil(with discussion).Geoderma,1997,80:1-44.

[43]Haining R P.Spatial Data Analysis:Theory and Practi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2003.

[44]S覿rndal C E,Swensson B,Wretman J.Model Assisted Survey Sampling.New York:Springer,1992.

[45]Defeo O,Rueda M.Spatial structure,sampling design and abundance estimates in sandy beach macroinfauna:Some

warnings and new perspectives.Marine Biology,2002,140(6):1215-1225.

[46]Flores L A,Martinez L I,Ferrer C M.Systematic sample design for the estimation of spatial means.Environmetrics,

2003,14(1):45-61.

[47]Lark R M,Cullis B R.Model-based analysis using REML for inference from systematically sampled data on soil.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2004,55(4):799-813.

[48]Little R J.To model or not to model?Competing modes of inference for finite population sampl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2004,99:546-556.

[49]Papritz A,Webster R.Estimating temporal change in soil monitoring:Sampling from simulated fields.European

378

64卷

地理学报

Journal of Soil Science,1995,46(1):13-27.

[50]Cordy C B,Thompson C M.An application of the deterministic variogram to design-based variance estimation.

Mathematical Geology,1995,27:173-205.

[51]Jiang Baofa,Xu Xiaofei,Wang Jichuan.Time/space location samp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urvey of outpatients

visiting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clinic.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2003,20(4):502-702.[姜宝法,徐晓菲,王济川.时间/空间定位抽样设计及其在性病门诊病人调查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统计,2003,20(4):502-702.] [52]Jin Yongjin,Hou Zhiqiang.Self-weighting sample design for the China's population changes survey.Statistics&

Information Forum,2007,22(4):11-13.[金勇进,侯志强.中国人口变动调查的自加权抽样设计.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7,22(4):11-13.]

[53]Cochran W G.Sampling techniques.3rd edn.New York:John Wiley&Sons,1977.

[54]Sukhatme B V.Tes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two populations differ only in location.The Annal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1958,29(1):60-78.

[55]De Gruijter J J,Braak C J F T.Model free estimation from spatial samples:A reappraisal of classical sampling theory

Mathematical Geology,1990,22(4):407-415.

[56]Stevens Jr.D L.Spatial properties of design-based versus model-based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sampling.In:

Caetano M,Painho M(eds.).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tial Accuracy Assessment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6.

[57]Cressie N A C.Statistics for Spatial Data.New York:Wiley-Interscience,1993.

[58]Li Lianfa,Wang Jinfeng,Liu Jiyuan.Optimization of decision-making for spatial sampling in remote sensing survey of

land.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4,(10):975-982.[李连发,王劲峰,刘纪远.国土遥感调查的空间抽样优化决策.中国科学(D辑),2004,(10):975-982.]

[59]Li Lianfa,Wang Jinfeng.Spatial sampling model for geographic data.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2,(5).[李连发,

王劲峰.地理数据空间抽样模型.自然科学进展,2002,(5).]

[60]Niu Wenjie.Prior information resid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ef3560440.html,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04,(35).[牛文杰.基于先

验信息的残余克里金法的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35).]

[61]Zhao Xuehui.Sample survey methods and theory progress.Statistics&Information Forum,2003,18(5):42-72.[赵雪

慧.抽样调查理论和方法的最新进展.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18(5):42-72.]

[62]Li Chonggui,Zhao Xianwen.Determining the optimum sample plots for establishing canopy density estimating

equation in monitoring area.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2005.27(6):24-27.[李崇贵,赵宪文.确定监测区域建立森林郁闭度估测方程最优样地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6):24-27.]

[63]Matheron G.Les Variables Régionalisées et Leur Estimation.Paris:Masson,1965.

[64]Matheron G.The Theory of Regionalized Variables and Its Applications.Fontainbleau:Ecole de Mines,1971.

[65]Oliver M A,Webster R.Kriging:A method of interpolation for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1990,4(3):313-332.

[66]Laslett G M,McBratney A B,Pahl P https://www.360docs.net/doc/ef3560440.html,parison of several spatial prediction methods for soil pH.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1987,38:325-341.

[67]Cressie N,Hawkins D M.Robust estimation of the variogram I.Mathematical Geology,1980,12(2):115-125.

[68]Webster R,Oliver M A.How large a sample is needed to estimate the regional variogram adequately?In:Soares A

(ed).Geostatistics Tro'ia'92.Dordrecht:Kluwer Academic,1993,155-165.

[69]Hughes J P,Lettenmaier D P.Data requirements for Kriging:Estimation and network design.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81,17:1641-1650.

[70]Russo D.Design of an optimal sampling network for estimating the variogram.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84,48:708-716.

[71]Warrick A W,Myers D E.Optimization of sampling locations for variogram.Calculations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1987,23:496-500.

[72]Hammond L C,Pritchett W L,Chew U.Soil sampling in relation to soil heterogeneity.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Proceedings,1958,22:548-552.

[73]Olson J S,Potter P E.Variance components of crossbedding direction in some basal Pennsylvanian sandstones of the

Eastern Interior Basin:statistical methods.Journal of Geology,1954,62:26-49.

[74]Webster R,Butler B E.Soil survey and classification studies at Ginninderra.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1976,

14:1-24.

[75]Yfantis E A,Flatman G T,Behar J V.Efficiency of Kriging estimation for square,triangular,and hexagonal grids.

Mathematical Geology,1987,19(3):183-205.

[76]Webster R et al.Estimating the spatial scales of regionalized variables by nested sampling,hierarchical analysis of

379 3期姜成晟等:地理空间抽样理论研究综述

variance and residual maximum https://www.360docs.net/doc/ef3560440.html,puters&Geosciences,2006,32(9):1320-1333.

[77]Arbia G,Lafratta G.Anisotropic spatial sampling designs for urban pollution.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C):Applied Statistics,2002,51:223-234.

[78]Brus D J,Jansen M J W,Gruijter J J D.Optimizing two-and three-stage designs for spatial inventories of natural

resources by simulated annealing.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tatistics,2002,9(1):71-88.

[79]Bueso M C et al.A study on sensitivity of spatial sampling designs to a priori discretization schemes.Environmental

Modelling&Software,2005,20(7):891-902.

[80]Chao C T,Thompson S K.Optimal adaptive selection of sampling sites.Environmetrics,2001,12:517-538.

[81]Van Groenigen J W,Pieters G,Stein A.Optimizing spatial sampling for multivariate contamination in urban areas.

Environmetrics,2000,11(2):227-244.

[82]Van Groenigen J W,Siderius W,Stein A.Constrained optimisation of soil sampling for minimisation of the kriging

variance.Geoderma,1999,87:239-259.

[83]Hoeting J A et al.Model selection for geostatistical models.Ecological Applications,2006,16(1):87-98.

[84]Lin Y P,Rouhani S.Multiple-point variance analysis for optimal adjustment of a monitoring network.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1,69(3):239-266.

[85]Rogerson P A,Delmelle E,Batta R.Optimal sampling design for variables with varying spatial importance.

Geographical Analysis,2004,36(2):177-194.

[86]Saito H et al.Geo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 of object counts collected from multiple strip transects:Ordinary Kriging

versus finite domain kriging.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2005,19(1):71-85.

[87]Simbahan G C,Dobermaan A.Sampling optimization based on secondary information and its utilization in soil carbon

mapping.Geoderma,2006,133:345-362.

[88]Wiens D P.Robustness in spatial studies II:Minimax design.Environmetrics,2005,16(2):205-217.

[89]Papritz A,Webster R.Estimating temporal change in soil monitoring:2.Sampling from simulated fields.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1995,46(1):13-27.

[90]Journel A G.Nonparametric geostatistics for risk and additional sampling assessment.In: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Sampling.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88:45-72.

[91]Van Groenigen J W,Stein A.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sampling using continuous simulated anneal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1998,27:1078-1086.

[92]Stevens Jr D L.Variable density grid-based sampling designs for continuous spatial populations.Environmetrics,1997,

8:167-195.

[93]Thompson S K.Factors inf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adaptive cluster sampling,in technical report94-0301.Technical

Reports and Reprint Series.Center for Statistic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PA,1994.

[94]Smith D R,Conroy M J,Brakhage D H.Efficiency of adaptive cluster sampling for estimating density of wintering

waterfowl.Biometrics,1995,51:777-788.

[95]Roesch F A Jr.Adaptive cluster sampling for forest inventories.Forest Science,1993,39:655-669.

[96]Thompson S K.Adaptive cluster sampling based on order statistics.Environmetrics,1996,7:123-133

[97]van Groenigen J W,Pieters G,Stein A.Optimizing spatial sampling for multivariate contamination in urban areas.

Environmetrics,2000,11(2):227-244.

[98]Zimmerman D L,Holland D https://www.360docs.net/doc/ef3560440.html,plementary co-kriging:Spatial prediction using data combined from sever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networks Environmetrics,2005,16(3):219-234.

[99]Bertolino F,Luciano A,Racugno W.Some aspects of detection networks optimization with the kriging procedure.

Metron,1983,41(3):91-107.

[100]Cattle J A,McBratney A B,Minasny B.Kriging method evaluation for assess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soil lead contamina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02,31(5):1576-1588.

[101]Chica-Olmo M,Luque-Espinar J A.Applications of the local estimation of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y kriging methods.Inverse Problems,2002,18(1):25-36.

[102]Emery X.A disjunctive Kriging program for assessing point-support conditional https://www.360docs.net/doc/ef3560440.html,puters& Geosciences,2006,32(7):965-983.

[103]Fuentes M.A high frequency Kriging approach for non-stationary environmental processes.Environmetrics,2001,12

(2):469-483.

[104]Lyon S W et al.Defining probability of saturation with indicator kriging on hard and soft data.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2006,29(2):181-193.

[105]Muller T G et al.Map quality for ordinary Kriging and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nterpolation.Nutrient Management

380

64卷

地理学报

&Soil&Plant Analysis,2004,68:2042-2047.

[106]Triantafilis J et al.Mapping of salinity risk in the lower Namoi valley using non-linear kriging methods.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4,69(3):203-229.

[107]Wang X J et al.Kriging and PAH pollution assessment in the topsoil of Tianjin area.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2003,71(1):189-195.

[108]Yeh M S,Lin Y P,Chang L C.Designing an optimal multivariate geostatistical ground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using factorial kriging and genetic algorithms.Environmental Geology,2006,50(1):101-121.

[109]Warrick A W,Myers D E.Optimization of sampling locations for variogram calculations.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1987,23(3):496-500.

[110]Groenigen J W.Spatial simulated annealing for optimizing sampling.In:Soares A,Gomez-Hernandez J,Froidevaux R (eds).GeoENV I:Geostatistics fo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Lisbon,Portugal: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7.

351-361.

[111]Zio S D,Fontanella L,Ippoliti L.Optimal spatial sampling schemes for environmental surveys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tatistics,2004,11(4):397-414.

[112]Hastings H M,Sugihara G.Fractals:A User's Guide for the Natural Scienc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A Review of Geo-Spatial Sampling Theory

JIANG Chengsheng1,2,WANG Jinfeng1,CAO Zhidong3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39,China;

3.Institute of Automation,CAS,Beijing100080,China)

Abstract:Sample survey is the groundwork of the studies of natural resources,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ocio-economy.The geo-related characteristic of spatial data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ic sampling theory,which is essentially based on independent assumption. Spatial sampling theory is the foundation of sample survey of spatial related resources.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spatial sampling theory and presents four main issues addressed by this theory.Then it reviews the theory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model-based and design-based statistics inference.Finally,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1):Kriging theory application in spatial sampling;(2):forward and backward samples distribution methods,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bove two;(3):six criteria for optimization of sample selection.

Key words:geography spatial;Kriging sampling;sample survey

旅游地理学讲义

《旅游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讲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属性的问题,分别是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通过讲述,学生对该门课程要有初步认识,尤其对该课程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解,为以后有针对性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本章重点是第二节,即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计划用三个课时。 §1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它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1、几个基本的概念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务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扣除的时间是必需的,也是极具弹性的。重点是要理解三个问题: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关于闲暇与休闲的增长和休闲的障碍。 游憩(Recreation):关键在于这种活动是否达到游憩的目的。 旅游(Tourism):关于旅游与游憩的关系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各国学者出发点不一样,其看法也不一样。 本书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从旅游的本质属性出发探讨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K.G.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R.M.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S.B.詹姆斯﹑A.S.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40年代E.艾塞林﹑G.F.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H.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964年﹐加拿大

浅谈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浅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摘要: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分支的科学体系。本文参阅已有文献的论点,就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作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Brieftalkthemethodologyonhumangeography Abstract:Human geography as a branch of geography, has its unique research methods. Modern human geography research method is a multi-level, multi-branch scientific system. Refer to the literature of this article's argument,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of modern human geography. Keywords:Geography, Human Geography, Research Methodology

目录 1人文地理学的性质 (3) 1.1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3) 1.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3) 1.3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3) 2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4) 2.1经验主义方法 (4) 2.2实证主义方法 (4) 2.3行为主义方法 (4) 2.4现象学方法 (4) 2.5存在主义方法 (4) 2.6理想主义方法 (5) 2.7实用主义方法 (5) 2.8马克思主义方法 (5) 2.9唯物主义方法 (5) 2.10后现代主义方法 (5) 2.11后结构主义方法 (6) 2.12女性主义方法 (6) 3 结语 (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6) 致谢 (7)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及其若干应用 吴静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及其若干应用吴静 发表时间:2018-01-16T10:06:49.0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作者:吴静 [导读]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特定性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够提供地理空间共享以及地图服务,地理信息系统是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由于其种类、数量非常多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测绘工程大队四川成都 610212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特定性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够提供地理空间共享以及地图服务,地理信息系统是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由于其种类、数量非常多,加上发展变化非常快,因此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非常多,简单来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进行输入、输出及分析的系统,当前它已经在现代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应用,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了解也逐渐深入.基于此,本文着重针对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虽然地理信息系统的输入、存储和输出功能进展较快,但是空间分析功能的发展就显得比较落后。而空间分析是建立在空间目标位置和属性表达以及目标间复杂空间关系表达的基础上,若要提高空间分析能力,必须解决空间关系描述与表达,而空间关系的建立也是提高GIS效率的一个关键。 1 空间拓扑关系描述 空间拓扑关系描述的是基本的空间目标点、线、面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关系。GIS传统的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结点-段-边形,用于描述地理实体之间的连通性、邻接性和区域性。这种拓扑关系难以直接描述空间上虽相邻但并不相连的离散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目前,对于空间实体之间的拓扑关系的描述,主要有基于网络的拓扑模型和基于点集拓扑理论的拓扑模型,前者比后者具有直观、结构清晰、互导性强、便于组织存储等优点。基于点集拓扑的空间拓扑关系描述有三种方法:四元组、九元组和维642008扩展法。基于点集拓扑的空间关系描述框架能够十分有效地描述有公共元素的空间目标间的拓扑关系,甚至能够根据交集的维数更进一步区分成为各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基于点集拓扑的空间关系描述框架无法描述分离开的、没有公共元素的目标间的拓扑空间关系,这正是其缺点所在。 2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空间位置 2.1叠置分析 叠置分析是通过叠加至少两层地图要素而得到一个新的要素层,其结果是分割原要素并生成新要素,且新要素中包含原要素的全部属性。据此,叠置分析既可生成新的空间关系,还可联系输入数据层的属性并生成新的属性关系。总体而言,叠置分析是按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新要素的属性,从而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一种典型的格栅叠置,其通过对用地评定因子图层进行标准化处理、重新分类及加权叠加,从而形成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对于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及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等规划,都可采用多因子叠加分析法来实现叠置分析。在规划中,两期用地的演变亦可进行叠置分析,即: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叠置获得两期土地利用的变化图层,用以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根据城市建设用地数据,叠置获得两期建设用地转化的图层,用以辅助规划评估或比选规划方案。此外,还应深入挖掘矢量数据中的叠置分析功能,其中矢量叠置蕴含一种拓扑关系及其包含至少两个矢量图层的并集、交集、属性的空间赋值与关联等功能,如建设量的分区统计便是矢量叠置的具体应用。 2.2相关分析 在同一空间范围内,任一小的空间单元都包含多项属性信息,而相关分析的研究内容是对应位置上的属性信息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及这一相关关系的表现。在相关分析中,通常包括时间域、空间域,两者关注的焦点分别是不同时期同一属性的观测值、同一时期不同属性的观测值。在规划中,相关分析涉及较多的社会领域、自然领域。例如,犯罪高发地的成因分析研究的是在同一地區,犯罪率与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失业率、租住比例、新迁入居民比例及单亲家庭比例等属性的相关性。在规划中,还可运用相关分析来分析土地利用演变的驱动力。例如,在某一省域的区县范围内,先空间化处理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再从土地利用转化的角度开展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因子分析,从而探明引起这一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驱动力。 3 空间拓扑关系的应用 3.1软件平台中的空间拓扑关系建立 软件平台中的空间拓扑关系的建立常为了拓扑检错和拓扑应用。拓扑检错是在建立好拓扑规则后,再打开些拓扑规则,根据错误提示进行修改。拓扑应用主要指的是为了提供空间分析的功能,比如线拓扑生成面、网络分析功能等。在软件平台中,拓扑关系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如下:获取图形文件,新建或打开。 对图形文件进行拓扑关系的建立,即根据需求调用特定的模块对其进行处理。 3.2根据所得的拓扑关系进行拓扑检错或拓扑应用 当然,拓扑关系的建立是可以在进行图形绘制的时候进行的,但是由于所需要的拓扑关系待定,就需要考虑所有的拓扑关系,而此时图形还在动态变化当中,因此在每次图形更新的时候都需要对其进行拓扑关系的建立,如此将严重影响图形绘制及拓扑关系的建立的效率。 以使用ArcGIS进行最短路径分析为例,其使用的拓扑关系是线文件的网络拓扑关系,这种关系在其它拓扑处理时使用很少,因此如果是在图形绘制时就建立网络拓扑关系,就会造成的时间上的浪费。而ArcGIS实行的机制就是首先在ArcMap中进行图形的矢量化,而后在ArcCatalog中建立其网络拓扑关系,最后再在ArcMap中进行最短路径分析。这种性质的,值得在软件平台设计时借鉴。 3.3二次开发中的空间拓扑关系建立 空间拓扑关系是GIS中空间分析的基础,限制着其在空间分析方面的应用。目前大多数的应用软件都是通过二次开发实现的,这种软件开发的空间分析功能就不仅是建立在其使用平台的基础上,而且还要看其平台所提供的二次开发组件。例如ESRI公司所提供的M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地理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然而,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基础较差,使得新课标的要求无法顺利得以实现,而教师又迫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又回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其结果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且学生成绩低下,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教学质量差。 因此,探索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势在必行。本着提高教学质量从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开始的设想,我把《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更新教师教学方法。教师从古至今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新课标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空间和资源,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力,尽量挖掘他们的潜能,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探究”,同时也要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 (3)教会学生学习地理方法。地理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更加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适用的学习方法。由听懂知识到学会知识,由学会知识到回学知识,由教师教会知识逐步过渡到不要老师教而自己学会知识,成为学习知识的真正主人。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获得提高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活动和 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使得新课标理念得以深化,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课题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策略:其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它关注和研究了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有效教学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而贯穿于建构主义所形成的众多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 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的知识构建为中心的思想。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报告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一、统计学概述 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而统计学是通过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容。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其容包括三部分: 1、统计设计: 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 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 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 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

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 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 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 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 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 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 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 3、抽样方法要科学; 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三、样本含量 样本含量是指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数。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应保证样本有足够的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样本中观察个体之间变异度小的样本含量可少些,变度大的应多些。 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相关因素 1、检验水平一般用95%的把握 2、检验效能一般取90%的信度 3、容许误差抽样率与总体率差别<10% 4、总体率的大小

抽样方法教案

新课程创新设计 学科:数学 年级:一 教材:苏教版必修3 模块:统计 内容:简单随机抽样 设计时段:一课时 学校: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设计者:陈亮

设计思想: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理解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统计的思想。 通过“游戏”引入抽签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理解抽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随机性和等可能性,由实际操作的步骤总结出抽签法的方法步骤,再继续设疑引出随机数表法,让学生感知学习随机数表法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知随机数表法与抽签法的不同之处与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统计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在初中统计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化,本节内容介绍了统计的第一种方法,教材的重点应是对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理解,难点是统计的思想以及简单随机抽样特点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从而真正把握问题的本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具体实例的过程,掌握用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统称“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样本的方法。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掌握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进行抽样的步骤,了解随机数表法的制作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初步感受抽样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统计思想与确定性思想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现实生活和其他科学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会用数学的眼睛看问题。 教学重点:1、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2、常用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教学难点:随机数表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与自学相结合。 课前准备:号签若干个,纸盒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一)提出问题 1、为了知道汤的味道如何,你会怎么做?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读书报告2(地图空间认知及移动地图的设计与表达读书报告)

《地图空间认知及移动地图的设计与表达》读书报告 空间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空间认知心理学研究大脑的空间信息加工处理的机制,它是心理学、生理学、计算机技术和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空间认知是人们认识在生存环境中诸事物、现象的形态与分布、相互位置、依存关系以及变化和趋势的能力和过程。地理空间认知 (geospatial cognition)关注人们可以活动于其中的空间,而不是室内空间、桌面空间甚至抽象的欧氏空间。其研究的地理对象除了空间分布特征外,还具有丰富的地理语义,即空间属性和非空间属性在知识加工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地理空间认知主要关注地理空间参照、地理概念、关系、不确定性、以及认知相关的空间知识表达。 《地理信息科学的空间认知研究 (专栏引言)》[1]一文认为地理学的空间认知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开始的针对人类行为方式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社会化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关注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地理空间表达(如地理空间理解、地图结构表达和空间语言理解)的合理性、对于地理建模分析(如地理对象建模、空间尺度分析和空间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如人机交互界面、地理数据共享和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的智能性。上述问题不同程度地涉及空间认知研究,由此推动空间认知研究进入了一个比较活跃的历史时期。 作者认为地理学研究空间认知是探索人的地理概念形成的机制,怎样从具体的实在转化为实在的概念。地图学研究空间认知的目的是寻求为什么地图是最佳的空间认知工具的答案,从而探讨如何设计地图才能达到最佳的传输效果。空间认知的主体是人而不是机器,认知的对象是大脑而不是实在,认知的模式是大脑与客观实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复深化,也包括再认知;同时,电脑认知实在、大脑使用电脑认知客观实在、以及用计算机模拟大脑来认知客观实在,是空间认知的研究内容。 地理信息科学中空间认知理论与技术研究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对于空间的认知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有待于心理学、语言学、地球科学和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同时,如何将人类对于空间的认知模型和语义模型转化为数学或逻辑模型,将人类对于时空推理的概念和方法融合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是实现基于朴素地理学的智能化GIS的关键。 文章《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研究》[2]认为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重点(自制)

第一章 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者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3.GIS功能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数据采集与输入;②数据编辑与更新; ③数据存储与管理;④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 ⑤数据与图形的交互显示。 4.21世纪GIS应用新的发展趋势:网络GIS、组件式GIS、虚拟现实GIS、时态GIS、互操作GIS、3S集成。 5.对基于GIS的空间分析的理解不同的角度和层次: ①按空间数据结构类型;②按分析对象的维数; ③按分析的复杂性程度。 第二章 1.ArcGIS的基础模块:ArcMap、ArcCatalog、Geoprocessing。 2.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框架: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包括地理处理工具的集合和模型构建器。 第三章 1.空间数据采集:是指将现有的地图、外业观测成果、航空相片、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等转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数字形式。 2.数据组织: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对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的过程, 3.ArcGIS中主要有Shapefile、Coverage和Geodatabase三种数据组织方式。 4.地理数据库:是按照层次型的数据对象来组织地理数据。 5.要素类:是具有相同几何类型和属性的要素的集合,即同类空间要素的集合。 6.地理数据库建立的一般过程: ①地理数据库设计;②地理数据库建立; ③建立地理数据库的基本组成项;④向地理数据库各项加载数据; ⑤进一步定义地理数据库。 7.地理数据库的基本组成项:对象类、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 8.要素类的分类:简单要素类和独立要素类。 9.创建拓扑的优势:

统计抽样计算题(有计算过程)

抽样计算题: 1、某乡水稻总面积20000亩,以不重复抽样方法从中随机抽取400亩实割实 测得样本平均亩产645公斤,标准差72.6公斤。要求极限误差不超过7.2公斤。试对该乡水稻的亩产量和总产量作出估计。 (1))亩产量的上、下限: (公斤)98.63702.7645=-=?-x x (公斤)652.0202.7645=+=?+x x 总产量的上下限: (万公斤)96.12752000098.637=? (万公斤)1304.0420000652.02=? (2)计算该区间下的概率() t F : 抽样平均误差 ()(公斤)3.59 2000040014006.72122=?? ? ? ?- =?? ? ?? -= N n n x σμ 因为抽样极限误差 x x z μ=? 96.159 .302 .7所以≈= ? = μ z 可知概率保证程度()t F =95% 2.某地有8家银行,从它们所有的全体职工中随机性抽取600人进行调查,得知其中的486人在银行里有个人储蓄存款,存款金额平均每人3400元,标准差500元,试以95.45%的可靠性推断: (1)全体职工中有储蓄存款者所占比率的区间范围;(2)平均每人存款金额的区间范围。 (1)全体职工中有储蓄存款者所占比率的区间范围: %81600 486 1=== n n p ()()%23.39%811%811=-?=-= p p p σ

抽样平均误差 %6.1600 3923.0== = n P p σμ 根据给定的概率保证程度()t F ,得到概率度z () %45.95=t F ? 2=z 则抽样极限误差%2.3%6.12=?==?p p t μ 估计区间的上、下限 %8.77%2.3%81=-=?-p p %2.84%2.3%81=+=?+p p (2)平均每人存款金额的区间范围: 抽样平均误差() (元)41.02600 5002 2 ===n x σμ 概率度z=2 则抽样极限误差 (元)82.4041.202=?==?x x z μ 平均每人存款额的上、下限: (元)18.335982.403400=-=?-x x (元)82.440382.403400=+=?+x x 3..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工人有1000人,采用不重复抽样从中随机抽取100人调查当日产量,得到他们的人均日产量为126件,标准差为6.47件,要求在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估计该厂全部工人的日平均产量和日总产量。(F (t )=95%,t=1.96) 抽样平均误差 () (件)61.010********* 47.612 2 =??? ? ??-=??? ? ??-=N n n x σμ 概率度z 或t=1.96 则抽样极限误差 (件)20.161.096.1=?==?x x z μ 全部工人的日平均产量的上、下限: 件) 2.1278.124()2.1126(-=±=?±x x

旅游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标志着中国旅游地理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开始。 在讲当前热点之前,先简单说一下过去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根据有关学者对1998—2004年期间的论文进行统计梳理,发现期间我国旅游地理学者们的精力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这一方面的论文比重占了42.16 %;另外关于旅游市场、旅游者行为、旅游影响、综述、旅游环境等内容的研究也有所增长,其他内容的研究则处于低迷状态。 根据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8-2009年核心期刊范围内以“旅游”和“旅游地理”为关键词模糊检索以及对《旅游管理》、《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2009年的论文进行梳理总结,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是旅游地理当前的热点问题: 热点之一:产业融合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其中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众多旅游学者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课题。 创意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旅游业作为以满足人们愉悦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时尚产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宣传促销,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创意产业结合,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途径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文化创意植入到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创意产业如何迅速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从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与旅游营销等几个角度切入:旅游商品开发(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旅游项目策划(主题公园)、旅游营销(节庆营销、影视营销——青岛啤酒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似水年华乌镇、印象)等。 总结: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作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晶的创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对创意旅游的开发和研究,理所当然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关注的热点。 在这种产业融合中,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也是最近研究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做详细阐述,大家可以看看钱静的《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这篇论文。 热点之二: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即旅游环保问题(生态旅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人类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客观规律的无知与违背,致使许多景区生态环境恶化,加之缺乏科学有力的经营管理,人为地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形势严峻,所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急需解决。于是很多旅游学者都开始关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但从近年来的论文研究方向上看,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以及分析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策略,这些文章或泛泛而谈或集合具体景区加以解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空间横切了从“文化”到“自然”的所有系统,同时横跨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地理学研究方法必然同时兼具解释与描述、解释与诠释、诠释与思悟,由此决定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综合性、注重类比和空间表述。 (一)、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哲学方法论、数学和系统学方法、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地理学运用、嫁接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同时,地理学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发展了地理学的方法体系。 (1)地理观察、观测、实验测试等方法 观测、观察、实验是依据研究目的,借助于特定仪器装备工具,有计划地提取、采集对象的属性特征、状态过程.借以获取第一手感受性材料的科学方法。现代化的野外观测实验站、钻孔和测年技术的发展、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高精度测试仪器极大地提升了观测范围、速度和精度。地理观察强调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相结合、微观观察与宏观观察相结合、、局部观察与整体观察相结合、结构观察与功能观察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一个训练有素的地理学工作者应具备以下基本功底:具备解读地表事物和现象、地理景观的能力;依据研究的目的或问题(图4.3),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揭示性的主题与区域;系统地培养资料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的能力;对采样设计、样本、数据及其分析结果的典型性、代表性、揭示性、准确性、局限性与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评判和说明。

(2)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可视化技术 地理学和地图学之间传统上的紧密联系被恰当地赋予了地理学对空间和地方的关注,保证了在多数科学分类中地图学作为地理学子学科的地位。现代地图是一种数字形式的动态多维产品,展示了地理学研究与应用的新领域。电脑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使地图新型符号化、制图自动化和程式化、空间可视化和空问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同时增强了电子地图的大众化特征。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三者的结合实现了由近代地理学向现代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重大转变。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获取、存储、检查、操作、分析和显示与地球有关的空间数据的系统”,在地理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资料调查搜集与定性分析方法 采取多种方式搜集各种文献、图件、数据,包括论文成果、研究报告、统计年鉴、政府文件、磁盘数据等。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座谈与访谈、民族志方法、调查咨询、问卷调查、网上查询。特茜(Tesch,1990)在《定性研究:分析类型和软工具》一书中总结了社会科学的不同定性研究方法,其中不少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也经常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认知人类学、特尔斐法、描述性研究、文献研究、批判主义、民族志、实验心理学、场所研究、焦点群组研究、实证研究、诠释学方法、解释评估、生命历史研究、现象地理学、定性评估、先验论的唯实论、转换研究等。 (4)比较法、分析法与综合分析 比较法是认识差异的主要手段,因此成为地理学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往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国外学科发展史 中国的 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 ?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 ?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 ?建立组织,加强合作 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 ?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 ?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 ?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 ?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 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 ?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研究选题的狭窄,理论研究的忽视,以规划代替学术、以社会实践代替学术贡献的评价模式等是现实主义研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这种研究取向阻碍了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使学科的中外差距和差异更加明显 1999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重新显示出对建构理论的重视 ?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 ?国际交流增多,研究规范得到重视 ?学科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对研究者的吸引力加大 理性回归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其一,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得益于知识分子内省后的自我选择,是对现实洞察后的冷静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践行。其二,当前正在进行的理性回归并不彻底,且十分脆弱,是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 ?意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阻碍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中国的科学原创能力,培养顶尖的科学人才,需要理想主义的价值理念做支撑 2、从学科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

地图空间认知理论

地图空间认知理论读书报告 1.空间认知的概念 地图空间认知就是利用地图学方法来实现人对地理空间的认识。地图空间认知的理论基础是认知科学,是认知科学理论在地图学中的应用。把认知科学引人地图学研究的目的,一是弄清地图是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结果,又是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的工具这一科学目的,二是弄清楚地图设计与制作的思维过程。[1]通过地图上的图斑直接刺激物,读者获得关于现实中土地利用中的个别地块的属性、特性,这是知觉过程的基础。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整体的反映。地图空间认知的表象过程,是研究在地图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表象的过程,它是通过回忆、联想使在知觉基础上产生映象再现出来。[1] 2.地图空间认知的基本过程 1.地图空间认知的一般过程 空间认知是研究人门对周围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认识过程的科学,它研究人们在认识空间事物的过程中,大脑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属于思维过程研究。地图空间认知则主要研究人是如何利用地图获取空间信息、对信息的认识和记忆、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进行决策和指导外部行动等一系列过程。按照王家耀等人的研究结果,地图空间认知可分为4个基本的过程,即:地图空间认知的感知过程、表象过程、记忆过程和思维过程。在感知过程中,人脑把地图看作是由符号构成的地理空间,、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學研究方法研究設計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四年級 B90208002 石瓊心 【題目】廣告中的女體操作-性別、空間與權力關係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大致上分為三個部份: 1.量化內容分析 蒐集市面上的廣告(以電視廣告為主),並進行整理,希望透過性別意識量表(Scale of Sexism)的建立,就其廣告的訴求與所呈現的性別訊息進行分析。 圖1 性別意識量表 由於電視廣告數量龐大,而類型也相當多元,而研究主要目的是要探究廣告中女體是如何被操作(指被當作推銷商品的工具,無論是直接地展示或以隱喻的方式),所以不會限定某種類型的廣告來做討論。 也因為廣告橫跨時段甚多,所以比較理想的方式是經由選擇幾個較熱門的時段,如晚上八點至十點、晚上六點到八點和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將廣告錄下來。先進行初步的分類,並從中建立性別意識量表(專門針對女性的地位與角色而論),其他如產品類型、訴求分布等也是會做出清楚的圖表來對廣告內容做初步的說明。

2.符號學分析 對於廣告內容進行三層意義的的解讀。 背後隱涵的意識形態 圖 2 符號表徵的三層意義(van Zoonen,1994) 如圖所示,廣告內容可分為這三層意義來做探討,一是明示義,為廣告 的表徵意義;二是隱含義和迷思,為廣告所反應的社會文化價值;三是意識 形態,乃是廣告背後隱涵的意識形態或其價值形成之體制。 3.深度訪談 分為兩個部份,一是對廣告創業人做訪談,挑選幾個比較有爭議性或在黃金時段強力播放之廣告,訪問其廣告內容所訴求的對象、劇情的設定(女性在其中是如何被運用、被選擇的)以及由商品引申出來的意念或標語是如何制定的;另個是針對廣告訴求的對象做訪談,大致上會鎖定前面訪談過的廣告創意人所製作過的廣告為主,對觀眾進行訪談,深入了解廣告訴求有無被消費者接受,或是訴求對象有無體察到廣告中充滿性別意味的訊息,或是有無思考過廣告內容的女體操作手法等。

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1、旅游地理学和旅游地理的区别 旅游地理学:理论的研究和阐述,以分析论述为主 旅游地理:在理论的指导下对某一特定区域内旅游实事的记述和分析,以叙述说明为主 2、三个基本概念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休憩: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休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旅游: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3、旅游地理学是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和环境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旅游规划,旅游区划,旅游区划影响,旅游环境容量(自然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产生的条件和地理背景。 5、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类比法,计量法,实地调查法,现代技术手段与方法 6、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是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 与地理学学科关系:自然地理学旅游资源自然部分 人文地理学旅游行为偏社会文化 经济地理学国民经济的一部分经济产业 概念: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谈谈你对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国外: 各国学者虽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称谓略有差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是旅游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区域规划等。 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旅游资源、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为旅游者空间行为与目的地的推销、旅游对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等 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 国内: 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在研究内容上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关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