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全要素生产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转型

任保平钞小静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影响经济发展结局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有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转型实质是一场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过程,经济转型的关键是“使制度正确”,形成社会制度结构中的关键变量----社会激励结构,节约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形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激励和治理机制。中国特有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来对我国1978年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体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市场化率、工业化率、城市化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是正向的相关关系,我国的经济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经济转型全要素生产率

一、引言

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些国家十分富裕,而有些国家却非常贫困?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什么?经济体如何实现产出的持续增长?穷国怎样快速地转变为富国?这些都构成了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理论从古典理论发展到今天的内生增长理论,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大卫·李嘉图(1817)、托马斯·马尔萨斯(1798)奠定了很多呈现于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基本成分。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始于弗兰克·拉姆齐1928年在《经济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经典论文——“储蓄的一个数理理论”,之后哈罗德(1939、1948)、多马(1947)、索洛(1956)、斯旺(1956)、罗默(1986)、卢卡斯(1988)等人推进了经济增长在理论方面的进展,此外还有学者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相应的定量分析和检验。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通过要素分析来阐释经济增长的来源问题,大多对于经济增长的研究都集中

1作者简介:任保平(1968—),陕西凤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钞小静(1982—),陕西佳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于狭义经济变量的决定上,也就是经济增长的数量问题,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近年来,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普遍的一种看法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的相关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且研究的内容集中在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决定问题上。

我国建国40多年来, 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以年均近10%的高速度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5年,中国经济依然是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经过调整之后的GDP增长率达到9.9%。但是,影响经济增长结局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有经济增长的质量。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收入差距扩大的背后就是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我国的改革与经济增长即将进入第30个年头,在认真总结数量经济增长所取得的经验和积累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这是我们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个特殊因素,那么,我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的质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有,这种相关关系的方向又是如何呢?

本文的目的就是从经济转型视角来阐释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并在我国1978-2004年间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对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我国经济转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问题。相应地,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提出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二部分对关于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从经济转型视角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问题进行理论解释;第四部分对我国1978年-2004年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与测度,并对我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给出本文的简要结论。

二、相关文献评述

国际上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大多是从实证层面上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决定问题。钱纳里、鲁宾逊、费德等人(1989)从统计意义上验证了部分经济增长质量因素对经济增长数量的作用问题,他们通过在新古典公式中加入若干结构变量来说明经济增长质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是其研究并没有包括全部因素,从而不可能全面估算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Patha Dasgupta(2002)从经济增长结果层面上探讨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问题,他认为测度经济增长结果最常用的两个指标GNP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都有其缺点,很难测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测度经济增长结果质量的指标即人均财富,它不仅包括普通的物质资本,还

包括人力资本以及自然资本。用这个指标衡量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得到一个令人诧异的结论,印度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增长率很高,但是人均财富的增长率很低,甚至为负值,而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与人均财富的增长率基本吻合。Robert J. Barro(2002)利用跨国数据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健康水平、人口出生率、收入分配、政治体制、犯罪行为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与经济增长的质量存在密切关系。通过经验验证得出:经济增长总会伴随有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往往伴随着民主政治的扩大、法律规则维护的增加以及官员腐败的减少;收入不公平略微的改善可以被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所解释;用谋杀率来代替的犯罪率与发展水平相关性不大,但是其与收入不公平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明显伴随有去教堂人数的减少和宗教信仰程度的降低,但是在经济增长其他指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宗教信仰一定与教育有关。狭义的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的效率,即进行经济活动所消耗和使用的要素投入与经济活动总成果之间的比较,经济增长质量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作用所反映出来的,因此国外许多学者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绩效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有学者(Wright,1990;Delong and Williamson,1994;David and Wright,1997;Gylfason and Thorvaldur,2001;De Feranti et al.,2002)通过各自国家的经验验证得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自然资源利用能促进技术进步,影响产业结构和布局,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而还有一部分学者(Sachs and Warner,1995;Gylfason and Zoega,2001;Hausmann and Rigobon,2002;Sala-i-Martin and Subramanian,2003)却得出了刚好相反的结论,他们通过对跨国截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自然资源的丰裕度与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自然资源依赖性越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质量往往越差。

国内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依据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来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学者从狭义的经济增长质量上考察经济增长的绩效问题(沈坤荣,1998;王利、张炳发、初凤荣,1999)。沈利生、王恒(2006)认为增加值率是一个经济体增长质量的度量指标,在利用投入产出表对我国“中间投入贡献系数”进行测算后,得出新增加中间投入品的贡献系数下降是造成总体中间投入贡献系数进而增加值率下降的原因。由于他们仅从单一的指标入手,而没有全面考虑经济增长质量的各种反映指标,使得经济系统内部的各种联系被忽略。有学者提出了对经济增长质量评估的基本思路(杨长友,2000),有学者建立了具体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估体系(单晓娅、陈森良,2001;樊元、杨立勋,2002;李变花,2004)。还有学者在建立经济增长质量评估体系的基础之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李岳平,2001;彭德芬,2002)。对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