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文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Sichuan Building Science 第33卷 第1期
2007年2月
收稿日期:2005211228
作者简介:贾玲利(1978-),女,陕西宝鸡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与景观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E -ma il:jialingli@
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文化探讨
贾玲利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摘 要:经过对陕西关中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个村庄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在群落居住、合院文化、细部装饰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文化形成在地形气候、政治经济和生产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保留农村传统居住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关键词: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T U -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933(2007)01-0160-04
0 引 言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范畴中,居住建筑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学者认为,建筑大体上产生于居住建筑,其他各类建筑都是居住建筑广义上的外延结果,只是居住着从事不同活动和生活的人和物而已[1]
。所以,研究建筑文化,居住建筑文化必不可少。农村由于生活生产方式和经济条件,其居住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远不同于同一地区的城镇住宅,民风的淳朴使得农村的文化传统保留得更为完整,也往往更能体现地域文化。
1 关中地区自然条件及历史文化概
况
关中是陕西人对渭河平原的称呼,位于西北地区陕西中部地带,东起灵宝“函谷关”,西止宝鸡“大散关”,包括西安、宝鸡、咸阳等大中城市。这里北是千山,中为广阔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川、塬皆有,渭河、韦水穿境而过,形成了“两山夹一川,两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征。关中地区全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
陕西关中平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古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这块土地上也孕育了丰富的秦地文化。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武、周、召出于其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中地区一直是西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关中境内有仰韶、龙山、商周等文化遗址和其他文物点达上千处,
地下埋藏极为丰富,是我国西周青铜器出土最多的地方,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关中境内还存有西周早期大型宫室遗址———凤雏遗址,是中国合院建
筑的鼻祖,如图1所示。
图1 凤雏西周建筑遗址
2 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文化
2.1 背山面水的村落选址及向心性的群落居住方
式
关中地区的传统居住方式是以大家族为主聚集
061
居住,一般是选择地势平坦、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建
立村落,村落与村落之间有交通相连。这种典型的平原地区传统居住方式,有别于滇、川的山区零散居住模式。村落的规模少至十几户,多至上百户。一个村庄是以同姓最多的家族为主,少许外姓家族参插。村落格局以族中长者的住居为中心,逐渐呈放射状繁衍。关中地区这种具有向心性的群落居住方式产生于其独特的地形、气候、宗法制度和风俗习惯。
2.1.1地形气候与风水因素
贾平凹在其小说当中用“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来刻画关中平原的自然状况。事实上,“秦汉时代,关中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是
历史上七大‘天府之国’之一。”[2]
关中一度的繁荣使得关中平原上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地区,也超过了关中平原的承载能力。长久的人为以及非人为原因,关中已经形成以平原为主,“塬”和“壑”纵横分布的地形特征。气候也逐渐变得干燥、多沙尘、风力大。阿・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道:“关于黄河下游的古代中国文明起源,我们发现人类在这里所要应付的自然环境的挑战要比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严重的多。”在这种“大风从坡(塬)上刮过”的自然条件下,古时的关中人就已经习惯于聚集而居,并由中心向外辐射发展。关中地区多“塬”,塬是不同于山的一种地理风貌,较之山,塬坡度很大,甚至达到接近90度的坡度。塬上一般都很平坦,方圆几十里一望无际。关中人往往选择塬上建立家舍,家舍周围便是良田,方便耕种,村落也可以随着人口的增加不断扩张,而不必受到地形的妨碍。由于这一级的塬上可能就是上一级塬下,几十甚至上百米的塬为村庄提供的自然屏障,有效地抵挡了寒风和沙尘。如图2所示
。
图2 多级“塬”关系示意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是风水观念中宅、村、城
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3]
。关中地区的村落选址也遵循着传统的风水理论,村址和宅址的选择见图3。但是,有所不同的是,这一地区由于多塬,往往用塬来代替山,形成靠塬面水的风水格局。图3为关中3个有代表性的村落选址,其中西塬村北面远望乔山,近靠着“塬”;旁影村北靠塬,南面水;仓颉庙村紧贴着塬而建。这3个村子的基址
选择都是在传统风水理论的基础上,再根据特殊的地形予以变通,以取得更好的微气候环境,更加适合人的生存
。
图3 关中3个村落平面及传统最佳村宅选址
图4 半坡原始人居住模型
2.1.2 政治因素
关中地区上自周秦,中有汉唐,近有革命之战。十三代帝都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历代政治的中心地。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便发生在关中境内的大散关。由于当地复杂的政治背景,历史上有多场战争。所以,这一地区的传统居住建筑呈现出强烈的防御性和内向性。从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可以看出这种强烈的向心性聚落在原始社会便已经初现雏形。图3所示的西塬村,村庄主要街道呈南北向,南有城门,北有影壁,形成坚固的防守。图4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半坡原始人居住模型。模型中,建筑布置成环形,中间有一大房子,为族中长者居住,所有小房子均朝向大房子开门。
1
61 2007No 11贾玲利: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文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