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教学”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教学”的研究

利州区中小学教研室禇小波

【摘要】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器乐教学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音乐课程标准就确定了器乐教学在学生音乐实践,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实验的意义远远不只是器乐本身。本文从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教学出发,阐述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教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理论依据、内容与方法,达到的目标及其保障措施。

【关键词】器乐优化教学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器乐教学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音乐课程标准就确定了器乐教学在学生音乐实践,音乐表现(歌唱、演奏、)音乐创造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实验的意义远远不只是器乐本身。据调查,北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均十分重视音乐实践,将音乐演唱、演奏作为音乐课程内容的核心,通过演唱演奏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操作学习中获得对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的接触、在音乐表演实践过程中获得对音乐艺术审美特征的体验、领悟和理解。以美国为例,音乐课教学中普遍重视演唱与演奏、乐理视唱与音乐常识等教学内容与演唱演奏实践密切结合。

器乐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情感性和技巧性,这些特性,是诱导学生对器乐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器乐对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是很全面、很严格的。必须有准确的音高、准确的音值、适度的情感表现、恰当的速度、力度保证等等,此外,还需演奏者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力、音乐理解力、音乐想象力、演奏技巧等。因此,器乐教学

对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创造力和养成乐于亲近音乐的态度、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是学生用来创造音乐美并陶冶高尚道德情操的一个契机。

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的中小学音乐课都是以“讲解+聆听+唱歌+游戏(或戏剧性表现)”为固有的基本教学模式‘器乐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好的学校有学生乐团或合唱团,但器乐教学普及工作则未落到实处,许多学校因师资和资金不足等现实原因根本未能开设器乐教学。在开设器乐教学的学校也存在音乐目标不够完善、教学形式的单一、教师教材选择单调、音乐教学手段单一、课堂组合等问题。器乐教学发展滞后,呈现不规范化、随意化特征,亟待系统构建。

围绕“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教学”展开实验研究,建立一套利用器乐教学来优化音乐教学的教学策略体系,可解决课堂内容片面、形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等问题。将会有效发展学生音乐实践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教学”的研究,会带动部分中小学音乐老师参与课程改革试验,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尝试、学习、改进、提高,从而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地区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另外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内中小学器乐教学改革实践的迫切需要,能为后继研究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器乐”是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的辅助性用具,即“课堂乐器”,它不同于常规意义的乐器,它具有“简易性”和“普及性”的特点。对学生而言,既是“乐器”——需要学习掌握的一种乐器,更是“学具”——通过乐器拓展音乐学习;对教师而言,既是“教具”——教会学生掌握乐器,更是“教育”——与其他教学领域同等重要、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音乐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不是抛开音乐教材单一的进行器乐教学,而是器乐教学与歌唱、音乐欣赏、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学习的有机结合,是器乐与音乐教材学习的熔合。它要求教师从课堂器乐的应用入手,研究科学的操作策略,使器乐教学在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与价值;它是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上,通过器乐教学将音乐知识的传授、音乐作品的欣赏、表现、创造与器乐演奏实践紧密结合,实现学生音乐知识的运用、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教学之目的。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詹姆士·莫塞尔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从整体上看,音乐审美不仅是心灵的感知,还是人类实践的方式,音乐重体验,音乐教学重在体验音乐。器乐进课堂为学生音乐实践创造了更多的空间,它让学生自己积极活动起来并获取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认为:“动作因素在一切记忆水平中占

有重要地位,记忆中的表象既是构成一种内化的模仿,而内化的模仿也同样包含一种动作的因素在内”。从心理层面说,动作参与是儿童认知的主要特点;从教育层面看,身体参与是儿童教育的主要途径。器乐进课堂可以让学生以身心参与的方式、在演唱、演奏、欣赏、创造等活动中实现有效的音乐学习。国内社会音乐教育和国外学校音乐教育的大量实践已经证明,针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与规律,以动手操作和实践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比以聆听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良好的教学效能。

(三)“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可采用行动研究法、自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

(二)研究对象: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初中:七至八年级学生,各校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二至四个试点班,先试行研究1一2个学期后逐步推广。

五、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建构“器乐进课堂”教学策略体系

通过研究,选择适合本地区学生的普及性乐器、开拓各校音乐特长项目、研究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教学的教学策略、探索器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构建普及器乐教学的保障措施、总结器乐进

课堂教学的经验与不足。

2. 提升学生核心音乐素养

通过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使音乐知识技能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变。有效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及运用能力,并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器乐齐奏、合奏能力,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3.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研究的能力,促进了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成长,在教授学生器乐的同时,自己的演奏奏水平也得以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二)研究的内容

1.构建“器乐进课堂”管理体系

建立“器乐进课堂”管理制度,对器乐进课堂进行规范化操作和管理,同时构建长效运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研究活动富有成效的开展。

2.研究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 演奏与演唱、音乐欣赏、音乐知识技能学习有机结合

在小学低段歌曲演唱可与打击乐器演奏相结合,在一段时间以后可在演唱中加入一些诸如和声、伴奏等方法的乐器演奏,进入学习的中高阶段,可以编配乐器演奏的乐段、乐句与歌曲相配合,让学生体验到多声部音乐的美感。在音乐欣赏教中,可利用乐器演奏让学生对音乐主题、节奏、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等音乐要素进行体验感知,并尝试用乐器进行一些创作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