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
发表时间:2014-05-16T11:13:46.96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3月供稿作者:郑燊[导读]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 郑燊
〔摘要〕美术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育是培养一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质。它能使人精神充实,开朗活泼,也是一个人品位的体现。进行好美育对学生的德、智、体、劳等方面也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探索1 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
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作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2 师法自然,不拘一格大自然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而前人遗留下来的理论和技法则是人们学习艺术的“金钥匙”;无源则沦为死水,没有掌握开启艺术殿堂的“金钥匙”必为毫无美感的胡涂乱抹之作。因此,上美术课时既要侧重于技法的讲解,同时还要渗透一些前人对艺术的精辟论述,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画、为什么这样画、这幅画好在哪里等等;但又不拘泥于前人的方法,不让学生生硬的临摹范画,而是允许其相互之间有所相同,而各具特色;甚至于把课堂直接开向大自然,让他们去自然界中捕捉美的事物,并直接表现在各自的画笔下,使他们摆脱课堂与前人(或别人)的桎梏,变得思路活跃,兴趣盎然。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又可以使他们把所学的技法得以灵活运用,还可以使他们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敏锐其感受美的触角。
3 课堂内外结合美术教育固然需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近年来,在美术界声誉鹊起的怀铁三小,那些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展出并收藏的“小画家”、“小书法家”,据说大多是课外活动的积极份子。由此可知,课外活动在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方面确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课外活动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是一次讲座,一次写生,也可以是经常性的集体创作、交流,还可以是对一些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术家的访问和求教,等等。所以,课外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风格。另外,课内外插入一些“小动作”,也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巩固和迁移起着“催化”作用。
4 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二是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尤其强调“虚静”,主张欣赏艺术时既要虚廓心灵,又要静观默识,凝神体验。
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神与物游,洞幽发微的胜境。对于教师而言,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美术欣赏教学发展到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并不多,总结经验,是为了坚持正确的方向,希望同行与专家们都来研究探索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和谐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作者单位:贵州省贵州市第十一中学