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解说词09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吉思汗陵园解说词
一、成吉思汗陵及其历史变迁
崛起于马背上的中华民族杰出的英雄、震撼世界的历史伟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古老神奇的鄂尔多斯草原留下他的陵寝,神秘的历史,神奇的文化和美好的祝福……
成吉思汗陵,是历史伟人成吉思汗的象征,是祭祀这位伟人英灵的神圣地方。
成吉思汗陵,以优美的草原环境,神秘的人文景观显示着草原帝王陵雄姿,是著名草原文化旅游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百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成吉思汗祭祀,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吉思汗陵园,以蓝天绿草之间巍然屹立的具有蒙古民族建筑风格的金碧辉煌的陵宫大殿为主体,以诸多文物景点组成。
这里松柏耸立,树木成林,绿草如茵,与美丽富饶的巴音昌霍格草滩连为一体,营造了独特的草原风光和人文景观。
成吉思汗陵,原为全体蒙古民众供奉的“总神祗”—八白宫(室)。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始建于鄂尔多斯的祭灵白室,起初一直处于隐避状态。
守护、祭祀成吉思汗宫帐的部落鄂尔多斯人于明天顺年间(1460年时)从漠北高原开始进入宝日陶亥即黄河河套地区,1465年(成化元年)和1496年(弘治九年)大量入驻宝日陶亥地区,成吉思汗漠北的奉祀之神和四大鄂尔多也随着鄂尔多斯人逐渐迁移至该地区,与始建于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合并,形成诸多白色宫帐,俗称八白宫(室)。
从而,宝日陶亥地区,也被称之为“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意为有诸多宫殿的地方。
它来源于成吉思汗宫帐“鄂
尔多”一词。
即指有成吉思汗八白宫等诸多鄂尔多的地方。
1649年(顺治六年),成吉思汗后裔、鄂尔多斯济农、伊克昭盟首任盟长额璘臣将八白宫及苏勒德等圣物,安奉在巴音昌霍格河畔的草地上。
从此,这个地方被称之为“伊金霍洛”(圣主的院落)。
守陵部落鄂尔多斯部及达尔扈特人,近八百年来世代守护、祭祀成吉思汗陵寝原型“八白宫(室)”,完整地继承和保留了十三世纪蒙古王朝时期的神秘的祭祀文化和独特的宫廷礼仪文化。
1938年,日本侵略者逼近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当时的伊克昭盟盟长沙克都尔札布奔走各地寻求保护办法。
1939年6月,经过周密策划,为避开战乱,将成吉思汗陵寝西迁。
成吉思汗陵寝于1939年6月10日从伊金霍洛启灵,经延安、西安于7月1日迁移到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
1949年8月初,再迁青海省塔尔寺。
这次成吉思汗灵柩的迁移,历史上称为“成吉思汗陵西迁”。
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内蒙古自治区迎灵代表团于1954年3月29日从塔尔寺启成吉思汗灵,4月7日回到伊金霍洛故地。
当时,达尔扈特和闻讯赶来的人们,在二十里之外列队迎接。
灵车在人群中缓缓开过时,沿途群众不断向灵车叩拜,祭洒鲜奶、敬献哈达、祭灯、彩绸、美食等。
4月23日(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查干苏鲁克大祭之日),成吉思汗灵柩安放大祭与新陵奠基仪式在伊金霍洛隆重举行。
二、成吉思汗陵宫
以蓝天绿草之间巍然屹立的具有蒙古民族建筑风格的三座相连接的金碧辉煌的陵宫大殿,就是成吉思汗陵宫。
乳白色的墙壁,朱红的门窗,金黄宝顶、蓝色的云图,辉煌夺目,独具蒙古民族特色。
成吉思汗陵宫不仅保留了草原蒙古包和成吉思汗八白宫的形状特点,而且结合了汉民族建筑风格,成为现代蒙古民族代表性建筑。
成吉思汗陵宫由正殿、后殿(寝宫)、东殿、西殿、东西展厅等六部分组成。
正殿高24.18米,东西殿高18米。
金碧辉煌的成吉思汗陵宫,
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象征成吉思汗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展现广袤草原上的帝王陵雄姿。
在宏伟的陵宫屋檐正中,悬挂着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于1985年题写的“成吉思汗陵”牌匾,闪闪发光。
成吉思汗陵宫,是陵园的核心。
这里安放着成吉思汗八白宫(室),是举行成吉思汗祭祀的神圣地方。
(一)陵宫正殿
雕有金色盘龙的八根柱子支撑着的古朴典雅的正殿,像是金顶
大帐,又像是皇宫。
在正面中央有一尊高达4.3米的成吉思汗汉白玉雕像,充满着崛起于马背上的历史伟人震撼山河的恢宏气度,再现了一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世界巨人”的光辉形象。
成吉思汗陵宫彩绘,充分体现了金碧辉煌、古朴典雅、古老神秘、庄严肃穆的格调。
图案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刻的内涵,成为蒙古民族吉祥、福禄的象征和符号。
彩绘中,共绘画各种形态的大小金龙1206条,这些群龙寓意着成吉思汗称大汗的年份----公元1206年。
1206年,历史将成吉思汗推向世界巨人的地位。
(二)陵宫西殿
成吉思汗陵宫西殿供奉着成吉思汗八白宫(室)组成部分吉劳(鞍辔)白宫、胡日萨德格(弓箭)白宫和宝日温都尔(圣奶桶)白宫。
吉劳白宫内供奉着成吉思汗金马鞍。
每逢大祭日子,将马鞍备在成吉思汗乘骑两匹银合骏马上,供人们朝拜。
成吉思汗马鞍是蒙古族历史上的文物珍品。
胡日萨德格白宫里供奉着成吉思汗的弓箭。
弓箭是古代蒙古人
最擅长的兵器。
特别是把成吉思汗用过的弓箭视为圣物,成吉思汗逝世后将其珍藏在八白宫,一直供奉至今。
宝日温都尔白宫里供奉着圣奶桶。
成吉思汗当年在客鲁伦河畔
祭洒九十九匹白骒马乳汁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时就用了这一奶桶。
从
此,这一奶桶就成为圣物,被人们供奉。
并且,此后每年三月二十一这一天举行盛大的传统“查干苏鲁克大祭”。
每逢查干苏鲁克大祭,将奶桶搬到外面大祭场地,盛满马奶,祭祀苍天。
这只用檀香木制成的圣
奶桶,是成吉思汗的圣物,供奉在白色宫帐内,世代相传。
(三)陵宫后殿(寝宫)
成吉思汗陵宫后殿,也叫寝宫,这里安放着三顶灵包,供奉着成
吉思汗及几位皇后灵柩。
这三顶灵包是成吉思汗八白宫(室)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间的大灵包内安放着成吉思汗和原配夫人孛儿帖格勒真皇后的灵柩,左边灵包内供奉着忽兰皇后灵柩,右边灵包内供奉着“准格尔伊金”皇后灵柩。
(四)陵宫东殿
成吉思汗陵宫东殿里安放着成吉思汗“溜圆白骏”神马白宫和商
更斡尔阁(珍藏)白宫。
这两座宫帐也是成吉思汗八白宫的组成部分。
“溜圆白骏”神马白宫里供奉着“溜圆白骏”神马的塑像,其真马就在陵园内撒野,只有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查干苏鲁克大祭那天栓在金马桩,供人们膜拜、祭祀。
“溜圆白骏”,是成吉思汗所供奉的神马,一代代传承至今。
商更斡尔阁白宫作为珍藏室,存放几百年来为供奉八白宫敬献的大量金银器皿、祭祀用具,金银财宝,《白史》、《红史》、《黄史》、《金册》等蒙古族珍贵的历史文献巨著及有关成吉思汗祭奠的各种书籍。
还存放过去达尔扈特人募化时所携带的通行牌等用品。
成吉思汗祭祀文献纯金版《成吉思汗金书》,就珍藏在这里。
三、神秘的成吉思汗祭奠
成吉思汗祭奠源远流长,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蒙古族原始文化的集中体现,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这一特殊的文化形式,涵盖了蒙古民族古老的传统习俗、礼法、信仰、观念以及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
成吉思汗祭奠保留着火祭、奶祭、酒祭、牲祭、歌祭等独特的形式,在祭祀用具上,
表现了草原民族对大自然和动物的艺术审美属性,便产生了具有浓郁特色的诸多珍贵的祭器。
成吉思汗祭奠具有丰富多样的祭文、祭词、祝词、祭歌。
成吉思汗祭祀,是蒙古民族原始文化的代表,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对成吉思汗时期形成的四季重大典礼活动,元朝忽必烈概括为“四时大典”。
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成吉思汗祭奠主要内容渗透于四时大典之中。
因此,四时大典,亦称之为“四季大祭”。
四时大典由春季查干苏鲁克大典、夏季淖尔大典、秋季斯日格大典、冬季达斯玛大典组成。
四时大祭,成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世代延续、相传至今。
四、守灵人达尔扈特
达尔扈特,为“担负神圣使命者”,是守护成吉思汗宫殿部落鄂尔多斯部的组成部分,当年被大蒙古国授予“不服兵役、不纳税赋”,专门看守成吉思汗奉祀之神的特殊权利的人们。
鄂尔多斯部中的这一群体,来自蒙古各部落,承担了守护、祭祀、管理、迁移八白宫及成吉思汗圣物的神圣使命。
这一群体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世代沿续,完整地保留了成吉思汗八白宫及十三世纪蒙古王朝时期的神秘的祭祀文化和神奇的宫廷礼仪文化。
达尔扈特起源于十三世纪,清康熙年间重新组成五百户达尔扈特,其职责进一步明确。
勤劳智慧的达尔扈特人,主要从事牧业生产,近八百年来达尔扈特人历经艰险,不仅守护、祭祀成吉思汗八白宫和旗徽等圣物,而且为成吉思汗祭奠提供所需的物品和费用。
他们完整地保留着十三世纪蒙古族祭祀文化、宫廷文化和民俗礼仪文化,为保留、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达尔扈特人,从成吉思汗八白宫建立以来,世世代代守护、祭祀和管理成吉思汗八白宫等圣物。
在过去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辗转南北,保护了成吉思汗八白宫,完整地保留了十三世纪古老的祭祀文
化。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成吉思汗名将博斡儿出和木华黎的子孙后代,忠心耿耿守护、祭祀成吉思汗白宫和苏勒德,并将守护、祭祀成吉思汗遗物,作为他们神圣职责,世代相传。
1282年(至元十九年),元朝忽必烈钦定成吉思汗四时大典,产生规范的祭文、祭词,守护、祭祀人有了详细的分工。
这部分专职祭祀者,那时开始称之为达尔扈特。
并委任了管理、主持祭祀的太师、宰相、洪晋、彻尔彼为首的“八大亚木特德”,并封了博斡儿出之子为“太师”,
孙子为“丞相”称号,使他们世代为成吉思汗祭祀服务。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由内外蒙古十个盟的王公札萨克商议,并经清政府同意,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组成守护、祭祀成吉思汗陵寝的五百户达尔扈特,仍授予他们不服兵役、不交纳税赋的神圣权利,并
建立达尔扈特艾玛格,健全达尔扈特管理体制。
从此,将达尔扈特分
为右翼(西)达尔扈特和左翼(东)达尔扈特。
也根据所承担的职责,称为圣主达尔扈特和苏勒德达尔扈特。
其右翼达尔扈特,祭祀成吉思汗八白宫,以大蒙古国右翼万户长博斡儿出的后裔为主;左翼达尔扈特
祭祀成吉思汗战神苏勒德,以大蒙古国左翼万户长木华黎的后代为主。
五百户达尔扈特,集中居住在大伊金霍洛周围,专门从事守护、
祭祀成吉思汗八白宫和苏勒德事务。
当时,五百户达尔扈特约有2200余人。
到1949年,成吉思汗陵周围的达尔扈特共有462户、2071人,目
前达尔扈特人数虽达到约1700户、近6000人,但在成吉思汗陵周围只有183户、893人。
现在守灵的达尔扈特已是三十九代传承人。
五、阿拉坦甘德尔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
通常立在山顶丘陵之高处和风水
之地。
敖包的种类包括祭祀长生天的祭天敖包,象征山水神灵的神灵
敖包,祭祀祖先的氏族部落敖包,纪念英雄人物的人物敖包,纪念聚
会的“胡日呼”敖包,宗教性质的寺庙敖包,显示道路方向地界的标志
敖包等等。
敖包,在蒙古人心目中是神圣的,人们在行程中遇见敖包,
必须下马,正转三圈,拾几块卵石添在敖包上,以示敬仰。
敖包是用石头堆成的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上神矛或树枝,系
着经文小旗或哈达。
一般在农历五月十三祭祀敖包,举行祭祀活动之后,进行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男子三项技能比赛。
在鄂尔多
斯地区敖包通常有独立敖包和十三敖包之分。
萨满教认为,天是由九
十九重天组成,其中十三赤天是最凶猛的。
十三个敖包也就为祭祀十
三赤天而形成。
阿拉坦甘德尔敖包,是为纪念成吉思汗而设立。
成吉思汗陵园建
立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的查干苏鲁克大祭祭天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六)苏勒德祭坛
苏勒德祭坛,是安放、祭祀成吉思汗苏勒德(纛)的地方。
成吉思
汗哈日苏勒德(黑纛),以主苏勒德和四柄陪苏勒德组成,因而也称
“四斿哈日苏勒德”。
祭坛上竖立的苏勒德矛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用九十九匹公马鬃制成的苏勒德的缨子,随风飘动,显示着成吉思汗
当年震撼山河的英雄气概……
哈日苏勒德,是成吉思汗所向无敌的战神,成吉思汗勇往直前精神
的象征和压倒一切邪恶的力量的象征,也是平安吉祥的保护神。
关于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也有个古老的传说:成吉思汗在一次
战争中失利后,万般无奈,取下马鞍,朝天捧着,跪拜长生天,大声疾呼:“长生天啊,救救我吧!”突然,空中一声巨响,降下一柄神矛,落
在枝叶横生的大树上。
成吉思汗命大将木华黎取下来,许下诺言:“准
备一千匹驿马护送,用一万只全羊供奉!”遂将剪下九九八十一匹枣
骝公马鬃,编成缨子,将神矛装饰起来。
一万只全羊一时来不及凑足,
就用九九八十一只全羊供奉。
并许下言,不足部分由长生天差下的苍狼到我的蒙古人的畜群里如数捕捉。
从此,成吉思汗高举苏勒德,南征北战,所向无敌,百战百胜。
这段传说,表达了苏勒德是神圣的,寓意天意之意。
成吉思汗去世后,在他的鄂尔多旁建立了苏勒德祭坛,日夜守护,使苏勒德永远仰望苍天,与日月同辉。
祭坛上除安放成吉思汗四斿哈日苏勒德以外,还安放着大蒙古国的阿拉格苏勒德(花纛)。
苏勒德祭祀,与八白宫的祭奠一样,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一整套祭祀礼仪、祭祀制度和祭祀程序,世代相传。
苏勒德祭坛为四层平台,高15.4米,底座直径吉祥的六九54米。
苏勒德祭坛建立红墙大院,与成吉思汗陵宫相互辉映,营造更加恢宏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