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震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发地震
原因: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工程活动
影响:一般不太强烈,个别情况会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
天然地震
构造地震
工程地震的主
原因:地壳构造运动 要研究对象
影响:发生数量大、影响范围广
(占地震总数约90﹪)
火山地震 原因:火山爆发
陷落地震
原因: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然大规 模陷落或崩塌而造成的地震
构造地震成因
(2)地壳厚度:大陆内一般厚16~40km,高山地区厚度更 大。海洋下面厚度最小,一般为5~15km。
(3)地震多发区域: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内。
图1.3(C) 地壳剖面
地幔
1) 地幔界定:地壳以下到深度约2895km的古登堡界面为止的 部分为地幔,约占地球体积的5/6。
2) 地幔组成:由密度较大的黑色橄榄岩等高温(1000度以上) 高压(9000大气压)岩石组成。
(45-89) (5-9)
7 大多数人仓皇逃出
轻度破坏——局部破坏 河岸出现坍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 开裂,但不妨碍使用 土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砖烟囱中等破坏
8 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中等破坏——结构受损, 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大多数砖烟囱严重破坏 需要修理
9 坐立不稳。行动的人 可能摔跤
严重破坏——墙体龟裂, 干硬土上有许多地方出现裂缝,基岩上可能出
3
地震烈度表:为评定地震烈度而建立起来的标准

人的感觉

1 无感
一般房屋
其它现象
加速度 mm / s2
速度 mm/ s
2 室内个别静止中的人 感觉
3 室内少数静止中的人 感觉
4 室内多数人感觉。室 外少数人感觉。少数 人梦中惊醒
门、窗轻微作响
门、窗作响
悬挂物微动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个别:10%以下 少数:10%——50% 多数:50%——70% 大多数:70%——90%
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称为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 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等震线
三、地震波
地震波:地下岩体断裂,错动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外传播,
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的组成:
体波:在地球内部 纵波(压缩波)
传播的波 横波(剪切波) 横波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1.2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一、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度量
其数值是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图确定的
近震震级M计算 :M=logA+R(Δ)
又称为里氏震级
式中 A——记录图上量得的以m为单位的最大水平位移; R(Δ)——依震中距Δ而变化的起算函数。
震级M与震源释放能量之间的关系 : logE=1.5M+11.8
b、受力发生弯曲
岩体就会发生突然断裂或: 震中
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
震 源

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
震源
震源深度: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介于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二、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 的平均强弱程度
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近,烈度就高;距离震中越远,烈度也越低
等烈度线:具有相同烈度的各个地点的外包线
等烈度线的度数随震中距的增大而递减 , 但有时会出现烈度异常
震中烈度:震中区的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依据震级粗略地估算震中烈度的方法 M 1 2 I , I 为震中烈度
3) 地幔物质根据推算形态应为粘弹性体(能传播横波)。
地核
1) 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直到地心的部分为地核,地核半 径约为3500km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核的物质成分,据推测主要为高温(5000度)高压 (300万大气压)的镍和铁。外核处于液态,而内核可 能是固态。
二、地震类型与成因
地震分类
震级
§1.1地震与地震动
一、地球构造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平均半径约6400km, 赤道半径约6 378km,两极半径约6357km。地球内部可分为三 大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断面
分层结构
地球构造图
古登堡界面
地壳
(1)地壳界限:地球外表面的一层很薄的外壳,它由各种不 均匀的岩石组成。地壳的下界称为莫霍界面。
地震形成的宏观背景: 地球构成:
三个圈层:地壳 、地幔 、地核
地震的形成:
地幔物质对流 板块构造运动(根本原因)
地震
图 地球构成 92%的地 震发生在 地壳中, 其余的发 生在地幔 上部
图 板块分布图
地震形成的局部机制: 地球板块运动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a、岩层的原始状态
地壳中岩层变形 变形积聚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
普遍:90%以上
5 室内普遍感觉。室外 多数人感觉。多数人 梦中惊醒
门窗、屋顶、屋架颤动 作响,灰土掉落。抹灰 出现微细裂缝
不稳定器物翻倒
31
3
(22-44) (2-4)
6 惊惶失措,仓皇逃出
损坏——个别砖瓦掉落、 河岸和松软土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 63
6
墙体微细裂缝
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
抗规1.0.2条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 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地震作用计算
抗震验算 内 容 概 括
抗震构造
构件承载力验算
结构整体变形验算 抗震构造措施 其它抗震措施
第一章 地震概述
主要内容
1.1 地震与地震动 1.2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1.3 地震灾害概说
本章要点
掌握:地震的含义、地震的类型;地震波的类型、 的含义;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的异同 了解:我国及世界的地震活动性;地震震害
称为近场地震动 。
*地面上任一点的振动过程实际上包括各种类型地震波的综合作用
地震动的三要素 :
地震动的峰值(最大振幅)、频谱、持续时间
最大振幅 频谱 持时
定量反映 揭示 考察
地震动的强度特性 地震动的周期分布特征 地震动循环作用程度的强弱
思考题
请思考:图中的两座建筑在经历不同周期特点的地震作用下, 那座建筑更易破坏?
压缩波
剪切波
面波:沿地球表面 传播的波
乐夫波 瑞雷波
乐夫波
面波周期长,振幅大;比体波衰减慢,能传到很远的地方
瑞雷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纵波>横波>面波
*横波、面波
地面震动猛烈 破坏作用大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
地面振动减弱 破坏作用逐渐减轻
四、地震动
地震动: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其中,在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