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清照诗词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李清照诗词风格
目录
摘要 (3)
一前言 (3)
二创作背景 (3)
(一)家庭熏陶 (3)
(二)婉约词风 (4)
三前期清丽婉约的词风 (5)
(一)青春洋溢,无忧无虑的少女之作 (5)
(二)细腻婉约,多愁善感的少妇之作 (5)
四后期沉郁悲苦的词风 (7)
(一)后期词风形成原因 (7)
(二)国破家亡,伤世忧时的老妪之作 (8)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
李清照出生于南宋时期的山东济南,是当时盛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博学多识的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流传于世的大约有四五十首,尽管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广为流传,词作中感情丰富,含义深刻,艺术性也很高。李清照被称为婉约派诗词之宗。本文将从少女,少妇及其老妪三个阶段,浅谈其不同时期的诗词风格。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风格,婉约,不同时期
一前言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诗人,以其女性身份和杰出的艺术成就成为在第二十世纪仅次于苏轼的现代学者热衷的研究对象,所以在世人这样探索下,她的作品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十分重视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研究,到了近代,后人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李清照及其诗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是对于李清照的研究在近代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出现了大量的书籍和研究论文,成立了协会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索。她的诗词都带有女性精致的特点并且浸透着大丈夫的阳刚之气,以浪漫忧伤为主题,简洁而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无尽的忧郁忧伤的心境,题材广泛,风格大胆,善用典故,且有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易安体”。早期李清照的诗词词风青春洋溢,细致婉约,而在经历国破家亡,丧亲之痛,甚至于被捕入狱之后,其词风开始转变,变的忧郁悲伤,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奇特的艺术特色,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居婉约派之首。她的词作流传广泛,响遏行云,久传不衰,具备着长期的艺术活力,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拥有非凡的意义。
二创作背景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著名的官宦家庭,有着较好的家庭教育,精通绘画和金石。她的父亲李格飞是北宋时期的很有声望的学者,母亲也是博学多识。李格非两个人的思想开明,并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封建的看法,他们带领幼年时期的李清照迈进了浩瀚的知识海洋,让她去领略古人的轶事遗闻,因此,她从小就开始从充足的史籍和文学材料中汲取养分。
李清照早年的生活安稳与美满,所创作的诗词也富有青春活力,其中描述的形象也多为
浪漫,达观,并且感情十分浓烈。这个时期的词带有浪漫的基调,充满活力,发自内心。女大当婚,在她刚成年的时候,碰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男人赵明诚,与他完婚后,二人两情相悦,意合相投,“夫妇擅朋友之胜”;过着完美和睦的生活。
在当时公元1126年,北宋被灭,第二年,金族攻破城池,"靖康之变"发生,高宗向南方逃去,北宋覆灭。那时候的李清照已有44岁,兵连祸结之中,李清照与他先生先后南渡。此后李清照的生活出现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仅仅只有两年时间,她生活变得风雨飘摇,韩愈曾说过:"大凡物有不得其平则鸣"。在1129年她的先生病死于建康时期,使得她更加悲伤。李清照在经受了战乱分起,社会动荡的折磨,家庭变故的悲痛之后,还依旧是孑然一身,并在精神上也深受煎熬,心力交瘁。
三不同时期的诗词风格
(一)青春洋溢,无忧无虑的少女之作
年轻时候的李清照是一个天真烂漫爽朗、热爱生活的女子。她和闺中小姐不同,她驻足的地方不只是内室绣楼里,而是出门游玩划小舟、坐秋千,和家人游观灯光,尽情的去进入到大自然之中,寄情于山川当中,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春春气息。在宋代礼学壮盛的时期,女子受封建礼制的拘束,但是在她的身上却体现不到这些礼节的束缚。因为环境差异,她有着别的女子没有得到过的无拘无束与非凡的生活经历,使她随手而来的生活场景放进词中也显得如此非比寻常,全都是健康轻快的色调。而大自然中的的景物,被她全部写到了作品中,仿佛一幅新奇欢快的图画。更充分表现了她少女年轻时代天真明快,活泼可爱的性格,自由自在地成长着,可以让人很真切的感受到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那时候社会安宁,生活安逸,还有自己的心情舒适,李清照的词作内容和风格都是无虑的,词的境界也都是满载着乐趣。细腻的笔法,情景的交融使得这个时期的词作欢快洋溢,自由自在,有的都是浪漫主义情怀。
(二)细腻婉约,多愁善感的少妇之作
在结婚这样的事情上,应都听从自己父母建议的封建时代,女性要想找到情投意合的伴侣是非常困难的。但李清照却是是十分幸运的嫁给了与她兴趣相投的赵明诚。赵明诚与李清照成婚后,两人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经常在一起吟诗作曲,欣赏名画,十分美满。赵明成十分钦佩李清照的学识,认为李清照不光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老师,他的朋友。
刚刚成婚的李清照在《减字木兰花》中把沉迷于爱河的新婚少妇那幸福和快乐的娇憨柔
媚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显得十分轻快。她们继续着婚前的浪漫,遇到自己的美好爱情使她的人生更是上了一层台阶。但是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越来越激烈,她与丈夫必须分开,长久地分离使得她饱尝相思之苦,这肯定深深碰触了李清照细腻的情感。《凤凰台上忆吹箫》,它的每个字都能看到她的苦和她的无奈。在《一剪梅》中,她真诚地书写着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还有《浪淘沙》中的“画楼重上与谁同?”等,果敢强烈地表达着对赵明诚的想念之情,让人真真实实的地会意到李清照对爱情的苦苦盼望。
综上所述,李清照在这个期间的情愫和心情出现了很大的动摇,只有在刚成婚时候的词作还能表现出少女时期的天真、浪漫、轻快的风格外,剩下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表达了她浸浴在离别愁绪之中。李清照在丈夫离去的期间是愁多于乐的,悲多于喜的,词风细腻深婉,多愁善感,尽显文质之美。
(三)国破家亡,伤世忧时的老妪之作
在战乱时期,李清照经常会创作词来抒发她自己的心境,她在先生去世后,经过多月的颠沛流离,面对大雪中矗立的梅花,想到以前赏梅都有赵明诚的陪伴,如今却只有自己一个人,更是觉得内心悲凉,于是便写下了《清平乐》一词。深夜,北风越来越猛烈,让人觉得非常寒冷;而北方那边的金人这时候正在入侵,也让人觉得十分忧愁。整篇作品展现了一个在战争时期里逃亡的寡妇的凄凉悲惨的形象,有名的《永遇乐•元宵》一词更是抒发了这位女词人的亡国之恨。面对元宵节灯火辉煌景象,思念自己国家的感情油然而生。“人在何处”便又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的先生的眷恋。“落日”“染柳”“元宵”三组对偶句明渲临安元宵之乐,却是用问句以乐衬忧。今日与往昔的兴盛衰落相比之下,自己的痛苦与故国之思关联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她心里在抒发山河支离破碎的悲惨凄凉。
山河破碎的危难让她更深刻的看清了社会,再次开阔了她的眼界,丰富了她作品的创作空间。如晚期时的名篇《声声慢》,词首一连用十四个叠字突出情感,悲哀婉转的诉说,连成一气。把凄苦的心境和危难的境况表达的酣畅淋漓,好像是要找寻什么,但又不知道要找什么,这时候的她已历经了国家灭亡、家破人亡的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四周的情况是一片清凉落寞,让人更加觉得觉得现实生活的孤单无依。凛冽寒风中,那为她传信的大雁此时从北方回来,给她带来了北方已经失守的消息。这就是这位女词人晚年生活的真正的样子,坎坷却又典型地归纳了她从北方逃出后流离的生活、悲惨的情况和心里的悲痛。词中的“愁”,不再单单是之前的“离愁别恨”,而是小我的悲惨与国家灭亡重合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