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2:抗原决定基结构
构象决定基 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顺序决定基 sequential determinant
(linear determinant)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抗原性(antigenicity ):与抗体及效应T细胞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3、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4、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只
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 5、载体(carrier):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
通常用大分子蛋白质作载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半抗原-载体效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天然抗原表面有多个抗原决定基,每一种B细胞决定基都可引 起一种特异性抗体产生,因此,复杂抗原能使机体产生多种抗 体。 两种不同抗原可以存在相同的抗原决定簇,称共同抗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二、特异性 1、抗原决定基( antigenic determinant )
在抗原分子中起决定作用的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 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 ( epitope)
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抗原决定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第一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
一、异物性:非几物质是异物,一般来说抗原与机体之 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其免疫原性越强。
马血清
马 :不易产生抗体
马血清
人:易产生抗体
1:各种病原体、动物蛋白制剂对人是强抗原;
2:同种异体是异物,如肾脏移植;
3:自身成分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 过的物质,如精子、眼晶体蛋白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理化特性 1、高分子胶体: 分子量大于10000,小于5000难以作 为好的抗原。 2、要有一定的化学活性基团: 明胶的分子量为10000 ,但免疫原性差,缺少苯环氨基酸。若在明胶分子中加入 2%酪氨酸,则能使其形成苯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病毒抗原和细菌抗原
common antigen )。
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反应,称交叉反应(
cross-reaction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C: 功能性抗原决定基 位于分子表面的表位易被BCR或抗体结合
隐蔽性抗原wk.baidu.com定基 位于分子内部
D: 抗原结合价 antigenic valence 抗原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决定基 的数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E: T 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B细胞识别表位往往是天然的,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 B细胞表位可以是构象决定基或顺序决定基,但都是抗原分子 的三级结构。 T细胞表位是由抗原提呈细胞加工提呈的抗原多肽,呈线性结构 。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1、异种抗原
外毒素 类毒素 马血清(抗毒素) 抗毒素的二重性: (1)抗体:中和毒素 (2)抗原:刺激产生抗马血清抗体,导致超敏反 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2、同种异型抗原( alloantigen) 如人红细胞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3、自身抗原 (autoantigen) 在感染、外伤、服用药物半抗原后,使隔离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一、根据产生抗体需否Th细胞参与而分类 胸腺依赖性抗原 TD antigen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I antigen ( thymus indendent antigen)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构象表位;线性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半抗原-载体效应 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 CD4+的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即以载体(T 细胞决定基)把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连接起来,T细胞 才能激活B细胞。 一个完全抗原必须具有载体决定簇与半抗原决定簇。
抗原 Antigen Ag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一、 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1. 定义: 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 具有启动免疫应答能力的物质
2. 抗原的两种特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
答,包括:产生抗体及效应T细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 必需 表位性质 主要是多肽
无需
天然的多肽、多糖、脂多糖、有 机化合物
表位大小
8 - 12 个 氨 基 酸 - CD8 + 5-15个氨基酸、5-7个单糖或5
12-17个氨基酸-CD4+
-7个核苷酸
表位类型 线性表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3、与抗原决定簇在分子中的存在部位有关
分子构象 (conformatio n) 和易接近性 (accessibility)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4、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 常将免疫原性弱的物质吸附在某些大颗粒表面,
增强免疫原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二、宿主因素 1、遗传因素:由免疫应答基因(主要是MHC)控制
的。 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章:抗原反应
3. 免疫方法的影响 抗原的剂量、途径(皮内、 皮下 、腹腔 、静脉 、
口服)、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的选择都影响机体对抗原 的应答。 一般来说:抗原剂量适中,太高或太低易诱导耐受。 途径以皮内免疫最佳, 皮下 次之,腹腔 和静脉效果 差,口服易诱导耐受。 免疫间隔要适当,次数不要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