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λ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λ
2 简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
答: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λ第一种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注意。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λ
λ第三种历史形态是现代的辨正唯物注意和历史唯物主义。
3 简述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答: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源是精神一时;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
λ第一种是主观唯心注意。它的特点是把主管精神、主观意识当成世界的本源。
λ第二种是客观唯心注意。它的特点是把某种脱离人的“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4 唯心主义哲学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答:唯心主义哲学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有两个方面:
λ认识论根源是指过程本身包含着陷入唯心主义的可能。人的认识并不是一条直线,如果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绝对,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λ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①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供了条件。②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唯心注意受到没落的、反动的阶级的支持和利用。
5 马可是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意哲学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答:①具有机械性。
②具有形而上学性。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看作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③具有不彻底性。
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的革命变革
答:①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②历史唯物主义同剩余价值学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③它把哲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7 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
答: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的阶段:
第一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实物。
第二到了近代,产生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λ
第三λ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影射、反映。
8 简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世界上一切实物和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②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③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9 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错误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包括一下两点涵义:
第一λ指在机械运动形式下,相对于某一参考系,物质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第二是指一事物处于变量过程中,未发生质的变化。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λ第一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表现在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
第二λ运动与静止又是统一的,表现为运动与静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
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错误是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前者夸大事物的运动和变
化;后者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
10 怎样理解“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答: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且是社会的产物
①人们在生活和交往中,特别是在劳动中,使动物的大脑变成了人脑
②由于人的社会交往和劳动活动日益发展和丰富,极大的推动了作为意识器官人脑的发展
11 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①从意识产生的物质机制和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2 试论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实现的途径
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第三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够更突出的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第四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意识主体的反作用上,即意识活动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途径是实践
13 试论世界物质同一性原则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一元论,主张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决不可能统一于主观精神或绝对观念
14 试述意识的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①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②客观规律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
②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15 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
答: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省所固有的,是不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给各要素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6 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③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7 简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答:①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第一λ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第二λ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第三λ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8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19 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答:①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