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线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α 很小,故 sin tg i0 cos 1.0 。于是有:
式中 i0 ——道路横坡,“-”表示车辆在弯道内侧车道上行驶;“+”
表示车辆在未设超高的曲线外侧车道上行驶。
单位车重的横向力称为横向力系数μ ,表示汽车在做圆周 运动时,每单位车辆所受的横向力,即汽车、乘客、车上 装载物所受到的横向力与其自身重量的比值。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8.1.2 道路平面线性设计要素
1. 直线(tangent)
国内关于直线的最大长度还没有统一标准。 国外资料显示,直线最大长度以3分钟的行程为限比较
理想。 德国和日本:直线的最大长度(以米计)为20Ⅴ 苏联:8km; 美国:3mile(4.83km)。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由式3-2-7算出的R值,称为圆曲线不设超高容许的最小半径。
G—— 汽车的重量(N);
g—— 重力加速度(≈9.81m/s2)
v—— 汽车行驶速度(m/s);
V—— 计算行车速度(km/h);
R—— 圆曲线半径(m).
弯道外侧
把作用在汽车上(通过重心)的汽车重力G和水平方向的离 心力C沿垂直于路面方向和平行于路面方向进行分解,可以 把离心力所提取的、指向运动轨迹外侧的水平力称为横向 力。则横向力为:
极限最小半径:指圆曲线半径采用的极限最小值。它指当地 形困难或条件受限制时方可使用。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设 置最大超高。城市道路在郊区的超高横坡度可采用2%~6%, μ 一般采用0.15。
一般最小半径:指设超高时的推荐半径。其数值介于不设超 高的最小半径和极限最小半径之间。超高值随半径增大而按 比例减小。
路线平面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 三者关系:
既要分别进行,又相互关联,需综合考虑,特别是现代道
路许多新的技术要求更是需要进行三维的协调设计。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8.1.1 概述
路线—道路中心线
路线线形—道路中心线的空间形状
道路平面线形—道路中心线在水平 面上的投影
道路平面—道路路幅范围在水平面 上的投影
2. 圆曲线(circular curve)
在平面线形中,圆曲线常在路线遇到障碍或地形需要 改变方向时设置。各级道路无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 圆曲线能较好地适应地形变化,易与地形、地物、景观等 配合协调,圆曲线配合得当,可获得圆滑舒顺的路线。
圆曲线设计重在曲线半径与曲线长度确定。
圆曲线要素
T
L
把上式移项,可得圆曲线半径的计算公式:
式中 V ——计算行车速度(km/h) ——横向力系数。
i0 ——道路横坡。“-”表示车辆在未设超高的曲线外侧车道上
行驶;“+”表示车辆在曲线外内车道上行驶。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道路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 车若沿双向路拱外侧行驶时,路面的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安 全行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在计算过程中,公路一般μ 采用 0.035,城市道路一般μ 采用0.067。
第8章 城市道路线形
主要介绍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及道 路纵断面规划设计等内容。
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带状构造物,几何尺寸描述了道路的
空间形态。
道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 平面中间位置的一条纵向线即为道路的中线; 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的道路剖面即是路线的纵断面; 与中线垂直的道路法向切面是道路的横断面。 路线几何设计是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的工作,包括:
a
E
R
曲线半径R(m), 曲线转角 (度), 圆曲线长
L=R*(/180)* (m); 切线长 T=R*tg(/2) (m); 外距 E=R[sec(/2)-1] (m);
圆曲线的半径与长度
弯道内侧
2 G 2 GV 2
Cm
R gR 127R
式中 m—— 汽车的质量(kg)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8.1.1 概述
平面线形指道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 一 般由直线和平面曲线(平曲线)构成。
平面线形三要素:
直线——曲率为零(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的线形: 圆曲线——曲率为常数的线形: 缓和曲线 ——曲率为变数的线形:
曲率不连续的路线
曲率连续的路线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8.1.2 道路平面线性设计要素
1 直线(tangent)
具有路线短捷、缩短里程、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 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直线线形简单, 容易测设。另外,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 注意事项:
直线长度要适中,太短不利于相邻圆曲线的连接,太 长容易引起疲劳驾驶。
8.1.1 概述
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平面线形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各自 的设计及其组合设计,同时要考虑行车视距问题。 弯道部分的特殊设计,如弯道加宽、弯道超高等。 沿线桥梁、隧道、道口、平面交叉口、广场和停车 场等的平面布设,分隔带及其断口的平面布置、路侧 带缘石断口的平面布置。 道路照明及道路绿化的平面布置。
8ຫໍສະໝຸດ Baidu1.2 道路平面线性设计要素
1. 直线(tangent)
当车速≥60公里/小时,应满足: 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宜≥6倍设计车速 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宜≥2倍设计车速 当车速小于60公里/小时,地形条件困难时,直线长 度应满足设置缓和曲线的需要。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8.1.2 道路平面线性设计要素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在城市道路系 统规划基础上进行的,根据道路 系统规划确定的线路走向、路与 路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城市道 路的平面位置、选定合适的平面 线形及各种设施的平面布置。
8.1.1 概述
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
大量的观测和研究表明,行驶中的汽车,其导向轮旋转 面与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对应的行驶轨迹为: 1)角度为0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直线; 2)角度不变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圆曲线; 3)角度匀速变化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缓和曲线。 行驶中的汽车,其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 1)轨迹是连续和圆滑的; 2)曲率是连续的; 3)曲率的 变化是连续的。 直线一圆曲线一直线 符合第(1)条规律 直一缓一圆一缓一直 符合第(1)、(2)条规律
式中 i0 ——道路横坡,“-”表示车辆在弯道内侧车道上行驶;“+”
表示车辆在未设超高的曲线外侧车道上行驶。
单位车重的横向力称为横向力系数μ ,表示汽车在做圆周 运动时,每单位车辆所受的横向力,即汽车、乘客、车上 装载物所受到的横向力与其自身重量的比值。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8.1.2 道路平面线性设计要素
1. 直线(tangent)
国内关于直线的最大长度还没有统一标准。 国外资料显示,直线最大长度以3分钟的行程为限比较
理想。 德国和日本:直线的最大长度(以米计)为20Ⅴ 苏联:8km; 美国:3mile(4.83km)。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由式3-2-7算出的R值,称为圆曲线不设超高容许的最小半径。
G—— 汽车的重量(N);
g—— 重力加速度(≈9.81m/s2)
v—— 汽车行驶速度(m/s);
V—— 计算行车速度(km/h);
R—— 圆曲线半径(m).
弯道外侧
把作用在汽车上(通过重心)的汽车重力G和水平方向的离 心力C沿垂直于路面方向和平行于路面方向进行分解,可以 把离心力所提取的、指向运动轨迹外侧的水平力称为横向 力。则横向力为:
极限最小半径:指圆曲线半径采用的极限最小值。它指当地 形困难或条件受限制时方可使用。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设 置最大超高。城市道路在郊区的超高横坡度可采用2%~6%, μ 一般采用0.15。
一般最小半径:指设超高时的推荐半径。其数值介于不设超 高的最小半径和极限最小半径之间。超高值随半径增大而按 比例减小。
路线平面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 三者关系:
既要分别进行,又相互关联,需综合考虑,特别是现代道
路许多新的技术要求更是需要进行三维的协调设计。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8.1.1 概述
路线—道路中心线
路线线形—道路中心线的空间形状
道路平面线形—道路中心线在水平 面上的投影
道路平面—道路路幅范围在水平面 上的投影
2. 圆曲线(circular curve)
在平面线形中,圆曲线常在路线遇到障碍或地形需要 改变方向时设置。各级道路无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 圆曲线能较好地适应地形变化,易与地形、地物、景观等 配合协调,圆曲线配合得当,可获得圆滑舒顺的路线。
圆曲线设计重在曲线半径与曲线长度确定。
圆曲线要素
T
L
把上式移项,可得圆曲线半径的计算公式:
式中 V ——计算行车速度(km/h) ——横向力系数。
i0 ——道路横坡。“-”表示车辆在未设超高的曲线外侧车道上
行驶;“+”表示车辆在曲线外内车道上行驶。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道路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 车若沿双向路拱外侧行驶时,路面的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安 全行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在计算过程中,公路一般μ 采用 0.035,城市道路一般μ 采用0.067。
第8章 城市道路线形
主要介绍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及道 路纵断面规划设计等内容。
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带状构造物,几何尺寸描述了道路的
空间形态。
道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 平面中间位置的一条纵向线即为道路的中线; 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的道路剖面即是路线的纵断面; 与中线垂直的道路法向切面是道路的横断面。 路线几何设计是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的工作,包括:
a
E
R
曲线半径R(m), 曲线转角 (度), 圆曲线长
L=R*(/180)* (m); 切线长 T=R*tg(/2) (m); 外距 E=R[sec(/2)-1] (m);
圆曲线的半径与长度
弯道内侧
2 G 2 GV 2
Cm
R gR 127R
式中 m—— 汽车的质量(kg)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8.1.1 概述
平面线形指道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 一 般由直线和平面曲线(平曲线)构成。
平面线形三要素:
直线——曲率为零(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的线形: 圆曲线——曲率为常数的线形: 缓和曲线 ——曲率为变数的线形:
曲率不连续的路线
曲率连续的路线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8.1.2 道路平面线性设计要素
1 直线(tangent)
具有路线短捷、缩短里程、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 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直线线形简单, 容易测设。另外,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 注意事项:
直线长度要适中,太短不利于相邻圆曲线的连接,太 长容易引起疲劳驾驶。
8.1.1 概述
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平面线形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各自 的设计及其组合设计,同时要考虑行车视距问题。 弯道部分的特殊设计,如弯道加宽、弯道超高等。 沿线桥梁、隧道、道口、平面交叉口、广场和停车 场等的平面布设,分隔带及其断口的平面布置、路侧 带缘石断口的平面布置。 道路照明及道路绿化的平面布置。
8ຫໍສະໝຸດ Baidu1.2 道路平面线性设计要素
1. 直线(tangent)
当车速≥60公里/小时,应满足: 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宜≥6倍设计车速 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宜≥2倍设计车速 当车速小于60公里/小时,地形条件困难时,直线长 度应满足设置缓和曲线的需要。
8.1 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8.1.2 道路平面线性设计要素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在城市道路系 统规划基础上进行的,根据道路 系统规划确定的线路走向、路与 路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城市道 路的平面位置、选定合适的平面 线形及各种设施的平面布置。
8.1.1 概述
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
大量的观测和研究表明,行驶中的汽车,其导向轮旋转 面与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对应的行驶轨迹为: 1)角度为0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直线; 2)角度不变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圆曲线; 3)角度匀速变化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缓和曲线。 行驶中的汽车,其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 1)轨迹是连续和圆滑的; 2)曲率是连续的; 3)曲率的 变化是连续的。 直线一圆曲线一直线 符合第(1)条规律 直一缓一圆一缓一直 符合第(1)、(2)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