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 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效的引导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合作交流,能改变以往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的练习,能巩固和深化学习的知识;有效的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严谨的思维。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力发展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高中化学教师都有了一个共同的感受:知识点太多,时间太少,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改变观念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就是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才能经历有效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在掌握了自己将来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观念的同时,也提高了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让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健全了自己的人格。

一、有效引导,激起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认为,获取知识的动力是兴趣和爱好。学生对化学知识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由教师的引导提问艺术和技巧来决定的,即引导提问是否有效、是否能令学生由于心生疑窦而造成悬念,产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理想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一个有效的引导提问,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探究欲望,更

能避免教师的直接“灌输”甚至是大量繁琐的解释说明,让课堂更有活力,更有实效性。

例如,在《氯水的成分》一课的教学中,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而是设计实验进行引导。我先让学生观察氯水的颜色,学生看到氯水的颜色为浅黄绿色,而黄绿色是cl2颜色,学生就得出氯水中有cl2存在这个结果。再把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氯水中含cl—。接着将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看到试纸变红,证明氯水中含有h+,溶液显酸性,接着又褪色,说明有漂白性的物质。接着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试纸变红的是水?是盐酸?还是其它的物质呢?学生就会联想到补充实验:先把红布条用水湿润观察是否褪色,若不褪色,证明水不能是红布条褪色;在把盐酸滴到红布条上观察是否褪色,若不褪色,证明盐酸不能是红布条褪色。学生联系之前所学的,次氯酸有漂白性,就会得出结论,氯水中存在次氯酸。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效适时的引导,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学生是真正参与教学环节,不是一味地被灌输知识,充当知识的接受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学生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中理清了思路,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有效合作,改变学习模式

人们常说“百川汇成大海,万木集成森林。”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层面,这充分说明了合作学习能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果按照传统的讲

授式教学,将知识直接“灌”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吸收”,学生往往不能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有效的合作交流,能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让学生充分体现学习上的主体地位。

何谓有效的合作交流?如果给学生指明了方向,让学生朝着给定的方向去交流,这样不仅达不到自主合作交流的真正目的,还会使学生形成定性思维,限制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只是形式化的合作交流,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没有达到合作交流的真正目的,也没有实现合作交流的意义。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合作交流,就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协作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例如,在《化学电源》一课的教学中,课前我们分小组布置了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阅读报刊,实地调研生活中电源的种类,探讨各种电源的工作原理,使用情况,回收情况;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了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了一种民主、互助的学习关系,为课堂上的交流合作打下基础。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互动合作中,教学内容顺利完成,学生自己建构起知识的体系,而非被动接受,课堂有效性大大提高。

三、有效练习,巩固学习知识

练习是将知识理解并掌握,转化成技能技巧的一种必要形式,是巩固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化学课堂上的有效练

习既能及时反馈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体现出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魅力。

如果一直练习基础类型的题型,不仅学生觉得乏味无趣,甚至连老师也提不起教学的激情。但是,如果一味地将课堂练习拔高,过分强调思维的提高,令习题和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脱节,那也是不切

实际的。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也要合理有效,应有个从易到难、从基础到提高的过程,这样才能对知识既有巩固又有深化;才能满足

各种程度的学生的求知需要,体现人文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学生思

考的层次由浅入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我们从最基本的锌铜硫酸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入手,教会所有学生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的方法,再设

计铁碳硫酸铜原电池,铜银硝酸银原电池,让全体学生练习书写电

极反应,扎实基础知识。接着写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最后再设计关于化学计算的习题,将知识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使部分学有

余力的学生深刻理解原电池中正负极反应中电子得失相等的关系。

四、有效实验,学会学习科学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化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化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我国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指出:“全面的化学教育不仅传授化学知识、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

例如,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学习科学的方法;先猜想再用事实验证的科学思想;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等。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化学实验的有效性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例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溶液体积不会影响反应速率一直无法理解,在学生的观念中,数量越多,反应速率越慢。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200ml水,50ml 碘酸钾溶液,50ml淀粉溶液,50ml亚硫酸钠溶液;实验2:100ml

水,25ml碘酸钾溶液,25ml淀粉溶液,25ml亚硫酸钠溶液,两个实验中,混合后亚硫酸钠的浓度均为1.0×10-3mol/l。我和学生一起计算溶液变色的时间,最后发现两个实验溶液从无色瞬间变为蓝色的时间是一样的。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溶液的体积不会影响反应速率,溶液的浓度才会影响反应速率。

好的实验,能够很好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也需要我们化学教师不断地去发掘,不断地交流讨论,不断学习。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讨论和深思的话题。教师可以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反思,对课堂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到每一堂化学课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素质,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新平.如何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化学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