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学大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皱纹盘鲍的发生:早期发育阶段:2,4,8,16,32连续分裂的结果,分裂球越来越多,形成桑椹胚,胚体进入原肠期,接着出现隆起,形成原口。担轮幼虫期:出现纤毛环,顶毛,具有趋光性。面盘幼虫期:眼点,足,厣相继出现,幼虫壳基本形成。围口壳幼体:出现围口壳,面盘完全退化,厣和纤毛环小时,触角突起增多,眼柄出现。上足分化为幼体。稚鲍:出现第一个呼吸孔形成稚鲍,足部吸附力强。

2.贻贝的发生:受精:精子从植物极附近进入后,卵子表面微微举起一层薄膜,即受精膜,后出现第一、第二极体。

分裂:2,4,8,16,32,分裂球连续分裂,数目越来越多,形成桑椹胚。囊胚期:胚胎表面被有短小的纤毛,开始孵化游动。原肠胚期:胚体内细胞逐渐分化成一管状原肠,发育为消化道。担轮幼虫期:依次形成纤毛束,壳腺,口凹,消化道简单,趋光性不明显,机械作用强。面盘幼虫:1.直线绞合幼虫胚体顶端呈椭圆盘状,形成面盘,消化道开始弯曲,肾组织正出现。2.早期壳顶幼虫贝壳变成不对称,内部器官,足,鳃,眼点逐渐出现。3.后期壳顶幼虫:生长线明显,足呈棒状,能自由伸缩。匍匐幼虫:面盘退化,利用足丝附着基上匍匐生活。

变态:1.壳形的改变,略呈圆形的贝壳整个变为楔形;

2面盘萎缩;3生活习性的改变,变态前匍匐行动的次数增多,变态后足丝腺分泌出足丝,营固着生活。

3.影响性变的因素:水温,代谢物质,营养条件,雄性先熟,寄生蟹。

4.贝壳的生活型,其适应特性:潜居泥沙的贝类,随着

埋栖的深浅,它们在体制上有以下特征:(1)潜居的种类要用足来挖掘泥沙,因此潜栖越深,它的足部就越发达;(2)深栖的种类,体形变长而扁,为了行动上的方便,它们的贝壳都比较薄而光滑。(3)水管是随着潜栖生活而生,潜栖深则水管长,为了减少身体的活动和预防敌害以及摄食,它们的水管都具有伸缩性,并且当水管伸张时,出入水管的管口朝向也不同。

(4)为了保水和抗浊,生活在沙滩的瓣鳃类,两壳一般都能缩合,没有前后的开口。

5.以长江口南侧和海南岛南端这两条界限,将我国海划分

为3个软体动物区。(1)长江口以北的黄渤海属于北太平洋区的远东亚区—暖温带。(2)长江口以南沿大陆近海包括台湾西北岸及海南岛北部海区,属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国—日本亚区—亚热带。(3)台湾东南岸:海南岛南端及其以南海区,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的印尼—马来西亚—热带。

6.贝类区系:(1)黄渤海:暖水性种类:文蛤,菲律宾蛤仔。温带性种类:皱纹盘鲍,大连湾牡蛎,紫石房蛤,香螺。(2)东海:泥蚶,牡蛎,隔贻贝。(3)南海(亚热带性质):宝贝科,凤螺科,竖琴科。

7.贝类的主要排泄器官是呈管状的肾脏,肾脏一端开口于围心腔中,称为“肾口”或“内肾孔”,另一端开口于外套腔中,称为“排泄孔”或“外肾孔”。

8.瓣鳃类中:肝脏—消化盲囊,肾脏—鲍雅氏器官,围心腔腺—凯伯尔氏器官。腹足纲中:食道腺—勒布灵氏腺。

9.什么是副壳,其形式怎么样:某些两壳不能完全闭合外

套膜特别封闭而具有水管的种类,他们常在壳外的突出部分产生别壳,有两种形式:副壳不属于贝壳而独

立:1.原板。2.中板。3.后板。4腹板。5.水管板。二。副壳与贝壳互相愈合成一个贝壳。

10.头足类贝壳分为哪几种,各自特征如何:头足类贝壳分为外壳,内外壳,内壳,假外壳。

外壳:仅在四鳃亚纲的鹦鹉贝。贝壳在一个平面上背腹旋转壳,内脏具许多隔壁。隔壁顺螺旋将内腔分为若干壳室,有住室及气室。内外壳:二鳃亚纲的原始种类,如旋壳乌贼。贝壳大部分朝左包在外套膜中,只有后端背腹面裸露,属于四鳃向二鳃亚纲的过渡类型。

内壳:包被在外套膜内,分石灰质和角质两种。假外壳(二次性外壳):船鞘雌由两种特化的背腕分泌石灰质壳(不是外套膜分泌的)。雌雄卵子便产壳内,故又称孵卵袋,用于携带卵子。

10.简述头足类的生殖腕和触腕:在雄性二鳃亚纲的10

只或8只腕中,有1只或一对腕茎化,用来输送精子,茎化腕随种类而不同,在八腕目通常为右侧第三腕茎化,在十腕目一般是左侧第四腕茎化。在十腕目中除8只腕外,还有2只触腕,它位于第三,第二对腕之间,常比较狭长。触腕的基部,在眼下方有囊,称“触腕囊”,触腕通常有1个极长的柄,柄顶端呈舌状,称为“触腕穗”,其内有吸盘。

11.简述头足类的足部腺体特征:足的皮肤表面通常具有

大量单细胞粘液腺,这些单细胞粘液腺常集中在足的某一区域,构成一皮肤凹陷,形成足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足前腺,上足腺,腹足腺,后腺。

12.简述外套膜中的4种肌肉类型:(1)环走肌:又称外

套膜环肌肉,为沿着外套膜的边缘而环走的肌肉纤维,附着在贝壳内面,起收缩外套膜边缘作用。(2)水管肌:由外套膜环肌后部部分分化出来,是牵引水管的肌肉纤维。(3)闭壳肌:又称肉柱,由外套膜分化而成的,用来连接左右外套膜及左右贝壳的横行肌束。(4)副闭壳肌束:在有水管的瓣鳃类,外套膜在分隔鳃孔和足孔时,常出现有交叉的肌肉束,这种肌肉束自左壳的边缘,斜走到右壳的边缘,形成副闭壳肌束。

13.简述双壳类外套膜的不同类型:(1)简单型:左右外

套膜除在背缘愈着外,在外套膜的前后腹缘完全游离,无愈着点,无进出水孔。(2)二孔型:在外套膜的背部后方,有一愈着点。形成肛门孔,鳃足孔。(3)三孔型:外套膜边缘有两点愈着,形成肛门孔,鳃孔,足孔。(4)四孔型:外套膜边缘有三点愈着,形成肛门孔,鳃孔,足孔,腹孔。

14.如何判断双壳类的方位以及测量标准:首先确定前后

方位,而后辨别左右和背腹,辨别前后方位时可观察:(1)壳顶尖端所向通常为前方。(2)有壳顶至贝壳两侧距离短的一段通常为前端。(3)有外韧带的一段为后端。(4)有外套窦的一端为后端。(5)具1个闭壳肌的种类,闭壳肌痕所在的一侧为后端。贝类的前后方向决定后,以手持贝壳,使壳顶向上,壳前端向前,壳后端朝向观察着,则左边的贝壳的为左壳,右边的为右壳,壳顶所在的面为背面,相对面为腹方。

砗磲:把壳顶朝下,绞合部与手持者相对,这样绞合部的末端为前端,相反的一方位后端,贝壳的游离端朝上为背部,壳顶和足丝孔朝下为腹部。左边为左壳,右边为右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