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分子生物物理-蛋白质的折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如果一级结构是肽链折叠形成功能蛋白质的特定三维 结构的内因是第一要素;那么帮助蛋白质肽链正确折 叠的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但如果没 有适当的充分的条件,多肽链也不能折叠成为活性蛋 白质。
19
蛋白质折叠的研究内容
蛋白质折叠的研究,狭义的定义就是研究蛋白质特定
三维空间结构形成的规律、稳定性及与其生物活性的
后来,有人把这设想的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的密码叫作 “第二遗传密码”。因此,研究蛋白质折叠的过程,可以
说是破译“第二遗传密码”——折叠密码(folding code)
的过程。
21
§2.2 蛋白质折叠的热力学考虑
变性: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因素如热、紫外照射、高压和 表面张力等或化学因素如有机溶剂、脲、盐酸胍、酸、碱 等的影响,会发生蛋白质的变性。变性作用不涉及共价键 的断裂,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保持完好,但高级结构被破坏, 天然构象解体。 蛋白质变性的的化学本质:维持高级结构的次级键(氢键, 离子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被破坏(一级结构 不被破坏),特别是氢键的破坏,从而具有活性的蛋白质 空间构象被破坏。 有些蛋白质的变性是可逆的。 将变性因素除去后,变性蛋白质可以恢复其天然构象,这 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
42
同时代取得的其它一些结果
• •
折叠是以结构域为单位进行的。
Ribonuclease A 去除 5 C-末端残基后,蛋白质就丧失了 正确形成二硫键的能力。 (H. Taniuchi, J. Biol. Chem. 245, 5459-5468; 1970) 含有两个或多个结构域的蛋白质,相邻结构域的解折叠 是近似相互独立的。
3. pH~8弱碱性条件,溶液暴露于空气中, 重新氧化复性,酶活力重新获得。
34
35
36
-巯基乙醇
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OCH2CH2SH,英文通用缩写为ME或βME。 它兼具乙二醇(HOCH2CH2OH)和乙二硫醇(HSCH2CH2SH)的官能团, 为挥发性液体,具有较强烈的刺激性气味。βME通常用于二硫键的还原, 可以作为生物学实验中的抗氧化剂。由于β-巯基乙醇能够打开蛋白质的结 构,它常常被用于蛋白质分析。此外,β-巯基乙醇也常常被用于保护蛋白 质中自由的半胱氨酸巯基之间不会错误形成二硫键。
22
折叠 变性
去折叠 复性
in vivo: 新生肽的折叠 in vitro: 变性(去折叠)蛋白的复性(重折叠)
23
变性后高级结构破坏,一级结构不变
24
变性条件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 2. 3. 有机溶剂 4.
脲 盐酸胍 去垢剂
温度 pH 盐 变性剂
尿素:碳酸(全)酰胺O=C(NH2)2 8M 胍:HN=C(NH2)2 6M
2、蛋白质的跨膜运输
3、蛋白质的水解和更新
28
小分子蛋白质去折叠转变是可逆的。在周围
环境的诱导下,小分子蛋白质发生去折叠,
当将环境刺激因素去掉后,去折叠的蛋白质 又可以再折叠。
29
Anfinsen的经典热力学假说:
Anfinsen认为天然蛋白质多肽链所采取的构象 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如溶液组分、pH、温度、 离子强度等),整个系统的总Gibbs自由能取最低, 所以处于变性状态的多肽链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自 发折叠成天然构象。
遗传信息的传递应该是从核苷酸序列到有完整结构的功能 蛋白质的全过程。
10
§2.1 蛋白质折叠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概况
定义:蛋白质折叠是多肽链凭借相互作用在细胞环
境(特定的酸碱度、温度等)下自己组装自己,从
无规卷曲(去折叠态)折叠到三维功能结构(天然 态)的物理过程。
11
DNA
RNA
蛋白质(新生肽链)
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其相应的“唯一”的三维结构,
那么,如何由一级结构预测三级结构?
16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蛋白质折叠是一个序变过程,可通过捕捉蛋
白质折叠的中间状态了解蛋白质折叠的全过程。 在研究牛与人的α -乳清蛋白酸变性、热变性和在中等浓度盐
酸胍溶液中变性时的各种物理性质,发现在这些条件下都能形
成一种彼此类似但又不同于天然分子的结构,具有与天然蛋白 不同的新的物理状态—“熔球态”。
熔球态是蛋白质折叠过程的中间态,与天然分子比较,虽然被
动性增加,不存在特定的牢固安排的侧链基团,但其结构仍是 紧密的,并且具有显著的分子柔性,二级结构含量很高。
对大多数小分子量蛋白质来说,变性的蛋白质在没有外力的情
力学上稳定的三维结构的必然,但是没有阐明蛋白质折叠的全
过程,还有些问题需要回答:一级结构到底如何决定高级结构? 具有完整一级结构的多肽链又如何克服在动力学上可能的能障,
最终达到这个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状态?是否存在像三联遗传密
码那样的第二套密码,即氨基酸序列决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的 所谓的“折叠密码” ?按照Anfinsen原理,在理论上应该可以
14
Anfinsen 对 Ribonuclease 的研究提出了蛋白质一级结 构决定高级结构的假说。 Anfinsen's work, 1957-63: formation of native disulfide bonds in ribonuclease A and other proteins.
Anfinsen实验
1. 由实验一可知,模型 2 不成立,因为离体条 件下复性的蛋白具有全部酶活性(后来又有实 验证明体外解折叠是完全的,全人工合成)。 2. 由实验二可知,模型 1 不成立,否则,复性 的蛋白应该具有几乎全部酶活性。 3. 模型 3 能够解释 both 结果。 结论: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三级结构 形成三级结构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包含在一级结构中。
30
Anfinsen实验
变性蛋白的复性实验
从二硫键入手,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其正确性 材料: 牛胰核糖核酸酶 含4对二硫键 26-84 40-95 58-110 65-72
-S-S-交联方式: 7x5x3x1=105种,天然只占其中一种
31
牛胰核糖核酸酶的一级结构
二 硫 键
32
Anfinsen实验
关系。
在概念上有热力学的问题和动力学的问题;
有在体外折叠和在细胞内折叠的问题;
有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问题。
20
最根本的科学问题就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到底如何决定它
的空间结构?
既然前者决定后者,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之间肯定存在某 种确定的关系,这是否也像核苷酸通过“三联密码”决定
氨基酸顺序那样有一套密码呢?
Key discovery: the information needed for folding is contained in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15
这些经典的工作开辟了近代蛋白质折叠的研究,形成了蛋白质
折叠自组装(self-assembly)的主导学说。 Anfinsen 原理揭示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决定蛋白质分子在热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尚未解决的一个重大生物学问题。
从一级序列预测蛋白质分子的三级结构并进一步预测其 功能,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研究蛋白质折叠,尤其是 折叠早期过程,即新生肽段的折叠过程是全面的最终阐 明中心法则的一个根本问题。
9
DNA 遗传信息的传递 多肽链
RNA
Proteins 实质上是多肽链
有活性的蛋白质 天然构象
37
过量巯基乙醇 导致还原
脲变性
38
错配的二 硫键只需 要加一点 点巯基乙 醇就可复 性
39
Anfinsen实验
实验二 1. 同上。Ribonuclease + 8M脲 + -巯基乙醇, 脲使得肽链展开,酶失活;
2. 透析除巯基乙醇,然后通O2,再透析除脲。 结果:酶活性恢复到~0.01
40
况下可以通过折叠达到天然状态。
17
体内蛋白质的折叠往往需要有其他辅助因子的参与,并伴 随有ATP的水解。因此,Ellis 于1987年提出了蛋白质折叠 的“辅助性组装学说”。这表明蛋白质的折叠不仅仅是一 个热力学的过程,显然也受到动力学的控制。
“辅助性组装学说”认为,蛋白质多肽链的正确折叠和组 装并非都能自发完成,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需要其他蛋白 质分子的帮助,这类帮助蛋白包括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与折叠酶。新的观点在实质上并不和Anfinsen 理论相矛盾,属于蛋白质折叠途径或折叠的识别和组装问 题上的认识的完善 。
蛋白质的功能
结构功能
运输功能 收缩和运动功能
信号传导和调控功能
催化功能
遗传和发育 防御功能
1
蛋 白 质 的 合 成 过 程
2
3
蛋白质的结构表示
4
5
蛋白质通过结构专一性结合实现其功能
6
7
肾上腺素
8
第二章 蛋白质的折叠
蛋白质折叠问题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 并且被列为“21世纪的生物物理学”的重要课题,它是
•
43
§2.3 折叠的动力学考虑
有无中间体?
最低自由能构象能否达到? 折叠过程是怎样的?
44
两态折叠
单一结构域的蛋白质,不存在平衡中间态。
45
折叠中间态的发现
•
首先在折叠、去折叠的早期动力学时相(快速反应)
中发现。(Cytochrome c: A. Ikai and C. Tanford, Nature 230, 100-102; 1971; ribonuclease A: T. Y. Tsong, R.L. Baldwin and E.L. Elson, PNAS 68, 2712-2715; 1971)
新生肽链必须经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加工过程,包括氨基酸残 基的化学修饰诸如二硫键的形成、糖基化作用、羟基化作用、 磷酸化作用等。现在已知的与翻译同时进行或在翻译完成后进 行的化学修饰反应已经超过100种。 新生肽链必须进行折叠,才能形成一定的三维结构。 每一个新合成的多肽链都必须转运到细胞内特定的场所或者被 分泌到细胞外区发挥作用。这些转运往往需要经过一次甚至多 次的跨膜过程。完全折叠好的蛋白质是不能跨越细胞膜的,因 此如果折叠过早或过多,还要先去折叠,才能跨膜运输到特定 的发挥其生物功能的场所,再最终折叠成为功能蛋白。
12
多亚基蛋白还要进行亚基的组装。 许多以前体形式合成的蛋白,如一些蛋白酶等还必须经过水解
除去前体分子中的“前序列”才能转变成具有活性的酶分子。
新生肽只有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才能获得特定的生物学功 能,成熟为功能蛋白分子。
新生肽的折叠不仅指肽链在空间的盘卷,而是包括广义的新生 肽链的整个成熟过程,包括化学修饰、跨膜转运、亚基组装、
水解激活等。
13
蛋白质折叠研究的概况
20世纪50年代Fraekel和Williams从烟草斑纹病毒分离出外壳蛋 白和核糖核酸,在体外生理条件下重组得到有感染活力的病毒 粒子。 60年代美国生物化学家安芬森(Anfinsen) 根据还原变性的牛 胰核糖核酸酶在去除变性剂和还原剂后,不需要任何其他物质 的帮助,能够自发的形成正确的4对二硫键,重新折叠成天然的 三维结构,并恢复几乎全部生物活性的实验,提出“多肽链的 氨基酸序列包含了形成其热力学上稳定的天然构象所必须的全 部信息”或者说“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的著名论断,为此 Anfinsen 获得1972年Nobel化学奖。
模型一:空间障碍,只允许一种构象(二硫键配对) 模型二:生物合成的结果
模型三:先形成了热力学稳定构象,然后形成二硫键加固
实验否定了前两种假设,肯定了第三种
33
Anfinsen实验
实验一: 1. 脲变性。Ribonuclease + 8M脲 + -巯基乙醇, 脲使得肽链展开,酶失活;
2. 透析除脲和-巯基乙醇;
41
Anfinsen实验
Model 1 and 2 都 有实验支 持
Anfinsen实验的启示:
1. 成功需要一点点运气(简单的单结构域蛋白)
2. 抓住主要矛盾,善于洞察问题的本质 3. 严谨的推理不是得到正确结论的必要条件 正确的前提+正确的推导=正确的结论 正确的前提+错误的推导=正确或错误的结论 错误的前提+正确的推导=错误的结论(大概率) 错误的前提+错误的推导=正确或错误的结论
25
Native Protein Denatured
26
变性原理
破坏次级键
不破坏共价键 温度:较高时导致蛋白质交联聚沉,凝固,不可逆 pH :破坏盐键,影响解离,改变相互作用的性质 盐 :活度,溶解度 脲 :竞争氢键
27
由于蛋白质的功能决定于它们的天然构象,因而 过去研究工作集中在蛋白质的天然构象上,而对 变性态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近来,人们已知道蛋 白质的非天然构象至少在以下三方面有重要作用: 1、蛋白质折叠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