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 2012级汉语言本科班
《先秦两汉文学》作业
第一次
学员:常举盛
《先秦两汉文学》第一次
1.根据新视觉中国文学史有‚三古之分‛,请简述上古期的文学发展变化。
三古、七段文学发展变化的九个方面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上古期包括先秦、秦汉:我们首先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散文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和汉乐府;小说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辞赋可以追溯到《楚辞》。骈文中对偶的修辞手法,在这个时期也已出现;就连戏曲的因素在《九歌》中也已有了萌芽。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上古期的。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此后几千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些观念,如‚诗言志‛、‚法自然‛、‚思无邪‛、‚温柔敦厚‛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第四,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字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基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直到宋代出现了市民文学,才使这个格局发生了变化。
2.请简述中古期的文学发展概况。
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统一(前221)以前的文学现象,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春秋末战国时代)。它处于中国文学的发生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我国早在二百万年以前已有人类活动,此后在漫长的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发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许多地方。他们通过劳动实践,促进了自身的进化,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言,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原始文学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在流传中经过了后人的一些修改、删削和曲解。
奴隶社会形成于夏,崩溃于春秋末。夏代已有成形的文字,到了商时,文字日趋成熟,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除《商颂》等少数作品可能是周前的作品外,其余都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内容丰富,感情真挚,风格淳朴,手法多样,语言优美,为我国诗歌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末至战国之世,是封建社会的初步确立时期。此时,历史散文的创作很发达,或以年为序,或以国为别。这些史著不仅总结了国家成败之理,也对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春秋》还只是简略的大事记,到《左传》、《国语》则有了具体的情节、逼真的对话和人物的音容笑貌,到《战国策》则更多地以夸张的笔法、巧妙的情节,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和个性。它们开创了真实性与形象性相结合的史笔传统,为后世散文、小说、戏剧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丰富的题材。由于天子失权,诸侯争雄,士阶层兴起,私人讲学、著述之风大兴,此时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代表不同阶层和集团,主张各异,互相辩难,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现存的主要著作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这些著作把我国的论说文从简短的语录体推进到对话式的论辩,再进而为专题性的论文,并且很重视逻辑性和语言技巧,大量运用寓言和比喻、排比、夸张、映衬等修辞手法。荀况还采用隐语形式写成了《赋篇》,开了说理和咏物赋的先河。散文而外,此期的诗歌主要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它是南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开创了与《诗经》的写实精神相辉映的富于浪漫气息的新诗
派。它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诗歌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完成。屈原之后,宋玉、唐勒、景差等学习屈原创作,把楚辞演化成了脱离音乐‚不歌而颂‛的文学体裁—赋。丰富多彩的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基石,它不仅开启了诗歌、散文、赋等多种文学样式,而且是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良好开端。
3.请简述近古期的文学发展概况。
近代文学是近古期文学的第二段,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最后一个乐章,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止。西方资本主义开辟世界市场,进入中国本土,结束了中国独自发展的道路,中国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浪潮之中。比西方几乎落后一个历史阶段的中国,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下,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逐渐沦为帝国主义宰割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一历史变局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一阶段里,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新的经济成分和阶级成分,并在后期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另一方面,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以日益强劲的势头涌入中国,形成对固有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强有力的冲击。这两方面的变动,都广泛地牵动社会上各个阶层,尤其是敏感的知识阶层。人们的身份要从君主的臣仆转化为国家的公民,在传统的生活方式中要接受许多新事物与新观念。虽然这一变化过程是缓慢的、不平衡的,但在思想领域中掀起的震荡却是巨大的。
在上述背景下发展的近代文学,从作家身份、文学观念到文学载体、接受对象都逐渐发生新的变化,显示出与此前封建时代文学明显不同的特色。大体说来,可以1894年中日战争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变异尚小,后期则变异突出,向现代新文学过渡的痕迹日益明显。
4.传统时期的文学是什么?
传统文学定义: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说,狭义上指区别于网络文学这一方块而言的文学体裁与样式;广义上说,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之内,相对于新的文学流行方式而说,过去流行的文学方式就是传统文学。
5.举例说明中国最初诗歌‚诗乐舞‛结合的情况。
说起诗乐舞这种形式,在古代就有,诗、乐、舞三位一体,代表了古代文人墨客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古代毛诗序中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诗乐舞都是因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产生,且互生互补,达到对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但在古代,这种形式只是文人士大夫们消遣和休闲娱乐之为。
6.说说战国文学‚百家争鸣‛的特点。
A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B 、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C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简述中国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神话的概念: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神话的功能: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